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北工大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 引言】

:(

大量独立但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共同完成计算任务。

A number of individual computers interconnected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一组自主计算机集合通过单一技术相互连接。

A collection of autonomous computer systems interconnected using a single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vs. distributed system——区别在于软件(操作系统)

模型或模型是基于网络的相关软件系统,保证了系统的高度一致性和透明度。

A abstraction for computation or data processing。

Middleware 一层软件负责实现模型。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最著名的分布式系统。

Resource sharing 资源共享:让网络中的任何人都能访问所有的程序、设备,特别是数据,使资源与用户的物理位置无关。

Eg:打印机。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虚拟专用网络 VPN:单个网络连接到不同地点的扩展网络。

:应用最广泛的模型。

:相对简单的机器?

:高性能计算机?

The client-server model that involves.

Connectivity 连通性-由Internet提供。

Home Applications of Networks:

Access to remote information——news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WeChat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bilibili

Electronic commerce——Taobao

Internet 因特网

No fixed clients and servers in a system.

e-commerce:

B2C

Business-to-consumer

企业对消费者

Ordering boks online

B2B

Business-to-business

企业对企业

Car manufactured ordering tires from supplier

G2C

Government-to-consumer

政府对消费者

Government distributing tax forms electronically

C2C

Consumer-to-consumer

消费者对消费者

Auctioning second-hand products online

P2P

Peer-to-Peer

对等

Music sharing

Hotspot 无线热点——基于802.11标准

Fixed 固定无线 wireless 移动无线

 

As the result of the various uses and wide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networks.

Politics 政治 Religion 宗教 Pornography 色情 The right of individuals 个人权利 Copyright 版权 Security 安全 Privacy 隐私

Phishing 网络钓鱼

1.2网络硬件

计算机网络

      ①被网络上的所有机器,任何一台机器发出的数据包能被所有机器接收到。

             若要对特定机器发送,则需要

             目的地址机器接收包,其他地址机器忽略包。

             Broadcasting 广播 / Multicasting 组播

             Usually , geographically .

             Most applicable: .

      ②(unicasting 单播):一对单独的机器连接起来。

             Usually .

             Most applicable: .

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

1.2.1个域网

Personal area network 个域网 :允许设备围绕着一个人进行通信。

      Bluetooth 蓝牙:采用,主设备和从设备通信。

1.2.2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连接一些区域内电子设备的

      Enterprise network 企业网络:局域网用于企业。

:Wifi IEEE802.11标准,中继无线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包,负责中继无线计算机和Internet之间的数据包。

      Access point 接入点 wireless 无线路由器 base station 基站

:不同传输介质,但是有界限。

      Ethernet 以太网 交换机 port 端口

      许多有线局域网的是以为基础的。

      其他拓扑结构如下:

概念辨析:

      信道分配方式:静态设计vs动态设计——eg:time slot 时间槽、按需分配。

      动态分配方式:集中式vs分散式——eg:中心实体(基站)、每台机器自己决定是否传输。

1.2.3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域网 :范围可以覆盖一个城市。

1.2.4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 :范围广,通常是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一个大陆。

:每个专门运行用户应用程序的计算机。

。(第五章不同的定义)

:负责在机器之间移动比特。

):专用的计算机,负责连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路。

             :现在负责交换的计算机。

Internetwork 互联网络: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虚拟专用网络 VPN:

      通过虚拟链路相互连接。

      提供了某种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网络如何决定使用哪条路径的

每个路由器如何决定把一个数据包发送到哪个位置的

 

1.2.5互联网络

     

      全球范围,特殊的互联网络。

概念辨析:

      子网:在广域网中才有意义。

      网络(概念松散):

             一种单一技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的集合!

             一个子网和它的主机结合在一起也形成了网络。

      互联网络:

             不同组织出资构建网络的不同部分并各自维持;

             网络的不同部分采用了不同的底层技术(广播技术&点到点链路、有线&无线)。

:连接之间方面的总称。

1.2.6无线网络

:无线传输的网络。

分类:

     

1.3网络软件

,软件构造技术。

1.3.1协议层次结构

Protocol hierarchies 层次协议结构:

每一层建立在下一层基础之上,各层内容和功能不尽相同,目的是向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但对其屏蔽服务的具体细节。

通信双方就如何通信形成一种约定。(

Why分层设计?

