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 知识整理
一、ADC的类型:
二、ADC主要技术指标:
- 量化误差(Quantizing Error)
- 偏移误差(Offset Error)
- 满刻度误差(Full Scale Error)
- 线性度(Linearity)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Q0NjM5Mg==&mid=2650424723&idx=4&sn=6f9f4923f20e038c657b8b91c5113bcb&chksm=be8948c489fec1d25357eab051d40fa4fd3f4ab5ddd7719df1a650c9b97e2febedf50b3516c6&mpshare=1&scene=24&srcid=0331619YelmZJExeDxKqd5S7#rd
详见如下:
过采样频率:增加分辨率或减少6dB 噪声,需要4 采样频率倍fs 进行过采样.
假设一个系统使用12 位的ADC,每秒输出一个温度值(1)Hz),将测量分辨率提高到16 采样频率按下式计算: fos=4^4*1(Hz)=256(Hz)。
1. AD转换器的分类
以下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类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积分型、逐步接近型、并行比较型/串并行型、Σ-Δ调制型、电容阵列逐次比较型及压频变换型。1)积分型(如TLC7135) 积分型AD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电压转换为时间(脉冲宽度信号)或频率(脉冲频率),然后由定时器/计数器获得数字值。其优点是用简单的电路获得高分辨率,抗干扰性强(为什么抗干扰性强?假设一个白噪声干扰零点正负,显然一点,就会过滤掉噪声),但缺点是转换率很低,因为转换精度取决于积分时间。初期的单片AD大多数转换器采用积分型,现在逐步比较已逐渐成为主流。2)逐步比较型SAR(如TLC0831) 逐次比较型AD由比较器和DA从MSB开始,将输入电压和内置顺序对每个人进行DA转换器输出进行比较,经n次比较而输出 数字值。其电路规模适中。其优点是速度高,功耗低,分辨率低(<12位)价格便宜,但精度高(>12位)价格很高。3)并行比较型/串并行比较型(如TLC5510) 并行比较型AD采用多个比较器,器,仅进行一次比较,也称为FLash(快速)型。由于转换速率极高,n位置转换需要2n-所以电路规模大,价格高,只适用于视频AD转换器等速度特别高的领域。 串并行比较型AD结构介于并行型和逐步比较型之间,最典型的是两个n/2位并行型AD转换器配合DA转换器由两次比较组成,因此称为转换器 Half flash(半快速)型。分三步或多步实现AD转换称为分级(Multistep/Subrangling)型AD,从转换时序的角度 又称流水线(Pipelined)型AD,现代分级型AD还增加了修正特性等功能,对多个转换结果进行数字操作。这类AD速度比逐渐较高,电路 比并行型小。4)Σ-Δ(Sigma delta)调制型(如AD7705) Σ-Δ型AD由积分器、比较器较器、DA转换器和数字滤波器。原则上,它与积分类似,将输入电压转换为时间(脉冲宽度)信号,并通过数字滤波器获得数字值。电路的数字部分基本上很容易单片化,因此很容易实现高分辨率。主要用于音频和测量。5)电容阵列逐次比较 逐步比较电容阵列AD在内置DA转换器采用电容矩阵,也称为电荷再分配型。一般电阻阵列DA转换器中大多数电阻的值必须相同,在单芯片上产生高电阻 精度电阻不容易。如果用电容阵列代替电阻阵列,可以低成本制成高精度单片AD转换器。最近的逐步比较型AD转换器多为电容阵列式。6)压频变换型(如AD650) 压频变换型(Voltage-Frequency Converter)模数转换是通过间接转换实现的。其原理是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频率,但 然后用计数器将频率转换为数字量。从理论上讲AD只要采样时间能满足输出频率分辨率要求的累积脉冲数的宽度,分辨率几乎可以无限增加。其优点是 分辨率高,功耗低,价格低,但外部计数电路需要共同完成AD转换。2.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分辩率(Resolution)指数字量变化最小时模拟信号的变化量,定义为满刻度和2n比值。分辨率又称精度,通常以数字信号的位数表示。2) 转换速率(Conversion Rate)指从模拟到数字的完成AD转换所需时间的倒数。积分型AD转换时间为毫秒低速AD,逐次比 较型AD微秒属中速AD,全并行/串并行AD可达到纳秒级。采样时间是另一个概念,是指两次转换的间隔。为保证正确完成转换,采样速率 (Sample Rate)转换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因此,有些人习惯于将转换速率等同于采样速率。常用单位是ksps和Msps,表 每秒采样千/百万次(kilo / Million Samples per Second)。