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IEDM
从单层HfO第一次提出薄膜过渡到堆叠结构ZAZ45的结构nm工艺节点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为DRAM电容介质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晶相AlO、T相ZrO制作新型介质膜。因为主要贡献点是EOT通过三种非常低的新膜I_V曲线描述漏电性能,XRD表明晶相,C_V测算K性能优越。最后,通过浴缸图、良率比较图等大数据证明其可靠性。
IEDM
第一次,通过四价(Si)和三价(Y,Gd)掺杂剂控制HfO2.结晶相能稳定其四方相,显著提高电容等效厚度(EOT)。(沟槽电容),45nm工艺节点。
2007
VLSI
奇梦达、trench,碳作高k电容电极,隔离层。nm
韦伯分布-龙老师擅长。
可视为新思路。
2008
ADVANCED MATERIALS
Al掺杂TiO超低漏电流膜。XSP测试,有原则的解释。可作为。Si掺参考。
IEDM
本文首次记录在内TiN低温底电极(250摄氏度)ALD沉积STO,通过改善其前驱材料和工艺,得到了低漏电的薄膜。
通过工艺设置Si-rich、Ti-rich、获得三种标准薄膜Si-最好的结果。探索最佳退火温度。工艺创新,让最有潜力的材料和便宜的TiN电极一起生长。STO应用在DRAM贡献很大。
2009
IEDM
从各个角度进行验证HfO优要是理论推导,teff-K、qφB0-K等等。大量的理论 点实验,结论有疑问,但可以自洽。
2010
IEDM
30nm,新型stackDRAM。本文采用超薄Ru氧化工艺,在TIN上加了一层thin Ru提高性能。主要提出了不同的堆叠方法,各种材料的堆叠结构开始发展。
IEEE
4x通过使用双层电容器和高度,节点开始上市k实现介质和改进源/漏等技术。
这是一篇综述性文章,与电容关系不大,但可以看行业。
ADVANCED MATERIALS
新前驱体在TiN薄、均匀、密度更高的电极形成Ru和RuO层。金红石结构tio2和al掺杂的tio由于二元氧化物中介电常数极高,2膜可以填充ZAZ和srtio3 MIM电容器之间的间隙需要RuO作为底电极。
还有一些电极的工艺改进,可以一看。
Thin Soild Films
对ZAZ进行480℃低温NH3退火。N介质层板可以加入,导致ZrO四向立方相变和小晶粒出现在二层。N可减少杂质,改善形状。
对ZAZ工艺改进,可以研究机制。
TED
采用TiN电极的立方HfO是一种很有前途的DRAM候选材料AlO层改善漏电。漏电机制由氧空位决定。
从漏电开始STO,提出相同EOT最小漏电由HfO在此基础上准备提供al掺杂HfO2和TiN的MIM电容器。分析可以借鉴。
IEDM
CAPL,感觉是集成领域,目前参考价值不大。
2011
VLSI
对0.4nmEOT的STO MIM 改进了一种,主要是为了减少泄漏Ru/RuOx/TiOx/Sr-rich STO/TiN结构。并得出结论,漏电是由STO由氧空位缺陷引起的,RuO在结晶过程中,可以改善和消除甚至逆转电极附近的氧空位缺陷。
各种J-V图,能带原理分析图。
IEEE
介绍富Sr (Sr/(Sr Ti) ~ 62%)钛酸锶(STO)、金红石型TiO高级电容介质的介电常数大于60。
此外,基于平面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系统的实用电容模型。偏综述类
IEDM
高K金属栅用于eDRAM,HKMG CMOS兼容性高(低热低充电过程)k MIM电容,泄漏极低。T是的,关联不太可理解。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以RuO2/Ru金红石是底电极TiO2为介质,TiN形成上电极MIMCAP结构。在TiO2原子层沉积(ALD)臭氧需要在这个过程中(O3)获得金红石相(介电常数)作为氧化剂> 80),而用H2O得到锐钛矿型TiO(介电常数40)。
2012
EDL
SrRuO3/SrTiO3/SrRuO3栈在DRAM应用中的可靠性研究,对比CET,电流与时间关系等,可靠性方面不失为高校研究的好方向。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新材料HfErOx。稀土元素掺杂HfO2可以降低金属绝缘体硅(MIS)电容器[8]的漏电流,提高k值(Er掺杂浓度大概为15%)。
TEM表征、XRD确认、C-V、J-V性能分析,CET对比。值得研究。
2013
IEEE
富锶钛酸锶和金红石氧化钛薄膜的陷阱辅助泄漏中提取了有效电子隧穿质量,并与由假想能带结构第原理计算得到的理论值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薄膜的最佳取向和化学计量学对隧道的影响。 偏理论,可仔细研究。
JVST
2014
APL
Ru/STO/Ru堆栈,通过控制Sr/Ti比和晶粒尺寸,采用非均相TiO2/STO基纳米层叠沉积和两步结晶退火,实现了MIMCAPs等效氧化层厚度、漏电流密度(Jg)和STO物理厚度的降尺度。
多步退火。
EDL
Ru/SrTiOx/Ru泄漏控制:工艺影响。上电极材料和沉积技术以及沉积后退火是控制上电极负偏压和正偏压泄漏的关键参数。没什么出众数据(?
