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SCSI? 2 二、与各种接口的超级比较 3 三、你应该选择SCSI吗? 7 四、有哪些设备?SCSI接口 8 五、SCSI发展的3代 10 六、细说SCSI卡 13 七、安装SCSI接口卡 16 八、SCSI设备安装概念 19 9.选择串联设备的接头和排线 20 十、终端电阻器清除信号 22 安装内置式SCSI设备 23 安装外置SCSI设备 26 十三、高级安装技能 29 十四、认识SCSI BIOS 31 十五、如何设置SCSI BIOS 33 十六、SCSI BIOS硬盘专用程序 36 十七、SCSI BIOS的更新方法 37十八、安装SCSI硬盘 38 十九、SCSI设置硬盘启动程序 41 二十、认识SCSI硬盘的型号和类型 45
一、什么是SCSI?
名字的由来
SCSI,这对一些朋友来说是个奇怪的名词。许多朋友经常说SCSI光盘刻录机比IDE稳定性很大,SCSI扫描仪的速度比Parallel Port快多了,要加装MO就一定要有SCSI。但那是什么呢?SCSI好吗?
SCSI的全名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直译是小型计算机系统的专用借口;顾名思义,这是为了扩展小型计算机设计的界面。它允许计算机安装其他外部设备,以提高系统性能或增加硬盘、光驱、扫描仪等新功能。
早期计算机根据速度和功能分为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级。一些小型工作站和服务器属于小型计算机,而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所以当时使用SCSI工作站、服务器等中高站、服务器等中高档设备。今年,由于个人计算机性能和扩展需求的大幅增加,SCSI在PC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什么要有SCSI?
你可能还有一个问题:计算机在设计开始时没有预留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吗?目前,切割已经增加USB、PS/2等插孔,IDE接口也可以安装在4个设备上。这种扩展能力不够吗?
嗯……你能告诉我明天会发生什么吗?开玩笑的,其实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更换速度惊人的计算机行业也是如此。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什么硬件,计算机需要连接多少外围设备;因此,计算机后部的扩展槽可以扩展许多设备,但由于可扩展的数量、系统性能和新设备的诞生,仍然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话说回来,SCSI这不是一种新的接口类型。从注意到小计算机功能扩展的问题,开始开发新的统一扩展接口,并于1986年正式订购SCSI到目前为止,标准已经亏损了10多年;当然SCSI规格本身不可能保持不变,但不同一代的市场同时存在SCSI产品,类似的名词满天飞,人们常常不知道中间的区别是什么;因此,我们将在以后详细介绍SCSI规格和规格的差异。先让你知道SCSI其特点、优缺点、与其他界面的差异及其应用范围等。先让你知道SCSI其特点、优缺点、与其他界面的差异及其应用范围等。
SCSI现状和未来
早期Apple公司率先将SCSI选定为Macs许多外设使用计算机的标准接口与主系统连接。PC方面则因为SCSI接口卡和设备都很贵,几乎所有的外设都有更便宜的接口可以替代,SCSI不受青睐;相对而言,可用的SCSI设备不多。
相顾今天,支持SCSI从硬盘和磁带机到扫描仪、光驱增加到扫描仪、光驱刻录机MO等待各种设备,想当然,我们联系SCSI加上制造技术的进步,SCSI卡和外设的价格不再高,显示SCSI市场已经相当成熟。
将来会有很多人使用它SCSI接口吗?据我所知,除了使用公司和信息部门的主机外,SCSI除界面外,由于刻录机、扫描仪和高速大容量硬盘的流行,它还拥有SCSI接口的个人用户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组织者还推出了SCSI接口主板。所以我们不敢断言SCSI它将成为主流,但越来越多的用户可以肯定。
二、与各种接口的超级比较
与IDE的比较SCSI既然是扩展个扩展接口,我们不可避免地将其与其他接口进行比较。在本节中,我们将对其进行比较IDE、USB、IEEE1394等接口作为对手。
IDE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是个人电脑连接硬盘、光盘等设备的基本接口;由于功能和SCSI接口相似,经常一起讨论,这里比较外观、接口特性、整体性能等。
SCSI目前不是基本接口,所以必须以扩展接口卡的方式存在,相当容易区分;但在SCSI随着外设的日益普及和用户数量的逐渐增加,一些制造商只是直接SCSI主板上包含控制芯片和接口,此时必须注意!
比最好的,光比外观当然不能服众,所以比内心好。SCSI与IDE接口的简易对照表;看一眼,很快就可以明白两者的差异:
SCSI IDE
可使用设备 硬盘,光驱,ZIP、MO、扫描仪、磁带机、JAZ、打印机 硬盘,光驱,ZIP、LS-120
可连接设备数量 7或15部 最多可接4部
安装方式 可装步骤统一,内外相同 只能内接;安装步骤简单;
传输速率 5~160MB/Sec 3.3~66MB/Sec
价格 略高 便宜
主板功能 部分内置通常需要自行扩展 内置
可使用设备:
许多外部设备有两种以上的接口供用户选择,如硬盘、光驱等常见的存储设备;但有些设备没有IDE接口(例如JAZ),你只能选择SCSI。
可连接设备数:
IDE除连接设备类型有限外,连接数量只能在4小时内。当早期计算机外设昂贵,普通人对计算机扩展的需求不迫切时,就不会造成麻烦;另一方面,今天,DIY玩家在硬盘和光驱中占据两个IDE在接口条件下,只要增加硬盘和刻录机,计算机就会失去扩展能力。如果你想增加部分MO或DVD,根本不可能。
因此SCSI接口可以串联多个外设的特点,成为扩展设备的主要选择,这也是SCSI逐渐普及的原因之一。目前除了玩家,需要超大容量的工作站级计算机,或者需要高效高、稳定性高的环境。SCSI接口。
安装方式:
SCSI设备的安装可归纳成几个简单的步骤(串接方式、ID与电阻器的设置),所以严格说起来并不会比IDE复杂太多,只是在安装SCSI设备时必须细心检查几个小地方,才能使外设正常运行;再加上有使用经验的人不多、有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才造成“SCSI很难搞定”的错觉。
传输速率:
目前IDE接口(Ultra DMA/33)的传输率为33MB/Sec,最新一代则称为Ultra DMA/66,最高传输速度可达66MB/Sec;而SCSI接口几经改良,传输率已经从5、10、20、40MB/Sec以倍数飞跃到80MB/Sec,而且目前已经开发出160MB/Sec的产品呢!
