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经典中的经典!)IT学生解惑真经(转),真会有人看完这15万字吗

首先,欢迎加入博主的组建Java学习技术交流小组!小组号:853665602。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您可以在其中询问和交流。博了很多信息。为了扩大这个组织,你需要加入!小组中有很多我整理的内部资源:Java问题库、大厂面试题、学习大纲、自学课程大纲等,希望能一起学习Java感谢您的支持!

这是一本写给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书

假如没看过这本书

你可能会不知所措地度过学习阶段

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的同学

你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中国IT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却跟不上。因此,在各大高校扩招的同时,IT培训机构也发展迅速。

然而,学习IT其他专业的学生仍然面临着不同的困惑。IT技术发展迅速,课程体系跟不上,学生不知道企业在学校需要什么,需要学习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CSDN作为最大的IT我们看到了技术社区IT学生面临的困惑。于是专门推出了学生大本营(http://student.csdn.net),在企业一线邀请了数百名技术专家和专家,IT加入培训机构的精英教师IT回答学生面临的一般问题。这些老师耐心地从过去人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市场、学生的心理、机遇和挑战。更重要的是,每位老师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只要你仔细阅读这些老师的回复和总结,你总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韩愈的《老师说》写道:不生而知的人,谁能不迷茫?迷茫而不是当老师,就是迷茫,最后迷茫。有了这些困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不知道如何找到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在这些老师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CSDN创始人 江涛

l

如果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低年级学生,那么这篇文章是为你写的。我曾经发表过一篇博客文章《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讨论大学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是为了更广泛的范围,这篇文章更简洁和简单。

l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吗?,许多学生都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个词围绕着我们每个人,学校海报专栏中最大的广告必须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课程,学校书店销售的最受欢迎的书必须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书;学生们经常谈论你是否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你想在哪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好像不想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不追求的表现。

l

我去学生大本营半年了,发现大家都没讨论过。也就是说,最赚钱的是什么?不可否认,软件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然而,根据我的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软件是最赚钱的,一种是数据库,另一种是嵌入式底层的东东。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程序也很赚钱。

l

目前,在学生大本营,我也观察到很多两三本书的学生心里都有自卑感。他们总觉得考试成绩低,出来就低人一等。我绝对不同意这一点。人们的生活非常复杂。和邓叔叔一样,他们三起三落。关键是你现在要做什么?你能坚持多久?

l

目前,感觉很多同学,在双选会签约,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少有人能主动地去选择合适自己的城市,因此,这里提出一点讨论。一家之言哈,欢迎拍砖。

l

目前,大学里有句话:做得好总比结婚好!我想每个人都听说过。事实上,人们有惰性和一些不良根源。他们都想找一些工作,少拿钱,舒舒服服地赚钱。事实上,男人和女人都有这种想法。我自己也有,哈哈。关键是社会是公平的。没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事情,一分贡献,一分收获。

l

很多学生问,如何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一个建议:去吧CSDN或者看看其他网站的项目外包专栏。其中的需求是其他人愿意支付的需求。试着自己实现,练习技术。如果你能卖掉它,这意味着技术实践几乎是一样的。你可以根据这个项目的经验找到一份工作。就我个人而言,在找工作时,这个项目的经验有时比学历证书更有效。

l

编程的内部技能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对世界的抽象理解能力和描述能力。一份工作可以快速提取下次可以重复的常规,并且可以用一定的规则来描述,即计算机语言规范。有了这两种能力,我们可以确保有办法写程序遇到任何问题。因此,我们学校学到了很多数学、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甚至编译原理和操作系统。事实上,这些都是工具,而不是编写程序的目的。

l

你不妨问问自己,学习培训班是为了找工作,还是为了跟风,还是为了学习真正的技能?你有决心让这7个吗?k物有所值?假如每个人都能像这样有割肉的感觉去学习,把自己逼死,这7k值得花,该学,如果没有这个动力,学和不学一回事,建议省钱,为你的父母省钱。

l

我问过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在找工作时最看重什么?答案很多,公司足够大,薪水足够高,足够具有挑战性,有成就感。等等,当然,也有一张不知所措的脸,这还没有考虑好。事实上,后来我考虑了一下,这个话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问,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需要找工作?事实上,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公司,最关心的是安全感。

l

学生们总是问如何学习C和C 才不茫然,才不乱学,想了想,在这里给出一个总的回复。欢迎拍砖。

l

看到很多同学在大本营讨论后的出路,感觉大家都对了IT职业细分还不太清楚,这里就我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拍砖补充。我在这里IT经过多年的仔细分析IT就我的理解而言,行业的职业构成实际上是IT行业也在细分,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l

