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电源环路增益测试的原理与仿真(基于buck变换器和PID控制)

背景

文章目录

  • 背景
  • 环路增益测量原理
    • 定义环路增益
    • 测量方法
      • 开环测量
      • 电压注入法
        • 选择注入位置
    • 电流注入法
  • 模拟分析环路增益测量的模拟分析
    • 模拟模型介绍
      • 主电路
      • 采样和控制
    • 测量方式
      • 单次瞬态仿真
      • 处理单个频率点的数据
      • 扫频
    • 测量环路增益Tv(s)
      • 操作步骤
      • 使用PI控制器
      • 使用PID控制器
  • 总结
DC-DC其中一个测试项是环路稳定性(环路增益)。测试方法如下图所示:

  • 在电源环路中串联一个小电阻(图中R5)
  • 在电阻上施加一个小的交流信号
  • 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的振幅值和相位
  • 改变交流信号的频率,获得环路增益的幅频和相频曲线

image-20220316111918970

以前一直有一些问题:

  • 在一个闭环系统中,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环路增益,最后测量的结果与环路增益是什么关系?
  • 使用这种测量方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于是重新学习《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了解环路增益测量的原理,并建立模拟模型进行验证。同时,还回顾了控制器的设计。

环路增益测量原理

定义环路增益

闭环电压控制框图:

其中,Vgiload这里不考虑输入和负载的扰动。

简化后的框图如下:

  1. 变换器主电路Gvd(s),输入占空比d(s),输出为输出电压Vo(s)
  2. 反馈网络H(s)
  3. 控制器Gc(s)
  4. PWM调整模块通常可以等效为比例环节,Gm(s)=Km

进一步简化为下图(G(s)=Gc(s)Gm(s)Gvd(s)),根据框图,有以下关系。

E ( s ) = R ( s ) ? B ( s ) C ( s ) = E ( s ) G ( s ) B ( s ) = C ( s ) H ( S ) → C ( s ) R ( s ) = G ( s ) 1 G ( s ) H ( s ) = 1 H ( s ) G ( s ) H ( s ) 1 G ( s ) H ( s ) = 1 H ( s ) T ( s ) 1 T ( s ) E(s)=R(s)-B(s) \\ C(s)=E(s)G(s) \\ B(s)=C(s)H(S) \\ \rightarrow \frac{C(s)}{R(s)}=\frac{G(s)}{1 G(s)H(s)}=\frac{1}{H(s)}\frac{G(s)H(s)}{1 G(s)H(s)}=\frac{1}{H(s)}\frac{T(s)}{1 T(s)} E(s)=R(s)?B(s)C(s)=E(s)G(s)B( s )=C(s)H(S)→R(s)C(s)​=1+G(s)H(s)G(s)​=H(s)1​1+G(s)H(s)G(s)H(s)​=H(s)1​1+T(s)T(s)​

环路增益定义为T(s)=G(s)H(s),是环路中所有环节的乘积。

有时候环路增益也被定义为-GH,因为环路中有一个参考量R与反馈量B相减的环节,把这个环节也考虑在内,就会引入-180°的相位。因此有些资料中的相位裕量是arg(T(s))-360°的差,实际上两者是等效的。

测量方法

为了测量环路增益T(S),需要在某个地方断开环路并接入测量设备。例如,在反馈环节G(s)中的某个点AGND之间,如下图,把G(S)分为了两部分:

  • 左侧根据误差信号Ve(s)调节占空比等,从而控制输出电压,通过戴维南等效为一个受控源和内阻Z1(s)
  • 右侧通常是无源网络,等效为阻抗Z2(s)

基于上图,环路增益为: T ( S ) = G 1 ( s ) Z 2 ( s ) Z 1 ( S ) + Z 2 ( S ) G 2 ( s ) H ( s ) T(S)=G_1(s)\frac{Z_2(s)}{Z_1(S)+Z_2(S)}G_2(s)H(s) T(S)=G1​(s)Z1​(S)+Z2​(S)Z2​(s)​G2​(s)H(s)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以电压控制的buck电路为例,在反馈电阻处作为与GND之间作为A点,大致分为三部分,与上图对应:

  • block1,包含PWM调制、反馈网络(PI控制器)、buck主电路,因此可以等效为受控源和内阻。
  • block2,包含反馈用的分压电阻
  • 计算反馈与参考的偏差(参考电压-反馈

开环测量

系统变为开环运行,给反馈网络加一个合适的偏置,使其达到与闭环运行时相同的工作点。

根据框图,测量结果为: T o = V y ( s ) V x ( s ) = G 1 ( s ) G 2 ( s ) H ( s ) T_o=\frac{V_y(s)}{V_x(s)}=G_1(s)G_2(s)H(s) To​=Vx​(s)Vy​(s)​=G1​(s)G2​(s)H(s) 测量值To(s)与实际值T(s)相比,少了Z2/(Z1+Z2)一项,因此,适用开环测量的条件是:|Z2|>>|Z1|

对应到之前的buck电路,这种测量方式相当于:

