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大规模商业关键突破口深入调查车路协同智能高速全国建设
- 一、高速公路智能网联(车联网)示范总体情况
- 二、北京、河北省
-
- 2.1 延崇高速
- 2.2 大兴新机场高速公路
- 2.3 京雄高速
- 三、吉林省
- 四、江苏省
-
- (1)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常州)试点工程
- (2)通锡高速南通方向
- (3)S342无锡段
- (4)G524常熟段
- (5)沪宁高速公路无锡硕放至东桥路段
- (6)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
- 五、浙江省
-
- (1)杭绍宁高速
- (2)沪杭宁波高速公路智能改造
- (3)杭州绕城西复线高速公路
- (4)绍兴金华段杭绍台高速公路
- 六、福建省
- 七、江西省
-
- (1)宁定高速
- (2)昌九高速
- 九、广东省
- 十、湖南省
- 十一、山东省
- 十二、海南省
- 四川省
- 广西省
- 附:国家智能高速示范项目清单(不完全统计):
-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5G行业应用:作者:
- 智能高速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架构?
- 智能高速公路协调现状和未来
- 车联网大规模商业关键突破口|深入研究车路协同智能高速全国建设(上)
- 深入研究车路协同智能高速全国建设(中)
- 深入研究车路协同智能高速全国建设(下)
2020年2月,国家11部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汽车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智能网络汽车和汽车电子产业取得重大效益的同时,公路智能设施、汽车互联网、道路协调等智能交通项目也将迎来行业风口。依托人-车-路-云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智能道路建设,将呈现爆炸性增长。智能公路的覆盖率将成为汽车互联网大规模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高速公路智能网联(车联网)示范总体情况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能公路试点的通知》互联网 路网综合服务**吉林、广东重点实施方向;**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络方向,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和复杂交通环境安全辅助驾驶、道路协调等技术应用的封闭试验区和开放试验区,形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络实体原型系统和应用示范基地,江苏、浙江首次研究推广。
据不完整统计,高速公路车路协调示范主要包括北京和河北
二、北京市、河北省
2.1 延崇高速
延崇高速公路是从北京延庆到张家口崇礼的高速公路,全长约116公里。是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场和张家口崇礼赛场的直达高速公路。北京段全长约33.2公里,起点在延庆区大浮坨村西侧,终点在市界与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相连。
北京段智慧公路试点建设特点
河北段智慧公路试点建设特色
2018年12月,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奥迪中国、华为在京礼高速公路(延崇北京段)开展了全国首次高速公路协同智能驾驶示范。C-V2X实现时速80km/h的L4级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以提高高速公路的驾驶安全性。重点打造高速公路入口、突发恶劣条件预警、优先车辆通行、大规模协调调度、高速服务区、前向碰撞预警、危险驾驶提醒、大车等10多个典型应用场景See Through”等。
2019年12月,基于奥迪中国、北汽福田、图森未来、华为、四维图新演示的双向四车道全封闭环境C-V2X车路协同技术L4级自动驾驶和队列跟踪测试。演示路段从阪泉服务区开始,通过1公里的平原路段、4条隧道和3公里的高架桥路段,到小海沱山体育场出口结束,全程14公里,超过94%的路段为隧道和高架桥。
隧道路段存在定位信号差、光线变化快、光暗变化快、零下20度低温等多种不利条件,对交通系统整体智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乘用车2公里隧道首次在西羊坊专业隧道内实现L4级自动驾驶,14公里重型卡车3车队列跟驰,乘用车3车队列(包括9.连续隧道群路段8公里)。
演示采用头车手动驾驶模式,后车自动驾驶模式进行排队巡航、排队加速、排队换道、排队同步减速停车、排队道路协作场景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车辆排队可达80人km/h时速下保持车间距10米的技术指标。单人驾驶多车队列跟驰具备三方面竞争力,即节省燃油(大约可降低10-15%的燃油消耗,以及驾驶员人力成本)、提升安全性(系统可以在0.操作在1秒内完成,司机需要1秒.4秒反应时间),提高道路交通能力(缩小车距,增加道路容纳车辆数量)。
