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RFID期末复习 四、五、六、七章节

第四章

1.方式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频率13.56 MHz和小于135kHz当时,基于电感耦合模式,在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反向散射耦合模式。

2.阅读器和应答器分别采用什么谐振回路?

因为激励可采用低内阻恒压源,谐振时可获得最大电路电流等特点,因此应用广泛。

称为电流谐振,在谐振时,电感和电容支路中电流最大,即谐振回路两端可获得最大电压,这对获得能量是必要的。

3.阅读器采用串联谐振回路:谐振条件(计算)角频率 特性 质量因素

串联谐振回路如下

  1. 谐振时,电路电抗X=0,阻抗Z=R为最小值,且为纯阻。
  2. 谐振时,电路电流最大,与电压相同。
  3. 电感等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外部加电压的Q倍

Q称为回路的,谐振时的电路感抗值(或容抗值)和电路电阻值R的比值

4.电子标签采用并联谐振回路 计算谐振条件 并联的特点是什么?

  1. 谐振电阻并联谐振电路谐振Rp为纯阻性。谐振电阻并联谐振电路谐振Rp为谐振时,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阻等于感或容抗值)Qp而且具有纯阻性。
  2. 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中电流的振幅值为外部电流源 的Qp倍。

6.什么是电阻负载调制 电容负载调制 有什么区别?

在RFID系统中,应答器向阅读器的信息传输采用

电感耦合RFID负载调制存在于系统中两种方法。

7.电阻负载调节的原理

8. 图中有哪些器件,器件有什么作用?


第五章

1.电子标签系统的分类

2. 1个电子标签,应用场景 采用射频法工作原理

当电子标签为1(1)时,1位系统的数据量为1位b)在系统中,电子标签只有1和0两种状态。

:电子商品防盗系统EAS

射频工作系统由(检测器),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采用L-C振荡电路工作时,振荡电路将频率调整到一定的振荡频率。读写器(系统由读写器(定频率的交变磁场。当交变磁场的频率与电子标签的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子标签的振荡电路产生谐振,振荡电路中的电流对外部交变磁场产生反应,导致交变磁场振幅减小。如果读写器(探测器)检测到交变磁场减小,则报警。使用电子标签时,用去激活器销毁电子标签。

3.说明声表面波标签的工作原理 图5-4 考试先画图再详细说明

:随着固体材料深度的增加,压电固体材料表面产生和传播弹性波并迅速减小

:电信号通过叉指发射传感器转换为声信号(声表面波),在介质中传输一定距离后到达接收叉指传感器,并转换为电信号,以获得输入电信号模拟处理的输出电信号。

4.含芯片的电子标签 3有什么作用?

含芯片的电子标签基本原因三部分组成。

读写器发出的信号是电的子标签的天线接收,该信号通过模拟前端(射频前端)电路,进入电子标签的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对数据流做各种逻辑处理。

5.控制部分的电路

控制部分的电路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存储功能,但不含有微处理器 的电子标签;一类是含有微处理器的电子标签。

  1. 地址和安全逻辑
  2. 存储

  1. 编解码电路
  2. 微处理器
  3. 存储器
    1. 只读标签
    2. 一次性编程只读标签
    3. 可重复编程只读标签
    4. 可写入式电子标签
    5. 具有密码功能的电子标签
    6. 分段存储的电子标签

6.非接触式IC卡技术 S50(技术参数,容量,可以实现一卡多用) S70

7.发展趋势

  1. 作用距离更远
  2. 无源可读性能更加完善
  3. 适合高速移动物体识别
  4. 快速多标签读/写功能
  5. 一致性更好
  6. 强磁场下的自保护功能更完善
  7. 智能性更强、加密特性更完善
  8. 带有传感器功能的标签
  9. 带有其他附属功能的标签
  10. 具有杀死功能的标签
  11. 新的生成工艺
  12. 体积更小
  13. 成本更低

第六章

1.读写器的组成

:读写器的所有行为均由软件控制完成。软件向读写器发出读写命令,作为响应,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就会建立起特定的通信。:由天线、射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组成。控制模块是读写器的核心,由ASIC组件和微处理器组成。

2.读写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

  1. 读写器的基本功能和应用环境
  2. 读写器的电器性能
  3. 读写器的电路设计     

3.常见的读写器

读写器:基于U2270B芯片的读写器,U2270B 的射频频率工作在100~150kHz的范围内,在频率为125kHz的标准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000b/s。

:考勤系统的读写器,汽车防盗系统的读写器。

读写器MF RC500芯片工作频率13.56MHz,是非接触、高集成的IC读卡芯片,支持14443A

4.微波读写器

是目前射频识别系统研发的核心,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微波RFID常见的工作频率是等,该系统可以同时对多个电子标签进行操作,主要应用于较的场合。

读写器的硬件包括3个部分。

支持 ISO 18000-6B

5.读写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 多功能
  2. 小型化、便携式、嵌入式、模块化
  3. 低成本
  4. 智能多天线端口
  5. 多种数据接口
  6. 多制式兼容
  7. 多频段兼容
  8. 更多新技术的应用

第七章

1.RFID 5大标准化组织  3大标准化组织

综合了美国和欧洲厂商;则代表了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成员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

RFID编码:分别为ISO/IEC标准体系EPCglobal标准体系UID标准体系。

2.标准

  1. RFID技术标准
  2. RFID应用标准
  3. RFID数据内容标准
  4. RFID性能标准

泛在识别中心,架构 (4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工作流程

泛在识别中心的技术体系架构由等4部分组成。能同时支持频段。

  1. 泛在识别码(ucode):是识别对象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在大规模泛在计算模式中识别对象的一种手段。
  2. 泛在通信器:主要由IC标签、读写器和无线广域通信设备等部分构成,主要用于将读取的ucode码信息传送到ucode解析服务器,并从信息系统服务器获取有关信息。
  3. 信息系统服务器:存储并提供与ucode相关的各种信息。出于安全考虑,采用eTRON,从而保证具有防复制、防伪造特性的电子数据能够在分散的系统框架中安全地流通和工作。
  4. ucode解析服务器:确定与ucode相关的信息存放在哪个信息系统服务器上,其通信协议为ucode RP和实体传输协议(eTP),其中eTP是基于eTRON(PKI)的密码认证通信协议。

4.ucode基本结构和特点

ucode的基本代码长度128B,视需要能够以128B为 单位进行扩充,最终形成256B、384B、512B的结构。

ucode的最大特点是可兼容各种已有ID代码的编码体系。

ucode标准的特点:

  1. 确保厂商独立的可用性
  2. 确保安全的对策
  3. ucode标识的可读性
  4. 使用频率不做强制性规定

5.EPCglobal 特点、标准

主要特点包括:

  1. 开放的结构体系
  2. 独立的平台与高度的互动性
  3. 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标准:体系框架活动:EPC物理对象交换、EPC基础设施和EPC数据交换三种活动,每种活动都是由EPCglobal体系框架内相应的标准支撑的。

6.EPC编码体系,结构

EPC:EPC代码是由一个版本号加上另外三段数据(依次为域名管理、对象分类、序列号)组成的一组数字。

EPC :唯一性、永久性、简单性、可扩展性、保密性与安全性、无含义。

7.EPC架构 3部分 由全球电子产品代码(EPC)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组成。

 8.ISO15693 ISO14443 都是高频的标准

9.泛在识别中心、EPCgloba比较

标签: 高频射频电感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