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最全讲解--电子电气架构演进

前言:

前段时间陆续写了一些与电子电气架构相关的文章。在这里,我打算写最后一篇作为结尾,结束整个系列,填坑。这个话题就过去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试着填上之前文章挖的坑。写作逻辑将从5中学习W2H进行。

此外,本文作为一篇综合性文章,为了保证逻辑的完整性,主要是整理和整合过去文章中的大量内容。业内专家也有很多公开文章。请原谅我。

WHAT1:什么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电子电气架构:EEA,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

根据百度百科全书的解释: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是集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原理设计、中央电气盒设计、连接器设计、电子电气分配系统设计为一体的汽车电子电气解决方案的概念(DELPHI)首先提出。具体来说,在功能需求、法规和设计要求的具体约束下,通过对功能、性能、成本和组装的分析,将动力总成、传动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信息转化为实际电源分配的物理布局、信号网络、数据网络、诊断和电源管理(如图1所示)。

图片

图1 车辆电子电气架构和功能域

EEA不仅常用于汽车,还广泛应用于航电系统、工业自动化、国防系统等控制系统。

EEA开发包括需求定义、逻辑功能架构设计、软件/服务架构设计、硬件架构设计、线束设计等不同层次的开发活动,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基于PREEvision的EEA开发模式

图3 基于PREEvision的EEA设计

2.WHY:电子电气架构演变的基本驱动力(Motviation)是什么?

答:人类生产生活重心的转移和客户预期的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消费者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开始转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重点逐渐转移到虚拟的博客空间(Cyberspace)中。特别是在苹果在2007年创建了智能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终端后,无论是在线购物、在线娱乐、在线社交网络、移动支付、在线咨询、在线政府事务、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生产和生活活动,都逐渐转移到博客空间。未来,更多的人将被转化为网民,更多的人将在赛博空间生活。

在人类生产生活逐渐转移到赛博空间的过程中,也会对PC、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习惯和偏好,如平板电脑、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转移到其他人类生产和生活工具上。一旦有了其他工具PC、平板电脑或手机的相应特点将形成市场需求,因为人类有另一个智能终端可以连接到博客空间,熟悉和方便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可以在新工具和设备上运行,方便生活,提高生产效率。

汽车驾驶自动化(Drving Automatization)趋势已经出现很久了。了解下Global OEM的Demo项目,甚至上知网搜索相关论文,都会发现ADAS这是一项多么古老的技术,远早于近几年的人工智能热潮。但是,随着特斯拉Model S、Model X一系列车型的推出,让人们智能化汽车(Intelligence)有了新的期待。仔细品一下Automatization和Intelligence我个人认为这两个词的含义仍然存在Intelligence含义更丰富。因此,智能汽车不仅包括驾驶自动化,还包括数字化和信息化趋势,如智能网络、智能交互(以及后续的智能驾驶舱)。

由于特斯拉和其他新玩家的创新车型的推出,人们开始对汽车有以下强烈的期望(图4),即智能汽车。所谓的智能汽车,基本上是标记手机,PC这种数字化/信息化的半导体设备去了。

图4 智能汽车四轮大型智能手机

由于人们的需求是智能汽车,具有智能汽车特征的车型将有更多的市场需求,客户更愿意付费。那么,智能汽车的核心智能功能是什么呢?根据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即CASE,Connected互联、Autonomous自动、Sharing共享、Electric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网络应该是终端用户期待的功能。与以往的汽车电子功能相比,上述功能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为了实现上述复杂功能,我们需要软件SOA架构,我们需要基于服务的通信,我们需要满足汽车规则RTOS(实时操作系统)FOTA总之,我们需要一辆能够用软件定义功能的软硬件解耦汽车。这需要一个很大的前提——集中EEA。为什么会这样?