我看了你的信,你说大学没有学习好,虚度了光阴,现在培训班,觉得自己缺乏钻研(注意,不是专研)精神,不想做技术了,想做业务,我根据你的文字,理解这个业务就是销售工作。但是又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在技术上投入过多,舍不得。

l

我什么都想学。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塞进肚子里。你看到什么,你想学什么!这是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共同问题。然而,这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件好事。这表明你有很高的求知欲!总比那些整天泡妞、上网、玩游戏、混日子没有激情的人强。

l

在你的问题中,你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金融危机,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悲观。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十年前、98年到2000年的经历。据估计,你当时还没有考虑到就业问题,但我当时经历过。现在想想。事实上,当时有很多想法是不正确的。

l

在坛子里混了这么久,看了很多同学的代码,感觉到大家的代码,学校里面的书生气有点重,对于细节考虑不够,有时候,感觉和吃了颗苍蝇一样,确实很不舒服。这里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简述一下,工程化代码,以及简单代码,不容易出错的代码的一些基本写法。

如果你是一个计算机相关专业大学低年级学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写的。

我之前曾经发过一篇博文《大学计算机专业那些课》来谈论大学中各门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那是针对更宽泛的范围来说的,这篇文章则更加精要和简约。因为这里研究的仅仅是核心计算机课程,更重要的是,这里要说的是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到底讲得是些什么东西。我想这些课程最终是要组成一个体系的。

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是通常情况下的核心课程,每个学校在课程设置是可能是存在差异的,但总体上框架应该是不变的。

最开始的第一门课应该是“C语言程序设计”,这基本上属于你日后一切学习的开始,简单说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就是介绍一种计算机语言的语法内容,至于怎么学好它,之前的文章都谈过了,这里就不罗嗦了。

之后的课程会分为三条线,第一条线的第一门课程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这很简单,一些有了语言基础之后,为了更好的使用语言去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习结构知识和算法。至于怎么学好它,之前的文章也谈过了——请注意,如何学都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在于告诉你你将来都会学些什么以及该学些什么。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后续课程是什么?答案应该是《编译原理》。很奇怪吧?课程就是这样设计的,其实这个路线也不是我发明的,国外大学的CS Course的体系也是这么设计的。编译原理说白了就是介绍编译器如何工作的,是让计算机理解计算机语言的一种方法和理论。这个工作过程之中蕴含了大量的算法,而且是非常复杂的算法,很多人甚至认为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本科阶段最难的一门课程。主要就是因为这里面的算法太复杂,当然也会用到很多结构,树可能是用得最多的。当然,这就是相当于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一个后续性课程,类似一道附加题。最近听一个学生说有些学校本科已经取消这门课了,我想应该是较少一部分学校的做法吧。不过,中国的学习并不太重视这门课倒是真的。一般课程设置就是一个学期左右的课时。但是一般的国外学校这门课都要学上1年,甚至两年之久。这条线路到编译这里就应该是终点了。

下面我们来谈谈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第二条路线。

在你具有了一定C语言基础之后,除了前面讲的第一条路线以外,你已经可以开始下面这条路线的学习了。

为了更好地探究计算机系统的研究机制,在学习了C语言之后,下面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是“汇编语言和微机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就是汇编语言,汇编是一种更底层的语言(相对于C而言),说白了它就是一种“用助记符描述的机器语言”。很多人刚学汇编的时候都觉得很复杂,因为它跟硬件紧密相关,就是那些个寄存器也够初学者糊涂一阵子的。这门课程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是微机接口技术,目前国内高校这部分内容都是基于80X86系列芯片的。已经可以看到这门课其实涉及到了很多硬件的知识,其实还不止,关于I/O控制,寄存器,中断,这门课里都有体现的。

