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晶振电路电容的选取

晶振电路电容匹配

author:onceday date:2022年5月9日

对于常见的MCU,晶振电路的形式基本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1 典型晶振电路图

需要计算的是CL1和CL这两个参数通常大小相似。

以下是立创商城典型的晶振和CL1和CL负载电容12pF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而言,RF单片机内部配备了电阻,主要有两个功能:

  • 移相,与内部操作放大器一起移位360度,使信号正常。
  • 限流,避免晶振过驱动。

并联电阻也是比较复杂的电路,可以参考以下文章来了解: 晶振旁的电阻(并联串联)和电容。

所以问题通常是正确的 C L 1 C_{L1} CL1和CL2的计算了。

它们主要将管脚两端的电容调整到负载电容,使振荡器的工作频率调整到标称值。

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C L = C S C I ? C O C I C O C_L=C_S \frac{C_I*C_O}{C_I C_O} CL=CS CI+CO​CI​∗CO​​

  • C I C_I CI​表示晶体振荡电路输入管脚到地的总电容,包括PCB走线电容 C P C B C_{PCB} CPCB​、芯片管脚寄生电容 C P I N C_{PIN} CPIN​、外加匹配电容 C L 1 C_{L1} CL1​,即 C I = C P C B + C P I N + C L 1 C_I=C_{PCB}+C_{PIN}+C_{L1} CI​=CPCB​+CPIN​+CL1​。
  • C O C_O CO​表示晶体振荡电路输入管脚到地的总电容,包括PCB走线电容 C P C B C_{PCB} CPCB​、芯片管脚寄生电容 C P O U T C_{POUT} CPOUT​、外加匹配电容 C L 2 C_{L2} CL2​,即 C O = C P C B + C P O U T + C L 2 C_O=C_{PCB}+C_{POUT}+C_{L2} CO​=CPCB​+CPOUT​+CL2​。
  • C S C_S CS​为晶体两个管脚间的寄生电容,一般为1pF。
  • C L C_L CL​就是晶振的负载电容,如上面提到的12pF。

一般而言, C P C B + C I O C_{PCB}+C_{IO} CPCB​+CIO​为10pF左右,各占一半,通常估计都可以拿这个来算。如果要精确计算,最好要根据所使用的CPU或芯片的电气特性来计算。

实际使用中, C L 1 C_{L1} CL1​和 C L 2 C_{L2} CL2​通常取一样的值 C L 12 C_{L12} CL12​。此时可简化计算。

代入上面的常用数据,可得: C L = 1 p F + ( 10 p F + C L 12 ) × ( 10 p F + C L 12 ) 2 × ( 10 p F + C L 12 ) 2 C L = 7 p F + C L 12 C L 12 = 2 C L − 7 p F C_L=1pF+\frac{(10pF+C_{L12})\times(10pF+C_{L12})}{2\times(10pF+C_{L12})}\\ 2C_L=7pF+C_{L12}\\ C_{L12}=2C_L-7pF CL​=1pF+2×(10pF+CL12​)(10pF+CL12​)×(10pF+CL12​)​2CL​=7pF+CL12​CL12​=2CL​−7pF 对于常见的晶振电容负载值有:

C L C_L CL​ C L 12 C_{L12} CL12​
20pF 30~33pF
16pF 22~25pF
12PF 14~17pF

:这几个值计算出来只是供参考,可以看到,实际使用的电容值,并不需要这么准确,而且需要根据实际测试的情况决定,但它们可用于快速确定负载电容的范围。

注:本内容收集整理于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标签: 晶振电容过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