先粗略分析。首先,看看当前的整车EEA现状:a) 电子单元:许多分散的操作&控制单元;b) 电气单元:发动机、伺服电机、电磁阀等; c) 执行机构:机械、液压、阀门机构... 换句话说,目前的汽车只是一个相对精密的机电一体化设备(Mechatronics,隶属于控制工程范畴,还需进一步电气化),半导体设备不是数字化/信息化(ICT类别),离智能手机有点远。但是消费者目前想要的是一台像手机一样的车(智能终端、电子设备)。但消费者目前想要的是像手机这样的汽车(智能终端和电子设备)。我们如何将汽车转变为大型电子设备?答案是继续提高电气化程度,即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发展到集中式,直到形成真正的车载中央计算机。下一步分为两个具体维度:

2.2.1 车辆设计/制造维度

从整车的设计/制造维度来看,如果汽车继续按照当前的分布式结构发展,更不用说计算能力是否满足了,仅在车辆的物理安装空间上就会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布局更加困难ECU和更多的线束;更多ECU而且线束较多,必然导致组装困难,只能继续依靠人工。伊隆马斯克也曾为过度依赖自动化产线而焦头烂额,之后也曾发誓要对汽车进行“线束革命”,说明过多复杂线束和过多ECU安装会严重影响生产线的高度自动化。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可以逐渐平静下来ECU以及线束的增长趋势,即使在到达某个时间节点后,也能促进大幅减少ECU减少和线束的用量EEA网络拓的复杂性。倘若确实能够减少ECU电子电气系统的重量和线束的数量也可以降低,这也有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目标。

电子电气架构的集中意味着单个ECU以及多个扩容ECU合并。换句话说,ECU计算能力越来越大,需要控制功耗/成本。结论是什么?车载需要大、高计算能力、小工艺(意味着低功耗)SOC芯片。为什么要用SOC芯片?控制器不可行,因为堆放大量计算能力低的芯片;芯片多,集成度低,PCB板和域控制器太大,布置不好(想象一下Demo车的后备箱装满了工控机的场景),功耗和成本也很高。总之,高度集成化是刚需,SOC芯片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芯片玩家疯狂扩大SOC规模(从英伟达Xavier和ORIN,到特斯拉FSD芯片,甚至Mobileye提供EyeQ5开放方案)也是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所谓规模,本质上是指计算能力,DMIPS/TFLOPS/TOPS足够高。

有了强大而趁手的芯片,就可以存出来满足集中要求ECU是的。不管是叫什么DCU(域控制器),还是HPC(高性能计算机),甚至VCC(车载中央计算机)只是一个表征ECU规模有多大。

综上所述,从整车维度来看,大型SOC芯片(以及基于大型的芯片SOC芯片构建的大型域控制器/高性能计算机)和先进线束集中EEA关键基础技术。

2.2.2 价格/成本维度

无论是什么产品,在价格/成本的竞争中,基本上意味着没有太大的创新。因为创新是有代价的,创新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我相信集中EEA也将遵循发展常识。最开始是功能导向,为了实现某些关键功能的落地而不惜代价,价格/因素会较少考虑;然后是性价比导向,关键功能实现了,为了体现性价比,就会把手伸到“别人的地盘”,即几个大型ECU吸收其他特殊小型ECU功能(小ECU将整个系统的成本从车上杀死),通过集成更多功能来保持虽然贵,但功能强大的性价比优势;最后是成本导向,大规模ECU的功能scope确定了、“扩张边界”也确定了,就得比价格/成本了。然后不断循环上述逻辑。

目前的智能驾驶领域,在L0-L因为这个层次的各个层次都比较成熟,所以已经比较成熟了ADAS功能相对确定,边界已经清晰,开始玩性价比牌和赤裸裸的价格牌也就不足为奇了。L2 到L如果3还在竞争功能,那么价格因素可以妥协(当然不能无限妥协,毕竟产品归根结底就是做生意,钱永远是最重要的)。

简而言之,如果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的复杂功能被视为必须实现的既定事实,则应集中EEA还是省钱。因为,即使假设分布式EEA复杂的功能可以从技术角度实现,成本会很高。

以上也可以作为量产回答作者ADAS/AD技术人员,为什么要注意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变?因为要注意EEA本质上,前装量产高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落地节奏,以及汽车数字化、软件化的推广节奏!