主要部署智能公路C-V2X RSU、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交换机等设备。RSU双向车道两侧间隔210米Z字形部署;相机在双向车道两侧对称部署105米;毫米波雷达在双向车道两侧对称部署210米。通过智能计算毫米波雷达、视频等多源数据的边缘,实现公路事故、行人等异常交通事件的全天候实时感知,并通过C-V2X网络实时发送给车辆,车速调整、变道超车、自动减速、紧急停车等。
2.2 大兴新机场高速
北京大兴机场高速公路北起南五环,南至大兴国际机场北侧,全长约27公里,双向八车道。全线基本采用高架桥形式,桥梁比例约86%。沿线共有三个枢纽立交、三个菱形立交、两个主收费站、两个匝道收费站和一个停车服务管理区。
2019年7月,新机场高速公路打破了传统的三大机电系统模式,打造了京津冀第一条6 1智能高速公路。通过使用
该项目的设计与联合实施单位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德地图、北京路桥方舟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交路建建设有限公司实现
2.3 京雄高速
京雄高速起点西南五环京良路立交往北1.6公里处,向西跨越永定河后进入房山区,最终向南延伸至市界与京雄高速河北段相接,北京段全长27公里,河北段70公里左右,双向均为八车道。高速全线将设置互通式立交5座,分别是五环路立交、长阳立交、良乡立交、六环路立交、京深路(107国道)立交,立交平均间距约5公里。2019年8月,京雄高速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三、吉林省
吉林省高速公路智能化示范工程旨在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指挥调度、运营安全、车路协同、出行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和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2019年依托
珲乌高速是连接珲春和乌兰浩特的高速公路,全长885公里,2007年动工,2010年10月29日全线贯通,双向4/6/8车道。示范工程将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基于车辆特征识别的不停车移动支付技术;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区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引导、预约等增值服务;探索开展高速公路动态充电示范,构建季冻区能源互联网,通过新能源分布式并网、充电桩性能试验、分布式智慧供电、能耗监测等实现新能源汽车动、静态充电;开展低温条件下精准气象感知预测及预防性养护、车路协同安全辅助服务等。
四、江苏省
(1)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常州)试点工程
国家智能交通测试及应用推广基地(常州)建设“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交通运输行业除北京通州之外的第2家汽车领域国家级检测中心,也是在智能商用车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检测中心。检验中心已在泰兴规划建设2000亩
半开放测试场完成了场景设计、无人巴士开发、平台开发,结合场地布置和车路协同,进行深度协同开发和部署。开放测试场着力打造智能通信网(面向智慧交通的5G/LTE-V/DSRC远近程通信网)、智能道路网(应用新型交通出行模式的基础服务承载网)、绿色能源网(支撑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基础设施网)3张网络。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建设集示范、测试、产业带动功能于一体的线路环境,探讨无人驾驶综合商用模式。建设测试场地指挥控制运营中心,部署V2X车载及路侧设备、可变情报板、智能信号机、环境监测等智能化设备,重点围绕公交车、物流车、危化品车三类重点营运车辆,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应用示范。
(2)通锡高速南通方向
2019年1月,交科所建成专门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的封闭高速公路环境,位于通锡高速(S19)南通方向,全长4.1公里。该路段为单向三车道,中央绿化带分隔,并设有紧急停车带。能够开展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各类测试项目,包括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识别及响应、前方车辆行驶状态的识别及响应、障碍物的识别及响应、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识别及响应、跟车行驶(包括停车和起步)、超车、并道行驶、自动紧急制动、人工操作接管、联网通讯等。测试路段设置有22个视频监控点,连接至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监控中心实时监视道路交通状况,为自动驾驶相关能力测试结果分析及道路的交通管控提供视频信息支持。
(3)S342无锡段
江苏342省道东起苏州常熟,向西途经无锡、常州、宜兴,终于宜兴与安徽广德交界处。其中342省道无锡东至宜城段扩建工程,按双向六车道干线公路标准建设,全长97.7公里。
2018年5月无锡342省道智慧公路示范项目启动建设,项目围绕342省道无锡段公路管理与服务痛点,利用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模式,重点打造
(4)G524常熟段
