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硬盘知识大全(含主板、BIOS)

硬盘知识大全(包括主板,BIOS) 2011年03月15日 2 楼..硬盘各部分常见故障汇总 ※ 已报废硬盘修复记录.” 3 楼..“硬盘提速三招” 4 楼..几种数据恢复方法 5 楼..快速启动15列 6 楼..1硬盘空间丢失 2.双硬盘安装后出现故障 "3.硬盘无法引导" "4.处理逻辑 " 7 楼..黑屏开机的三个典型问题 8 楼..硬盘逻辑锁详解 9 楼..低价对硬盘有害吗? 10楼..全集成主板不完全优化策略 11楼..."必须重新安装更换主板Windows吗?" 12楼..."让你的显示器也有一个明亮的模式" 13楼..."大硬盘安装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21楼..."数据恢复的基本知识: 从计算机硬盘的数据结构开始" 25楼..."硬盘故障处理技巧" 26楼..."维护硬盘软硬故障" 27楼..."新手入门,检测电脑故障的基本方法" 28~29楼..."经验:显卡和显示器故障处理技能" 30楼..."安装和注意常见的硬件驱动程序" 31楼..."常规的硬盘处理方法" 32楼..."静电损伤并非不可避免的 还需要注意预防技巧" 33楼...'"硬件工具-助硬件工具 CPU-Z篇" 34楼..."硬件工具-助硬件工具 系统硬件一目了然PC Wizard" 35楼..."害人不浅!笔记本电池使用的六个误传" 36楼..."超实用硬盘常见故障排除详细说明" 37楼..."经验:分析和消除硬盘引导故障" 38~39楼.."BIOS完全优化指南" 第 46 楼:"全面总结电脑使用中的死机现象" 55楼..."热插拔修复损坏BIOS的方法 56楼..."最新疑难BIOS设置解释(转) 57楼..."排除主板护理方法和常见故障(转自天极网) 硬盘各部分常见故障汇总汇总 硬盘供电:硬盘供电取自主机开关电源,四个接线柱的电压分别为:红色为5V,黑色为地线,黄色为正12V,通过线性电源 将电路转换为硬盘正常工作的各种电压。如果硬盘供电电路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硬盘无法工作。故障现象常表现为不通电、硬 盘子检测不到,盘子不转,磁头不寻道等。电源电路的常见问题是:插座接线柱、滤波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感、保护 险电阻等。接口:接口是硬盘和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如果接口电路出现故障,可能会出现故障 会导致硬盘检测不到、代码混乱、参数误认等现象。接口电路经常出现故障的部分是接口芯片或匹配的晶体振动、接口插针断裂或虚焊或污垢、接口 口阻损坏,部分硬盘接口塑料损坏,厂家不保修。缓存:用于加速硬盘数据传输 输速,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硬盘无法识别,代码混乱,进入操作系统后死机异常。BIOS:用于保存硬盘容量、接口信息等。硬盘的所有工作流程和BIOS程序相关,可能会导致通电和断电BIOS程序丢失 或紊乱。BIOS异常会导致硬盘误认、无法识别等各种故障现象。磁头芯片 :粘贴在磁头组件上,用于放大磁头信号、磁头逻辑分布、处理音圈电机反馈信号等。如果芯片出现问题,磁头可能无法正确找到和数量 无法写入盘片,无法识别硬盘、异响等故障现象。 前置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磁头芯片传输的数据信号。如果芯片出现问题,硬盘可能无法正确识别。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前置信号处理器传输的数据信号,解码或接收计算机传输的信号 并编码数据信号。电机驱动芯片:用于驱动硬盘主轴电机和音圈电机。 据不完全统计,70%的硬盘因转速过高而损坏芯片的热量。 左右硬盘电路障是由芯片损坏引起的。磁盘:用于存储硬盘数据,轻微划伤时可通过 按一定算法解码过软件纠错,严重划伤时,数据无法恢复。主轴电机:驱动盘电机: 电影高速旋转。目前的硬盘大多采用液态轴承电机,精度极高。剧烈碰撞后,间隙可能会变大,读取数据变得困难、异常噪音或根本无法检测硬盘 盘。内部数据需要专用设备来读取故障现象。磁头:用于读写硬盘数据 ,剧烈碰撞时容易损坏,导致硬盘不被认可。磁头更容易在硬盘碰撞后损坏。音圈电机:闭环控制电机用于在磁道上准确定位磁头。电机损坏较少。定 位卡:用于使磁头停留在启停区,IBM等系列硬盘卡容易错位,导致磁头找不到。在没有开盘维修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 适当的角度敲击硬盘,使卡回到正确的位置。 已报废硬盘修复记录. 许多人遇到BIOS当硬盘无法检测到或报错时,将报废。事实上,如果硬盘在自检时能听到磁盘旋转的声音,估计主电机 控制电路板无故障,仍有恢复空间。需要注意的是,硬盘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精密设备。