3 HOW:如何实现集中化EEA,如何发展(Roadmap)?

根据下图的描述,一般来说,EEA从分布式到中央集中式需要三个阶段,即分布式-域集中-中央集中。

图5 电子电气架构演变的三个阶段

4 WHAT2:什么是集中式?EEA?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4.1 三域EEA(域集中式EEA)

顾名思义,三域是指车辆控制、智能驾驶和智能驾驶舱。其中,车辆控制域基本整合了传统的车辆域,如原动力域、底盘域和车身域(整合更多的是系统层面的概念,不一定是硬件层面的整合,所以这并不意味着该域的其他部分ECU它不存在或减少);智能驾驶领域和智能驾驶舱领域专注于实现汽车的智能化和网络化。车辆控域控制器主要涉及4类零件(VDC,Vehicle Domain Controller)、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ADAS\AD Domain Controller)、智能驾驶舱域控制器(CDC,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以及几个高性能网关,其中:

  • VDC作为Private DCU,负责整车制,实时性安全性要求高;

  • ADC作为Public DCU,负责自动驾驶相关感知、规划、决策相关功能的实现;

  • CDC作为Public DCU,负责HMI交互和智能座舱相关(甚至整合T-Box)功能的实现;

三域EEA算是非常彻底的域集中式EEA。

三域EEA常见的实践包括:

 

4.1.1 大众MEB平台的E3架构

 

大众的MEB平台(首款车ID3)的E3架构,即由3个车辆应用服务器(ICAS,即In-Car Application Server)组成的域集中式EEA,具体包括:车辆控制服务器ICAS1、智能驾驶服务器ICAS2和信息娱乐服务器ICAS3(如图6所示)。通过ICAS这种大型域控制器,逐步得将本域的其他ECU的软件功能(如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的一些功能Applications,以及基础软件Basic Services)逐步向ICAS中转移,直到其他ECU(本域的传感器和执行系统)慢慢被合并。

图6 大众MEB平台的E3架构示意图

 

E3的骨干网采用车载以太网实现,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车控域控制器需要更多DMIPS算力,因此除了提供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外,还有一个多核ARM作为MPU(Micro Processor Unit)。ICAS1作为Conti提供的方案,不知道这颗MPU会采用谁家的芯片。

图7 E3架构中车控域控制器(ICAS1)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ICAS3)的连接示意图

 

4.1.2 宝马iNEXT车型的三域架构

宝马iNEXT车型的EEA也包括3个域控制器,分别是BDC(body Domain Controller,对应VDC),SAS(即ADC)以及MGU(Media Graphics Unit,对应CDC)。

宝马ADC的hPAD版本,主要由 1xMCU(TC397)+ 2xCPU(Intel Denveton)+ 2xSOC(Mobileye EyeQ5,1个软硬件一体,1个开放)。

宝马ADC的uPAD版本,主要由 1xMCU + 1xCPU(Intel Xeon)+ 3xSOC(Mobileye EyeQ5,1个软硬件一体,2个开放)。

 

4.1.3 华为的CC架构

 

华为的“计算+通信”架构(CC架构)比较特殊,把智能网联也囊括了,应该是IOT视角的中心计算(云)+通信(管)+边缘计算(端)这种思路。从华为的视角,所有业务都分为“云”、“管”、“端”;把端做多做大了,就像往悬崖对面拉了更多的链,桥梁(华为的“管”,一端是5G基站、路测单元等设备,另一端是类似T-Box等设备)就更结实稳固了。手机、汽车、智能家居(华为的智慧屏),都属于各种“端”。而华为的汽车三域架构,也属于“端”(车端)的范畴。因此车端的EE架构算是CC架构包含的一个“小架构”,也是VDC、ADC、CDC和网关等部件组成,而且把T-box也作为。另外,华为将ADC叫做MDC(大名鼎鼎的“移动数据中心”,Mobile Data Center)。