G524国道通常汽渡至常熟三环段改扩建工程全长19.6公里,主线高架和低面道路采用双向六车道断面形式,设计时速均为80km/h。依托该工程,开展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研究,围绕精准服务、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建设如下五方面。
(5)沪宁高速公路无锡硕放至东桥路段
沪宁高速无锡硕放枢纽至苏州东桥枢纽段,全长3.25公里。2019年6月宁沪公司联合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等单位,依托省交通运输重点科研项目《沪宁高速公路超大流量路段通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将
应急车道主动管控采用多源数据采集、路况感知、流量预警、后台管控、信息提示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实现了灵活动态的车道管控。某一事故发生时,应急车道开放行驶,事故车道作为应急车道使用。
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匝道智能管控系统,基于现有空间资源,通过对信号灯、毫米波雷达、计算及控制等设备技术系统应用,可实时动态调整匝道通行策略,平衡高速公路入口匝道与主线交通量。当主线畅通时,车辆自由汇入,当节假日或主线拥堵时采取匝道控制措施。也可实行协同管控,某一匝道可以协同其他多个入口匝道的信号灯进行线性联动控制。
(6)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
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起自京沪高速与沪陕高速交叉的正谊枢纽,路线向南跨芒稻河,经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西,在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顺接五峰山公铁合建大桥,跨长江后与铁路桥分离,向南经镇江新区东,止于泰镇高速与江宜高速交叉的大港枢纽。路线全长约33.004公里,镇江境内占14公里。
2019年4月五峰山过江通道接线工程“未来高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审查,将建成
五、浙江省
2018年11月,浙江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印发《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智慧高速公路网建设。高标准打造杭绍甬智慧高速,为未来高速公路建设树立标杆;加快实施沪杭甬高速公路智慧改造,为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升级做出示范;依托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项目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等领域先行先试,到2022年基本建成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网。研究制订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规范,推进市场化灵活收费机制研究。
(1)杭绍甬高速
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甬复线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9221),经宁波、绍兴、杭州,止于杭州绕城高速。全长约161公里,其中利用杭州湾大桥南接线约24公里,实际建设里程约137公里。杭州段长约9公里,绍兴段长约29公里,宁波段长约123公里。杭绍甬高速将进行包括构建高精定位系统、车路协同通信系统、5G通信网络系统、新能源及无线充电系统、自动驾驶路测系统、自由流收费系统、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自动驾驶及货车编队系统、全新的出行体验系统、打造自有知识产权系统等十方面建设。杭绍甬高速公路将被打造成一条“智能、快速、绿色、安全”高速公路,规划于2022年杭州亚运会之前通车。
(2)沪杭甬高速公路智慧改造
沪杭甬高速连接上海、杭州和宁波,全长248公里。沪杭甬高速智慧化提升改造于2019年初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全面完工。升级改造重点在于用信息化技术提升高速公路用户体验,特别是提升安全性。将逐步实现5G通讯覆盖、无人驾驶、货车编队行驶等技术。
到2020年,沪杭甬高速上的摄像头将更加密集,从现在的2公里一个,加密到1公里一个,有了密集监控,智能后台就能尽快发现异常情况,比如车子抛锚或违章停泊在硬路肩等情况,电子监控发现后,将立即通知、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每隔一定距离将设置卡口,可识别经过的每辆车车牌,实现跟踪感知违规行驶行为、实时反映路况等功能,也可用于识别车辆行驶路径从而实现无感收费。
(3)杭州绕城西复线高速