维修前应清洗手,释放人体残留物 静电再操作。 找不到硬盘 对于出现“HDD Not Detected首先检查硬盘外数据信号线的接口是否变形,接口焊点是否存在虚焊。排除上述可能性后,取出上述可能性 下硬盘后盖,露出电路控制板。拧下控制板上的固定螺钉,将控制板与硬盘主体分离。这时可以看到硬盘主体的两排弹簧片。一排作为主 电机电源、另一排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电源、硬盘主体与电路控制板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对于无特殊封装的硬盘,往往 可见弹簧片与控制电路板对应部位有灰尘。用脱脂棉蘸无水酒精清洗,校正弹簧片变形部位,去除氧化层,一般可以 恢复正常。 若上述处理无效,则必须打开硬盘主体。选择灰尘少的环境,拧开硬盘前盖的螺钉 (有的用胶水粘住)。取下硬盘的前盖,然后清楚地看到盘子。首先,用数字万用表检查磁头机械臂驱动线圈是否断路。该线圈的正常电阻为20Ω左 右。其次,检查磁头上的连接是否断开。每个盘子的两侧都有一个磁头,每个磁头都有两个连接到磁头机械臂上的集成芯片。该芯片常 见的型号为H1710Q,将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送到电路控制板进行处理。磁头阻值应为23Ω~26Ω之间。若磁头阻值较大 ,说明磁头损坏。磁头连接与芯片H1710Q相连,H1710Q对应的脚阻值应为1.7kΩ左右,若在1.2kΩ说明芯片已经存在 被击穿,可与排线一起更换。 如果磁头上的连接断路,直径为0.2mm更换优质漆包线。一端压在磁头金属弹片上 ,另一端焊在H1710Q相应的脚。注意将漆包线卡在机械臂相应的卡槽内,用少量502胶固定,防止硬盘与漆包线相转动 摩擦。恢复硬盘各部分后,最后用702硅胶密封硬盘周围,防止灰尘进入。由于磁头体积小,漆包线不易卡在上面,最好放在上面 大镜下操作。这时千万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磁头损坏,所以要小心加小心。硬盘开机后可以恢复正常。 提示硬盘错误 对于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错误的硬盘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硬盘主导记录(MBR)上述文件损坏。MBR位于0磁头/0柱面/1扇区,由 Fdisk.exe生成硬盘分区。若MBR微机会提示损坏HDD Controller Error,实际上是零磁道上的文件损坏,此时格式化无法解决问题,必须用专用软件处理。A盘启动后,首先使用系统盘运行S candisk命令检查C盘。 如果零磁道没有损坏,只需使用Norton8.修复磁道上的文件。具体做法是找到与待修复硬盘型号规格完全相同的内置硬盘 有Norton8.0版软件计算机将待修复的硬盘与硬盘电源线连接,但硬盘信号线不连接,跳线不变。①开机后运行Disk Edit命令,从菜单Tools中点取CONFIGURATION项,将Read Only项取消;②从下拉菜单O-biect中选取Driver项,将Hard Disk类型设置为Physical Disk,点击OK项确定;③从Ob-ject菜单中选取Partition Table项,拔下连接到完好硬盘的信号线,接到待修复的硬盘,点击OK项确定;④选择Hard Disk1点击OK确定项目,然后再从Write Ob-ject to Physical Sectors对话框中将Cylinder、Side、Sector分别设置0、0和1点击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 对话框时选Yes项。当出现Warning 对话框时选Yes项。退出Norton软件,从而恢复硬盘的主导信息。硬盘重启后恢复正常,原硬盘中的文件不会丢失。 如果零磁道损坏的硬盘仍按上述步骤使用Norton8.0软件处理只是第三步 ,将Cylinder、Side、Sector单击1、0、1OK项确定。当出现Warning对话框时选Yes项。 退出Norton在软件中,重新启动计算机BIOS可以在设置硬盘自动检测栏中看到,CYLS减少了一个值。如原来CYLS为 2112,则变为2111。说明原硬盘分区表是从C盘的0柱面开始,现从1柱面开始。保存BIOS设置后退出。重新分区,格式化 后硬盘恢复正常。其他硬盘,自检时提示HDD Controller Error”。上述方法无效,只能报废。 [b]硬盘提速三招 [/b] 第一步:定制虚拟内存: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属性”―“性能”―虚拟内存按钮。Windows在硬盘上保存一个名字Swap文件,当内 当存储不足时,交换文件被用作虚拟内存。通常,由Windows根据需要调整交换文件的大小。但是,需要这样的调整 降低系统速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做些小小的修改。