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微机原理
- 前言
-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
- 6.1 概述
- 6.2 典型的半导体存储器介绍
-
- 6.2.1 静态随机读写存储器(SRAM)
- 6.2.2 随机动态读取存储器(DROM)
- 6.2.3 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
- 6.2.4 可编程只读取存储器(PROM)
- 6.2.5 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取存储器(EPROM、E^2^PROM)
- 6.2.6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
- 6.3 存储系统设计
-
- 6.3.1 扩展存储芯片
- 6.3.2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 6.3.3 基于8086/8088 CPU 以存储器连接为例
- 步骤
- 负逻辑与门
- 最后
前言
请阅读文章声明,默认同意该声明
第六章 半导体存储器
6.1 概述
6.1.1 存储器的分类
6.1.2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两类:
RAM: RAM中间的信息断电后丢失 ROM: 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常用于存储不需要更改的信息(如某些系统程序)
RAM 的分类:
- 双极型
- MOS型
双极型: ??存取速度快,集成度低,功耗大,成本高,适用于速度要求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MOS型: ??MOS型式存储器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低等特点,适用于内存
MOS类型存储器按信息存储方式可分为:
1.静态RAM(Static RAM,简称SRAM) 2.动态RAM(Dynamic RAM,简称DRAM)
-
静态RAM: SRAM存储电路以双稳态触发器为基础,状态稳定。只要不断电,信息就不会丢失。其优点是不需要,控制电路简单,但集成度低,适用于不需要大存储容量的计算机系统。
-
动态RAM: DRAM存储单元以电容为基础,电路简单,集成度高,但也存在问题,即由于漏电,电容中的电荷会逐渐丢失DRAM适用于存储容量大的计算机系统,需要定期刷新。
分类总览: ??
6.1.3 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用字数 x 位数(即字长)表示以位为单位。常用于表示存储芯片的容量,如1K x 4位表示芯片有1?K个单元(1?K=1024),每个存储单元的长度为4位。 (2)用字节数表示容量,以字节为单位,如128B,说明芯片有 每个存储单元有128个长度。
6.1.4 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基本结构
6.2 典型的半导体存储器介绍
6.2.1 静态随机读写存储器(SRAM)
6.2.2 随机动态读取存储器(DROM)
6.2.3 掩膜式只读存储器(MROM)
6.2.4 可编程只读取存储器(PROM)
6.2.5 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取存储器(EPROM、E2PROM)
6.2.6 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
6.3 存储系统设计
每个存储芯片的容量都是有限的 ,此外,它的字长有时不能满足计算机系统对字长的要求。因此,微机系统的存储器总是由多个存储芯片组成。在扩展和连接存储芯片时,应考虑两个方面: 1.如何用容量小、字长短的芯片组成满足系统容量要求的存储器 2.如何与存储器相匹配CPU连接
6.3.1 扩展存储芯片
几个重要结论:(牢记)
1.存储位宽表示每个地址下有多少数据,等于其数据线数; 2.存储器的地址线根数(N)它的地址编号范围决定了(2)^N) 3.存储容量=2^地址线×数据线 4.字数=2^地址线 字长=数据线长度
存储容量 = 2^地址线×数据线 存储容量 = 字数 x 位数 字拓展(与CS有关) ,位置扩展(与数据线有关) ,其余线路并联即可! 存储芯片的扩展包括
位扩展 :选择每个芯片的地址线和芯片CS、读写控制线并联,数据线分别引出。
位扩展是指存储芯片的字(单元)数满足要求,位数不足,需要扩展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下图显示了使用8片8片 K?1的RAM芯片通过位扩展构成8K x 8存储系统的连线图。
说明 : 由于存储器的字数与存储芯片的字数一致,8 K=2^所以只需要13条地址线(A12 x A0)找到每个芯片中的存储单元,每个芯片只有一条数据线,因此需要8个芯片将其数据线连接到数据总线(D7~ D0)相应位置。在这种连接方式中,每条地址线有8个负载,每条数据线只有一个负载。在位扩展法中,应同时选择所有芯片CS端可地址范围的要求,端可以直接接地或并联,并与高位地址线译码产生的片选信号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址线A0~ A12上的信号为全0,即存储器0号单元被选中,该单元的8位信息由每个芯片0号单元的1位信息组成。 可以看出,位扩展的连接方式是选择芯片的地址线和芯片CS、读写控制线并联,数据线分别引出。
字扩展 :将各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并联,而由片选信号来区分各片地址
存储芯片的位数满足要求,字数不足是存储单元数量的扩展。.18给出了用4个16 KX8芯片通过字体扩展形成64KX8存储系统的连接方式。 ??