价格:
IDE已经内置于主板,所以不需多花钱;这时SCSI卡几百元的额外花费也许会让你感到心疼,但是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性能稳定、传输快速等特性都回让你觉得物超所值。
除了可连接的设备、种类较多以外,一般人选择SCSI的另一项主要原因是SCSI的整体性能比IDE接口好;这牵涉到SCSI接口本身的结构优势。
SCSI占用较少的CPU资源
使用传统IDE接口时,CPU需要随时在线地全程控制数据的传输动作,所以IDE传输数据的过程中,CPU不能做任何事,必须等在旁边,知道传输结束才可执行后续的指令。目前较新的Ultra DMA接口以运用Bus Mastering技术提高性能、减少资源占用,但是也仅能局限在PCI通道内,整体而言,仍比不上SCSI。
早期在SCSI接口下,CPU将传输指令给SCSI之后,可随即处理后续的指令,传输的工作则交由SCSI卡上的处理芯片自行负责;且传输过程以DMA(Direct Memory Access)方式,由SCSI直接访问内存,待SCSI处理完毕、发出信号同志CPU后,CPU再进行后续处理即可。目前“即插即用”的SCSI卡虽然也改用Bus Mastering,不过通过独立处理芯片的协助,占用CPU资源的情况还是相当少。
多任务运行
SCSI具备多任务运行能力,在进行传输操作时,若中间有空闲产生(正在从磁盘中读取数据),其他外设可先行使用通道,使SCSI通道与各项外设都能充分利用,借以加速整体的性能。
串接设备的传输速率相互独立
通常IDE有2个通道,每个通道可连接2个设备,但同一通道中的数据传输率却以速度教慢的设备为标准;且其中一个设备正在使用通道时,另一设备必须等到该设备完成传输操作才能使用通道传输数据。
反观SCSI接口,除了通道本身的速度上限之外,串接在同一通道的设备可尽量以最快的速度传输,不会受到其他设备的影响。
与USB比较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可串接的设备有扫描仪、喇叭、屏幕等多种,是主板的在、内置接口,操作系统也普通支持,更重要的是“即插即用”、“在线插拔”的特性,有安装方便、设定简单等优势,是许多人都相当看好的新兴接口:
USB
可使用设备 扫描仪、喇叭、鼠标、键盘……等目前约10种
可连接设备 最多可接127部
安装方式 仅能外接;安装步骤简单
传输速率 4或12MB/Sec
价格 接口免费(内置),设备价格略高
你可以看得出来,USB接口在连接数量、安装方式上有很明显的优势,不过在传输速率上,SCSI接口有有压倒性的胜利。这是因为SCSI与USB两者不是替代性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搭配组合:一般而言,SCSI适合数据流量大的外设,例如硬盘、光驱等;而USB则较适合低流量的设备,例如鼠标、键盘等。
与IEEE 1394比较
IEEE 1394又称为Firewire,是最新推出的接口,他的功能强大、速度快、安装方便、连接数量多,结合目前多种接口的优点:
IEEE 1394
可连接设备 光驱、硬盘、抽取式存储介质
可连接设备数 最多可接63部
安装方式 仅能外接;安装步骤简单,可以“点对点”或以“集线器”等方式串接
传输速率 400MB/Sec(50MB/Sec)
支持能力 即插即用、在线插拔
事实上,至目前为止,市面上并没有IEEE 1394的接口与外设,所以笔者仅能从规格方面来做比较。由上表可以简略看出,除了速度稍逊与SCSI接口外,多项功能都优于SCSI,也难怪有人预测IEEE 1394有希望取代SCSI的地位;不过SCSI当然不会坐以待毙,而IEEE 1394也尚未有产品问世,最后的结果就留给读者去猜测吧。
三、你该选择SCSI吗?
为什么我的计算机没有SCSI接口
好了!到目前位置,我们已经粗浅地介绍过SCSI的特性,所以你应该有一些印象了;有点模糊?没关系,由于SCSI家族有些复杂,名词也多相近,不易分辨之间的差异,一时也不能解释太多东西。
让我们假设你已经有台标准的多媒体计算机,那么计算机中几项主要的设备应该是:硬盘、光驱、喇叭、键盘、鼠标、显示器……一般说来,这样一台计算机有IDE、USB、PS/2、串口、并口等接口,但是不会有SCSI接口,为什么呢?Why?Why?
这还不简单,钱!因为以现有的接口就可以满足一般人对计算机的操作需求,厂商何必自找麻烦换装一些成本高的SCSI接口或设备来提高兽价,是不是?再者,还预留2个IDE设备空槽,用户想要加个硬盘什么的,暂时也还可以撑一下啊!
什么时候该选择SCSI
这样说起来,什么时候才需要用到SCSI接口来扩充设备呢?我们归纳了几个要点,当你有其中一种需求时就可以考虑添购SCSI接口卡与外设了:
连IDE接口都不够用了:
一般计算机均可接4个IDE设备,除了标准的硬盘、光驱之外,还有2个位置;不巧得很,由于IDE接口的普及,许多设备都想分这杯羹,所以很容易就用完剩下的IDE接口:例如再加个硬盘、补充个刻录机,就什么都不剩了。咦?我的内接式IDE ZIP要装到哪里呢?很抱歉!你仅能选用4个设备,可惜啊!
新增的设备只有SCSI接口:
计算机外设该使用什么接口来传输数据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一切都依市场法自由竞争,所以可能会发现同样是硬盘、光驱,却还分SCSI、IDE接口,此时你就不一定要选择SCSI接口;不过有些设备仅SCSI接口,例如Jaz抽取式硬盘,你不用都不行。
提高系统效率:
“系统效率高”在前一节与IDE接口比较时就已经说明过了,不过这是使用SCSI接口的选择性因素;因为效率的高低通常牵挂到用户的计算机环境、操作习惯、容忍程度,较难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什么时候该改善性能或系统到底提升多少效率。不过您还是可以发现有些计算机在等待执行时间上会明显缩短,甚至屏幕上的沙漏还没有消失,也就是计算机还在处理其他命令就可以继续操作!
个人计算机虽然未将SCSI列为标准接口,但对系统负担较重的工作站、服务器级计算机来说,SCSI接口已经是必备的标准设备,如此才可保有较高的性能来负担繁重的工作;但是今日的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日渐升高,如果你对IDE所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就试试SCSI吧!保证上瘾哦!