杭州绕城西复线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个城市,全长约152公里,预计2020年底将全线建成通车。杭州绕城西复线高速公路工程作为第一批智慧公路试点项目,试点内容重点为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三个方向。建成后驾驶员和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车载导航仪等设备,以及路上情报板、诱导灯光带等高速公路设施,实时获取更加精准的拥堵、施工、事故等高速路况,以及沿途气象变化、服务区停车等信息服务,从而获得私人定制版行车路径规划、安全驾驶诱导等信息服务。
(4)杭绍台高速公路绍兴金华段
杭绍台高速全长约160.7公里,批复列为浙江省智慧高速示范项目的绍兴金华段约115.4公里,已于2016年正式动工,力争2020年建成通车。
六、福建省
福建省建设基于大数据路网综合管理的智慧高速公路示范工程项目,汇聚全路网数据,打造高速公路“智慧大脑”,实现高速路网管理决策、执行控制、公众服务的智慧化,构建
两大中心包括综合路网指挥信息中心(高速公路特定路网综合数据监测、分析、挖掘、演示、汇报的多层次、多功能联合大数据决策中心)和综合路网大数据中心(高度自主地分析路网综合管理数据,实现路网综合管理相关数据的采集汇聚、清洗加工、分析挖掘、融合应用等工作)。四个应用包括综合路网运行监测、综合路网应急处置、综合路网公众服务,综合路网态势可视化应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盘活多年积累的路网运行监测数据资源,提升路网管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水平。
七、江西省
2019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5G发展规划(2019-2023年)》,以“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作”为契机,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物联、北斗导航定位、车路协同和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构建面向国家交通控制网的智慧公路。利用5G低时延、高可靠特性,探索路侧智能基站系统应用,选取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开展车路信息交互、风险监测及预警、交通流监测分析等试点。结合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一体化应急管理与指挥调度系统和基于三维实景的高速公路设施资产管养及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提升路网安全与运行效率,为自动驾驶奠定基础,探索形成江西特色的智慧公路运营管理新模式。搭建高速公路沿线5G移动通信网,利用5G技术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重点测试验证主动避障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基于5G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推广网联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和传感器等产品应用,实现人车路协同。
(1)宁定高速
2017年12月,江西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宁定高速公路建成试运营。项目从宁都至定南,全长254公里。
在宁定高速公路沿线枢纽分布着交调站,可对车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高边坡、隧道、特长纵坡、枢纽互通、雾区等特殊路段布设了监测系统,能够准确监测高速公路运行的基础数据。在特长纵坡路段,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经过货车的速度、胎压、胎温、车厢温度情况,当出现超温超压时,前方的情报板、闪光报警灯、定向广播系统会对经过车辆进行提醒,引导车辆进入避险区域。
宁定高速建立了快速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系统。当车辆发生事故时,司机拨打报警电话后,运用北斗卫星技术,整合报警手机定位、路况预判等功能,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另外,根据事故路段拥堵情况,启动车流分流预案,对后方车辆通过手机短信自动推送、情报板提示等方式,提醒车辆绕过拥堵路段,减轻事故区域的车流压力。
(2)昌九高速
昌九高速连接南昌市与九江市,全长138公里,建设了一张融合高速公路骨干环网通信、北斗卫星定位、车路交互的智慧公路车路感知交互网,实现有线与无线、本地边缘计算与中心分布式云计算等功能。昌九高速沿线138公里布置了5G基站及路侧单元,使5G车联网及人车路云协同系统具备了与高速公路、车辆、人员多维度的连接能力。昌九高速正式成为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编队行驶的高速公路。
2019年7月,3台无人驾驶车辆在昌九智慧高速试验段成功进行了编队行驶测试,测试车速60km/h,低延时20ms以内。3台无人驾驶车辆则具备了车辆编队、前向碰撞预警、变道预警、道路危险状况提示、限速预警、车内标牌和自动泊车等功能。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工作人员无须操作方向盘,也无需踩油门,仅需用ipad操作启动、停车等程序。通过交通控制网模拟高速公路V2I的动态限速、团雾结冰、施工区域、紧急车避让、路段执法等五个场景,3台车可实现车辆编队的自动组队、拆队及道路结冰限速等场景下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八、
