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嵌入式分享合集23

哈哈 每天听公司里的两个水货(专业)c ,但都是windows开发)胡扯也烦了 , c 在win做页面也是脑残,go两个胡说八道的智障, 看看嵌入式手柄

一、自制STM32下载器

STLINK-V下载器电路原理图如下。

上图中,H接口为固件下载口。H4接口是STLINK-V2下载口(实现下载功能的接口) T_JTCK就是SWCLK, T_JTMS就是 SWDIO)。其他的都是测试接口。

首先,我们不能使用焊接板,我们需要下载固件。前提是你手头有一块好的ST-LinkV2下载器,否则就白搞了。

使用好的STLINK-V2下载器给我们自己做的STLINK-V2板下载固件,将STLINK-V2下载器连接角与板上的连接角H5固件下载接口对应连接,然后STLINK-V连接到电脑,

安装ST的ST-LINK Utility软件,使用STM32 ST-LINK Utility 软件下载固件(这个软件可以在官网下载)。先连接再下载。如果软件不能识别你的芯片,你必须仔细检查你的板子!

连接成功后,开始下载固件。

图中框1打开固件STLinkV2.J16.S4.bin文件(这个最新固件官网可以下载的到)。

下载单击框2,弹出下载窗口。

点击框3开始下载。

下载后,自制ST-Link插入电脑,然后更新固件。点击框1,弹出窗口,然后点击框2连接自制ST-Link,识别出来后,点击框3开始更新固件。如果没有识别,可能是你同时插了两个ST-Link,或者你的板子有问题,要耐心排查。到这里,就算完成了!接下来,你可以体验自的自制力ST-Link任意下载程序!我测试了这个电路keil,IAR都支持,STM8也能下载。

二、硬件经验

极性电容、原理图和PCB反管脚?

忘了接电源和地...还有接反的...

连接器的线序被逆转...

RX、TX接反了...

串口RX、TX画画的时候心里默念不接反,不接反,板贴回来测试,真的串口不通。

想当然地写一个包装,结果没有这个规格的设备,百度图书馆下载datasheet,这个装置根本买不到。

直接抄电路,结果器件根本买不着,曾经一个做智能的团队,电路直接抄三星的智能锁,结果里面一个电容式触摸按键的控制器,是韩国产的很难买到,而且没有什么代理和支持,纯靠自己试验和摸索。

在选择电容时,只考虑容量,不考虑耐压性,结果如此大的包装不能满足电容的规格。

选择电阻时,只看电阻值,不看功耗。

画完PCB不看DRC报告,靠眼睛看飞线,回板后真的飞线,脑残短路DRC关闭后,板电源正负连接。

封装做反了...当时赶进度,没拿到芯片就看了。Datasheet然后画了一张图,投了一块板。板子回来后,他看着镜像的包装,看起来很困惑x。

但这事不能怪我,因为那个傻x datasheet上面的封装图其实是bottom view而且没有注明!

未处理散热焊盘的阻焊层。

lm117整个画反,ina826同向端反向端错误,原理图错误。...烧程序的时候忘了选择外部晶振,然后测量了很久,发现我擦了,烧程序有问题。whaosoft aiothttp://143ai.com

431是一个很棒的设计,每次检查管脚顺序几次,关于431稳压器SOT23包装的引脚排列原本以为每个厂家的排序都一样。

结果发现:从左到右,TI-TL431A是CAR排列,UTC-TL431A和CJ431A是RAC排列。

还有继电器引脚排列,文档一般给出底视图,结果画板时没有镜像,只好将继电器焊接到背面。

对着datasheet封装画反了,发誓这是我布局最美的一块。

只要板子有子卡,就等着手掌莫名其妙地出汗,睡觉时被吓醒。

极性画反电池接口...损失惨重!

在学校腐蚀槽里发现了一个大神用马克笔layout的PCB,当他用马克笔直接画线时,他无法想象如何在脑海中区分网表。这样的奇迹堪比用txt直接出网表,直接用二进制编辑器编程。

焊接,以前很喜欢插件电阻,因为焊接容易,可以跨线,但是工作之后就没见过大功率场合了。

过去,焊接0805和0603需要很长时间。我觉得很难焊接。现在整个过程是0201。我习惯于看0201,然后看0603。我觉得这是一个巨人。延庆川北社区45孙先生 废垃圾收售废垃圾炒股 废品孙 再回收

有些人对0201手焊技巧很好奇。在这里,我们应该纠正对热空气的误解。一是很多人认为吹小元件应该用细吹口,二是很多人认为吹小元件应该用低风速。事实上,吹0201应该是最粗的吹口和70%的风速。0201最大的问题是焊盘很小,PCB散热快。

用小吹口只加热两个焊盘时,大量热量从焊盘散开,镊子一旦挡住风路,直接失温导致虚焊。此外,小吹口也容易导致局部风速高,PCB不均匀加热,吹掉焊盘或吹飞器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粗吹口风速柔和,热量稳定,效果与回流焊机相似。这就是积极的解决方案。0201定位依靠助焊剂去除氧化膜和锡的张力吸附。这不需要强调吗?