多任务操作系统成熟:
SCSI原本就是为多任务环境所设计的高效率接口,所以早期在DOS普遍的单任务环境下,SCSI并无法充分发挥他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SCSI多应用于工作站、而不在个人计算机的原因;但今日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NT、OS/2、Linux等都是多任务环境,正是SCSI活跃的最佳舞台。
高贵不贵的SCSI
一项产品是否能被接受,通常先考虑是否符合需求,再者就是客户可以承受的价格,也就是兽价的高低。SCSI给人的印象一直是高价设备的代名词,不只是接口卡本身的价格从数千到上万;即使是同样的外围设备,只要沾上SCSI接口卡就会贵上数千元。
不过这是“旧石器时代”的老掉牙情景了,现在的SCSI卡依功能、传输速率的不同,价格有数万元、千把块、到上万元等多种选择;而SCSI与非SCSI接口的外围设备价差也仅在数百至千元之间,所以“价钱”已经不是拒绝是SCSI的好借口咯。
四、哪些设备有SCSI接口
硬盘
目前常使用SCSI接口的设备有硬盘、刻录机(光驱)、扫描仪、MO、ZIP等多种,通常以储存介质为主,以下分别说明其用途。
这是SCSI接口最早支持的外设,理由是早期的硬盘容量小、速度慢、主机的扩充能力不足,所以SCSI硬盘几乎是工作站、服务器唯一的选择。目前的IDE硬盘虽然在容量、速度均有显著的进步,与SCSI接口还是有段距离,且效率与扩充性仍嫌不足。
从外观上来看,SCSI与IDE硬盘并不容易分辨,除了型号与商家的说明之外,您可以从硬盘未端的插槽来确认:
IDE接口只有40支针脚,在IDE接口上一定有Master、Slave的设置。
SCSI接口针脚数不同,SCSI接口一定会有IDE与终端电阻器这2组设置。
刻录机
刻录机也是一种储存设备,属于光驱的一种,理所当然也具备光驱的所有功能,有容易保存、不受磁性影响、储存空间大、成本低廉等特性;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让用户写入数据,当作数据备分工具,是近一两年最热的计算机外设了。
与硬盘相同,目前有IDE与SCSI两大接口分庭抗争,不够据一般玩家的反应是以SCSI接口来刻录会比较稳定。
刻录机的接口识别方法与硬盘完全一模一样。
扫描仪
扫描仪的功能是将一般的图片、文稿所以数据转换成计算机中的图形文件。将图片按位的方式储存下来,除了可以避免因纸张老化而造成珍贵照片的损坏之外,更可以由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做出有趣的画面。目前扫描仪的种类繁多、价格便宜,2000~5000元就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好品质。
扫描仪属于外接式外设,早期只有SCSI接口可供选购,目前则多出了并口、USB接口,有的机种同时具有SCSI与其他接口。从外观来看,USB、并口都相当容易分辨,而SCSI接口因有多种接口,反而比较不一致,不过只要ID设置功能就可以确定这是SCSI扫描仪。
MO
MO是另一种光学储存介质,原本仅采用SCSI接口,目前则已有IDE接口的产品;但SCSI接口具有稳定读取、可外接、速度快等优点,在市场上比较普遍。MO片的体积较小、容量却可达1.3GB,与光盘片同样有保存方便、携带容易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可重复写入数据的功能在刻录机还不普及的时候,几乎是备份数据的必备工具。
ZIP
ZIP应该很熟吧,杂志广告经常出现他的踪迹;他的目标是取代3.5”磁盘,成为软驱的新标准。目前ZIP的容量有100、250MB两种,与光盘片的680MB相比吸引力似乎仍嫌不足,不过价格便宜、且厂商的策略运用得宣,是相当受欢迎的可携式储存设备。
ZIP有内接式、外接式2大类,且有SCSI、USB、IDE、并口等多种接口;要特别小心的是外接式ZIP的SCSI接口采用的接口(DB-25)与并口相同,安装时也要多加注意了。
从型号识别接口类型
厂商为了增加外围设备的销路,同一种产品通常会有多种接口在市场中销售,美其言是可让用户依情况做最适合的搭配,但反过来却常让客户搞不清楚状况,偶尔会发生用户买对机型回家后,却发现接口不对而无法安装在自己的机器上。
其实厂商的产品型号可以反映出接口种类,但差异可能只有一种英文字母,并不明显。底下是我们整理几个产品型号上经常出现的代号与所代表的接口意义,选购时不妨注意一下这几个字母:
字母 接口 说明
A IDE 取IDE另一个名称(ATAPI)第一个英文字母
I IDE 取第一个英文字母
P 并口 取原文(Parallel Por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S SCSI 取第一个英文字母
U USB 取第一个英文祖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30 8:46:42编辑过]
--------------------------------------------------------------------------------
-- 作者:尘埃落定
-- 发布时间:2004-9-30 8:45:00
--
五、SCSI发展的3代
谈到SCSI卡,已经使用SCSI的人会因性能显著提高而赞口不绝,话外之人则一脸茫然,浑然不知SCSI是何神仙;不过大部分应该是属于听过SCSI的大名,对他却不是很熟悉的普通人。
这也怪不了你,因为SCSI几经变革,传输率、支持设备等功能都有大幅度的改进,而这些世代变化都以近似的名词来表示,例如SCSI、Fast SCSI、Ultra SCSI、Ultra Wide SCSI等,其间的奥妙实非一般人所能明白。
其实暂时撇开SCSI市场的混乱名词,回归到规格时你会发现:原来SCSI目前仅有"2.5代",而且名词简单易懂、非常好记,分别是SCSI、SCSI-2、SCSI-3。其中SCSI是最早的SCSI标准,一切由此发展;SCSI-2则是目前较普遍、一般人口中所指的SCSI;而SCSI-3因属于制定中的规格,尚未完全确定,暂时仅能称为"0.5代"。
市场上号称Ultra的SCSI产品就属于正在迅速扩展版图的SCSI-3世代。
SCSI
SCSI是最早的标准规格,市场上已经看不到这类的SCSI卡在销售;不过当初定义的功能打下相当不错的基础,仍旧受到新规格的沿用,并据以扩充;所以想认识SCSI的基本功能,就必须从此开始。
"SCSI"这个名词的使用相当广泛,例如SCSI卡、SCSI扫描仪、SCSI接口等;因此有些书爱提到规格时会以"SCSI-1"来表示,一来可与后续发展的新规格做个分界,二来则避免和一般的SCSI泛称混淆。
最多可连接7部SCSI外围设备:
SCSI卡全部有8个设备编号,但SCSI接口卡本身必须占用1个,因此真正可用来串接设备的只有7个。
具备多任务输出/输入数据的能力:
SCSI与一般接口主要的不同点之一,就是SCSI设备在准备传输数据的空闲(尚未真正开始利用通道传送数据或中途需停下来传输操作以进行其他运算时),别的外设可以趁机先插队。如此可完全运用通道,减少通道空置不用的时间,充分发挥系统的性能。
多任务模式:相同时间可以完成更多工作,且通道的使用率完全不浪费。
非多任务模式:每件工作必须等前一件完成才可以开始,不仅效率差,且通道大部分时间都空闲着。
可同步传输数据:
数据实际传输的方式有异步(Asynchronous)与同步(Synchronous)之分,所谓异步就是来源端要传数据时,需先同志目的端:"我要传数据了,请准备!",等收到目的端的端回应:"好了!可以开始了!"之后,才开始传送数据到通道上;而同步则可先直接传送数据,省去等待确认的过程,所以速度会比较快。
可以看得出来吧,相同的数据长度以同步方式传送可快太多了,他的资料传输率最高可达5MB/sec;若使用异步传输,则仅有1.8MB/sec哦!