图8 华为CC架构

 

4.1.4 伟世通的三域EEA方案

伟世通的三域EEA方案(概念),也是三个域控制器,Body Super Core即为VDC,ADAS Super Core即为ADC,Cockpit Super Core即为CDC。

图9 伟世通的三域EEA方案

 

4.2 Zonal EEA(中央集中式EEA)

Zonal EEA有几个关键组成,即车载中央计算机(VCC,Vehicle Central Computer)、区控制器(ZCU,Zonal ECU)、环形链接的以太网TSN组成的主干网及CAN/LIN/10BaseT1s区内网、双电源冗余供电及区域内智能分级供电。

图10 Zonal EEA示意图

 

简单讲,分布式架构就是“计算的分布式,供电的集中式”;而Zonal EEA就是“供电的分布式,计算的集中式”,正好反过来。Zonal EEA不仅能将计算资源集中,便于软硬件分离;也给整车各个控制器的电源管理带来很多想象力。

 

4.2.1 车载中央计算机(VCC)

 

定位:VCC在车辆中的定位是中央计算机,核心定位是实现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的业务逻辑;并且具备网联功能,连接车端(边缘侧)和云端。VCC的操作系统的可能实现形式,比如会是Classic AUTOSAR、Adaptive AUTOSAR(POSIX OS)和Linux(如图11所示)。Classic AUTOSAR覆盖安全性和高实时性需求,Adaptive AUTOSAR覆盖灵活的安全性需求,Linux只需要QM。

图11 博世对于车载中央计算机OS的一些见解

 

架构:VCC这种中央计算机的软件架构,可能会是基于Adaptive AUTOSAR的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硬件架构,可能会是多颗大型SOC芯片,甚至会有专用SOC搭配(例如纯粹的AI加速核);芯片间通信,可能会是以太网或PCIe。

算力:DMIPS算力至少250k,可能需要500k;TOPS(int8)算力至少600;若车路协同落地,TOPS算力可能会往云端转移,例如车端至少300+云端AI算力。

接口支持:支持Automotive Ethernet,以及Fast Ethernet (OBD)。

VCC整体特点的总结:可扩展的计算能力,可升级的软件能力。

 

4.2.2 区控制器(ZCU)

 

定位:ZCU主要充当网关、交换机和智能接线盒的角色;提供并分配数据和电力,并实现车辆特定区域的feature,如图12所示。

图12 区控制器的一种设计方案

 

具体来讲:

  • 关于数据分发:1.支持任何类型的传感器、执行器和Display(显示器)的接口;2.区域内,区控制器与低阶的ECU通信时,有可能会用10BaseT1s(无屏蔽双绞线以太网1)代替其他的通信方式,比如CAN、FlexRay等;因此,也会充当IP-based设备(以太网通信设备)与骨干网(车载中央计算机与区控制器级之间的以太网通信)之间的交换机角色;当然,如果区域内的通信不完全被10BaseT1s以太网替代时(有CAN、LIN等通信存在),还会充当传统设备的网关;3.关于TSN主干网(以太网),要具备高带宽和实时通信,同时保证可靠性和fail-operational特性;4.eSwitch/eFuse功能;

  • 关于分级配电(供电):1.一级配电网络,双电源(冗余)将电力输送到区控制器;2.二级配电网络,区控制器负责将电力继续向下输送到底层控制器,因此区控制器需要具备eFuse/高边power distribution功能;

  • 关于车辆特定区域的feature实现:区控制器会配置ASIL等级高的MCU来实现车辆区域的各种基本功能。同时保证系统功能安全。

 

接口支持:

  • 车载以太网:10BaseT1s/100BaseT1/1000BaseT1;

  • I2C/I3C/CSI/DSI/I2S;

  • PCIe/GMSL/FPDLink

  • LIN/CAN/CANFD/PSI5/UART/SPI

 