2019年3月12日发布《2019年度河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重点工作任务及责任目标分解的通知》,
机西高速公路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周口西华,建设范围在已通车运营的机西高速一期工程(106公里)和在建的二期工程(45公里)。2019年11月招标,建设以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为重点的“231”(2套数字化体系,3套应用系统,1个云数据中心)智慧高速公路。
九、广东省
广东省在
前期在南沙大桥(原虎门二桥)进行智慧公路建设。大桥全长12.89公里,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是广州市和东莞市的重要过江通道。2019年4月2日正式通车,全线布设了6座5G基站,率先在全省高速公路实现开通时5G信号同步全覆盖,实现了路政车回传实时高清视频到监控中心、无人机智能巡检等应用。
在南沙大桥,利通科技建设“云管端”整套解决方案,构建了智慧高速的关键节点——路侧智慧通信站,集成了包括交通流检测、视频检测等多种监控和检测设备,通过DSRC和LTE-V无线传输通信技术实现车、路信息交互,具备抛洒物检测、应急车道非法占用、交通事故检测等信息的处理和传输功能,为交警和运营单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事件提供实时信息;同时具备拥堵预警、路况信息诱导、实时路径规划等运营管理辅助决策功能,为驾驶员和装载了车载OBU设备的车辆提供更高质量运营支持,充分满足驾驶需求。
作为智慧高速的数字化节点,路侧智慧通信站还将逐步实现更多车路协同场景,其机箱中为更多道路交通流、气象、桥梁运行状态监测等预留了端口和空间。后续将围绕路侧智慧通信站构建面向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网络,强化智慧高速云平台,实现智能车辆信息诱导平台、全感知指挥控制平台,朝着满足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应用需求的方向迈进。
在南沙大桥还部署了桥梁预警预测系统:①视频事件监测预警:摄像枪分布在桥体上,通过视频事件检测,可以快速发现桥面上的异常事件;②两客一危预警:通过定位系统实时展示两客一危车辆在桥梁上的位置,并对异常停车等信息进行预警提示,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快速响应,降低损失;③桥梁结构预警:实时监测预警桥梁结构静力特征、结构动力特征、结构局部的应力应变、温湿度等信息。
十、湖南省
2019年9月,长沙市宣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135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和113公里智慧高速项目正式开始启用。其中**113公里高速开放道路位于长益复线、绕城高速西南段、绕城高速西北段,**分为标准路段、测试路段和示范路段。
①标准路段:在智慧高速公路全线的桥梁隧道、互通枢纽、匝道、高速收费站等关键路段和节点进行智能化改造,满足即将商业化落地的L3级自动驾驶车辆行驶;
②测试路段:选取长益复线10公里左右典型路段进行智能化改造,满足L3级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及高速公路运营和监管需求;
③示范路段:选取绕城高速西南段10公里左右典型路段进行改造,满足L4级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需求。
打造测试、应用场景100多个,是国内首条5G+V2X智慧高速公路,将弥补国内高速环境下缺乏测评、示范环境的空缺。主机厂可以从自车行为、环境信息、道路交通信息、交通参与者四个维度信息检测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和监管质量。
十一、山东省
2019年8月,**山东省滨莱高速公路淄博西至莱芜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项目正式封闭测试运营。将原址保留的26公里高速路段进行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打造面向车路协同的真实场景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该路段含青石关等隧道3处,樵岭前1号大桥1处,收费站3处,是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具备作为测试基地的多项天然优势。项目建成后,将具备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场景测试、车路协同测试及示范应用、智能公路应用系统测试、智能路侧系统测试及应用、智能网联车队列行驶测试示范,成为国际上第一个面向无人车与车路协同应用的全尺度场景测试基地。