可同时串接多种不同设备:
SCSI-1的外围设备有硬盘、磁带机等多种,且由于SCSI的目的是要借由单一通道扩充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沟通能力,所以在同一SCSI通道可以同时连接不同的设备种类。
具备启动能力:
如果连接的SCSI设备中有硬盘,在经过设置后,也可以把他当作启动的主硬盘使用。
随着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发展,SCSI-1已经不敷使用,必须修改、增加新的功能,才能适应新的需求,这新一代的规格便称为SCSI-2。目前市面上的SCSI卡多数在这个等级以上,他除了改进SCSI-1的缺点之外,也增加几项新能力:
更快的传输速率:
同样使用同步传输方式,但SCSI-2将传输频率提高到10MHz,可以在相同的数据宽度(8bits)下产生10MB/sec的高传输率。
目前一般称为的Fast SCSI的接口卡就是指这种SCSI-2卡;其中"Fast"指的是传输频率,可不只是数据传输率哦!
传输频率是1秒钟传递数据的次数,单位是MHz/sec;传输率则是1秒钟传递的数据量,单位为MB/sec。以SCSI-2而言,每秒的传输频率是10MHz/sec、每次可传8bits,则传输率为10MHz/sec×8bits=10MB/sec。
可同时串接更多的设备:
SCSI-2最多可同时串接7台或15台外设,其中可串接15台的接口卡特称为Wide SCSI。"Wide"的由来是因为他采用16bits的数据宽度,比一般8bits还宽2倍。如果你看到SCSI卡上标示Fast Wide SCSI时,表示他不仅可同时串接15项设备,且传输率可是有20MB/sec哦!
Wide的反义词是把Narrow,所以也有人把数据宽度为8bits的SCSI卡称为Narrow SCSI哦!
新的指令集提高产品的兼容性:
SCSI-1仅支持硬盘与磁带机,且规格内没有严格定义软件调用硬件服务的接口,而由硬件制造商各自开发,结果造成许多兼容性的问题,例如有些设备必须与某家的SCSI卡配合才能正常工作,换张卡就没辙了。因此在SCIS-2中,不仅统一软件的调用程序、解决兼容性的问题,且支持许多新光学设备,例如光驱、扫描仪、刻录机、MO等抽取式设备。
SCSI-3
你一定会怀疑笔者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时候有SCSI-3规格出台?没错,刚开始我们也以为数据有误,但经过多方查找,赫然发现原来SCSI-3早就进入我们的世界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SCSI-3规格还没有完全确定,许多部分还在争议之中,但是有些产品却先进入市场。
Ultra SCSI属于SCSI-3规格
哇,太令人惊讶了,Ultra SCSI的数据宽度还是8bits,但速度又比Fast SCSI快1倍,达20MB/sec,因此也被称为"Fast-20 SCSI",不过没想到他竟然属于SCSI的第3代!
除此之外,Ultra2、Ultra Wide、Ultra2 Wide也都属于SCSI-3;其中Ultra2传输速率为40MB/sec,也称为"Fast-40 SCSI"。而Ultra Wide、Ultra2 Wide则是采用16bits数据宽度,因此可串接的设备数为15部之外,传输率也提高为2倍,分别为40MB/sec与80MB/sec。
SCSI-3的未来
目前可接触到的SCSI-3产品,主要是以提高传输速度为主;正在发展中的还有Ultra-160m(可达160MB/sec)。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许多新的发展,例如为了适应串接设备的增加,必须提高串接的总长度;新的排线也不再局限与电子线路,未来可改用光纤以获得更佳的传输率;还有更方便的安装步骤、在线插拔(Hot Swap)等功能都是未来SCSI努力的目标。
我们将SCSI各代的主要特点整理成如下的速查表,你可以系统地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也可而已快速地查阅资料:
代 传输频率(MHz) 数据频宽(bits) 传输率(MB/sec) 可连接设备数(不含接口卡)
SCSI-1 5 8 5 7
SCSI-2 Fast 10 8 10 7
Wide 10 16 20 15
SCSI-3(尚未完全确定) Ultra(Fast-20) 20 8 20 7
Ultra Wide 20 16 40 15
Ultra(Fast-40) 40 8 40 7
Ultra2 40 16 40 15
传统的SCSI排线在传输速度上会与串接设备数、串接距离产生牵制关系,通常速度愈高,设备愈多,可串接的距离愈短;因此从Ultra2之后,全部改用全新的LVD串接模块,LVD的特性为(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电压差动法)低电压、信号干扰少、并兼容于传统排线,可以有较长的串接距离、也可以兼顾传输速度与设备数。
六、细说SCSI卡
接下来无们要解剖SCSI卡的各个部分功能。不过请注意:在不同的卡上,这些部分的位置、大小、甚至芯片可能都不相同。你不妨和自己手边的SCSI卡对照看看。
内、外部接头:
经由排线,SCSI卡可与各项SCSI设备进行串接;内、外部接头可分别接到内、外设备。接头的种类依针脚数区分为50-pin与68-pin两种,一般以50-pin为主,68-pin则供Wide SCSI等高级设备使用。
每块卡的接头书量并不一致,要看卡的功能与厂商的设计来决定;不过,内、外各一组接头上一最基本的要求。
这些接头都必须经由排线才能与外围设备相连线,但设备端的排线、接头又有多种组合,所以统一在以后说明。
SCSI BIOS:
顾名思义,这是SCSI专用"基本输入/输出服务程序"的存放位置;功能与主板上的BIOS类似,负责提供外围设备、主机系统使用SCSI的底层函数与公用程序。
有些便宜的SCSI卡为了接生成本,上面并没有BIOS,此时开机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开机画面;但是可以外挂驱动程序来提供原来的BIOS服务,只是性能会差一点。
控制芯片:
这是SCSI的核心芯片,你可以把他当作一片小型的CPU,因为他负责整个通道的运行及与中央处理器的通信等。
控制芯片通常是接口卡上最大的一片,相当显眼;不过各家使用的芯片可不一定相同。
接口卡的金手指:
SCSI接口卡与主板的电路通道。
设备使用指示灯:
此与硬盘指示灯的功能相似,是SCSI通道的使用指示,只要任一设备使用SCSI通道,该指示灯便会持续闪烁,可用来监视SCSI通道的使用状况。
设备使用指示灯接头:
也是用来监看SCSI通道的使用状况,可连接到主机面板或外接盒上的指示灯。
需求分析
各种SCSI接口卡在市面上几乎都买不到,但要记得一个原则:等级愈高、速度愈快、可连接设备愈多,价钱就愈贵;且贵的不只是接口卡本身,还包括SCSI外设,例如同容量的Ultra Wide SCSI硬盘就比一般的Fast SCSI硬盘贵上不少银子。
初次接触SCSI
一般说来,个人使用的SCSI设备,例如光驱、刻录机、MO、扫描仪等,仅需Fast SCSI接口即可游刃有余,因此笔者建议第一次接触SCSI的朋友,如果不打算使用SCSI硬盘,不妨采购几百元价位左右Fast SCSI卡当作入门,即便宜、又实用。
日后若有需要可在添置更高等级的SCSI卡,且一台计算机可以安装2张以上的SCSI卡,所以不用担心升级后的旧卡没有用武之地哦!