3)量化误差(Quantizing Error)由于AD的有限分辩率而引起的误差,即有限分辩率AD阶梯转移特征曲线和无限分辨率AD(理想AD)的转移特 性曲线(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通常是1 一个或半个最小数字量的模拟变化表示为1LSB、1/2LSB。4)偏移误差(Offset Error)当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不为零,外部电位器可调至最小。5)满刻度误差(Full Scale Error)输入信号与理想输入信号值之间的差异。6)线性度(Linearity)实际转换器的转移函数和理想直线的最大偏移不包括上述三个误差。INL 和DNL区别 在谈论精度之前,我们应该先谈谈分辨率。最近,这个问题在帖子中得到了广泛的讨论,结论是分辨率不等于精度。例如,一.2%(或者常说的准确性0.2级)四位半万用表,测量A点电压1.0000V,B电压1.0005V,B比可以区分A高0.0005V,但A点电压的真实值可能是0.9980~1.0020之间的不确定性。 因此,由于数字万用表有两个指标:精度和分辨率,因此,对于ADC和DAC,除分辨率外,还有精度指标。 模数器件的精度指标是用积分非线性度(Interger NonLiner)即INL值来表示。还有一些设备手册 Linearity error 来表示。INL表示了ADC所有值点对应的模拟值和真实值之间误差最大的误差值。也就是说,输出值偏离线性的最大距离。单位是LSB(即最低水平表示的量)。 比如12位ADC:TLC2543,INL值为1LSB。所以,如果基准4.095V,测量电压的转换结果为1000,因此,实际电压值可分布在0.999~1.001V之间。对于DAC也差不多。比如DAC7512,INL值为8LSB,所以,如果基准4.095V,如果给定数量为1000,输出电压可能为0.992~1.008V之间。 下面再说DNL值。理论上,模数器件相邻量数据之间的模拟量差是相同的。一把密度均匀的尺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分辨率1mm的尺子不可能在相邻两刻度之间完成1mm。那么,ADC相邻两刻度之间最大的差异称为差异非线性值(Differencial NonLiner)。DNL如果值大于1,那么这个ADC它甚至不能保证单调,输入电压增加,但在某一点上的值会减小。这种现象在SAR(逐位比较)型ADC中很常见。 例如,12位ADC,INL=8LSB,DNL=3LSB(性能差),基准4.095V,测A电压读数1000,测B电压度数1200。那么,B点电压比A点高197~203mV。而不是准确的200mV。对于DAC也一样,某DAC的DNL值3LSB。如果数字量增加200,实际电压可能会增加197~203mV之间。 许多分辨率相同的人ADC,但是价格差别很大。除了速度、温度等级等。INL、DNL这两个值的区别。AD574,很贵,但是它的INL值就能做到0.5LSB,这在SAR型ADC已经不容易了。换个便宜的2543吧,速度和分辨率都一样,但是INL值只有1~1.5LSB,精度下降了3倍。 此外,工艺和原理也决定了精度。SAR型ADC,由于采用了R-2R或C-2C类型结构使高权值电阻稍有误差,会导致最后几位误差。SAR型AC的2^n点附近,比如128、1024、2048、切换权值点阻,误差是最大的。1024值对应的电压甚至可能会比1023值对应电压要小。这就是很多SAR型器件DNL值会超过1的原因。但SAR型ADC的INL值都很小,因为权值电阻的误差不会累加。 和SAR型器件完全相反的是阶梯电阻型模数/数模器件。比如TLC5510、DAC7512等低价模数器件。比如7512,它由4095个电阻串联而成。每个点阻都会有误差,一般电阻误差5%左右,当然不会离谱到100%,更不可能出现负数。因此这类器件的DNL值都很小,保证单调。但是,每个电阻的误差,串联后会累加,因此INL值很大,线性度差。 这里要提一下双积分ADC,它的原理就能保证线性。比如ICL7135,它在40000字的量程内,能做到0.5LSB的INL值(线性度达到1/80000 !!)和0.01LSB的DNL值.这两个指标在7135的10倍价钱内,是不容易被其他模数器件超越的。所以7135这一类双积分ADC特别适合用在数字电压表等需要线性误差非常小的场合。 还要特别提一下基准源。基准源是测量精度的重要保证。基准的关键指标是温飘,一般用ppm/K(ppm百万分之一)来表示。假设某基准30ppm/K,系统在20~70度之间工作,温度跨度50度,那么,会引起基准电压30*50=1500ppm的漂移,从而带来0.15%的误差。温漂越小的基准源越贵,比如30ppm/K的431,七毛钱;20ppm/K的385,1块5;10ppm/K的MC1403,4块5;1ppm/K的LM399,14元;0.5ppm/K的LM199,130元。 该死的教科书害了一代学生。说起来好笑的一个现象:我这边新来的学生大多第一次设计ADC电路的时候,基准直接连VCC,还理直气壮的找来N本教科书,书上的基准写了个网标:+5V。天下的书互相抄,也就所有的学校的教科书都是基准接5V。教科书把5V改成5.000V多好?学生就会知道,这个5V不是VCC。或者提一下基准需要高稳定度,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