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梦晨 发自 世界人工智能会议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没想到,我在公开场合被马杀鸡。
而且给我按摩的不是每个人……
你没看错。正是一个人用力敲打我的背。。
于是,我和这位小师傅成功地成为了观众的焦点(有点害羞)。
说实话,手艺还不错,至少力量是稳定的。
它叫,在今天的世界人工智能会议上闪耀。
但只是被按摩,真的有点意犹未尽。
这个问题油然而生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所以我决定继续探索现场的看官。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Walker X的能力。
平地太没有挑战性了,直接去凹凸不平的地面吧。
据报道,它最大的行走速度可以达到。
上下15cm的楼梯、爬20°斜坡也很容易处理。
Walker X还展示了绝活!
而且受外力干扰不会倒-稳得一批。
还有更强大的,它甚至可以陪你
大自然让现场叹:
哦!好机器人。
但熟悉Walker机器人的朋友都知道这已经是了5年内的升级迭代。
在人形机器人圈中,这种升级速度可以说是足够快的。
而这一次,更快、更稳定、更智能。
集十八般武艺于一体
Walker X各种能力背后是什么?加持?
先从来看。
为了让Walker X可以更加灵活稳定,优必选技术降低了机器人的身高,体重减轻了。
最终身高体重分别达到1.30m和63kg。
其次,Walker X集合了于一身。
在机器人关节方面,它配备了全身高性能伺服驱动关节,速度更快,扭矩更大。
这也是Walker X能如此灵活的关键之一。
但四肢协调还远远不够,要想更接近人类,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方面,Walker X采用的是。
它是基于多传感器紧耦合的视觉优化,定位精度更高,动态环境识别更稳定,实时性更好。
来感受一下Walker X如何看这个世界?
使用导航Coarse-to-fine多层规划算法。
简单来说,Walker X在复杂动态的场景下,可以自动选择。
方面,Walker X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识别和检测算法不仅可以知道物体的类别,还可以检测物体的空间位置。
因此,只要命令类似于帮我拧开瓶盖,Walker X任务可以轻松完成。
当然,一个成熟的服务机器人应该承担陪伴的义务。
所以,也是它的必修课。
在这方面,Walker X综合视觉、听觉、触觉、环境多通道感知,可以做出准确AI决策。
此外,多通道无感觉唤醒、自然语言理解、多轮语音交互等能力Walker X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更加逼近人类。
瞧~开心、眨眼,都写在脸上了。
正在wink (??<)?☆
如此看来,Walker X它确实被称为集十八般武艺于一体的机器人。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它背后强大的武功秘诀。
武功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Walker机器人有武功,自然在江湖上出名。
例如上一代Walker,在CES 2019年上一次出道,便站在聚光灯下。
连续两年入选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镇馆之宝。
对此,行业媒体《The Robot Report》这样评价:
五大人形机器人之一。
而除了Walker另外,剩下的都是老国际大师来感受这个feel:
本田:E2-DR,E系列研发始于1989年。
丰田:T-HR3,T系列研发始于2005年。
波士顿动力:Atlas,研发始于2009年。
AgilityRobotics:Cassie,研发始于2009年。
不难看出,优必选科技是入选公司。
但与这些前辈相比,更令人惊讶的是它:
年才着手研发。
里迭代了。
这迭代速度,很是可以了。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优必选科技的一本“武功秘笈”:
系统且完整的软硬件一体化。
看不太懂它的“名字”?
没关系,且听我细细讲解。
总的来说,这部武功秘籍分为。
第一部:仿真模型
这一部秘笈的主要目的,是让Walker机器人进入一个。
它的修行便在这里展开,包括学习、训练和测试。
这就像极了当年的AlphaGo,它在出道之前也是在这种世界里,跟自己下棋。
而这样做的好处,便是释放掉了和的枷锁。
与此同时,还能让科研人员专注于软件算法的开发。
下面这张图,便是Walker夜以继日“修炼之地”了。
第二部:开放接口
这一部秘笈,再细分来看,还分三个层次:
底层:硬件上的伺服驱动和各类传感器
中间层:操作系统和算法
上层:应用软件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为机器人定制个性化的功能。
但除了这三层,还有:
语音开放平台
视觉开放平台
自研的
尤其是ROSA,它是面向高校及科研机构开放的。
举个例子,Walker机器人的“腿上功夫”,便是由优必选科技和清华大学,通过这平台来指导完成的。
包括了导航与路径规划、步态控制、目标识别与追踪等功能。
而且连续三年在机器人足球世界杯“Robocup”上取得好成绩。
而且不止是清华,还有其他高校纷纷参与进来,给Walker加技能点。
例如华南理工大学教的是情感,与优必选科技合作建立了“类人情感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
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各具技术特色的高校,都来教机器人最新招式。
例如机器人控制、机电一体化、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未来,优必选科技还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参与进来,积累各个细分领域上的突破,最终系统性的提升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是有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了。
人形机器人,江湖必争
说完了武功秘笈,再来说说整个“武林”:智能机器人产业。
虽然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总的来说还在。
具体而言,就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也就是“群龙无首”。
那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通过开放操作系统,建立了标准,又会怎样呢?