我要SCSI硬盘
如果你购买SCSI卡的动机是为了SCSI硬盘,那一定要买张好卡,否则一定会后悔,怎么说呢?答案与市场趋势有关。
首先你应该很清楚,目前IDE硬盘有高容量、低价格的倾向,因此在低价位区一段,SCSI硬盘即使有了优于IDE的效率也难以获得青睐,最后厂商赶错大喊:"我不卖了、我不做了";取而代之的则是高价位、高效率的SCSI硬盘,而这些硬盘目前都用Ultra2规格。
或许这样还不能说服你,那么我再补充几个市场报导:目前50-pin的SCSI硬盘已逐渐减产,而国内部分代理商根本不进口;而同样使用68-pin的Wide硬盘,其价格与容量的Ultra2硬盘相差无几,你将如何抉择?!
现在你应该知道笔者的意思了,Ultra2才是你最佳的选择,虽然所费不斐,但绝对物超所值。
你要哪种SCSI?
通过前一节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SCSI还细分许成许多种,但是选购的主要考虑点则是传输率与可串接设备的数量。
对一般人而言,扩充7个设备已经足够未来几年的需要,所以是否需要Wide,自己可以衡量一下。至于传输率则须与计划扩充的设备配合,例如大部分的扫描仪、刻录机均使用Fast SCSI接口,但高级硬盘会使用Ultra Wide、Ultra2等高速接口,你必须配合适当的卡才能发挥外围设备的威力。
接口选择SCSI
SCSI卡安装在主板上的接口有ISA、PCI这2种,其中ISA属于旧的接口,传输速度较慢(最高理论值为8MB/sec),仅适合光驱、扫描仪等速度不高的SCSI设备,一般应用在486以前的的主板。
PCI是目前主要的使用接口,他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32MB/sec,足以让SCSI卡尽情狂奔以获得最高效益;另外PCI接口的SCSI卡多支持"Plug&Play",可以简化安装步骤,让你轻松DIY。
现在随便买应该都是PCI接口的SCSI卡。
目前部分厂商已经停产这类的接口卡,要购买ISA界面的SCSI卡可能必须请商家帮你进货了。
注意!两种接口的长度与针脚密度都不相同哦!
使用SCSI设备启动
如果需要使用SCSI设备启动时(例如硬盘、光盘),SCSI卡上一定要有启动用的BIOS,选购时必须注意此项需求。
不过有些主板(如华硕)本身就支持SCSI BIOS时,只要搭配适当的SCSI卡,即使没有BIOS芯片一样可以启动。
选购SCSI卡
SCSI卡的市场虽比不上显示卡热,但产品的多样性可一点也不含糊;购买前除了从外包装的规格标示中选出满意的产品外,还得睁大眼睛瞧个仔细,否则拆卡包装盒之后,除非是卡本身有问题,多数商家可不接受退换哦!
通常我们会特别注意包装是否完整、封条(或塑胶膜)是否有拆除的痕迹;请尽量挑选完整、未拆封的产品,以免遗漏掉任何配件。
当场检查配件
既然包装完整,那所有的配件应该都在里面,此时最好能当场拆开包装盒并一一检查盒内的配件是否有短少、不符的情形;若有问题,即可当场要求店家解决。万一是回家后才拆开,也应立即检查配件,一有问题立刻打电话向商家反应,并询问处理方式,如此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通常包装内至少有SCSI卡、驱动程序的磁盘或光盘、使用手册等3项,部分还有SCSI工具程序,或依据接头的种类提供1或数条排线等。
各家产品的附件、数量都不尽相同,不过除了SCSI卡之外,驱动程序、使用手册、内接排线应该都是标准配件。
比较细心的厂家会在包装内附一张产品内容清单,你可以用他来一一核对。
SCSI也有名牌货
每个产业都会有个技术领先、产品齐全、信誉卓著的领导厂商,在SCSI的世界也不例外,大家都奉Adaptec的产品为权威。笔者如此介绍Adaptec可不是收了红包说好话,而是该公司在SCSI领域上享有盛名,不仅牌子老,品质也稳定,更重要的是许多SCSI相关的软、硬件规格也是由Adaptec提出,所以笔者不得不介绍一下。
许多SCSI外设厂商会以不同SCSI卡来测试产品的兼容性,而Adaptec的SCSI卡几乎是必测的对象之一。
这样说来,Adaptec就是唯一的选择咯?
非也!还有许多专门生产SCSI卡厂商,例如艾威(Iwill)、建邦(Tekram)、国威等,其产品价格便宜,且品质稳定,在市场上还颇受消费者的欢迎,累积相当多的好评哦!
一般而言,各厂商均有低、中、高不同等级的产品线和供选择,你可以多参观比较;至于品牌则是长久使用者的经验、口碑堆积而成,当然是参考的依据,不够要有付出较高代价的心理准备。
七、安装SCSI接口卡
SCSI卡准备好了,再来我们要把他装到计算机内,并完成相关的硬件设置及驱动程序安装,让你的SCSI接口可以动起来。这里的安装工具只需要一把十字棋起子就够了,请准备吧。
将SCSI卡装到主机内
目前新购置的SCSI卡几乎都支持"即插即用"的功能,并不需要任何的调整操作,因此笔者直接进入安装说明。
1、 拆开主机的外壳,在主板找个尚未使用的PCI空槽,并移除后方的档板。如果是ISA接口就必须使用ISA插槽。
2、 将SCSI卡插入选定的空槽内。注意金手指要对准插槽中的缺孔。手指握的位置要尽量避开卡上的芯片与线路,通常是卡两端位置最合适,也最方便施力。
3、 将卡扶正,以双手的食、拇指垂直下压,使SCSI卡确实进入PCI插槽。计算机并未预留SCSI指示灯,所以"装置使用指示灯接头"通常不用;如果你愿意的话,倒是可以挪用硬盘指示灯来充充数。
4、 拧紧固定螺丝即可大功告成。
安装SCSI卡的驱动程序
开机画面的信息:
硬件安装完成后,再来就要验收成果了,请开启计算机,注意屏幕上的画面。如果你的SCSI卡没有BIOS就不会出现启动信息,不过只要开机没有任何延迟现象,且可以正常开机就应该没有问题。
安装驱动程序:
待计算机启动后,加载操作系统,Windwos98会发现新设备,并自动执行新增硬件向导:
1、 系统发现新的硬件,开始进行驱动程序的安装。
2、 让系统自动搜寻适当的驱动程序。
3、 请依手册指示输入驱动程序的位置。如果你的SCSI卡属于Adaptec、Tekram等大厂牌,Windows98的光盘中就有相应的驱动程序;不过你也可以改用原厂磁盘或光盘所提供的版本,此时只要置入盘片(光驱)后,点选软驱或CD-ROM光驱即可。系统回自动找到相关的驱动程序。
4、 按下一步安装。
5、 系统完成SCS接口卡的驱动程序安装。最后要重新开机让装置生效。 系统不会自动安装驱动程序,怎么办?如果你的接口卡不支持"即插即用"时,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形,此时有2种解决发方式:
1、执行厂商提供的安装程序:有些厂商的驱动程序中会提供Setup或Install程序,可以一次完成所有的安装,你只要直接执行就可以了。
2、执行、"加入新的硬件":双按控制面板中的加入新的硬件图标,以手动的方式自行安装驱动程序:
① 说明安装向导的功能,请直接按下一步按钮。硬件自动检测的过程需要一点时间,且安装的过程与前面雷同。
② 选择手动操作。
③ 选择硬件类型为SCSI控制卡。
④ 请直接按下从软盘安装按钮,从厂商提供的磁盘(光盘片)寻则驱动程序。你也可以先选左边的生产厂商,再选右边的产品型号;不过根据经验,如果你必须自己动手安装时,该项产品通常不会出现在这里。
⑤ 输入驱动程序的位置,按确定按钮。
⑥ 磁盘中找到多种驱动程序,请依型号点选无误后,按下一步按钮。安装完成,OK!
