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Ω电阻能有多少电流?每个硬件工程师都必须检查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那就是0Ω电阻的电阻值有多大?
这两个问题本来很简单,答案应该很清楚,但是网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说0Ω电阻是50mΩ,其他人说只有20mΩ;有人说只能过1A有人说电流可以超过1.5A……
那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看看。
0Ω电阻值大小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专门检查了电阻标准。EN60115-2电阻标准文件记载,0Ω电阻值为0Ω,但也会有偏差Ω最大电阻偏差有三种选择:10mΩ、20mΩ和50mΩ。
也就是说,0Ω电阻偏差可以允许多种偏差,这主要取决于电阻制造商所做的。
我下载了罗姆、国巨、光颉等几大品牌的普通0Ω查看电阻规格,发现它们标记的0Ω最大电阻为50mΩ。
结论:
网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0Ω电阻电流按功率计算,电阻按50计算mΩ来算。这样的话,0805的电阻功率一般为1/8W,计算额定电流应为1.58A。然而,当我查看规格时,我发现罗姆、国巨和光颉都是2个品牌A,与计算出来的一些差异。
罗姆、国巨、光颉的普通0Ω额定电流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大厂家的0Ω电阻的额定电流仍然略有不同。我建议根据每个家庭的最小值进行选择,这样无论什么品牌,都不会超过规格设计。
综合额定电流后的表格如下: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常规电阻的电流并不大。如果根据综合后的最小值选择,最大值为2A。如果在设计电路时发现,我想用3A或4A的0Ω电阻,我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可以用2个0Ω电阻并联。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有些封装变大了,过流却没有增加?比如0805和1206都是2A,虽然额定电流没有增加,但瞬时电流应该会更大。如果你打开国巨的电阻规格书,就会发现它写了两个参数,一个是额定电流,另一个是最大电流。额定电流为2A,但最大电流0805是5A,1206是10A。
注:Jumper就是0Ω电阻(标准文件如下图所示)。
如果是更大的电流,也可以选择电阻。然而,这些电阻并不常规,如罗姆的超低电阻,最大电阻为0.5mΩ,额定电流小了100倍,达到了20倍A ,但是价格比较贵,要几毛钱,普通电阻一分钱就能买几个。
许多硬件初学者都看到了PCB当板上使用0电阻时,他们经常看起来很困惑。他们经常问:既然里面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要用它?
事实上,0电阻可以很有用。如果用得好,可以很方便PCB板材的设计和调试。下面简单说说0电阻的作用。
例如,出于成本考虑,老板让你设计一个单面板,也就是说,组件的安装和布线只能在一边。你最头疼的是,有些线路真的不能通过,必须跨线连接,用跳线打两个孔?如果在研发中,这种方法仍然可以,但有一天你的设计变成了一个产品,需要大规模生产,机器扔起跳线比放置电阻更麻烦,此时0Ω电阻可以帮你很多!0805、0603或0402的电阻可根据您的空间选择。
假如你的设计是新的,是的PCB板上很多部分的功能和性能都不确定,拿回板子就会面临惊心动魄的调试,debug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将问题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多个电路之间的隔离非常重要。
在调试A电路时,你不希望B电路的工作影响你的调试,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切断它们之间的连接,0Ω电阻是隔离的最佳方式!
调试时不焊接。如果调试完成并确认这部分电路没有问题,0可以Ω安装电阻。当然,最终产品可以完全去除。
如果你想测试一条路的电流大小,一种方法是通过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确保电压表的内阻不影响测量精度),并通过欧姆定律计算路的电流。
另一种方法是将电流表直接串在电路上,因此可以在电路上放置0Ω电阻,测量电流时,用电流表两端代替电阻,测量后可安装电阻。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预留各种可能性,选择不同的电阻,可以替代跳线,避免跳线的钻孔和安装占用更大的空间,跳线也会引起高频干扰。
比如,PCB板上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如果发现最终不需要或在调试开始时没有时间调试低通滤波器,但信号必须通过。原设计中的电阻/电感可以用0电阻代替,而不安装电容器。当匹配电路参数不确定时,用0电阻代替,实际调试时用具体值的元件代替。
有人说0电阻和没有电阻一样。为什么不直接连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电路原理图中没有这个0电阻,那就做吧PCB Layout这个单点连接的原则可能会被忽略,CAD软件也会乱连,达不到单点连接的初衷。
当然,磁珠也可以在单点连接时使用,但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选择连接点的位置,磁珠除了比电阻贵之外没有好处。在实际操作中,您可以使用相对较小的包装0电阻,如0402和0201。焊接时,您可以直接用烙铁将两端连接在一起,以节省电阻。
如果在电路上放置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包装、无电阻标记的0电阻,不会影响电路的工作性能,但会让抄袭你板子的人瞬间发疯。
PCB板上支持不同的配置,有些版本可能不安装一些电路,可以用来隔离不安装的电路部分,如iPhone中有WiFi版本和WiFi 3G版本实际上是一种设计。
那怎么样?这0?电阻的作用很大!在未来的项目中,让我们慢慢体验一下。大多数情况下,灵活使用它会解决许多头痛问题。
1.容器技术与嵌入式系统有多大关系?
2.@关注RISC-V你已经开发嵌入式系统很久了
3.聊聊身边的嵌入式九阳豆浆机,为什么藏着财富密码?
4.教你移植RT-Thread到国产MCU
5.减少一个小技巧MCU现场的麻烦
6.MCU硬件延迟和软件延迟有什么区别?
免责声明:本文在网上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作品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版权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支付报酬或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