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海思一号卫星基础信息
-
- 1.产品命名规则
- 2.传感器拍摄模式
- 二、预处理过程
-
- 1、参数设置
-
- 1)设置输入输出的文件夹
- 2)处理卫星分辨率参数的设置
- 2、数据导入
- 3、多视处理
- 4、滤波处理
- 5、地理编码
一、海思一号卫星基础信息
海丝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商业卫星 SAR 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世界上第一颗C波段轻小型卫星SAR卫星是中国第一所科学观测海洋和海岸带的大学SAR2020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遥感卫星。
1.产品命名规则
MMM_BB_TTT_LFPP_YYYYMMDDTHHMMSS_AAAAAA_RRRRRR.EEE
解释如下:
命名元素形式 | 元素描述 | 元素值域 |
---|---|---|
MMM | 任务标识符。BC1 项用于TY38-C1 地面处理设备生产的产品。 | BC1, BX1 |
BB | 成像模式标识符。 SM适用于 StripMap产品; NS,ES分别适用于Narrow ScanSAR 和Extra ScanSAR 模型产品; SP适用于 SPOT模式产品。 | SM, NS, ES, SP |
TTT | 产品类别。 | SLC, ORG |
L | 处理级别。 | 1, 2 |
F | 产品类别。 | S (Standard), U (User) |
PP | 极化。 | SV (Single VV polarisation) |
YYYYMMDDTHHMMSS | 产品的开始日期和时间。 | 使用 T分隔的年月日时分秒 |
AAAAAA | 收集任务编号 | 000001-999999 |
RRRRRR | 数据产品标识 | 000001-FFFFFF |
EEE | 产品格式扩展名。 | Zip/tar.gz |
如:BC1_SM_SLC_1SSV_20211012T051030_002454_000996.zip
可见,条带模式成像为3米分辨率,L1级SLC标准产品,VV单极化。
2.传感器拍摄模式
海丝一号载荷极化模式VV单极化
,3天的重返周期主要有三种拍摄模式:
- 条带模式Stripmap(SM):3m@20km;
- 扫描模式ScanSAR(NS/ES):20m@100km,10m@50km;
- 聚束模式SpotSAR(SP):1m×5m@5km×5km;
二、预处理过程
以下是我用的envi软件处理海思一号数据的全过程,我处理的是SLC海思一号单极化数据。
1、参数设置
1)设置输入输出的文件夹
点击File/Preferences
在打开的面板中选择左边的第三个Directories,设置要处理的输入输出文件夹,要导入的数据也会自动打开设置的输入文件夹,导出的数据会默认输出到这个文件夹中,建议每一步新建一个文件夹
,检查自己每一步都生成了什么文件,比较自己哪一步出错。
2)处理卫星分辨率参数的设置
选择Toolbos/SARscape/Preferences/Preferences specific
,选择打开界面Load Preferences-
>VHR(better than 3m),这应该根据要处理的卫星分辨率来设置。所选参数的相关信息将在面板的右侧自动生成。ok即可。
2、数据导入
在Toolbox中,选择/SARscape/Import Data/Single Sensor/Spacety
。
- 数据输入面板(Input Files)
- 输入文件(Input File List):自动输入.safe文件
- 面板设置参数(Parameters):主要参数(Principal Parameters)
- 极化方式(Polarization):ALL,输出所有极化数据,只能输出同极化或交叉极化数据;
- 重命名数据(Rename the File Using Parameters):True。软件会自动在输入文件名的基础上增加几个标识字母,如增加“_VV_slc”。
- 数据输出面板(Output Files)
设置上述三个步骤后,单击 Exec
,开始导出,等了很久,可以看到除了生成图像文件,还包括Shapefile图像轮廓线的格式。
导入数据后会有Completed
提示,表示导入成功。
3、多视处理
单视复数(SLC)SAR图像产品含有大量的斑点噪声,以获得最高空间分辨率SAR图像,SAR信号处理器使用完整的合成孔径和所有信号数据。多视处理的目的是平均图像的距离和方向的分辨率SAR图像的斑点噪声。多视图像提高了辐射分辨率,降低了空间分辨率。输出雷达强度图像。(我也在之前的博客上写过这个,有兴趣可以看这个)
在Toolbox中,选择/SARscape/Basic/Intensity Processing/Multilooking
在Multilooking面板中:
- 数据输入(Input Files)面板,单击Browse Files按钮,选择SLC这里选择上一步导入的数据slc根据所选输出的数据Grid Size=视数自动计算。(视数是距离方向和方向方向的比值,这里是2×2)
- 参数设置(Parameters)面板,主要参数(Principal Parameters)多视视数和输出的制图分辨率为默认。
- 数据输出(Output Files)面板、输出路径和文件名,
建议新建文件夹,便于比较和查看
,自动添加结果_pwr后缀。
设置在上面后,单击Exec按钮执行,等待时间长,等待时间长ing,
然后成功导出!
4、滤波处理
从连贯SAR传感器中获得的图像有斑点噪声,可通过空间滤波抑制噪声。
(1)Toolbox中,选择/SARscape/Basic/Intensity Processing/Filtering/ Single Image Filtering
(2)在Filtering Single Image面板:
- 数据输入(Inpu Files)面板,单击Browse Files按钮,选择需要滤波的雷达强度图像。
注:也可以选择地理编码后的雷达强度图像。
- 参数设置(Parameters)面板,主要参数设置(Principal Parameters)为
- 滤波方法(Filter Method):Frost。有8种滤波方法
- 方位向窗口大小(Azimuth Window Size):5
- 距离向窗口大小(Range Window Size):5
- 等值视数(Equivalent Number of Looks):-1
说明:窗口设置越大,滤波效果越平滑,需要的时间越长
- 数据输出(Output Files)面板,设置输出路径和文件名,默认自动添加了_fil的后缀。
(3)单击Exec执行。
此处选择Frost滤波,滑动窗口大小为5*5,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其他滤波方式。
设置好要输出的文件夹后,点击Exec
执行。
5、地理编码
目前SARscape只支持海丝一号数据的地理编码,暂时不支持辐射定标,如后向散射系数计算等。
(1) Toolbox中,选择/SARscape/Basic/Intensity Processing/Geocoding/Geocoding and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2) 打开Geocoding and Radiometric Calibration面板:
- 数据输入(Input Files):选择上一步得到的滤波结果。
注:也可以选择导入的SLC、多视后的PWR强度数据。
- 可选文件(Optional Files):Geometry GCP File和Area File这两个文件是可选项,这里不使用这两个文件。
- 投影参数(DEM/Cartographic System):选择
Geo-GLOBAL
,其他默认。
注:可以选择提前下载好的DEM数据,输出与DEM一样的投影坐标信息就是。
- 参数设置(Parameters)面板,主要参数(Principal Parameters)
- 像元大小(X Grid Size):3
- 像元大小(Y Grid Size):3
- 辐射定标(Radiometric Calibration):False
其他默认。
- output files面板,选择输出路径和文件名,默认自动添加了_geo后缀。
(3)单击Exec执行。
输出结果中,除了输出一个ENVI格式的结果文件,同时还输出一个8bit、Geotif格式的拉伸结果图像,KML格式的外接边文件。
选择好要输出的文件夹,点击Exec
执行即可。
成功导出!
好了,以上就是我做的海思一号的预处理全部流程,我的参考在此 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