非即插即用的IRQ与I/O地址调整法
目前的SCSI卡几乎全部支持"即插即用"功能,只要将卡安装到主机上,系统便会自行设置,不需人工调校;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你还是必须自己动手FIY,例如:不支持"即插即用"的接口卡、系统无法正确安排资源,或个人有特殊需要,必须手动调整。
系统已经使用哪些资源:
基本上每块接口卡使用的IRQ编号与I/O地址都必须唯一、不得重复,起中IRQ是用来通知电脑:"我有话要跟你说",而I/O地址则是两者真正沟通的窗口,这也就是一般常说的系统资源。
一般我们常听到资源"相冲"、"冲突"、"冲到"之类的术语,就是指"有两种装置在相同的IRQ或I/O地址",如此会造成CPU不知道要找谁沟通的问题,因为两者是"如此地相象"。
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其中一项装置的设置调开即可。你可以在安装前,从Windows98/95中,经过下列方式得知目前已经使用哪些资源:
1、 在我的电脑上按右键显示快捷菜单。
2、 执行"属性"命令。
3、 切换到设备管理器画面。
4、 双击计算机图标。
5、 选中断请求-IRQ就会列出所有IRQ的使用情况。这里显示所有硬件的相关资料,若有需要也可以改变其中的设置值。选择I/O则列出I/O地址的使用情况。
这样我们就可以事先避开这些IRQ、I/O地址,不错哦!
避开资源冲突:
如果资源相冲,习惯上是后来者要避开,所以SCSI卡就当仁不让了。老式接口卡都是以开关、Jumper来设置IRQ及I/O地址,所以设置时必须先检查接口卡,或询查使用手册,才知道该如何调整。
调整驱动程序的资源设置:
如果接口卡必须以人工调整设置值,那么调整完之后一定要进入系统修改驱动程序的设置值,使其软、硬件能够相互呼应。请先开启系统对话框:
1、 在设备管理器中选择按类型查看设备找到SCSI卡。
2、 双击所列出的SCSI卡。
3、 切换到资源页面。
4、 解除自动设置功能才能变更以下的设置值。
5、 选取需要变更的项目。
6、 点击变更设置按钮变更设置值。
7、 选取正确设置值。选取过程中,若发生冲突,在冲突信息中会出现冲突说明。如果选取的资源已经有其他设备使用时,冲突信息会出现该设备名称。
设置完成时,请继续按确定按钮关闭窗口,最后系统要求重新启动就大功告成了!
--------------------------------------------------------------------------------
-- 作者:尘埃落定
-- 发布时间:2004-9-30 8:49:00
--
八、SCSI设备的安装概念
上一章我们把SCSI卡成功地安装到主板上,完成可让SCSI设备大显身手的前置操作;接下来的章节将陆续说明各种SCSI外设的安装、应用,而安装所需的观念与器材在本章先作一完整、详细的说明。
SCSI Bus
SCSI Bus一般称为"SCSI通道",可想而知这个"通道"必然属于所有SCSI设备共同使用,是真正传输数据的媒介。那通道是由什么所架设的呢?对了!就是排线。你不妨想象一下:排线就是一条公路,连接到排线的SCSI设备有如公路两旁的工厂,而SCSI卡就是这条公路的交通警察,负责指挥交通,保持公路的畅顺。如果计算机安装多张SCSI接口卡,这样一来,便有了多条独立的SCSI通道哦!虽然拥有多个SCSI通道,但你要记得通道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因此我们的说明都以单一通道当作处理单位,两个以上的通道只要分开考虑就可以了。
SCSI安装三守则
大家都说SCSI很难搞,那其实是因为实际了解的人不多,又苦无前辈可咨询;否则IDE设备的安装也有Primary与Secondary、Master与Slave等麻烦事,怎不见人抱怨呢?!
没关系,不管你觉得SCSI有多难,只要记得以下的"SCSI安装三守则",包你过关斩将,一路畅顺到底:①通道不分岔;②ID要唯一;③头尾需终结。
通道不分岔:
"通道不分岔"又称为"一条龙法则",是指SCSI通道除了直接与设备连接所产生的支点之外,完全不能有分支通道的接法。
ID要唯一:
ID是外围设备在SCSI通道中的设备代码,一来可识别外围设备,使其他传递过程中借此判别数据要传到哪里或从何而来;二来则是在两个以上设备要同时传递数据时,决定使用通道的优先顺序。目前每个通道中可供设置的ID值随着数据宽度的不同有2种范围:一般SCSI是0~7(共8个编号)、Wide SCSI则有0~15号(共16个)。
每部SCSI装置一定都有ID值的设置机制。你可以在允许范围内任意变更ID;不过务必记得"同一SCSI通道的设备不能有相同的ID值"!原因很简单,与IRQ、I/O位址的设置限制相同,出现相同ID时(就是"冲突")就会让系统找不到真正的目的端而不知所措。
ID的设计就是不希望安装时还要考虑设备在通道上的位置,否则只要凭位置的远近让系统自定编号不就可以了!还有一点:编号的使用也没规定要连续哦!