2015
ACS
Si掺杂的ZHO体系分析!与研究方向高度重合!Si掺杂有助于稳定四方向,提高k值。
XRD验证表征、确定结构,Z与H比例改变,探究最佳。Hf的含量对器件k值也有很大的影响。注意本文表征解释部分。
IEDM
提出了蜂窝结构(HCS)和空气间隔技术。估计都是产业界在用的技术。主张不使用光刻机生产。前言部分站在产业角度纵观,值得一读。
2016
ADVANCED MATERIALS
反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概念证明,讲NRAM中ZrO的应用,注重极化角度,目前关系不大。
Solid-State Electronics
IPE检测,与漏电有关。描述ZAZ层的制作过程,给出详细的泄漏特性描述,表征结果和参数提取方法。
JAP
将ZAZ层间材料由Al2O3改为SrO和顶部电极材料由TiN改为Pt。这两种方法结合得到的电容等效厚度值为0.47 。可以参考吧。
EDL
利用I-V和C-V灵敏度图提取DRAM电容中的缺陷分布。灵敏图??
2017
EDL
可通过去除电容外部杂质硼和氢,减少电容器形成后的热量预算,消除泄漏电流的退化,而不改变电容器的结构或材料。
提出了三种降低电容器漏电流退化的方法。
Current Applied Physics
内发射光谱法研究超薄Pt/ZrO2eAl2O3eZrO2/TiN DRAM电容器的肖特基势垒高度,Pt/ZAZ/TiN叠层中Pt/ZAZ和ZAZ/TiN界面的SBH分别为2.77 eV和2.18 eV。上电极/氧化物和下电极/氧化物界面的SBH差异与Pt和TiN的功函数差异以及给定介质的亚隙缺陷态特征(密度和能量)有关。结合器件级的IPE实验分析和薄膜级的紫外光电子能谱和光谱椭偏分析,提出了带结构模型。
APL
我们将10 nm厚的Hf0.5Zr0.5O2 (HZO)二元薄膜掺杂Al或Si (Al或Si掺杂HZO)。添加的掺杂剂提供了从铁电特性到反铁电特性的明显转变。
与课题关系密切。
2018
IEDM
Ru\SrTiO3新型堆栈结构,数据图好看值得借鉴。
EDS测成分?
IEEE
电学特性,仿真。数字电路。
TED
新方法降漏电(与2017类似)。减少B杂质。杂质运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测量。
电介质泄漏失效测试、电阻失效测试、可靠性结果也能通过。(20nm)
JMC
ZrO2电介质加入高价Ta5+元素,由于Zr被Ta取代和VO的降低而引起的原子排列的变化增强了立方相的结晶度,使ZrO2薄膜的摩尔体积减小。
2019
PSS
采用原子层沉积法生长Ru顶电极控制ZrO2/Al2O3/ ZrO2电容器的电特性。为应对ZAZ厚度减小后漏电的增加,将TE从TiN换成Ru。工艺详细。
PSS
新型结构ZAT,比传统ZAZ性能好。C-V、J-V都有进步。
JMR
就谈论和建议。电容材料方面的综述!!
TED
又是基于I-V、C-V、J-V方面的灵敏度图。
ISSN
刻蚀轮廓对三维DRAM存储电容器漏电流和电容的影响。仿真!可以仔细瞅瞅。
EDL
Hammer效应。仿真!单电荷阱的三维TCAD模拟,我们发现了DRAM滚锤效应机理的直接证据。结果与之前报道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NRL
ZAZ微波退火。1400 W、5 min的微波退火条件下,ZrO2的介电常数提高到41.9(提高了40%),衬底温度低于400℃,与线工艺的后端兼容。
2020
TED
双门无结1T DRAM与物理屏障的保留改进。对T的改善。
TED
HZO结构,高压退火。还有Z与H比例调节。
IEDM
高密度三维嵌入式dram用反铁电HfxZr1-xO2电容器。P-V图的。
2021
VLSI
可靠性。铁电原理解释的透彻,亮点在于Pr的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