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大电容 小电容)或多通道(由三个以上的小电容组成,一般在设计的部分电路附近dsp使用比效多,目的是使频率特性更好.)例如,在电容器的接地端(地线的宽度和突然引起的频率特性)ccd的layout中的bypass,测量电容器接地端的纹波.这是指近地端.
在直流馈线中过滤所有交流成分,可以并联过滤不同的电容器。过滤低频需要大电容,但引线电感不适合过滤高频。过滤高频需要小电容,不适合过滤低频。如果并联,可以同时过滤高频和低频。部分滤波电路采用电解电容器、纸质电容器和云母电容器,分别过滤电源频率、音频和射频。并联电容器esr也会小一点
电路图中经常有一排电容,大部分是0.1uf的还有10uf是的,这个大小和个数是怎么计算的?告诉我,谢谢!一般说退偶电容。
芯片或数字电路开关对电源有很大影响,导致电源波动,需要用电容器退偶。如果频率为1,容量通常是芯片开关频率的倒数MHz选择1/1M,也就是1uF电容器。可以取大一点的。
最好就是一个芯片一个退偶电容,电源处还要有,用的数量还是挺大的。
一般设计中提到的电源去耦通常是0.1uF和10uF、2.2uF、47uF,如何选择实际应用?根据不同的电源输出还是后续电路?通常,并联两个电容器就足够了,但在某些电路上添加更多的并联电容器可能会更好。并联不同电容值的电容器可以确保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获得非常低的交流阻抗。输出的电源抑制(PSR)电源旁路在能力下降的频率范围内尤为重要。电容器可以补偿放大器PSR下降。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这种低电阻通路可以确保噪声不会进入芯片。在较低的频率下,较大的电容器可以提供到地面的低电阻通路。一旦这些电容器达到自谐振频率,其电容特性就会消失,并转化为具有电感特性的元件。这就是为什么多个电容器并联使用的主要原因,它们可以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保持较低的交流阻抗。
请问:在电源滤波电路中,0.1uf和10uf电容器一起使用有什么作用?
芯片电源需要稳定的电源,但实际电源不稳定,与高频和低频干扰混合实际电容器与理想电容器有很大的不同,具有RLC三性。
10uf电容对过滤低频干扰有很好的效果,但对于高频干扰,电容是感性的,阻抗很大,不能有效过滤,所以有0.1uf高频分量的电容分量。
如果你的设计要求不高,就没有必要完全遵守这个规则
xwj前辈的意思是,这是一个电路的总供电原理图。在设计原理图时,绘制这些电容
因为它们是同一个网络,所以在实际的PCB设计中,这些电容分别放置在各自的IC中。
电容容量越大、信号频率越大,电容呈现的交流阻抗越小。
电源(或信号)或多或少会叠加一些交流的高频和低频信号,对系统不利。
并联放置电容器IC电源脚到地通常是为了过滤掉对系统不利的交流信号。10uf的电容和0.1uf一起使电源(或信号)对地的交流阻抗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非常小,使交流成分能够更干净地过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