ID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解决装置争用SCSI通道的问题,解决的规则很简单:"优先权较高的设备优先使用通道"。但如果决定优先权、谁来控制通道的使用呢?SCSI通道当然由SCSI负责控制,比较特殊的是SCSI卡的地位与一般的SCSI设备完全平等,所以一样要设置ID值,且一样要抢SCSI通道;但因控制通道的责任重大,SCSI卡的ID值出厂时都已赋予最高的优先权(ID-7)。你当然可以依自己的意思变更SCSI卡的ID值,不过我们不会建议你这样做。
头尾需终结:
终结?魔鬼终结者?终结什么?别紧张,我们指的是终结SCSI通道中的多余信号,使其无法干扰正常信号,借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精准度,与SCSI通道的稳定性。
终结信号的工具称为"终端电阻器",功能是把通道中的信号消除,使信号无法继续传诵,也不会产生发射信号;安装的位置通常在SCSI通道的头、尾两端。
SCSI通道安装终端电阻器的工作情况:①设备送出信号后,信号会沿着通道两个方向传送出去;②其余的型号在送到端点后,被终端电阻器清除;③设备可在信号到达后收到信号。
SCSI通道未安装终端电阻器的工作情况:①设备送出信号后,信号会沿着通道的两个方向传送出去;②其余的信号在送到端点后,若无终端电阻器负责清理时会发生反射信号,形成通道中的噪声;③设备在信号到达后接收,但信号可能遭受反射信号干扰而使数据无法辨别或不正确。
九、选择串接设备用的接头与排线
要把SCSI设备串接在同一条通道上,怎么做?当然是使用排线了!但是SCSI排线的种类有很多,可不是随便接接就可以哦!你必须注意排线两端的接头到底是长成啥模样、是否可与设备上的接头吻合,一旦"牛头不对马嘴",可就白费工夫了。
内接SCSI设备用的接头与排线
内接接头比较单纯,种类也较少,同常从针脚的数量(50或68pin)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不同:
50-pin内接头:
这是内接SCSI设备用的接头,你可以在SCSI接口卡、内接式SCSI设备等处看到这样的头。
60-pin内接头:
68-pin接头在一般SCSI上不容易见到,因为只有具备Wide或Ultra2功能的高级卡才会用到68-pin;同样的情形,在SCSI设备上也不常见到这类的接头,目前主要应用在高速、大容量的高级硬盘上。
前面曾经介绍过LVD排线为Ultra2规格以后的标准排线,他同样采用68-pin接头,但是在排线的尾端会加上终端电阻器,且排线以两两对绞的方式降低噪音。LVD排线同样具有向下兼容的特性,当作一般的68-pin排线使用绝对没有问题,不过偷偷:告诉你目前一条LVD线的价格是4位数哦!
外接SCSI设备用的接头与排线
有时候笔者觉得SCSI使用的接头比SCSI的型号更复杂,因为种类多达7、8总,让人眼花缭乱不说,还经常发生买错SCSI排线又回商家更换的事;这种情形在安装外接设备时特别容易发生。所以你可要睁大眼睛,好好认识各种接头的差异哦!接头在市场上没有统一的名字,所以情况算是蛮混乱的;以下采用的则是市场中惯用的称谓,不过你最好先看清楚接头的模样及针脚数,才能买到正确的产品。
DB-25:
SCSI-1接口卡上的25-pin母接头外观上确实与打印机用的并口接头一模一样,不过他通常出现在SCSI-1接口卡(几乎销声匿迹了)或速度不快的SCSI外围设备上,所以也不必太担心会和主机上的并口搞昏了。
扫描仪上的用的也是DB-25母接头;外接式的SCSI ZIP100/250也采用DB-25接头。DB-25的SCSI口过去是内置于电脑中的标准配置哦!
DB-50:
排线上的DB-50公接头,这是一般人口中的"大50接头"(Centronics 50-pin),有50支针脚;至于"大"字则是相对于下一个接头而言。DB-50的使用率相当高,许多大型的外接装置(例如扫描仪)都采用此种接头;因体型庞大,所以不适合应用在接口卡上。SCSI扫描仪通常采用DB-50母接头。他可承受的传输率并不高,所以多数应用在SCSI-1、Fast SCSI等级的设备上。
HD-50:
SCSI接口卡上最常见的外接接头HD-50母接头和排线端使用的HD-50公接头。HD-50(High Density 50-pin)又称为Micro DB-50、或Mini DB-50,一般则惯称为"小50"接头。由于接头体型小,且同样是50-pin接头(容易转接),几乎是SCSI卡挡板上的标准外接接头;另外部分外接设备体积教小、不适合DB-50的大接头时,也会采用DB-50。HD-50可承受的传输率比DB-50高哦!除了可接Fast SCSI设备之外,Ultra SCSI(Fast-20)也没有问题!
HD-68:
接口卡或外设的68-pin都是采用母接头。外接式的68-pin接头通常称为HD-68(High Density 68-pin)与HD-50同样采用高密度接头,但是针脚比较多;不过你在注意看一眼会发觉他与内接式68-pin是一模一样。因此可想而知这也是Wide、Ultra2 SCSI等高级设备的外接接头。笔者向多家厂商征询68-pin接头的外接设备时,发现大家没有这样的产品上市,但高级硬盘市场已逐渐全面采用68-pin接头。推测其原因应该是一般外接设备不需要如此高的传输率,或外接设备还有些瓶颈待突破吧!
十、清除信号的终端电阻器
终端电阻器的功能相当单纯,就是要消除通道上的多余信号、避免干扰;但是随着设备串接方式的不同,终端电阻器该接到那里、用哪种终端电阻器都是问题。其实经过整理之后,可能安装终端电阻器 的位置很容易被归纳成3类:外接设备、接口卡与内接设备。
串接方式 必须启动(连接)终端电阻器的设备
内外兼备 末端外接设备、末端内接设备
纯外接 末端外接设备、接口卡
纯内接 接口卡、末端内接设备
外接设备用的终端电阻器
外接式终端电阻器是三者之中最复杂的一类,随着外接接头的不同,终端电阻器的外观必须跟着变化,且依消除信号的方式还细分成"主动式"、"被动式"两种,算是种类最多的一类。
看了前面几种终端电阻器之后,你一定回问主动式、被动式有什么差异?基本上主动式终端电阻器中多了稳定电压的是设计,可以让排线中的信号保持一定的强度,避免信号因传输距离而逐渐衰减。通常排线长度如果不长,主动式电阻器稳定电压的优点并不会特别明显;不过除此之外,在SCSI-2规格中也建议通道两端都使用主动式终端电阻器,因此我们还是建议你尽量选择主动式终端电阻器。
内接设备的终端电阻器
内接SCSI设备与外接设备不同,设备本身仅有一组接头,因此除了排线本身预留的串接头外,无法再插上终端电阻器。不过一般内接设备上多会有个开关让你决定是否开启终端电阻的功能。如果你的设备是SCSI通道上的末端装置,就应该开启(Short)这项功能。
接口卡上的终端电阻器设置
终端电阻器必须安装在SCSI通道的头尾两端,但是如果所有的SCSI设备都是内接(或外接)时,接口卡就是通道的末端,怎么办?