  • 断开反馈环路,并外接一个电源Vx作为控制器的输入
  • 调节Vx的直流分量,使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
  • 调节Vx的交流分量的频率,在各个频率下测量VyVx,获得Vy/Vx的幅频和相频曲线

可以看到上图这种设置满足|Z2|>>|Z1|,因为Z1是电源的输出阻抗,显然远小于反馈网络的阻抗Z2

开环测试的主要问题是,难以通过调节Vx使系统工作点与闭环情况相同。比如,在上图buck电路中,Vx电压分压后与参考电压的微小差异都可能使得后级PI控制器饱和,从而导致电路失控。并且工作点的偏移可能导致环路增益表现不同,测量结果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电压注入法

较为常用的方法是电压注入法,如下图,在原A点位置串联一个交流源Vz,测量Vy/Vx

i ( s ) = v x ( s ) Z 2 ( s ) − v y ( s ) = − G 1 ( s ) v e ( s ) − i ( s ) Z 1 ( s ) = − G 1 ( s ) G 2 ( s ) H ( s ) v x ( s ) − i ( s ) Z 1 ( s ) → T v ( s ) = v y ( s ) v x ( s ) = G 1 ( s ) G 2 ( s ) H ( s ) + Z 1 ( s ) Z 2 ( s ) i(s)=\frac{v_x(s)}{Z_2(s)} \\ -v_y(s)=-G_1(s)v_e(s)-i(s)Z_1(s)=-G_1(s)G_2(s)H(s)v_x(s)-i(s)Z_1(s) \\ \rightarrow T_v(s)=\frac{v_y(s)}{v_x(s)}=G_1(s)G_2(s)H(s)+\frac{Z_1(s)}{Z_2(s)} i(s)=Z2​(s)vx​(s)​−vy​(s)=−G1​(s)ve​(s)−i(s)Z1​(s)=−G1​(s)G2​(s)H(s)vx​(s)−i(s)Z1​(s)→Tv​(s)=vx​(s)vy​(s)​=G1​(s)G2​(s)H(s)+Z2​(s)Z1​(s)​ 用理论Ts(s)表示: T v ( s ) = v y ( s ) v x ( s ) = T ( s ) ( 1 + Z 1 ( s ) Z 2 ( s ) ) + Z 1 ( s ) Z 2 ( s ) T_v(s)=\frac{v_y(s)}{v_x(s)}=T(s)\left(1+\frac{Z_1(s)}{Z_2(s)}\right)+\frac{Z_1(s)}{Z_2(s)} Tv​(s)=vx​(s)vy​(s)​=T(s)(1+Z2​(s)Z1​(s)​)+Z2​(s)Z1​(s)​

使用电压注入法,为了使测量值Tv(s)接近实际值T(s),前提条件是:

  • |Z2|>>|Z1|
  • T(s)>>|Z1|/|Z2|

其中,若满足|Z2|>>|Z1|,则第二个条件T(s)>>|Z1|/|Z2|这个条件很容易满足。因此我们使用电压注入法时常说,

要求注入点的输出阻抗(Z1,从注入点往回看)远小于输入阻抗(Z2,从注入点往前看)

是主要因为:在输出与反馈电阻之间串联一个交流源Vz,测量Vy(s)=-Vo(s)和Vx(s)。

用电压注入法测量前文buck电路的环路增益,测量方式如下:在输出与反馈电阻之间串联一个交流源Vz,测量Vy(s)=-Vo(s)Vx(s)

电压注入法实现了在电源闭环运行的情况下测量环路增益。只要保证注入的交流电压幅值足够小,对系统的工作点基本无影响。

注入位置选择

理论上,注入位置可以是环路的任何一个点。但是,实际选择注入位置时需要关注输出阻抗<<输出阻抗的测试条件。环路测试仪Venable3120的说明书中给出了一些典型的注入位置。

  1. 对于基于TL431和光耦的反馈(),需要特别注意,注入的位置需要包括所有反馈路径(下图的Fast和Slow两条路径),而不是只注入其中某一条路径中。

  2. 接在输出和反馈电阻之间(同上文buck电路的测量方式)

  1. 接在控制器的输出

  1. 接在控制器的负反馈路径中(但是可能会有较大噪声)

电流注入法

电流注入法与电压注入法原理类似,但是适用条件与电压注入法相反:

  • |Z2|<<|Z1|
  • T(s)>>|Z2|/|Z1|

环路增益测量的仿真分析

通过仿真帮助理解环路增益的测量方式。与理想模型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仿真模型介绍

主电路

仿真软件使用LTspice。

仿真模型为12V输入、5V2A输出的buck电路,开关频率固定在500kHz,LC等参数与常用的TPS562208等相同。V1用于电压注入,幅值根据需要调整,频率设置为freq

根据最理想的模型和上图参数,buck电路的Gvd(s)的波特图如下,穿越频率在181/6.28=29kHz,可以适当提高一些,相位裕量8°,需要抬升。 G v d ( s ) = V i L C s 2 + L R s + 1 G_{vd}(s)=\frac{V_i}{LCs^2+\frac{L}{R}s+1} Gvd​(s)=LCs2+RL​

标签: tps767d318集成电路外接5k电阻到5v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