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这段时间呆在家里,我收拾了凌乱了很久的书房,在网上买了一些小清新的装饰品,放了一些价值高的扬声器和耳机。我妻子终于不再对我大喊大叫了。

原来的书房是这样的,真的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虽然我一直坚持混乱有序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认为桌面越混乱,心越纯洁,工作越认真,但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干净的桌面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外观水平,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在你可以到达的地方,找东西比以前快得多,下一步是买一些USB多口充电器和理线工具清理杂乱的线路。
桌面很漂亮,但照明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的研究安装了一个Yeelight天花板灯,属于小米生态链产品,可以通过爱学生控制开关和黑暗,甚至根据日落和日出时间实现自动开关,听起来很好,但现实总是比理想的骨感,安装近一年,基本上只使用手动开关这个功能,甚至APP都没装……
我发现我家里的许多智能设备都是这样的。除了我,没有人会使用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自己也不使用它们。我只把它们当作普通的家用电器,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养成习惯。
拉得很远,因为吸顶灯安装在我身后的屋顶上,所以当我面对显示打字时,我自己的影子会覆盖键盘区域,白天,晚上真的有点不安,有时想用笔记本写一些单词也看不清楚,所以我几年前从儿子的房间开始WiT台灯搬过来了。
这盏台灯灯头是弯月形的,具备智能调光功能,亮度也足够,光线柔和不刺眼,这些都是优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体积大,底座挺占地方,以前放在儿子书桌上还不觉得,因为他的书桌没有显示器,但现在我书桌上摆着一台巨无霸——27英寸iMac,把这盏灯放在桌面上是不现实的。不管放不放,因为显示器尺寸这么大,灯臂无论怎么调节都会和显示器边框打架。
于是我皱起眉头,在电脑桌旁的旧保险柜上铺了一块格子布,然后把台灯放在上面,这样桌面就不那么拥挤了,台灯也和iMac远一点,两全其美。
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台灯很远,现在只能照亮半张桌面,用笔记本写一些单词,但没有背光的键盘区域不能考虑在内。所以光从侧面,半显示器会反射,因为我经常修复图片,这将严重影响显示器的颜色性能。
于是,我就入手了种草已久的明基屏幕挂灯ScreenBar Plus,挂在显示器上不会占用宝贵的桌面空间,屏幕不会反射,亮度和色温可以调节。
事实上,这个东西不是新产品,应该已经上市一两年了,在各种桌面帖子中的出现率都很高。虽然有些人质疑这么小的灯卖超过1000是抢钱,收智商税,但我认为我买东西会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能力范围内,买最贵的,当我认为它值得,只要预算足够,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开始。
以前,当它的价格超过1000英镑时,我认为它不值得,但最近它已经降到了900英镑左右。这个价格对我来说是可以承受的,所以我买了它。
当两盏灯一起打开时,整个桌面都被照亮了,无论是写字还是打字。
看电影或修图的时候,把它放在上面WiT关掉台灯,只留一盏ScreenBar Plus就够了,即使在iMac下面加了一个增加工作台,键盘和鼠标的区域还是可以照亮的,不影响我的工作效率。
这套灯的包装比较简单,打开时可以看到灯头,配重枢轴夹,MicroUSB这也是电源线和控制旋钮ScreenBar Plus和ScreenBar的区别了,Plus多了一个控制旋钮,调整起来更方便。
灯管采用铝合金材质,表面喷砂,长度45CM,冷暖双色LED灯珠的色温范围为2700K-6500K。它的LED灯珠不是直射的,而是通过内部反射照射光线。其优点是光线不会直接击中显示屏,光线分布会更加均匀。
配重枢轴夹用于将灯头挂在显示器上方,上面有橡胶垫,除了防刮擦外,还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
将灯头夹在配重枢轴夹上,直接挂上显示器,支持1-3cm厚显示器,所以如果你的显示框架不是很薄,更不用说框架可以停止航空母舰了iMac了。
灯头使用Micro USB接口兼容性好,但作为一款售价过千的灯,为什么不用呢?Type-C我也很难理解界面。
USB电源线约1.5米,不算特别长,但插在iMac机身的USB嘴够了,5V/1A即使不依赖主机,充电规格也可以用充电宝点亮。
桌面线控器,底部有防滑橡胶。
安装在iMac效果很好,不是吗?而且我发现配重枢轴夹的长度恰到好处,刚好没有遮盖iMac不知道设计师是否使用上面的摄像头。iMac设计搭配怎么样?