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框中选择用户指定虚拟内存设置项 输入相同的数字。可将整体内存设置为512MB(理想设置),即RAM加入虚拟内存,也就是说,如果你有128MB的R AM,可在两个框中输入384。这样,你的虚拟内存就是384MB,Windows在计算机运行程序中无权改变虚拟内存 大小了。 第二招:修改系统设置: 选择始菜单中选择运行项,输入sysedit回车执行程序。然后选择“system.ini修改文件, 首先找到[386Enh] 标题,在标题下,可以看到device=*vpd等命令行。为了提高性能,在标题区底部增加了一条命令行Cons ervativeSwapfileUsage=(不加引号)。加入这个命令的目的是为了使命Windows所有可用的系统RAM 都用完了之后,才开始使用虚拟内存。如果没有这个命令,Windows会很频地使用虚拟内存,以便能留出一大块可用RAM。 在“system.ini”文件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标题区是[vcache] 。您通常会发现这个区域是空着的。但是如果在这个区域加上一两个命令行,您就可以改变Windows,将RAM分配成硬盘缓存的 方式。一般说来,Windows总是在RAM中创建一个比实际需要大得多的缓存区,白白浪费了宝贵的RAM资源。通过添加命令行 “MinFileCache=4096”(4MB),您可以将最小缓存区设为4MB,同时命令行“MaxFileCache=8 096”会将最大缓存区设为8MB。尽管在此标题区还有一些其它命令可添加,但是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您可根据自己的RAM大小情 况和实际运行情况调整缓存区值的大小。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超过10MB的缓存区绝对是一种浪费。现在还有许多免费软件,可帮 助您优化这些设置。   第三招:硬盘碎片整理     这对诸位大虾来必定是小菜一碟,我就不在此班门弄斧。只提一两点建议。首先,根据自己添加或删除文件的频度,决定整理硬盘的 频度,通常在一周一次与一月一次之间。其次,您可将Swap交换文件调至零或比较小的值(当交换文件为零时,有些计算机会出现严 重错误fatal error。),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再整理磁盘,这样连硬盘的交换文件区也一并整理了。千万别忘了在整理完磁盘之后,将交换文 件调回原值。   数据恢复几种方法   电脑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更换机器、中毒、系统崩溃、升级等情况,有时还需要进行硬盘的格式化,结果发现有些重要的数据忘记备 份,那后悔也来不及了!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不,能恢复的!   那数据为什么能恢复呢?这主要取决于硬盘数据的存储原理。先看一下硬盘上数据存放的原理吧。硬盘中由一组金属材料为基层的盘片组 成,盘片上附着磁性涂层,靠硬盘本身转动和磁头的移动来读写数据的。其中最外面的一圈称为“0”磁道。上面记录了硬盘的规格、型 号、主引导记录、目录结构等一系列最重要的信息。我们存放在硬盘上的每一个文件都在这里有登记,相当于文件的户口簿。在读取文件 时,首先要寻找0磁道的有关文件的初始扇区,然后按图索骥,才能找到文件的老巢。但是删除就不一样了,系统仅仅对零磁道的文件信 息打上删除标准。但这个文件本身并没有被清除。只是文件占用的空间在系统中被显示为释放,而且,当你下次往硬盘上存储文件时,系 统将会优先考虑真正的空白区,只有这些区域被用完以后,才会覆盖上述被删文件实际占有的空间。另外,即使硬盘格式化后(如For mat),只要及时抢救,还是有很大希望的。下面我就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EasyRecovery是一个威力非常强大的硬盘数据恢复工具,能够帮你恢复丢失的数据以及重建文件系统。下面我们就以Eas yRecovery为例,介绍删除软件恢复的过程。   一、回收站里被删除文件   首先我们启动EasyRecovery,点击左边列表中的“数据修复”。   数据修复里面有六个选项,我们点击“DeletedRecovery”,它的功能是查找并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选择要恢复文件所在的分区,在默认情况下软件对分区执行的是快速扫描,如果你需要对分区进行更彻底的扫描,就在“完成扫描”前打 上勾就行了,选择好分区后,我们点击“下一步”。   点击下一步后,软件就开始扫描你刚才选择的分区了。   经过3~4分钟的扫描后结果就出来了,你点击左面文件夹列表中的文件夹,在右面列出来到文件就是能被恢复的删除文件,选择一个要 恢复的文件,一定要把前面的勾打上,然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好要恢复的文件后,我们就来选择恢复目标的选项,一般我们都是恢复到本地驱动器里的,那么我们点击后面的“浏览“来选择文件 保存的目录(选择分区时请注意,保存的分区不能与文件原来所在的分区一样,否则不能保存)。   