      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难以管理的任务分解成几个较小的、易于处理的设计问题。

图与解释:

:虚线,表示双方间进行沟通。

:实线,数据和控制信息从上层向下传递,直至最底层,在通过物理介质达到它实际的通信。

:不同机器上构成相应层次的实体,可能是软件过程、硬件设备、人类等。

      对等体为了实现彼此沟通才通过来进行通信。

:完成实际通信的,提供比特流介质。

:在每一对之间,定义了提供的

一个特定系统所使用的一组协议,即每层一个协议。

更加技术性的例子图于解释:

:由于,而将入境消息分割成的

      数据包之间被

数据包传递过程:

M被分割成M1和M2两部分被单独传输,加上了每一层的头,传递个下一层,第二层加上了头和尾,传输单元送给第一层以便物理传输。在接收端的机器上消息自底向上逐层传输,在传递过程中,各个头被逐层剥离。没有一个n层以下的头会被传递到第n层。

虚拟通信&实际通信、协议和接口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中对等进程在概念上可以认为它们的通信是“水平的”,它们使用了第4层协议。但实际上,是通过3/4层之间的接口和底层进行通信,而并不是直接于另一端通信的。

1.3.2层次设计问题

①(消息错误——解决:添加冗余信息)

How 解决由于不可抗力带来的各种传输错误问题?

      :发现错误并重新发送直到正确接受为止。

      :从最初收到的不可能正确的比特中恢复正确的消息。

②(工作路径可靠性)

      :自动决策通过那一条链路传输数据包。

③(涉及网络演进)

&——每一层在特定的消息中需要

④((资源)分配问题——避免主机相互干扰)

     

             根据主机的短期需求动态变化共享网络的带宽。

             可以在低层、高层。

     

           如何保持快速发送方不会用数据把慢速接收方给淹没。

             运用接收方到发送方的反馈机制。

     

             拥塞——网络超载,太多计算机发送太多流量,而网络没有能力传递所有数据包。

      一种策略是,发生拥塞时,每台计算机减少对其网络的带宽需求。

⑤(保护网络抵御各种威胁)

      Confidentially 保密性机制

      Authentication 认证机制

      Integrity 完整性机制

1.3.3面向连接与无连接服务

按照电话系统建模,先建立连接,使用连接传输数据,最后释放连接。

      本质像——发送方压入,接收方去除,所有数据为按照原来的顺序到达。

      有些情况下会进行——

按照邮政系统建模,每一个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每个报文都由系统中的中间节点路由,而且路由独立于后续报文。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称呼。

      的报文。

      :中间节点只能在收到报文的全部内容后再发送报文给下一个节点。

      :报文还没有被完全接收完毕之前就向下一个节点传输。

Datagram service 数据报服务——不可靠

Acknowledged datagram service 有确认的数据报服务——可靠性

Request-reply service 请求-应答服务

1.3.4服务原语

用户进程通过原语操作来访问该服务,一个服务由一组原语正是说明。原语告诉服务要执行某个动作,或者将对等实体所执行的动作报告给用户。

      可用的原语取决于底层提供的服务。

Six service primitives for implementing simple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s:

LISTEN

Block waiting for an incoming connection

CONNECT

Establish a connection with a waiting peer

ACCEPT

Accept an incoming connection for a peer

RECEIVE

Block waiting for an incoming message

SEND

Send a message to the peer

DISCONNECT

Terminate a connection

客户机-服务器环境下实现“请求-应答”交互式应用过程:

(面向连接的通信过程)

①连接请求&接收响应。

      服务器执行listen,准备好接收入境连接,阻塞直至有请求到来。

      客户端执行connect,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操作系统向对方发送数据包,客户进程被挂起直至有应答。

      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包,监听进程解除阻塞,调用accept建立连接,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响应。

      客户进程接收到响应解除阻塞恢复运行状态。

②请求数据&应答

      服务器执行receive,接收请求,继续被阻塞。

      客户端执行send,发送请求数据包,接着执行receive等待服务器应答。

      服务器收到数据包借出阻塞状态,处理请求,通过send返回请求结果。

      客户进程解除阻塞,查看服务器返回结果,并可以继续发送请求。

③断开连接

      客户任务完成,发起disconnect阻塞调用,客户进程被挂起,同时发送服务器一个数据包,表示客户不需要连接。

      服务器收到包后,发送自己的disconnect,作为客户终止连接的确认并释放连接。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包后,借出阻塞恢复运行,连接被正式终止。

1.3.5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某一层向它上一层提供的一组

      定义了该层准备代表其用户执行那些操作,不涉及到如何实现这些操作。

      与两层之间的接口相关,低层是服务提供者,上层是服务用户。

是一组,规定了同一层对上一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数据包或者报文的格式和含义。

 服务于协议的区别:

1.4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协议没卵用,but模型具有普遍性意义,适合探讨网络体系结构每层功能。

TCP/IP参考模型:模型没卵用,but协议流传广泛。

1.4.1OSI参考模型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不同实体;执行明确定义的功能;层与层边界的选择应该使跨越接口的信息流最小。

