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职业教育中衡检测2022-03-01 12:48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它成立于1906年,至2015年已有109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到了日内瓦的现任总部。在1887-1900年举行的六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解决电力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于1904年在圣路易举行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1906年6月,伦敦起草了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成立了章程和议事规则。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它被纳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目的是促进电工、电子及相关技术领域所有问题(如标准合格评定)的国际合作。委员会的目标是有效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确保全球标准和合格评价计划的优先使用,评价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复杂系统的共同使用创造条件,提高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性,提高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
机构宗旨
IEC其目的是促进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化和相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之间的相互
国际电工委员会实现这一目标,IEC出版各种出版物,包括国际标准,并希望所有成员在国家标准化工作中使用这些标准。近20年来,IEC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都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今天IEC成员国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它们占世界人口的80%,消耗全球95%的电能。目前IEC工作领域已从简单研究电气设备、电机术语、功率等问题扩展到电子、电力、微电子及其应用、通信、视听、机器人、信息技术、新医疗器械、核仪器等电气技术的各个方面。IEC到本世纪末,该标准已涉及世界市场35%的产品。
IEC世界公认标准的权威性。IEC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100多次国际标准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万名专家参加IEC制定和修订标准。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97、分技术委员会(SC)77个。IEC截至2000年12月底,标准迅速上升,1963年只有120个标准,IEC已经制定了4885个国际标准。
我国1957年参加IEC,从1988年开始,以国家技术监督管理局的名义参加IEC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工作IEC的工作。中国是IEC95个技术委员会和80个分委会的P成员。目前,中国是IEC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合格评估局的成员。中国在京分别承办了1990年和2002年IEC第54届和第66届年会。第75届国际电工委员会于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举行(IEC)在理事会上,中国正式通过IEC常任理事国的决议。目前,IEC中国、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美国是常任理事国.
相关委员
IEC与通信相关的技术委员会主要包括:
TC1 名词术语;
TC3 文件编制和图形号;
TC12 无线电通信;
TC46 电缆、电线、波导、通信和信号传输RF连接器及附件;
CISPR 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TC77 电气设备(包括网络)之间的电磁兼容性;
TC92 类似电子设备的音频、视频和安全;
TC100 音频、视频、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TC102用于移动业务和卫星通信系统设备;
TC103 无线电通信发射设备;
JTC1/SC信息技术设备互连;
JTC1/SC6 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IEC电磁兼容国际标准化活动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电磁兼容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工作(ACEC)、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委员会(CISPR)和TC77.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IEC拟开展电磁兼容认证工作。
IEC标准分类
截至1990年底,IEC共发布约2700份IEC本标准按专业分为以下八类:
第—类
(基本标准):名词术语、值单位及其字母符号、图形符号、线端标记、标准电压、电流定位和频率、绝缘协调、绝缘结构、环境试验、环境条件分类、可靠性和维护。
第二类
(原材料标准):测量工作液、绝缘材料、金属材料电气特性、磁合金、磁钢、裸铝导体的电气仪器。
第三类
(一般安全、安装、操作标准):建筑物、船舶室外恶劣条件下的电气设备、爆炸性气体中的电气设备、工业机械中的电气设备、外壳保护、带电工具、照明保护装置、激光设备。
第四类
(测量、控制和一般测试标准):电能测量和负载控制设备、电子技术和基本电力测量设备、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核仪器、仪器互感器、高压试验装置和技术。
第五类
(电力生产利用标准):旋转电机、水轮机、汽轮机、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容器、原电池和电池组、电力继电器、短路电流、太阳能光伏系统、电牵引设备、焊接、电热设备、电动汽车和卡车。
第六类
(电力传输和分配标准):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电线、低压保险丝、高压保险丝、浪涌放电器、电力系统遥控、远程保护、通信设备、架空线路。
第七类
(电信及电子元件及组件标准):半导体元件及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电容器及电阻器、微熔断器、电子管、继电器、纤维光学、电缆、电线及波导、机电元件、压电元件、磁性元件及铁氧体材料。
第八类
(电信、电子系统和设备及信息技术标准):无线电通信、信息技术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办公机械的安全、音频视频系统的设备、医用电气设备、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数字数据通信、遥控和遥护、电磁兼容性,无线电干扰的测量、限制和抑制;报警系统;导航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