以前对DC-DC知道的少,一般开关电源芯片小,外围有一堆,手焊很麻烦,感觉三端稳压器碉堡啊,一个可以得到想要的电压啊,木头。

然后使用各种三端稳压器,效率极低,功率稍微上升一点,发烧非常严重,有时也得不到想要的电压,高串联几个二管,靠管压降消耗多余电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蠢哭了。

    以前做板子,一般都是单层板,高级一点做双层,完全没有设计参考面的意识,更不要说考虑回流路径了,线都是连上就行,然后,就是EMI问题一大堆,学生时运气好的话,低速电路不怎么体现。

    记得有一次运气差,一个电机驱动的超强EMI耦合到一个信号线上,导致程序各种跑飞,还完全找不出原因。

    最后重画板子莫名其妙解决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看了某宝书(HSDD高速数字设计),被作者一句:很多人总是认真设计信号回路的前半段,而将后半段交给上帝,他们真是愚蠢,疯狂打脸。

    学电之后会嫌光速太慢,没学之前,相信没人会认为分析电路要考虑光速,电信号以光速在真空中传播。

    实际上在电路板上,电信号以光速除以根号下电介常数的速度传播,一般约为6mil/ps,这是很坑爹的,一段2inch(5cm)的走线,信号传过去需要约330ps。

换句话说,对于GHz级别的信号,很可能第一个状态刚到接收端,第二个状态已经从源端出发了。

    一条理想导线的两端,同时出现不同的电平,这在以前是多么反直觉啊,实际设计中,走线长度不同会导致并行信号时序混乱,一些高速板会采用电介常数低的材 料以减少信号飞行时间。

    说个不好好学习的故事吧,上大学那会儿学模电,老师布置作业要用什么软件做出一个梯形波发生器,上课也没听…下课就不会做啊,哼哧哼哧弄了半天,做的是三角波,再弄,波都没了…

    没办法...后面用ps把三角波的顶端一去,再画一个横线…完美的梯形波啊…心怀忐忑的把截图和程序发到老师邮箱居然过了,我去…后来明白了…老师也懒得拿我的作业去仿真的…

    来讲两个无线通信模块的事,这个模块叫nrf24l01估计好多人都用过这个神模块。

    大二时,我调它总是一开始工作正常过了一段时间数据包就发不出去了,神奇的事情出现了:用手一摸模块的引脚就能发出去数据!我不能把手剁下来黏在上面吧?!最后把一个引脚加了10k 下拉电阻解决了,问题的原因一直不清楚呢。

    大三电赛做旋转倒立摆的时候,检测倒立摆倾角,想无线发出去给控制器要用到这个模块,向老师申请,申请时着重表明“模块”不是ic,等器件发下来...看着一大包qfn封装的nrf2401芯片真是哭笑不得。

    钽电容有一横的那边是正极,我搭档第一次用钽电容时候就炸了,后来一查资料才知道电容接反了。

    毕设在一家小公司做光伏发电入网我做功率平衡算法,有几个大电容做逆变,因为逆变做的不好波形毛刺多,一开机就带着桌子一起抖阿抖的声音也很大很吓人,再把功率调高一点就开始各种爆炸着火什么的。

    老板总是开玩笑说,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靠里面的魔法烟雾,因为一旦烧了魔法烟雾跑出来就不工作了。

    我一个做嵌入式的平时接触的都是3.3最多5V哪见过这架势,老板安慰我说,不要怕烧东西,烧着烧着就会学到新知识,反正他上一家公司是做真空高压继电器的倒是无所谓啦。

    后来用第二版原型居然做出来了,可喜可贺,旧版原型老板拿去烧掉以后拍了个灭火器教学视频,有一次去老板家玩看到他的真空继电器第一代原型是用两个宜家买的高压锅扣在一起…

    有一天我的嵌入式老师让我去他那看看,帮忙修一个机器,到那一看,这个机器叫做【点穴仪】,听名字碉堡了吧?