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其实我特别奇怪,我在写学习路线1(也就是前一篇文章)的时候,有读者认为在学习C语言之前,或者在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之前,最先要学的就是这个东西。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觉得大学第一门专业课就是这个,我觉得这么想的人是不且实际,信口开河的。这门课程还是比较深的一门课程,在汇编和接口之后安排这门课程是比较的。不过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教育体系确实也有在较开始的时候开设一门概论课来作为导引,有时候叫Computer System Introduction,有时候叫Computer Culture,其实内容差不多,但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导引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里面已经设计到组原和OS的初步内容了。但这和Computer Structrue & Architecture还是有区别的。

接下来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如果外行听起来可能觉得这个课应该是学如何使用操作系统的吧,就像“WindowsXP 速成”?非也!这门课程是讲OS是如何设计的,或者说是如何实现一个OS(当然做要比说起来难多了)。之所以这门课程被安排在组原之后,那是因为这反映了一种自底向上的学习路线。操作系统当然是在计算机系统之上来搭建的。向调度啊、虚拟内存啊这些问题都是由操作系统来控制的。我最近所写的《代码揭秘》基本上是属于这条路线上的内容的,不同的是我采用了一种更贴合读者理解方式的描述,因为在讲述这些原理之前,我都是采用C语言实例来作为引子的。有空也推荐大家看看,应该学校里的图书馆是可以借到的。前一阵子一位四川大学的计算机青年教师给我写信谈起我这本书时,我才知道高校的图书馆里原理已经可以借到了。以上就是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的第2条路线,下面我们来讲最后一条路线。

最后一条路线属于应用型的,也就是说当你学完了基本的原理之后,一方面为了日后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从事研究工作也可择其一而继续深入探究,那么最好总之要上升到一定应用层面的东西。

在你有了一定的C基础之后,学校可能会开一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可能是C++或者Java,因为面向对象的语言在实际开发中正广泛的被使用。无论是C++还是Java,跟C来说本质上都是语言,只不过他们多了一些OOP方面的特性。如何学好它们,我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谈过,这里就不多言了。

接下来的一门课程应该是“数据库系统”,这门课不是教你怎么使用SQL SERVER或者DB2的,学校里的课程远没这么前沿。数据库系统这门课依然偏重更多理论,尽管数据库相比于组原和OS来说已经是上层建筑了。这门课讲的多是些数据库系统设计方面的原则,例如如何解决关系问题或者SQL语言等等。

再之后可能会学的课程是“计算机网络”,这门课里会更加系统的向你介绍网络方面的知识,TCP、UDP,HTTP这些名词会粉末登场。注意这门课一般不是教授你如何布网的,例如如何配置路由器这种东西一般是CCNA里面的内容了。这门课里讲的更多的是上层原理与协议。

以上就是一般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几条路线。他们彼此联系,共同作用。注意我这里讲的内容不是给你推荐学习方向,而是告诉你大学里会学什么,之间联系如何。从之前的文章评论里不难看出,有的同学好像根本没理解文章的意思,说自己好像更适合哪条路线的样子,其实适不适合哪条线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这些东西你都得学,既然学就要学好。本身就是一个体系的,怎么能做瞎子摸象的事情呢?现在CSDN学生大本营搞得不错,资源很多,访问量很大,但也能客观的看出浏览的人真的是分好多等的,有的是谦逊而好学的,有的则是蜻蜓点水的过客。浮躁之气甚嚣尘上,胸中无物自然谈吐轻浮,看什么都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多少有些自以为是、妄自尊大了。这也是我在此开博四个月余来的感受吧。希望大家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戒骄戒躁,平和的埋头学习吧。

陈俊强(C/C++学生) :

感谢老师抽空写出这3条线路,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之前在大一的时候参加过思科的CCNA培训,真的那个时候很开心,能自己把实验做出来,但是事后深深的思考后,我究竟懂得了什么呀?难道我只会操作吗?我深入的问一下那为什么这个实验能实现呢?深入到原理性的东西就发现不懂了。跟现在大多数人一下,我也在学习J2EE,但是我已经能从更高的高度去看待这个J2EE体系了,我要求达到的目标是:不仅是懂得操作,而且要懂得原理性的东西。真的,我越来越发现大本营的优点了。

曹秋枝(C/C++学生) :

受教了,很明确的路线。大学里确实是应基础为重,为应用奠定雄厚的基础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刘勤(C/C++学生) :

期待!这个问题从我开始学编程起一直在想,我想很多初学者都很需要老师们这样的指点的...