厂商会很开心:“我可以有规范地生产硬件了!”
程序员也会兴奋:“可以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了!”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win-win(双赢):
以操作系统为核心,将整个产业链整合起来。
有点“武林盟主”的意思了。
但看到这,是不是有种熟悉的味道?
这不就类似谷歌、安卓在手机圈里做的事吗?
没错,机器人操作系统其实和手机、PC的操作系统一样。
一旦有了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就不是一般的大。
通过当盟主,能把一身实力巩固成“”江湖地位”,换句话说就是建立了产业生态。
但要做到这点,还真没那么容易。
因为这个“盟主”,不仅要武功高强,还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落地。
巧的是,Walker机器人在立项之初就考虑到了这点。
它不同于波士顿动力Atlas。
这家“学术派企业”专注的是提升机器人运动性能,成本非常高昂,因此迟迟未能商业化。
也不同于软银Pepper机器人。
它专注于交互和情感陪伴,但缺失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无奈停产。
Walker机器人的功夫可都是为了将来能用出去才学的。
首先双腿要能适应人类的复杂生活环境,才有入场资格。
然后双手要能操作日常生活物品,这是最重要的看家本领。
再用全身柔顺控制保证机器人与人互动、与环境互动时的安全。
最后用丰富的传感器和多模态交互能力感知人类需求。
凭借这样的能力,Walker机器人已经走入了科技展馆、商业活动和综艺节目,作为沉浸式互动体验,展示未来生活场景。
今年,Walker X 将在10月1日开始在世博会中国馆选中担任“智能导览讲解员”。
现在它正在尝试到机场、银行、酒店去锻炼。
未来还要进一步到人家里做家务,甚至参与育儿、养老。
为了能让Walker有朝一日进入人类家庭,优必选科技还主导和参与了多项机器人行业安全标准的制定。
隐私方面也不用担心,它的云端计算业务遵守的是最严格的欧盟GDPR数据保护条例。
对于下一步研发计划,优必选科技CTO熊友军概括为8个字:
减重、提速、增稳、加智。
展开说就是:
减重,是要让机器人“减肥”,目的是降低能耗的同时增加安全性。
提速,是让机器人“干活”速度像人一样,包括手速和脚速两个方向。
增稳,则是让机器人处理不确定性,如适应更多复杂地形,做到稳定地执行任务。
加智,为的是让机器人能够更好的理解世界、解决问题,主要增加认知推理和交互能力。
未来能走进家庭的一定是人形机器人?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2015年做出过这样的预言:
到2040年,全世界机器人的数量会超过人类人口数量,达到约100亿个。
基于这点,优必选科技认为,未来真正能走进千家万户的一定是。
那为什么非得是人形机器人呢?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从需求上来讲,比起其他形态,人类对人形机器人有天然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从上来讲,人类的生活环境是围绕人建造的,平时用的各类物品也是为了让人用手操作打造的。
机器人要想服务于人类,就需要主动去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
毕竟没有让人去改变适应机器人的道理?对吧?
与专注性能、效率而选用不同形态的工业机器人不同。
优必选科技认为机器人若要走进家庭、全方位地服务于人类,人形机器人是最可行的路线。
但同时,人形机器人也是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大、需要投入最多的。
对此,优必选科技也想好了对策:
将Walker人形机器人作为产品之树的“树根和树干”,为“树枝”部分的其他产品提供养分,用研发前沿技术支撑公司其他产品的应用落地。
“树枝和树叶”不断繁育,在市场上进行开拓,又能反哺“树干”茁壮成长。
有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和开放的科研平台做支撑,优必选科技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
最后,回归到Walker X。
如果这样的人形机器人真的广泛走进了人类家庭,你最期待的功能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