说明: 图中4个芯片的数据端和数据总线D7?D0连接;地址总线低位地址;A13?A0与每个芯片的14位地址线连接,以便在芯片中找到地址;为了区分四个芯片的地址范围,还需要两根高位地址线A14、A15经2–4译码器译出4根片选信号线,分别和4个芯片的片选端相连。
可以看出,字扩展的连接方式是将各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并联,而由片选信号来区分各片地址。也就是将低位地址线直接与各芯片地址线相连,以选择片内的某个单元;用高位地址线经译码器产生若干不同片选信号,连接到各芯片的片选端,以确定各芯片在整个存储空间中所属的地址范围。
字位同时扩展:前面相除的为组的数量,后面相除的为组内的数量。组内采用位扩展法,组间采用字扩展法
字数和位数都需要扩展的情况
若使用 l x k 位存储器芯片构成一个容量为M x N位(M>l,N>k)的存储器,那么这个存储器共需要(M/l)x(N/k)个存储器芯片。连接时可将这些芯片分成(M/l)个组,每组有(N/k)个芯片,组内采用位扩展法,组间采用字扩展法。 图6.19给出了用2114(1Kx4)RAM芯片构成4Kx8存储器的连接方法。
说明:图中将8片2114芯片分成了4组(RAM1、RAM2、RAM3和RAM4),每组2片。组内用位扩展法构成1K8的存储模块,4个这样的存储模块用字扩展法连接便构成了4Kx8的存储器。用A9A0 10根地址线对每组芯片进行片内寻址,同组芯片应被同时选中,故同组芯片的片选端应并联在一起。本例用2–4译码器对两根高位地址线A10~ A11译码,产生4根片选信号线,分别与各组芯片的片选端相连。
6.3.2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CPU对存储器进行访问时,首先要在地址总线上发地址信号,选择要访问的存储单元,还要向存储器发出读/写控制信号,最后在数据总线上进行信息交换。因此,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实际上就是存储器与三总线中相关信号线的连接。
在控制总线中,与存储器相连的信号线为数不多,如8086/8088最小方式下的M/IO(8088为M/IO)、RD和WR,最大方式下的MRDC、MWTC、IORC和IOWC等,连接也非常简单,有时这些控制线(如M/IO)也与地址线一同参与地址译码,生成片选信号
8086 CPU的数据总线有16根 ,其中高8位数据线D15D8接存储器的高位库(奇地址库),低8位数据线D7D0接存储器的低位库(偶地址库),根据BHE(选择奇地址库)和A0(选择偶地址库)的不同状态组合决定对存储器做字操作还是字节操作。
对于由多个存储芯片构成的存储器,其地址线的译码被分成
1. 片内地址译码:用于对各芯片内某存储单元的选择
2. 片间地址译码 :用于产生片选信号,
以决定每一个存储芯片在整个存储单元中的地址范围,避免各芯片地址空间的重叠
片内地址译码在芯片内部完成,连接时只需将相应数目的低位地址总线与芯片的地址线引脚相连。片选信号通常要由高位地址总线经译码电路生成。地址译码电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各种门电路构成,也可使用现成的译码器,如 74LS138(3–8译码器)等。
片间地址译码一般有线选法和译码法两种。
:直接将某一高位地址线与某个存储芯片片选端连接。 特点: 简单明了,无需另外增加电路; 存储芯片的地址范围会重叠或不连续;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
:使用译码电路将高位地址进行译码,以其译码输出作为存储芯片的片选信号;分为全译码法和部分译码法。 特点: 连接复杂,但能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 译码电路可以使用现有的译码器芯片。
线选法:存储芯片的地址范围会有重叠或断续。
线选法:存储芯片的地址范围有重叠或有断续 。 全译码法:高位地址线全部参与片间地址译码;不会产生地址重叠的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单元的地址都是惟一的。 全译码法:高位地址线全部参与片间地址译码;不会产生地址重叠的存储区域,每个存储单元的地址都是惟一的。 部分译码法:部分高位地址线参与片间地址译码;相较全译码法能简化译码电路,但会产生地址重叠或不连续。 部分译码法:部分高位地址线参与片间地址译码;相较全译码法能简化译码电路,但会产生地址重叠或不连续。