    可是连一个使用说明的什么都没有,也不知道什么原理,拜托我们维修的人是替老人拿过来的,也不知道怎么用,摸索了半天,搞明白原理,我下定决心在电子相关的行业干了。

    为啥?人傻钱多啊,说说这个点穴仪吧,一个木头箱子里伸出两个大的铜柱,像是金属双截棍的两端。

    你拿一个,我拿一个,然后我用手点你的皮肤上,你就感觉这一点麻麻的,很神奇吧?呵呵,压根就是一个在安全范围内可调节电压值的电源…

    两个人各拿一个铜柱,手指接触皮肤后就形成回路,点接触的地方电阻大分压高, 就麻麻的,微信搜索公众号玩转嵌入式。

    为什么说人傻钱多呢?这个点穴仪看上去十分高大上,木制箱子,配上中医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标语,再标上998的爆款价,绝对把老年人哄得团团转,里边是什么呢?就是一块交流转直流的电路板,连个MCU都没有。

    14年暑假做TI杯,选的是F题电能无线传输装置,题目要求用一个直径20cm的线圈,光是这个线圈就发生了无数狗血的故事,在那短短的四天三夜里XD。

    俺们都是做直流电源出身的啊!训练都是直流源啊!线性的开关的都做了啊!电压源电流源都做过啊!

    buck boost都做过啊!同步非同步都做过啊!PWM PFM都做过啊!我们感觉基本上准备得差不多了啊!丫给我来个无线充电啊!泥垢啊!天线什么的完全不懂啊!无线这块做都没做过啊!

    所以一开始我连线圈该绕 成什么形状比较炫酷(好用)都不晓得啊!花了整整一天看论文啊!然后俺大手一挥说不管了,先做个线圈试试,管他娘。

    然后就让我萌萌哒学弟出门去电子市场给我买线去了!咱有钱,任性!打电话问我要什么样的!我说漆包线!漆包线要什么样的!我说最粗的!给我来100m!

    学弟说最粗直径3mm,成不成?我说成!来100米!学弟说100米人家不卖,要买买180!我说180就180,记老师账上!

    我不会告诉你那捆线800多,老师问价格的时候我们都没好意思说QAQ,于是他们呼哧呼哧的扛着一大卷漆包线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我都震精了…然后我和我两个队友望着刀削面粗(大雾)的漆包线,无语凝咽…这他么怎么掰得动!

    然后我们掰那个线就掰了好久…掰完快要累成狗了…那玩意不光硬,你掰弯之后丫会回弹…我们得两个人按着它(没错两个人才按得动),一个人用尼龙扎带绑住它,这货形状才算固定下来,丑的一笔。

    还是关于那个线圈,你说这帮老师出题就出题,还限制线圈直径18~22cm(结果最后测老师都没测线圈直径!摔!)于是一开始我们就商量,这东西怎么做。

    我提议撕开个纸盒子,自己卷个20cm的纸筒,把线往上面一绕就搞定了!so easy!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然后看到学弟抱回来那张牙舞爪的漆包线我们就萎了,这要是往纸筒上绕绝笔要变形啊!于是我两位伟大的队友就跑去学校附近的五金店买了一堆钉子钉在木板上,绕了一个20cm直径的圆…

    下着大雨辛苦你们了…话说当时绕线的时候戴着电工经常戴的那种白手套,还是硌得很疼QAQ。

    TI杯时期的狗血事也就这些了吧…除开轮流睡觉的时候迷迷糊糊醒了把队友腰带当桌子沿扒之外也没旁的值得吐槽的事情了。

    有一次是做恒流源,小功率的,结果因为布局的原因,feedback离电感太近有干扰,小电流时稳流稳不住…电流就各种蹿,接LED效果就是闪瞎狗眼…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神奇的是每次拿示波器探头一放在feedback脚立马就稳了,我想看波形都不行,这尼玛…然后我就分析应该有两点可能,一个是示波器探头天线效应引入的干扰和其他干扰抵消了,再一个就是示波器的输入阻抗起了个滤波器的效果。

    我就觉得第一点太特么扯了啊…哪有这么巧的,然后查了查示波器是1M欧 //10pf,然后我就愉悦的找了个1M欧电阻和10pf电容一并,欸,有点效果。

    不过电流再小点(1mA左右)还是不行…我就死马当作活马医,插了根线上去…卧槽居然好了啊!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而且那根线要站着才能起作用…每次看那个电路都萌我一脸血…不过勤劳的小朋友遇到这种问题是一定要改布局的…不要学我,我懒。

    最精彩的放在最后...得不到波形的时候,我们一般默认示波器是坏的——我才不会承认是我电路布错了呢~

标签: 交流电能通过二极管的正极吗电容笔变接触笔70ma绕线电感2401电阻值25w绕线电阻rx20sot23的开关电源稳压芯片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