关注在一条通信信道上传输的原始

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施变成一条没有漏检传输错误的线路,网络层看不到。

      :发送方将输入的数据拆分,并顺序发送。

      :接收方确认正确收到每一帧。

      特殊的数据链路层,广播式网络中如何控制共享信道的访问。

主要控制子网的运行。关键的设计问题是如何将数据包从原端到接收方。

      路由——高度动态的。

      拥塞控制,并解决各种问题。

:基本功能接收来自上一层的数据,在必要的时候将其分隔成小单元,然后把数据单元传递给网络层确保数据单元正确的到达另一端

     

      源机器上的一个程序利用报文头和控制信息于目标机器上的一个类似程序进行会话;其下每一层都是通过协议与邻居连接,源机器和目标机器可能被多个路由器隔离了。

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

      ——记录由谁来传递数据

      ——禁止双方同时执行同一个关键操作

      ——在一个长传输过程中设定断电,以便再系统崩溃后还能恢复到崩溃前的状态继续运行。

关注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管理抽象的数据结构定义和交换高层的数据结构。

包含了用户通常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协议。

     

 

1.4.2TCP/IP参考模型

:多个网络连接起来。

:链路必须完成什么功能才能满足无连接互联网层的需求,eg:串行线、经典以太网链路。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层,而是主机和传输线路之间的一个接口

允许主机将数据包,并且让这些数据包!感觉非常重要!

      将整个网络体系结构贯穿在一起的关键层,大致对应网络层。

      定义了官方的数据包格式和协议:(无连接)

            

允许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实体进行对话。

      两个

             协议,允许一台机器发出的正确无误地交付给互联网上另一台机器。

                    把字节流分割成离散的报文,传递给互联网层。

                    目标机器接收TCP进程把报文重新装配到输出流中。

                    TCP还负责

             适用于那些不想要TCP的有序性或流量控制功能,而宁可自己提供这些功能的应用程序。

                    精准交付。

包含了所有高层协议,简单包含了所需的任何会话和表示功能。

1.4.3使用的模型和协议

1.4.4两种模型的比较

Concepts central to the models 3个重要的概念:

     

Very influential model with clear concepts

Very successful protocols that worked well and thrived to become a de facto standard

Models, protocols and adoption influenced by politics and complexity

Weak model derived after the fact from protocols

:OSI模型的模型细致,再协议之前发明,但是像数据链路层先为了点对点链路设计,当出现广播链路时,不得不加入介质传输子层,来弥补服务;TCP/IP模型先出现协议,模型对协议进行描述。

:7 vs 4。

传输层

面向连接

无连接和面向连接

网络层

无连接和面向连接

无连接

1.4.5两个模型的评价——略

1.5网络实例

1.5.1因特网

大量不同网络的集合,使用特定的公共协议,并且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

ARPANET:

      软件:

     

     

NSFNET:

      Computer Science Network 计算机科学网络 CSNET

     

Original applications (1970-1990):

      ·E-mail 电子邮件                ·News 新闻组

      ·Remote login 远程登录     ·File transfer 文件传输

Internet connectivity:

Internet 体系结构:

光纤

      Modem 调制调节器:指任何一种在数字比特和模拟信号之间作转换的设备。

      Broadband 宽带:以高于拨号速率接入Internet。

·ISP networks serve as the Internet backbone

·ISPs connect or peer to exchange traffic at IXPs

·Within each network, routers switch packets

·Between networks, traffic exchange is set by business agreements

·Customers connect at the edge through many means

      * Cable, DSL, Fiber-to-the-Home, 3G/4G wireless, dialup

·Data centers concentrate many servers (“the Cloud”)

·Most traffic is content from data centers (e.g., video)

·The architecture continues to evolve

1.5.2以太网

Ethernet

1.5.3第三代移动电话网络

 

1.5.4无线局域网:802.11

 

      OFDM 正交分频复用

     

1.5.5RFID和传感器网络

·Tags (stickers with not even a battery) are placed on objects

·Readers send signals that the tags reflect to communicate

 

·Sensor networks spread small devices over an area

·Devices send sensed data to collector via wireless hops

1.6网络标准化

为什么要做网络标准化?

     

      为了让所有网络生产商和供应商遵守一些网络标准,减少混乱,使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还能扩大遵循相应标准的产品市场。

有哪些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NIST 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nternet 协会

Standards define what is needed for interoperability。

标准定义了互操作性所需的内容。

      De facto 实施标准

      De jure 法定标准

有哪些协议?

ITU

Telecommunications

G.992,ADSL

H.264,MPEG4

IEEE

Communications

802.3,Ethernet

802.11,Wifi

IETE

Internet

RFC 2616,HTTP/1.1

RFC 1034/1035,DNS

W3C

Web

HTML5 standard

CSS standard

1.7度量单位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探讨eg30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目标关联覆盖electronic光纤传感器systems多相管路传感器2m槽型传感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