巧妙地用配重枢轴夹的重量固定吊灯,避免了普通夹子对显示器造成的损坏,容易取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设计,真的很体贴。
可以上下±10度调整角度,不会照射在屏幕上引起反射或眩光,官方声称光源寿命可达5万小时,但以我更新数字产品的频率,我应该在使用前更换三分之一的灯,所以寿命可以忽略不计。
在入手这盏灯之前我还蛮好奇的,灯就这么夹在显示器上方,那岂不是会照到屏幕?直到装上去之后疑惑才打消了,原来它采用的是LED光源,发出的光是直角三角形,靠近屏幕的部分屏幕平行,所以不会反射。不得不说这个设计挺神奇的,脑洞大开的感觉。
关闭其他光源,在全黑环境中打开,可以看到灯珠的冷暖交替。
我把线控放在里面iMac在底座上,深灰色的配色仍然与银白色的底座相匹配,这也是Plus之所以版本比普通版本贵,是因为把线控放在这个位置,无论是开关、亮度调节还是色温调节都方便,不用站起来调节。
因为功能多,我借了一张官方图来解释这个线控。
由于内置了光感应器,只要按下智慧调光键,ScreenBar Plus是可以根据环境光来自动调节亮度与色温的。
在智慧调光模式时,如果感应器测得环境光高于500 LUX,就会输出最低亮度,因为此时环境光已经足够照明,而一旦环境光低于500 LUX,它就会自动调节亮度输出(感应器感应到白天环境光较亮的情况下会将光线补足至500lux,在晚上较暗的环境下会将光线补足至300lux)。由于我加装了增高工作台,显示器离桌面有一定距离,所以我把测光仪器放在了显示器底座的高度上,测得智慧调光的LUX值为300,此时的光线很适合阅读,柔和不刺眼。
当然,如果你对自动调节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通过旋钮来自己进行调整亮度,支持15段连续调光。
最大亮度,同样位置测得LUX值为521。
最大亮度时,放在桌面上,也有391的LUX,这还是加装了13.5cm高度的增高工作台之后测得的结果。
按一下线控上的按钮,就可以从亮度调节模式切换到色温调节模式了,支持8段冷暖调色。
这是最暖的效果,我听音乐的时候喜欢把灯光调暗,色温调高,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最冷的效果,阅读的时候调到这样的色温模式,可以提高专注力,不过也得看是什么书,数学书的话我三分钟内能睡着……
最暗是这个样子的,不想被打扰的时候,将灯光调暗,写点东西,或看部电影,再来一杯肥宅快乐水,独度长夜漫漫。
最亮则是这个样子,和家里人围坐在一起看点沙雕视频什么的,或者回味一下小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如果还嫌不够亮就把WiT台灯也打开,感觉现在吸顶灯已经是个摆设了。
开灯和关灯的屏幕效果对比,并没有造成入手前我想象中的色差,iMac这枚5K屏幕特别爽,毕竟江湖传言苹果“买显示器送电脑”这可不是瞎吹的。
总结:从实际体验来看,明基ScreenBar Plus在一千以下这个价位还是挺值得入手的,无论做工、安装便捷性还是灯光质量都挺让我满意,当然如果预算不足的话,也可以选择更低价的ScreenBar,区别就是没有线控,调节起来没那么方便而已,这个就看各人自己需求了。
优点:
1、颜值够高
2、非对称照明,不会造成屏幕反光
3、灯光质量不错,柔和不刺眼
4、带线控版本调节很方便
5、不占地方
不足:
1、还是有点贵
2、体积有点大,笔记本用不了(不过貌似明基家还有笔记本专用的挂灯,有机会得体验一下)
3、iMac这种超厚边框显示器绝对合适,超薄边框显示器估计有些型号是会造成一定遮挡的,入手之前要先看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