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hfss学习记录2

1 恢复到初始网格 初始网格是第一次解决设计差异时生成的网格。它包括曲面近似设置,但不包括lambda细化或定义网格操作。 若设计设置已修改,且不想使用现有的现有网格,请在求解前还原为初始网格。 ?在HFSS>分析设置>还原为初始网格。 当您需要评估不同的解决频率如何影响自适应分析过程中产生的网格时,恢复到初始网格是非常有用的。当您恢复到该设置的初始网格时,将丢失该设置的所有解决方案数据所有扫描。您可以通过菜单系统或项目树通过Analysis选择命令一次操作所有求解设置,也可以在项目树中单击鼠标右键菜单。

2应用网格运算不求解 如果您想优化网格的表面或体积,但不想生成解决方案,请在定义网格操作后执行以下操作: ?单击“ HFSS”>分析设置>应用网格操作

3 Specifying the Model Resolution——删除细节

网格制造商使用模型分辨率参数来区分模型中的大小特征。控制网格制造器必须分析的要素的大小。例如,如果将模型分辨率长度设置为20 mm,则任何小于20 mm网格中不会显示模型特征。未更改模型和模型文件。分辨率只控制如何表示模型的网格。从网格表示中删除不必要的细节,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对象上设置模型分辨率。这可以用来降低所选对象的网格复杂性。

4 cst错误解决方案:

一开始,所有的电边界都被设置了,端口可能不会收敛(在不同的模式下??)后来增加了一个空气盒,并将端口设置为open不报错,网格数量少,结果准确(与第一次玄学相比)。

变成

5 cst如何看场分布和表面电流分布-用场监视器

首先只能查看PEC或者lossy metal的表面电流 如果模型中有能产生场表面电流的材料,则定义磁场监视器D / 3D result 可以看到

这是我定义的监控内容。

在result树中查看。

这是场图的一些指标,可以自己设置。

这里设置为arrows场图是这样的

但是可以改变的

最好改成以下设置

abs是幅值 范围可变,最小值不同,图片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应该是最小值作为比较。

这和文献一样。

如果近场没有方向图,一般来说,看近场,就是看天线附近的电场或磁场分布,设置电场或磁场监视器。

6 cst远场辐射怎么看?

6 cst怎么看vswr

7 CST阻抗计算器在哪里?

cst自带的阻抗计算器算出来的和仿真出来的line-impedance差比很大。??why?

可以用史密斯图看各个频点处的输入阻抗

可以看出匹配的其实还可以,没有那么离谱.

line-impedance随频率变化的图怎么看??我的输出怎么是随mesh的变化?

因为我加了场监视器,所以给出的是那个特定点的阻抗,所以如果想要看随频率的变化的话,就不要设置监视器。??这个好像不对,我没解决。

9  CST怎么看tdr

cst有两种方法看tdr,一个是在默认激励端口下,时域仿真完之后给出的Z1 TDR;另一个就是由s参数得出的TDR。在template里就能找到。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在z1 tdr的时候不要勾选计算反射系数那个选项,否则出来的不是阻抗。

然后s参数得出的tdr,勾不勾选这俩的区别是

勾的👉

不勾的👉

就是一个滤波器的差别。

10 cst仿真的信号最好就使用给的默认激励信号把,这个高斯脉冲是根据你的频率决定的,当然频率越高,脉冲上升速度越快。但是如果频率设置的范围是50ghz,但是脉冲给的是80ghz对应的,就会有警告。

红色的是80的脉冲,蓝色的是50的脉冲。

11 hfss可以查看输入阻抗吗?

可以,只要在波端口的设置中不选择端口归一化,在结果的绘制中,看z0就是输入阻抗。

12 txline只是一个设置传输线的参考,按它计算出来的实际模型仿到cst和hfss里,阻抗不一定就是txline算出来的那个,还是要自己在软件里进行参数扫描,确定最终的尺寸。

 

13  特性阻抗随频率增大反而变小了?

 

简单的说,导线的电感由两部分组成:导线的内部电感和导线的外部电感。当频率升高时,导线的内部电感减小,外部电感不变,总电感减小,因而导致了特性阻抗减小。

当频率升高时,电流向导线表面集中,在导线内部电流密度减小,当然电感减小。电感的本质,是围绕在电流周围的磁力线匝数,注意“围绕在电流周围”这个说法。假设存在极端情况,导线内部电流完全消失,所有的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磁力线当然没法再内部去环绕电流,内部电感消失。导线总电感减小,减小的那一部分就是导线的内部电感。这种说法不严谨,不过对直观的理解问题非常有帮助。

这种特性阻抗的变化很小,在工程应用中一般不用考虑它的影响。知道有这个事就是了。

14 在设置好cpw结构之后,要对端口进行扫描,从而找到最合适阻抗的端口大小。因为端口大小会很直接影响阻抗值。

15  如何用CST自带宏提取材料的DK,Df值

http://www.edatop.com/cst/279954.html

16 CST仿真如何进行参数化扫描

http://www.edatop.com/cst/279940.html

这个可以在后操作模板里看到其他特征量随某一个固定参数变化的情况。

17  CST仿真如何进行时域自适应网格设置

http://www.edatop.com/cst/279939.html

18  HFSS导入CST仿真操作-折叠反射阵天线设计实例

http://www.edatop.com/cst/334277.html

19  如何实现S-parameter随其他参数变化的1D曲线

类似于看hfss里,s11随长度的变化走势

一开始长这样👆

右键选择0Dfrom1D,,频率可以在监视器那进行设置,然后结果就是下面👇。

20  如何设置多组监视器?