点击下一步后,文件就开始恢复了,恢复完成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文件恢复摘要,你可以进行保存或者打印,然后点击“完成”。一 个文件就被恢复了。   二、格式化后文件的恢复   如果要恢复格式化后的文件,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不用怕了,因为我们有了EasyRecovery。   在软件界面我们点击“FormatRecovery”,它的功能就是能从一个已经格式化的分区中恢复文件。   先选择我们已经格式化的分区,然后再选择这个分区格式化前的文件系统格式,现在一般都是“FAT32”,选好后点击“下一步”。   软件就开始进行文件的扫描了。   扫描完成后,我们选择一个要恢复的文件,方法和前面的一样,然后点击“下一步”。   然后我们来选择恢复文件要保存的目录,再点击“下一步”。   接着文件就开始恢复了,恢复完成后,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文件恢复摘要,你可以进行保存或者打印,最后点击“完成”。   EasyRecovery 不仅能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它还能恢复被破坏的硬盘中像丢失的引导记录、BIOS 参数数据块、分区表、FAT 表、引导区等都可以由它来进行恢复;而且最新的6.0版本使用了新的数据恢复引擎,能够对 ZIP 文件以及微软的 Office 系列文档进行修复。如果你以前有重要的文件被误删除过,那就赶快安装EasyRecovery来恢复吧,只要时间相隔的不要太久 (相隔太久原来删除的文件就有可能被覆盖掉的),相信一定能够恢复的!   不知道你是否曾碰到过bios里面能够检测到硬盘,但是你从软盘和硬盘都启动不了计算机的情形?也许这时候你就会认为是硬盘坏掉 了,可实际上,很有可能是你的硬盘中了逻辑锁。   硬盘逻辑锁总共有三种,本质都是对硬盘的分区表作了修改,以前只是一些黑客程序使用它,开始大范围对计算机造成危害是在臭名昭著的KV3000反盗版事件的时候,那时江民公司为了打击盗版。在KV3000新版升级程序植入了一个黑客程序,当检测到用户使用了盗版的KV3000以后就将硬盘的分区表锁住,被称为“主动逻辑锁”,其实就是硬盘逻辑锁的一种,当时却使无数无辜的人受害,江民公司也因此被定罪。这是旧事不谈,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三种情况和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硬盘的分区表。硬盘分区表位于磁盘的0磁头0柱面1扇区,这个扇区从01BEH开始的64个字节就是分区表。分区表共64字节,分为4栏,每栏16个字节描述一个分区。如果用FDISK程序分区,那最多只用两栏,第一栏描述主引导分区,第二栏描述扩展分区。分区表的结构与各字节的含义如下:     00H―标志活动字节。活动DOS分区为80H,其它为00H。     01H―本分区逻辑0扇区所在的磁头号。     02H―逻辑0扇区所在柱面中的扇区号。     03H―逻辑0扇区所在的柱面号。     04H―分区类型标志。     05H―本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磁头号。     06H―最后一个扇区的扇区号。     07H―最后一个柱面的柱面号。     08H―硬盘上在本分区之前的扇区总数,用双字节表示。     0CH―本分区的扇区总数,从逻辑0扇区计数,不含隐藏扇区,用双字节表示。   分区表的最后两个字节是它的有效标志,改变后将无法从硬盘启动,这就是第一种简单的锁住硬盘的方法。不过比较容易解决,只要从软盘启动就一切正常,启动后用Debug或Diskedit等软件将硬盘分区表中的标志恢复就可以了。第二种方法是修改分区参数,如果将分区参数全部变为0,则启动后由于找不到分区参数无法从硬盘启动,用启动盘从软盘启动后也不认硬盘,不过机器毕竟能够启动,我们可以在启动后用软盘里的debug等工具修复被改动的分区表参数,重新启动后就没问题了。   我们重点要讲的就是第三种,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主动逻辑锁”,它是因为分区表参数被修改成了一个死循环。正常启动时DOS接管硬盘后查找分区表,主引导分区被定义为C盘,然后查找逻辑盘,定义为D盘,然后是E、F、G,而这个主动逻辑锁就是将第一个逻辑盘(一般是D盘)的下一个分区指向它本身,不断读取下一个,其实就是读它自己,结果陷入死循环。因为DOS启动必须包含基本输入输出文件io.sys(我们在windows下也可以看到,位于C盘根目录下)。而它是有些固执的,启动以后非要把硬盘分区表读完然后接管不可,所以无论我们用什么启动,它一查找逻辑盘就死循环,我们就看到了硬盘灯常亮系统挂起的情况了。   那么我们如何解开它呢?