通常刚开始使用SCSI接口时,串接的设备只有一部,这种状况其实蛮普通,当然厂商也早就考虑到了。一般的SCSI接口卡(例如Tekram390、Adaptec AHA、Iwill Side系列)都具备自动识别的能力,可判断出目前的外接或内接接头是否装上其他设备,只要一端没接上就会自动开启卡上的终端电阻器,所以你不用担心啦!
以BIOS控制接口卡的终端电阻功能
SCSI终端电阻器的开启机制并不完全都是自动能够识别,有些必须在BIOS上完成设置:
设置值 说明
Automatic CSI卡可自动判断是否开启终端电阻器;这是出厂默认值,如果不知道该如果设置或连接设备经常变动时,就保留默认值。
Enable 开启终端电阻器;仅有外接或仅有内接设备时,可作此设置。
Disable 关闭终端电阻器;同时串接内、外设备时必须作此设置。
十一、安装内置式SCSI设备
内置式SCSI设备的外观
常见的内置式设备包括硬盘、光驱、刻录机、MO、ZIP等多种,算一算还真不少;不过种类虽多,功能都不同,背面的SCSI接口除了硬盘以外,还相当一致:
刻录机与光驱除了功能有部分不同之外,外观几乎一模一样耶!
此节我们以刻录机当作安装范例,所以先来说明刻录机串接接口各部分的功能:
刻录机的串接接口有个防呆缺口,但是排线接头也必须有对应的设计才能发挥功效。音频输出是光驱、刻录机才有的接头,其他SCSI设备可不需要这些功能。"防呆"设计可不是在骂你呆,而是为了避免使用者无心安装错误、造成机件损坏的体贴设计;在电脑的各种接头上都有类似的设计,例如D型RS-232、电源插头等特殊外型,如果插入的方向不正确,就无法安装哦!
安装实例
内置式SCSI设备一旦安装到主机以后,要再更动ID、终端电阻器的设置就必须大费周折,所以我们建议依下列的步骤安装:
1、 检查可用ID值、设置设备的ID值。
2、 事先决定串接的位置、调整终端电阻器的开关。
3、 将外围设备安装到主机内。
4、 开机检查是否可正确找到设备。
5、 进入系统,安装硬件驱动程序。
检查可用ID值:
想要知道目前的设备占用哪些ID有很多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动手检查每部外围设备ID值;不过建议您最好趁机保留一份ID清单,记录ID的使用情况。如果你不想这么麻烦,也可以从启动显示的信息中,检查目前已经安装的SCSI设备。SCSI卡在启动时会列出所有检测到的设备,并显示各项设备的ID值。要注意此时SCSI的ID值(一般都是7)不会显示在屏幕上,你必须进到SCSI BIOS的控制画面才看得到。
设置设备的ID值:
决定要用哪个ID了吗?如果你是第一次安装SCSI设备,那ID值只要避开"7"号,随便都可以嘛!比较麻烦的是内置设备的ID值多以Jumper组合而成,有些人可能会对这种方式有些恐惧感哦!Wide SCSI则以4个Jumper为一组,可组合出16个编号。
其实用Jumper来设置ID倒也不是那么难;只要你了解2进制表示法,那就可以轻松推算出ID的设置组合。如果不会2进制表示法也无所谓,底下就是ID值与Jumper脚位的设置对照表,你可以按图索骥:
ID值 ID Jumper的脚位:0 1 2 组合值
0 : : : 0+0+0
1 | : : 1+0+0
2 : | : 0+2+0
3 | | : 1+2+0
4 : : | 0+0+4
5 | : | 1+0+4
6 : | | 0+2+4
7 | | | 1+2+4
看懂了吗?ID0对应到2的"0"次方(1)、ID1对应到2的"1"次方(2)、ID2对应到2的"2"次方(4);只要该ID短路,就将其对应值累加上来,最后的ID就出现了!注意哦!脚位的编号有的从0开始,有的则是从1开始。
我们就把刻录机的ID值设为2吧,参考上表(如果该设备有说明书则以该份说明书为主)的设置方式,Jumper应该这样调整:
1、 以镊子(小螺丝起子、回纹针等亦可)轻轻将Jumper"撬"出来,使ID1、ID2的接脚保持Open的状态。
2、 将ID0的脚位的Jumper插回去,使其保持短路的状态。这就是ID值为1的组合情形,有问题吗?与前面的表格核对一下。插入后要小心检查是否有针脚外露的情况。
设置终端电阻器:
这是你第一台SCSI设备吗?那么他一定也是SCSI通道的末端设备,必须打开终端电阻器功能。SCSI通道的另一端是接口卡,默认值是Automatic(自动打开),只要让他保持在原来的状态即可。
将设备安装到主机上:
SCSI卡早就在待命,SCSI设备也准备妥当了,现在我们就动手把他安装上吧:
1、 将辅助滑轨装在刻录机的左右两侧,并拧紧螺丝,如果一些普通的机箱没有辅助滑轨就不用为次操心了。螺丝孔位的配置可能须经过尝试,才可以安装后使刻录机的面板与主机面板保持在同一平面哦!
2、 将刻录机推入5.25空槽,确认他完全卡入槽内。
3、 安装设备端的排线,将排线上的红色线对准接头的第1脚(通常是靠近电源的方向)后平稳插入。排线上的每个接头都完全相同,但接头间的距离会有点差异。基本上,你要使用哪个接头都可以;但习惯上会将间距较长的一端接到接口卡上。
4、 插上电源线。
5、 将排线的另一端接到接口卡上,同样需注意红线必须在第1脚的方向。
启动检查:
现在最关心的当然是安装结果,请在确认安装的程序无误之后开启电源,就可以看到SCSI检测到新安装的设备了!如果屏幕未正常显示设备时,请依原步骤重新检查一次,此时要注意各项接头的接法是否正确之外,还要注意是否正确插入槽中。
进入系统安装驱动程序:
依一般程序,硬件的安装、设置都顺利之后,应该要安装相关的驱动程序或工具软件;但如科录机、光驱等储存设备都属于Windows系统的标准设备,所以安装完毕后,不需额外的驱动程序即可使用。至于其他设备,在提到时会另外说明,请自行参考。
安装的限制
接口卡上的接头个数:
SCSI-2、Fast SCSI接口卡上的接头通常是内、外各一组,但是Ultra或Wide SCSI则会提供2组的内置头(共有3组接头)。不过你必须注意,除非你使用手册另外说明,否则通常仅能同时使用其中2个接头;因为3个接头同时串接时便形成1组"Y"型通道,违反"通道不分岔"原则。
内置设备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