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前沿科技咨询机构ICV最近发布了题为《Global automotive magnetic sensors& chips market size forcast-2022》的报告。报告指出,在汽车电气化的趋势下,燃料汽车的三部分(发动机、底盘、变速箱)逐渐升级为电动汽车的三电气系统(电池、电机、电气控制),对汽车电子水平的整体要求较高,推动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汽车电子是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的总称,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应用于车辆感知、计算和执行,以实现相应的系统功能。在传统燃油车中,汽车电子成本约占整车成本的15%-28%,而纯电动汽车的比例可达65%。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测量位置、压力、扭矩、温度、角度、距离、加速度、流量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到汽车电子控制器中,实现电子控制。汽车传感器可分为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在车辆行驶中,汽车传感器可以通过感知和接收处理车辆部件的运行状态信息,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和经济性,优化驾驶过程中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全面提高整车性能。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将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
随着汽车向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方向。此外,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汽车传感器和汽车芯片带来了全方位的机遇。首先,汽车电气化对执行层中的动力、制动、转向、变速等系统的影响最直接,其对传感器和芯片的需求比传统燃油汽车增长更明显。从自行车价值来看,传统油车中传感器的自行车价值为44.纯电动汽车传感器的价值在16美元左右上升到49美元.58美元,整车芯片数量也在上升。2022年,传统燃油车平均使用934辆/量,新能源车平均使用1459辆/量;其次,汽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增强了汽车对信息的感知、处理和交互需求。汽车需要更多的传感器来感知外部环境和内部人机交互,特别是在自动驾驶中L4/L超声传感器和车身波传感器和车身传感器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根据ICV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同时中国同期市场规模预达到13亿美元。
作为汽车传感器和芯片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在碳高峰和碳中和政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不断提高,对汽车传感器和芯片的需求将大大提高。磁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类别,通过将磁场、辐射、压力、温度、光等因素引起的敏感元件磁性能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来检测相应的物理量。由于汽车工作环境复杂,对设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磁传感器已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应用市场。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包括汽车安全、汽车舒适、汽车节能降耗等。主要用于速度、倾角、角度、距离、接近、位置等参数的检测、导航和定位,如速度测量、踏板位置、变速箱位置、电机旋转、动力扭矩测量、曲轴位置、倾角测量、电子导航、防抱死检测、停车定位、安全气囊和太阳能板。磁传感器按技术可分为霍尔效应(Hall Effect)、磁阻效应(xMR)(包括各向异性磁阻效应(AMR)、巨磁阻效应(GMR)隧道磁阻效应(TMR))。其中,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磁场中的霍尔元件时,磁场会对霍尔元件中的电子产生垂直于电子运动方向的力,使正负电荷聚集在垂直导体和磁感线上,形成霍尔电压,探测目标运动状态的变化。霍尔传感器因其无触点、功耗小、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市场上最重要的磁传感器。它广泛存在于汽车电子中,用于测量位置、速度和电流,占磁传感器市场的70%以上。
在汽车三现代化发展的推动下,单车磁传感器的承载能力和价值呈上升趋势,传统燃个磁传感器用于传统燃料汽车;在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中,磁传感器的数量增加到约50个,自行车磁传感器的价值也从120元增加到250元。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汽车磁传感器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推动。2021年全球汽车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5.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0亿美元,2021-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亿美元.19%;从国内市场来看,2021年汽车磁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6.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8亿元.1亿元。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和自行车磁传感器数量的增加,汽车磁传感器和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大幅增长。ICV分析师指出,芯片价格占汽车磁传感器总价格的64%。
据估计,2021年全球汽车磁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预计2030年将达到65亿美元.97亿美元,CAGR为5.79%;2021年,全球汽车磁传感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0%.预计2030年将达到21亿美元.30亿美元,CAGR为8.74%。
2021年,中国汽车磁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5.33亿美元,预测在2030年达到8.58亿美元,CAGR为5.43%;2021年,中国汽车磁传感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3.预计2030年将达到71亿美元.04亿美元,CAGR为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