ZCU除了以上基本特性外,可能也会涉及到一些变迁,比如逐步“吸收”区内其他ECU的功能。第一阶段,可能是相对通用化的ZCU,采用标准化软件模块,兼容现有ECU网络(CAN/LIN/FlaxRay);作为数据转发设备,将区内的功能在服务层面就行抽象;第二个阶段,会以降低区内ECU数量为目的,整合其他ECU功能,并将控制I/O虚拟化。可能带来的影响:ZCU的对于计算需求增大,MCU难以满足算力需求,可能还需要增加MPU(增加纯DMIPS算力的SOC,比如Denverton甚至Xeon)来满足算力需求。

图13 ZCU与区内其他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的配合关系(区内架构图)

 

具体的变迁方式,如下图所示。

图14 区控制器的“扩张”和功能的集中化趋势

 

4.2.3 基于Zonal EEA的通信架构

 

Zonal EEA的通信主要包括主干网(1000BaseT1)和区内网(10BaseT1s/100BaseT1/CAN/ CANFD/FlexRay)。

其中,主干网主要采用千兆车载以太网,用于连接VCC和ZCU,实现面向服务的通信(Service-Oriented Communication);要实现的通信协议有:SOME/IP(IP中间件)、DoIP(IP诊断)、UDPNM(基于UDP的网络管理)、TSN(802.1Qbv/CB/Qbu /Qch/Qci...,即车载时间敏感网络)、XCP(标定测量)等。另外,针对信息娱乐和网联服务,还需要实现HTTP。

区内网则主要是实现面向信号&PDU的通信(Signal-Oriented Communication),带宽在500k(CAN)、2M(CANFD)、10M(10BaseT1s)和100M(100BaseT1)不等。未来的趋势,可能会逐步被10BaseT1s取代(伴随着上文提到的功能集中化趋势)。

实现SOA需要面向服务的通信。基于HTTP及SOME/IP(车载)的以太网通信,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及灵活性;同时可以尽最大可能地使用下图(图15)的通信栈中的协议和标准,简化车载通信类型。

 

图15 面向服务的通信常见协议

 

4.2.4 基于Zonal EEA的SOA软件架构

 

SOA架构,具备什么优点呢?根据大众软件定义汽车材料的描述,有以下优点:

  • 基于服务发现&订阅发布模式的动态绑定特性

  • 基于REST的数据表征(统一接口,无状态stateless,关注点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

  • 接口的前后兼容性

  • 软件可更新性(Updateability)、软件可移植性(Portability)、组件可重用性(Reusability)、硬件可升级性(Upgradeability)

     

图16 在VCC和ZCU上实现SOA

 

具体地,车载中央计算机(VCC)中基于多芯片的软件部署架构,也将会是SOA架构,如图17所示。

 

图17 SOA在VCC中的实现

 

4.2.5 Zonal EEA的一些优势

 

伊隆马斯克曾高调宣称:Model Y线束长度减少到100米。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实际难度是很大的,但是这种提法的理论依据确实还是很充分的。

图18是博世建立的一个理论模型,对不设置区控制器(左边)和设置了区控制器(右边)的线束长度对比。很明显,所有外围ECU直连车载中央计算机,线束只多不少,线束拓扑非常不合理;只有设置了相应的区控制器,线束拓扑才得以简化,线束密度也大大降低。因此,Zonal EEA说能够降低线束长度,减少线束质量,是有理论支撑的。线束复杂度和长度减少了,装配就简化了,也能大大提高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制造能力。当然,这就需要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整车线束链接。可能德尔福拆分时,把动力部分作为SpliCo拆出去,ADAS和德尔福派克(线束工厂)作为RemainCo留下来,改名为APTIV,也是为了开发SVA架构更方便吧。控制器和线束的设计制造能力都在,可以更好的形成系统方案。

 

图18 Zonal EEA如何减少线束

 

图19是博世用PREEvision搭的线束拓扑(转成PPT展示),模拟Zonal架构layout出来的线束拓扑。线束复杂度和长度降低幅度不小。

 

图19 基于PREEvison模拟的线束拓扑

 

