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自TI电子书《开关电源基础知识》的培训仅供学习和交流,并作为笔记使用。
1.1 开关电源类型
1.1.1 线性稳压
所谓线性稳压器,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LDO,一般有两个特点:
-
在线性区域工作传输元件,无开关跳变;
-
仅限于降压转换,升压的应用很少。
1.1.2 开关稳压器
1.1.3 充电泵一般用于一些小电流
-
传输器件开关(如场效应管、三极管),有的完全导通,有的在线工作;
-
仅在电能转换或储能过程中使用电容器,如一些倍压电路。
为什么要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开关稳压器?为什么不呢?LDO 和充电泵?
众所周知,所有的能量都不会凭空消失,损失的能量最终会以热的形式传递。这样,工程师在设计上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如果损失最终以热的形式传递,则需要在电路中增加更大的散热器。因此,电源体积变大,整机效率也很低。如果开关模式下的开关电源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降低热管理的设计难度。
以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的效率和体积为例:
下图显示了线性电源与开关电源体积的比较
上图中红色标注的地方是2.5W的LDO 和一个6W 开关电源,两者功率相差2.4倍,但开关电源的面积只有4倍LDO 的1/4 也就是说,开关电源的损耗大大降低,能承受更高的热阻,减少散热面积。再次强调,如果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压差较低,可以使用LDO,但当压差较大时,建议使用开关电源。当然,开关电源也有其缺点。它的输出会有噪音、振铃和跳变,但LDO 则不会。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负载对电源的电压非常敏感,可以在开关电源后面添加一级LDO。比如我们要把5V 转为1.2V , 如果直接有LDO 的话,效率可能只有20%,但我们可以把5V 将开关电源转换为1.5V,再用LDO 把1.5V 转为1.2V,这样,效率会更高,这是一个更优化的设计。
总结:开关电源 线性稳压器
(1)开关电源
① 能提高电压(升压)
② 降低电压(降压)甚至相反
③ 效率高,功率密度高
(2)线性稳压器
① 只能实现降压
② 输出电压相对稳定
开关稳压器是什么?
开关稳压器,英语(regulatior),有人称之为调节器和稳压源。实现压力稳定需要控制系统(负反馈)。从自动控制理论中,我们知道当电压上升时,通过负反馈降低,当电压下降时,形成控制环。图中的方框图是PWM(脉宽控制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如:PFM(频率控制)、移相控制等。
脉宽调试方法
定期改变开关导通和关闭时间的简单方法
空比:开启时间Ton 与开关周期T 的比值,ton(开放时间) toff(关闭时间) = T(开关周期),占空比D=ton / T。但是,我们不能使用脉冲输出!实现能量流平稳化需要一种方法。通过大量的脉冲和高频切换,在开关切断过程中存储能量并提供能量,以实现稳定的电压。
电子行业有两种主要的储能器件
实例:简化降压开关电源
图为简化降压开关电源,为方便电路分析,不添加反馈控制部分。
当S1 当关闭时,从电容输入的能量C1,通过S1→电感器L1→电容器C2→负载RL此时电感器供电L1 它还在储存能量,可以添加到中L1 上部电压为:Vin-Vo=L*di/dton。
当S2 当关闭时,能量不再从输入端获得,而是通过电感器的续流电路L1 存储的能量→电容C2→负载RL→二极管D1.此时可得式子:L*di/dtoff= Vo,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Vo/Vin=D,而Vo 永远是小于Vin 是的,因为占空比D≤1。
输入电容器(C1) 用于稳定输入电压;
输出电容器(C2) 负责稳定输出电压;
三、二极管的位置(D1) 开关开路时为电感器提供电流通路;
4、电感器(L1) 用于存储即将传送至负载的能量。
开关电源类型(非隔离)
降压转换器(降压开关稳压器)的工作模型
开关电源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将开关电源的电流与水流进行比较。输入电容器是一个高水库,输出电容器是一个小水库。一小杯水从大水池传到小水池。小水池的固定水量可以通过控制传输间隔和水杯水量来实现。当输出水量较低时,杯子的水量会增加。当输出水量较高时,杯子的水量会减少。
降压转换器基础(电流和电压波形)
当开关打开时,能量从输入传输到输出,电流向斜线上升,如模型中杯子的水传输到小水池;当小水池水高时,开关关闭,电感、负载、二极管形成自然循环电路,电流开始线性减少;当小水池水低到一定程度时,重新开启开关;通过如此高频率的开关,形成稳定的输出电压。
1.8 降压转换器拓扑
如果输出小于基准,果输出小于基准,我们可以通过两个电阻的分压采样输出电压,然后通过比较器和基准进行比较,MOS 管道打开;如果输出大于基准,则关闭MOS管。
下图是用LM22670 芯片制作的电路示例是典型的非同步降压转换器,因为它使用了快速恢复或肖特基二极管。为什么要用肖特基?由于二极管的寄生参数和会导致MOS 管道打开时会产生高压冲击,最终会导致芯片SW 引脚高压损伤和开关损耗很大,导致效率低下,因此通常使用快速恢复或肖特基二极管。
升压转换器(升压开关稳压器)
升压转换器也可以用水流模型来比较。与降压转换器不同,它只是将低水流传输到高水平。我们可以用拓扑结构图和波形图来分析。
升压转换器(电流和电压波形)
左图为升压转换器(Boost)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电感的拓扑结构L 它是一个储能元件,当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对电感充电,形成电路:输入Vi→电感L→开关管Q;当开关管关闭时,输入的能量和电感能量一起向输出提供能量,形成的回路是:输入Vi→电感L→二极管D→电容C→负载RL,因此,此时输出电压必须高于输入电压,以实现升压。
电路示例
如上图所示,升压转换器的控制电路是通过分压电阻采样,然后通过误差比较器与基准源进行比较,最后输出PWM。值得注意的是,当芯片不工作时,其输入输出自然形成电路,从输入→电感→二极管→电容→负载,因此,如果不是在同步升压拓扑结构中,则应在输入电路部分增加一个开关电路,否则在电池供电时,电池的电量将白白耗尽。
降压升压转换器(电流和电压波形)
开关管开启,二极管D 反向截止,电感器储能,电流回路为:输入Vin →开关管Q→电感器L;
开关管关闭,二极管D 电流电路为:电感器L→电容C→负载RL→二极管D;
输出何时升压,何时降压? 我们可以遵循公式Vo=Vin×D/(1-D) 中知道,当D=0.5 时,Vo=Vin;当D<0.5 时,Vo<Vin;当D>0.5 时,Vo>Vin。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拓扑结构很容易获得负电压。当我们不想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隔离变压器拉头时,我们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负电压。
降压升压转换器拓扑
控制器和稳压器
控制器(Controler)和稳压器(Regularlator),上图是控制器与稳压器的区别参考,集成开关管IC 我们通常称之为稳压器,需要外部开关管IC 我们称之为控制器,图中的描述只能作为参考。现在很多稳压器可以超过3A,而且热阻低至10℃/W 也有很多,然而,许多大功率开关电源仍然需要控制器部MOS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