毫无疑问,高端音乐制作必须首先有高端音乐制作人(包括录音和混合制作人)。高端音乐制作人的专业成就、技术和经验都处于行业金字塔的顶端,没有必要说。特别是辨率和独特的音乐制作理念应该是顶端。
无论音乐制作人(尤其是传统称谓中的录音师)有多高端、多牛,如果没有顶级的质量和性能监控系统(尤其是监控扬声器),就会被监控设备带到沟里(翻船)。
音乐制作中有乌龙可能不是由制作人的专业素质造成的,而是由监控扬声器(声音)的误导造成的。例如,录制的刘欢和萨拉布莱曼合唱了《我和你》,这是一件国家和世界的大事,不能粗心大意。然而,听听当前的录音结果,声音从头到尾扭曲(主要是麦克风振动膜高频扭曲丝绸声音)。这种现象是制作人的素质不够吗?我不相信。这一切都必须选择世界级的大师,否则吃甜瓜的人会嘲笑中国奥运会的组织者。至于录音设备,你可以想象它一定是高端和高端的。那么问题是什么呢?监控器。监控扬声器上的问题是绝对可以判断的。由于监控扬声器的分析和保真度存在问题,录音中的细节扭曲性能不足,使录音器听不到细节,导致录音质量缺陷。
又如,更多的邓丽君。话筒失真俯拾皆是。常常会听到邓丽君卷舌吐音“吹口哨”,“嘘嘘嘘”的。这几乎是电容式话筒结构上的技术硬伤:话筒振膜共振频率被激发,将失真信号叠加进声乐信号混为一体,后期缩混修改不了。没有好监听,录音时就发现不了。
另一个例子是广州交响乐团《金铜管五重奏》的《欢庆》。1分40秒后,4拍小号后连续出现16分音形错位(参见下图):
错位音符.jpg
这种现象,无论是演奏者审听还是录音师监听,都不应该有如此严重的缺陷。我们只能把这个缺陷归因于监控扬声器的缺陷,导致录音师的听觉错误。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不赘述。
这种现象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欧美国家都没有。例如,我手里有一个外国版的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歌词第一段的终止下降不够,语调也很高。在其他几个地方,也有语调漂浮的问题,不果断。
台湾制作的蔡琴受到了大陆爱好者的高度赞扬。大多数爱好者不仅用蔡琴的三年试音,还用渡口试音。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三年和渡口的声音颜色不同,甚至声音听起来也不同。问题是什么?制片人是故意的还是随机的?原因可能是监控扬声器的问题误导了制片人。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作为出版社音频编辑部主任,我经常进出太平洋和白天鹅录音棚(毛阿敏、孙国庆和那英)。当时,监控扬声器对英国天朗(时价超过20万)和德国亚当(也超过20万)有用。说实话,真的不是很好,没有细节,音质僵硬。
然而,当时中国市场的高端音质生产并不多,发行的产品都是盒带。后来,我赶上了第一波CD电影制作。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消费音乐音响的高品质市场越来越大,音乐观众也越来越少。电视传播进入4K时代,湖南电视台的《声入人心》等音乐节目也开始制作高端录音。不仅视频传输质量高,音频传输质量也迅速提高。高端音乐制作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刚性需求。
那么,监听音箱应该如何选择高端音乐制作呢?
1.最好选择频响范围±波动2dB理论上,人耳分辨率在于。±3dB,实际上±2比±3.听感应平坦,频率至少90%±2以内;
2.选择小单元(5英寸以下)扬声器。小单元受控性强,失真率低,反射敏捷,细节多,声场指向宽。近场放置有利于长期保持视听听力;
3.选择全数字技术系统。现在音乐制作系统从录音到缩混都是数字化的,数字电路失真水平至少比传统模拟电路失真水平低10个(尤其是作为音乐制作人,要有自己的技术见解,不要相信模拟设备制造商对数字音响没有人性化模拟音响的谬论);
4.选择频响宽的扬声器。音乐频响范围最好安装;
这是我的建议。
并向您推荐:巴汉声学工作室研发SoundMre DS-3高级音响系统完全符合现代高标准监控扬声器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它肯定会支持所有音乐制作人生产高端声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