从根本上讲就是让io.sys不起作用或者在它起作用以前将分区表参数修改回来。   1、debug法。   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要能启动机器,我们可以在一台正常的电脑上修改启动软盘中的io.sys文件,查找到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用这张启动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不过这时该硬盘的分区表已经不正常,所以我们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而且仍然无法用正常的启动盘启动系统,这时可以用DEBUG来手工恢复。具体命令如下:   a:\>debug   -a   -????:100 mov ax,0201(读一扇区内容)   -????:103 mov bx,500(设置一缓存地址)   -????:106 mov cx,0001(设置第一硬盘的硬盘指针)   -????:109 mov dx,0080(读零磁头)   -????:10c int 13 (硬盘中断)   -????:10e int 20   -????:0110 回车   (注:-????各硬盘不相同,跟后面的:1??都是自动显示的,我们要输入的只是其后的内容)   -g   -d500 (查看运行后缓存地址500的内容,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地址6be开始的内容就是硬盘分区表信息,如果硬盘的扩展分区正是指向自己 ,那么DOS或WINDOWS启动时就会因查找逻辑分区而陷入死循环。)在DEBUG指示符下继续修改内存数据:   E6BE   ??.0 ??.0 ??.0……   ……   ……55 AA   55 AA是硬盘有效的标志,不要修改,??.0表示把以前的数据“??”改成了0,再用硬盘中断13把修改好的数据写入硬盘就可以了 :   A:\>debug   a 100 (表示修改100地址的汇编指令)   -????:100 mov ax,0301 (写硬盘一个扇区)   -????: 回车   -g (运行)   -q (退出)   退出后运行fdisk/mbr来重置硬盘引导程序,重新启动即可。   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它能够恢复硬盘分区表,也就是说恢复以后硬盘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而以下方法虽然更加方便,但是要么 硬盘中的数据难保,要么有一定危险性。   2、外挂软件法   这种方法原理都是绕过bios对硬盘的检测而直接用一些能够自己查找硬盘的软件来控制硬盘。   首先是DM,现在每一个硬盘厂商都有自己的DiskManager程序,而且都能放进一张软盘里,你可以下载一个使用,如果不清楚自己硬盘的牌子,也可以用IBM出的DM万用版,不过它对现在32G以上的大硬盘支持不好。我们先在bios里面将硬盘所在的 IDE口设置为none,(如果你不知道哪个是,全部设为none也可以),然后用启动盘启动系统,启动完成后将软盘取出,放入装有DM软件的软盘,运行DM,它会检测到你的病硬盘的存在,然后将它重新分区就搞定了。DM具体用法比较简单,就不详细说了,不过对E文不太好的朋友可能有些困难,请教身边的高手吧。   我们还可以使用低格软件,也是每一种硬盘都有自己的低格软件,但也有通用的Lformat程序(只有30多k),前面的做法相同,还是在bios里面屏蔽掉硬盘,用启动盘启动,然后换软盘运行低格程序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由于分区表只在硬盘最前列部分,所以估摸着格过前面的分区表部分就可以停止了,然后重新启动在bios里面将硬盘设出来,就可以像一块新的硬盘一样对它进行分区 等操作了。   3、热插拔   这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很有可能将你的硬盘烧毁,所以请谨慎。具体做法很简单,首先将硬盘的电源线拔掉,然后软盘启动系统,启动完成后再将硬盘的电源线插上,这时候系统就能够控制硬盘了,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恢复分区表等操作。我有一个菜鸟朋友就是在热插拔硬盘3次以后搞定的。不过此种方法存在危险,强烈不推荐使用,如因此损坏,本人概不负责。   其实最好的情况是你有分区表备份,那恢复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而且数据也不会丢失。所以说呢,亡羊补牢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能事先就 做好了保险工作,那就不用愁了

标签: 30显卡因电容差别产生黑屏崩溃10kv液态电阻软启动柜380kv液态电阻软起动柜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