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 雷达成像特性
3.2 成像雷达的类型
3.3 合成孔径雷达介绍
3.4 成像雷达距离的高分辨率原理
3.5 成像雷达
3.6 合成孔径雷达的理论模型
3.7 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3.8 小结
3.1 雷达成像特性
-
雷达有能力成像和识别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区域目标(地面等);
-
雷达成像的基本目的是实现目标成像、分类和识别
-
雷达成像特点: a. 高分辨率 b. 有源系统,主动发射电磁波,全天成像 c. 微波穿透性,不受云、雨、雾的影响,全天候成像 d. 雷达成像技术包含目标的多种散射信息,具有大的动态范围和精密测距能力
-
雷达成像的基本原理:采用各种方法提高雷达的诸维分辨率,使其分辨率单元的尺寸远小于成像的目标尺寸,从而获取目标不同部分的信息,形成雷达图像 a. 发射宽带信号 b. 方向分辨率:大实孔径天线或等效大孔径
3.2 成像雷达的类型
-
按雷达平台分类 a. 机载成像雷达 b. 星载成像雷达
-
孔径类别分类 a. 实孔径雷达 b. 合成孔径雷达 c. 微波全息成像雷达 d.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仪(InSAR)
-
按运动方式分类: a. 合成孔径雷达(雷达运动,目标不动) b.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雷达不动、目标运动)
-
按辐射源分类 a. 无源成像雷达 b. 有源成像雷达
3.3 合成孔径雷达介绍
-
能够实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
合成孔径雷达 a. 方向:雷达测绘带沿雷达运动方向 b. 距离方向:雷达测绘带垂直于航迹
-
雷达以一定的脉冲重复频率发射并接收信号 a. 距离方向:利用脉冲压缩技术发射大时间宽带积的线性调频信号,获得高分辨率 b. 方向:通过同一雷达传感器在等间隔位置发射和接收脉冲信号,然后适当处理接收的回波信号,获得高分辨率(利用目标与雷达相对运动形成的轨迹构建合成孔,取代巨大的阵列实孔径),从而达到高分辨率。
-
合成孔径雷达的方向和距离
a. 雷达波束照射区:阴影部分;测绘带将以雷达匀速直线移动为带状区域
-
分辨率 a. 距离分辨率:雷达能够区分同一方向和不同距离的两个目标的能力 b. 方向分辨率:两个目标的能力可以区分不同的方向和距离
-
合成孔径天线阵列示意图
雷达平台可以在许多位置收到来自同一目标的回波信号,相当于在空中形成一个大的天线阵列,从而提高方向分辨率
3.3.1 分类合成孔径雷达
-
不同的雷达载体 a. 星载SAR b. 机载SAR c. 无人机载SAR
-
不同的工作方式 a. 条带模式:雷达波束的照射范围是与雷达飞行方向平行的条带区域 b. 聚束模式:雷达波束不断变化,可长时间照射同一区域 c. 扫描模式:雷达波束可以在几个子观测带之间快速转换
-
雷达波束指向与雷达运动方向夹角不同 a. 正视:雷达波束指向垂直于雷达的运动方向 b. 斜视:夹角小于90° c. 前视
-
划分信号处理方法 a. 聚焦:聚焦合成孔径是一个以目标散射点为中心,距离R为半径的圆弧。在圆弧上接收的任何回波信号都是相同的,叠加后可以获得高分辨率。但实际雷达飞行路线是直线而不是圆弧,因此在成像处理过程中,应补偿直线孔径上各点与圆弧孔径之间的相位差,通常称为聚焦处理。 b. 非聚焦:不含上述相位差补偿
3.3.2 合成孔径雷达的极化模式
-
合成孔径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有多种极化方法 a. 水平极化发射和接收(HH) b. 垂直极化发射和接收(VV) c. 水平极化发射,垂直极化发射(HV) d. 垂直极化发射,水平极化发射(VH)
ps:采用多频段、多极化工作SAR与同极化相比,交叉极化的渗透性较弱
-
极化 a. 水平极化(H):水平极化是指当卫星向地面发出信号时,无线电波的振动方向是水平方向。例如,我们用绳子左右摇晃,波就是左右摇晃。 b. 垂直极化(V):垂直极化是指当卫星向地面发出信号时,无线电波的振动方向是垂直的。例如,我们用绳子上下摇晃,波是上下波动。
-
接收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
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接收是改变馈源矩形(矩形)波导口方向以确定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当矩形波导口的长边平行于地面时,接收垂直极化, 水平极化垂直于地面。极化方向(极化角)因地而异。因为地球是个球体,而卫星信号的下行波束却是水平直线传播,这就造成不同方位角所收的同一极化信号有所不同,所以地理位置不同,所接收的信号极化方向也有所偏差。
3.3.3 合成孔径雷达的信号接收方式
- 数字处理是合成孔径雷达的信号处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是二维数组
- 由于雷达在运动时以一定的脉冲重复频率发射并接收线性调频的脉冲信号,处理器应对接收到的每个脉冲信号进行采样,并一排排存储,形成二维数组, a. 每行数组的数据是线性调频脉冲各采样点的值(距离) b. 每列数据是雷达在不同空间位置接收到的线性调频脉冲的相应采样点的值。(方向)
3.3.4 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
- 二维高分辨率
- 分辨率与波长、载体的飞行高度和雷达的距离无关
- 投影性强,不受昼夜因素影响,具有全天候成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雷达波长,可穿透一定的遮蔽物
- 多功能多用途:如采用并行轨道或一定基线长度的双天线,包括地面三维高分辨率图像
- 多极性、多频段、多工作模式
- 实现合成孔径原理需要复杂的信号处理过程和设备
- 类似于一般相干成像,SAR图像具有相关斑效应,影响图像质量,需要采用多视平滑技术来减少其有害影响
3.3.5 应用合成孔径雷达
- 地址测绘和图学
- 海洋应用:大面积海浪特性、冰川分布、海洋污染等
- 农林应用:作物鉴定和植被分布研究
- 军事:静态动态测量全天候全球战略侦察、全天候重点战区军事监测、隐藏目标散射特征
3.3.6 开发合成孔径雷达
- 通过距离和方位向的可以获得和高分辨率图像
3.3.7 后向散射系数的目标
- 通常使用目标的后向散射系数 σ \sigma σ 表示地物目标的散射特性。若雷达发射的信号功率为 P _ s P\_s P_s ,则雷达照射后向散射系数为
P r = P s G 2 λ σ 2 ( 4 π ) 3 R 4 P_r=\frac{P_sG^2\lambda\sigma^2}{(4\pi)^3R^4} Pr=(4π)3R4PsG2λσ2
其中: G G G 为天线增益、 / l a m b d a /lambda /lambda 为目标波长 , R R R 为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对于不同的电磁波极化方式及不同的电磁波波段,同一目标的后向散射系数特性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