图20,基于Zonal EEA的通信方式,会从Signal-Oriented通信(CAN/CANFD)切换到 Service-Oriented通信(以太网,和以太网TSN),便于SOA(基于服务的软件架构)在车辆上的实现。

 

图20 基于服务的通信

 

4.2.6 Zonal EEA的常见实施案例

  • 特斯拉的Zonal EEA:特斯拉的CCM(Central Computing Module),其实是伪“中央计算机”,主要是由Autopilot ECU和MCU(Media Control Unit,即IVI车机)以及网联模块组成的,封装在一个控制器中(液冷系统冷却);

     

图21 朱玉龙总结的Model3 Zonal EEA

 

  • 丰田的Zonal EEA:丰田的EEA属于典型的Zonal-EEA。首先,在硬件上,通过ECU的集成来降低控制器成本;软件上,使用基于Adaptive AUTOSAR和Classic AUTOSAR的SOA架构,实现便捷的软件迭代和功能的可扩展性;线束上,最大程度减少线束长度,降低线束设计复杂度,减重降本,提高产线自动化;安装空间上,集中化的架构减少了ECU数量和线束长度,腾出更多空间,为后续迭代预留空间。

     

图22 丰田的Zonal EEA概念

图23 丰田认为Zonal EEA几个较有优势的点

图24 如何从分布式EEA逐步过渡到Zonal EEA

 

  • 沃尔沃的Zonal EEA:沃尔沃的Zonal EEA包括Core System和Mechatronic Rim,不过将ZCU划入了中央计算集群中;同时还定义了与核心计算系统相对应的概念:机电一体化区域,其实如果以VIU为节点看的话,也可以分出几个区来。VCU对应车载中央计算机,冗余设计;VIU对应区控制器。

     

图25 沃尔沃的Zonal EEA概念

 

  • 安波福的Zonal EEA:即SVA架构;供应商层面的Zonal EEA。中央计算群对应冗余的车载中央计算机,PDC即为区控制器。

     

图26 APTIV的SVA 架构

 

SVA架构的落地节奏。也可参考下,真正高级别前装自动驾驶落地,时间要比该时间更晚。

图27 安波福的SVA架构部署时间表

 

  • 博世的Zonal EEA概念:

图28 博世的Zonal EEA概念

 

图29 减少线束是主要目的之一

 

  • 伟世通的Zonal EEA概念

     

图30 伟世通对Zonal EEA的设计概念

 

5 电子电气架构演进背景下的ADAS/AD ECU零部件形态

 

典型的分布式ADAS零部件形态,正好对应L1至L2级别自动驾驶。这些零部件分别为:

  • FCM:Front Camera Module,前视摄像头模块(一体机)

  • FCR:Front Central Radar,前雷达模块(一体机)

  • SRRs:Side-Rear Radar,侧后雷达模块(左、右)

  • AV-ECU:Around-View ECU,全景环视控制器

  • PA-ECU:Parking Assist ECU,泊车辅助控制器

  • DMS-ECU: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ECU,驾驶员监控系统控制器

  • MAP ECU:地图控制器(ADAS或高精度)

 

典型的集中式ADAS/AD零部件形态,正好对应L2+至L4级别自动驾驶。这些零部件分别为:

  • ADAS DCU(低阶ADC):驾驶辅助域控制器,chipset除了MCU外,可能会包含0-1个MPU;

  • ADAS/AD DCU(高阶ADC):chipset除了MCU外,可能会包含1-3个MPU;

  • AD HPC:除了MCU,可能会包含1-4个MPU;

  • VCC:目前想象不出来会是哪种chipset;甚至起初的VCC大概率不会是单个PCB板,而是像特斯拉CCM一样的多板叠加形成的车载中央计算机。

 

后记

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争相落地的大背景下,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呐喊声中,抽时间关注下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或许能帮助我们“荡涤心灵”,看清楚汽车真实的智能化进展。

标签: 精密电子连接器组件材料h09电子终端连接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