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容器高频阻低频?为什么说小电容通高频,大电容通低频?
为何电容通高频阻低频?
解释一:
- 电容器有充放电的时间问题。当交流电的前半周给电容器充电时,电路流过,相当于通路。一旦电容器充电,电路就不会流过电流,相当于断路。当交流电的负半周到来时,会产生电流,先抵消原来充电在电容器上的相反电荷,然后继续充电到满。
- 现在假设电容器需要充电时间t,当高频交流电在半周结束时,假设电容器容量足够大,没有充满电,负半周到来,电路将始终流动电流,相当于高频交流电的电容器,是一道。
- 如果交流电的频率较低,电容器在半周内充满电荷,负半周仍未到来,电流将在中间断开,那么电容器不是低频交流电的完全通道。
- 如果充电时间比交流电的半周期要大,那么这个电容器对于这个频率的交流电还没有完全断路,只是有一定的阻抗。
- 如果充电的时间相对于那个频率的交流电的半周期来讲,是极短的,那么电容器就可以认为完全断路,没有电流流过。
解释二:
- 根据容抗公式Xc = 1/(ωC)= 1/(2πfC)可以看出,频率f越大,容抗性越小,越容易通过
- 同样,频率越小,容抗越大,越难通过。
为什么小电容通高频,大电容通低频?
解释一:
- 大电容所需的介质面积比较大,而电极和介质是卷在一起或堆在一起的,要做到面积比较大,必然要卷或堆在一起,
- 理论上,电容越大,阻抗越小,通过频率越高,但实际上超过1UF电容多为电解电容,,有时你会看到一个电容量大的电容器并联一个小电容器,然后大电容器通过低频,小电容器通过高频。电容器的作用是通过高频阻低频,电容器越大,低频越容易通过,电容器越小,高频越容易通过,具体用于滤波器,大电容器考虑低频,小电容器考虑高频。
解释二:
- 理论上,电容越大,阻抗越小,频率越高,越容易通过,理论上是正确的。
- 低频不能通过小电容器:不是绝对不能通过,而是阻抗大,不容易通过。
- 高频通过大电容器:理论上大电容器高频更容易通过,但由于大电容器制造工艺有限,一般是卷,大电容器本身分布电感器远大于小电容器,因为感应和高频阻抗成反比,因此限制了高频信号的通过,一般电源滤波电路制造商将在大电容器旁边安装瓷片小电容器过滤高频干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