选step with就可以了。

21   CST微波工作室和Agilent ADS 协同仿真设置??还不会,不过song仿真的时候用到了

 

22  四面体网格 不像六面体一样 能加密 三个维度滴。。。。正常...。所以频域求解器不能加密。

23  点击View选项卡下的Axes Scaling按钮,放大Z轴方向的视图,如下图所示:

 

24 CST仿真实例:芯片封装S参数提取方法

http://www.edatop.com/cst/279933.html

25  CST中如何使用保密模型(CST2019新功能)

http://www.edatop.com/cst/279957.html

26 CST仿真实例:眼图工具Eye Diagram Tools(上)

http://www.edatop.com/cst/334244.html

27 hfss仿真细小贴片上电流的精细显示

转自  http://bbs.rfeda.cn/read-htm-tid-70158-fpage-2.html

之前想看焊球的电流分布,选择jsurf之后,焊球部分没有任何变化。按这个操作之后,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焊球表面的电流分布。

28 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的区别

需能(电)源的器件叫有源器件,无需能(电)源的器件就是无源器件。有源器件一般用来信号放大、变换等,无源器件用来进行信号传输,或者通过方向性进行“信号放大”。容、阻、感都是无源器件,IC、模块等都是有源器件。(通俗的说就是需要电源才能显示其特性的就是有源元件,如三极管。而不用电源就能显示其特性的就叫无源元件。

无源器件的简单定义

  如果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没有任何形式的电源,则这种器件叫做无源器件。

  从电路性质上看,无源器件有两个基本特点:

  (1) 自身或消耗电能,或把电能转变为不同形式的其他能量。

  (2) 只需输入信号,不需要外加电源就能正常工作。

  有源器件的基本定义

  如果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其内部有电源存在,则这种器件叫做有源器件。

  从电路性质上看,有源器件有两个基本特点:

  (1) 自身也消耗电能。

  (2) 除了输入信号外,还必须要有外加电源才可以正常工作。

29 信号线和电源线的区别

信号线和电源线最大的区别就是信号线传输模拟信号或是数字信号,电源线用来传输电流。

  信号线是指传输数据的线路,电源线是指提供电源的电路。信号线里其实也跑的是电信号,只不过是有规律地、经过编排的、带有信息的电信号。电源线里只承载固定电压值的直流电流。

30  学习笔记之差分线的那些事

https://mp.ofweek.com/ee/a045673323676

31  学习笔记之传输线基础

https://mp.ofweek.com/ee/a745673221696

32  随着频率的提高,正弦信号的幅值损失越来越严重。但是我们通常关注的是数字信号,那么可以直接从插损曲线中看出数字信号幅度的损失吗?当然是不可以的。前面的文章也多次提到了通道对数字信号的影响主要是使波形的上升沿变缓,注意这里是上升沿变缓!并不是像正弦波一样,直接表现出幅值的损失。而且常规的数字信号也不会像正弦波信号那样整齐,所以通道对数字信号的影响要比对正弦信号的影响复杂得多.

33 从s参数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转自高速先生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V_EmZvk5JF5P4_sTobJUKQ

34 当高速信号邂逅表面粗糙的铜箔……

粗糙度对阻抗的影响很小;高频的时候,粗糙度对传输线插入损耗的影响在20%左右,近乎五分之一。

35  什么是仿真?

https://mp.weixin.qq.com/s/EAzskBOSJ3VcVdQNl9JjJg

高速板材与高频板材

高速产品更注重板材的介电损耗(Df),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高速材料等级也是依照介电损耗(Df)的大小来划分的。不同的基板材料按照基材的介质损耗大小分为常规损耗(Standard Loss)、中损耗(Mid Loss)、低损耗(Low Loss)、极低损耗(Very Low Loss)、超低损耗(Ultra Low Loss)五个传输信号损失对应等级,这个等级可以详见高速先生前期的板材分类文章里面的板材金字塔。

相比于高速材料,高频材料的更加注重材料的介电常数(Dk)的大小和变化。高频产品对材料的介电常数(Dk)的变化很敏感。所以高频材料的关注点侧重为材料的介电常数(Dk)的稳定性,以及材料介质层厚度,材料的温漂系数以及材料的频闪性能。高频材料业内并没有明确分类标准但很多PCB厂家都是以材料的介电常数(Dk)来对高频材料做大致的分类,将介电常数(Dk)相同的材料视为同类可以相互替代的材料。 

37 趋肤深度引起的高频电阻是低频直流电阻的25倍以上大小,因此,本文不再考虑低频直流电阻对由过孔、焊点、印制线构成的复杂互连结构信号完整性的影响。  

 

 

标签: 近乎无温漂电阻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