齐鲁交通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计划用6年的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逐步建成全国一流的真实场景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综合创新试验示范区。其中,第一阶段为2019-2020年,推进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场地建设,构建通信网、绿色能源网、智慧路网3个基础性网络,初步建成具备高速场景下自主可靠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第二阶段为2021-2022年,推进综合性自动驾驶特色基地建设,进行测试基地多场景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各种城市和乡村交通场景及VR/AR的自动驾驶体验设施和无人车室内测试台,开展车辆队列编组与车辆群体协同控制性能测试等前沿智能交通项目研究;第三阶段为2023-2024年,推进智能网联特色小镇建设,完善基地周边附属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领跑全国、创造未来、推动智能交通产业”的世界一流自动驾驶测试中心、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和服务中心。
2020年开工建设
十二、海南省
海南省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
环岛旅游公路驿站是集“旅游服务基地、特色旅游产品、区域整合平台”功能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服务设施,环岛布局40个驿站。主要提供旅游基本公共服务,共分为游客到访中心、停车场(带充电桩)、旅游公厕、餐饮、小商品/旅游纪念品商店、精品酒店、旅游医疗点、警务服务点等八种类型,建设用地约15-30亩。
环岛旅游公路除了景色优美,还将很有“智慧”,融合5G技术、GPS定位、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开展无人驾驶、智能管理、实时监控等业务。
十三、四川省
**“面向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体系建设”被纳入交通强国(第二批)试点项目,成绵扩容项目被纳入省交通运输厅“数字高速”试点,雅康高速和绕城高速被纳入“平安智慧高速”试点。**其中“面向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体系建设”交通强国(第二批)试点项目,通过全面重构面向车路协同的建设、营运、运维、服务等一体化架构,实现对道路改造和管理手段的重塑,让自动驾驶由传统的“单兵作战”转变为有组织的高效协同合作。
四川省交投集团以都汶高速龙池连接线为试点,打造全省首个“自动驾驶高速试验段”,预计将于2020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自动驾驶高速试验段全长2.6公里,为山地测试场景,其中包括1公里隧道。
该试验段将安装感知系统、数据交互体系、路侧单元和车载单元等,建设符合I4级别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试验道路,满足自动驾驶L2-L4级别车辆对于车路协同的技术要求,打造成为一个“未来之路”的缩小版。未来几年,四川交投将力争打造5至10条智慧高速样板路、示范路。
四川交投川高公司在成都绕城高速试点运行“智慧眼”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绕城高速是省内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日均站口车流量高达90万辆,驱车跑完全程大概需要1个小时。绕城高速设置了838路高清摄像头,后台每秒可对187路信息进行处理,5秒左右就能对全部信息进行一次梳理,可实现如下功能:
2020年,智慧眼2.0版将通过在绕城高速上布置更多感知设备,将全线85公里道路的“感知能力”提升至90%以上。绕城高速全线还将布置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夜间或恶劣天气,摄像头无法看清时,利用毫米波雷达补充。届时,绕城高速全线将基本实现监控全覆盖,“每个地方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感知。”
十四、广西省
2020年5月,广西交通运输厅印发《2020年广西交通运输数字交通、智慧交通工作要点》,共有九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建设完善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开展广西北部湾智慧港口建设、推进智慧高速公路车路一体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推进综合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广使用具有北斗功能的智能视频监控装置等。
推进智慧高速公路车路一体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方面,以
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主线全长25.8 公里,项目总投资约53.7亿元,计划建设工期3年。其中,主线起点至那洋互通段20.9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那洋互通至吴圩西互通段4.8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标准建设;新改南宁绕城高速2.7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推进“智能交通一体化,交旅融合,平安品质工程、绿色公路”四个品牌示范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