6.3.3 基于8086/8088 CPU 的存储器连接举例
计算机组成原理之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例1】 设某8位机系统需装6KB的ROM,地址范围安排在0000H17FFH。请画出使用EPROM芯片2716构成的连接线路图。
【分析】 2716 EPROM 芯片:
- 容量为2K×8位,需用3片进行字扩展;
- 8条数据线(O7O0),与CPU的数据总线(D7D0)连接;
- 11条地址线(A10A0)与CPU的低位地址线(A10A0)连接;
- 片选信号(CS)的连接需考虑两个问题:
- 与CPU高位地址线(A15A11)和控制信号(IO/!M、!RD)如何连接;
- 根据给定的地址范围如何连接。
若采用译码法,根据给定的地址范围,可列出3片EPROM的地址范围如下表: 例2 有一8088微机系统,其内存地址空间中00000H~01FFFH的8K字节为EPROM,02000H~02FFFH的4 K字节为静态RAM,03000H~03FFFH的4 K字节为待扩存储空间。要求EPROM用Intel 2716,RAM用Intel 2114,用74LS138译码器作片选控制,试画出其连接图。 【例3】 在某8086微机系统中,采用Intel 6116 RAM存储器芯片构成2K字的存储器,试画出存储器芯片的连接线路图。
【分析】
- 8086 CPU的数据总线为16位;存储器构成分为高位(奇地址)库和低位(偶地址)库;
- 6116芯片的容量为2K×8位,需用2片芯片;
- CPU数据总线的高8位(D15~ D8)和低8位(D7~ D0)分别与两片6116的数据输入/输出线(I/O7~ I/O0)相连;
- CPU低位地址线(A11~ A1)接至两片6116的(A10~ A0); *高位地址线、地址信号A0和控制信号!BHE用于形成两片6116的片选信号(!CE)。
步骤
例2 有一8088微机系统,其内存地址空间中00000H~01FFFH的8K字节为EPROM,02000H~02FFFH的4 K字节为静态RAM,03000H~03FFFH的4 K字节为待扩存储空间。要求EPROM用Intel 2716,RAM用Intel 2114,用74LS138译码器作片选控制,试画出其连接图。
(1)
ROM 8Kx8 2716 2K×8芯片,需4片,做字扩展,片内寻址线11根
RAM 4kx8 2114 1K×4芯片,需8片,做字位扩展,片内寻址线10根
(2)地址范围: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A0
0k
ROM1:0000H~07FFH 0 0 0 0 0 全0~全1
+2K
ROM2:0800H~0FFFH 0 0 0 0 1 全0~全1
+2K
ROM3:1000H~17FFH 0 0 0 1 0 全0~全1
+2K
ROM4:1800H~1FFFH 0 0 0 1 1 全0~全1
8k
RAM1、2:2000H~23FFH 0 0 1 0 0 0 全0~全1
+1K
RAM3、4:2400H~27FFH 0 0 1 0 0 1 全0~全1
+1K
RAM5、6:2800H~2BFFH 0 0 1 0 1 0 全0~全1
+1K
RAM7、8:2C00H~2FFFH 0 0 1 0 1 1 全0~全1
12k
(3)
A13 A12 A11 3:8译码器 译码输入 (一级译码)
0 0 0 ROM1 :Y0
0 0 1 ROM2 :Y1
0 1 0 ROM3 :Y2
0 1 1 ROM4 :Y3
1 0 0 RAM1、2 :Y4 与 A10 (二级译码) 此与是负逻辑与
0
1 0 0 RAM3、4 :Y4 与 A10
1
1 0 1 RAM5、6 :Y5 与 A10
0
1 0 1 RAM7、8 :Y5 与 A10
1
负逻辑与门
就是正逻辑与门的输入输出端加小圆圈
先说正逻辑与门
正逻辑与门 0无效1有效
A | B | C |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 0 |
1 | 1 | 1 |
负逻辑与门 0有效1无效
A | B | C |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其和正逻辑的或门真值表相同
最后
请您阅读文章声明,默认同意该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