有很多同学发出过这样的疑问“到底应不应该考研?”,很多同学都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今天在这里向同学们统一解答一下,因为内容比较多,我是一边写一边发表,因此这篇文章会分几期贴在学生大本营。

“考研”这个词围绕在我们每个人周围,学校海报栏中最大的广告一定是考研培训班的,不仅很霸道的贴满所有区域,而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学校书店里卖的最火的书一定是考研的辅导书;每到临近考研,学校里的自习室、图书馆一定被考研的同学长期“占座”;同学们之间经常聊的也是“你考不考研,想考哪儿的研?”,仿佛不想考研就是没追求的表现。

到考研报名的时候每个班都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报了名,问到选择考研的原因,回答一般都是:“大家都考研”、“上大学就是为了上研究生”、“工作不好找,只能读研争取好的发展”、“读研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想读研进一步深造,研究专业知识”、“我一直成绩很好,不读研可惜了”、“我父母让我考研”。

首先我对一些同学的误解进行一一破解。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特点,就像葛优在广告里说的那样“哪儿人多我去哪儿,我就是相信群众”。在大街上大家都爱往扎堆儿的地方走;在火车站里哪怕不知道哪儿是进站口,只要跟着大流走,一般都不会走错;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也经常选择其他班级去过的地方玩儿。因为“跟着大伙走,一定不会有错”。在很多情况下“哪儿人多我去哪儿”是非常合理的一种“选择”方式,因为根据概率来讲,大部分人选择的道路有非常大的概率是正确的道路。好像根据这种说法,“大家都考研,我也就考研”是非常合理的一种想法,可是实际并非如此,因为考研和上边举的这些例子有太多的不同。

首先,目的性不一样。逛街的时候大部分人的目的就是“看热闹”,人越多的地方肯定越热闹;在火车站里,几乎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进站”,因此跟着大家走也肯定没错;班级活动,大家的目的都是“玩儿好”,其他班级都选择的地方肯定都挺好玩。可是考研却不一样,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考研成功读研”,注意“读研”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读研”,因此“读研”的目的才是“考研”的目的。很显然,不同的同学考研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是为了考更高的学位,增光耀祖、显耀门庭;有的同学是为了读研、读博,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有的同学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拿更高的文凭,找更好的工作;有的同学是为了跨专业考研,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的同学是为了能从普通大学考入名校,圆自己的“名校梦”。看似大家的共同目标都是“考研”,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如果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就加入考研大军的话,无疑是成为了“群体性盲动”大军中的一员。

其次,选择错误路线后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大街上有利用大家的从众心理专门找托儿撑场面的,如果被托儿吸引到这里,却发现没什么意思的话,大不了再去其他的地方;火车站中偶尔也会有临时性的调度,你随大流到了目的地以后却发现,其实那些人是出站,大不了再走回头路重新找进站口;选其他班级都选择活动线路的后才发现其他班的同学太低级趣味了,不符合你们的喜好,大不了这次玩儿的不开心,没有太大的损失。但是考研就不一样了,考研失败了的话,就业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再找合适的工作非常难;即使考研成功了,上研以后才发现研究生生活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各种原因导致研究生毕业以后发展还不如那些没上研的同学。一旦考研这条路选择错了,你是没法走回头路的。

从众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担责任,不用担心选错了道路造成的后果,因为“大不了大家一起死” 。“死亡率”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死亡率只有0%和100%,因此在决定从众之前,需要掂量一下是否这件事情是否“值得”。

在决定是否考研的问题上,千万不能有“大家都考,我也考”的想法,考研还是不考研,都请“给我一个理由先!”,找到了理由,再往下看。

很多同学从上大一开始就定下了考研的目标,理由很简单“上小学的目的是上初中,上初中的目的是上高中,上高中的目的是上大学,上了大学当然要读研了”,“我一直成绩很好,不读研可惜了”,在这些同学心中,人的前进就是不停的考,有一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笑话就很能反映这个现象:“学士上面是硕士,硕士上面是博士,博士上面是博士后,那博士后上面呢? 如果你够勇敢再读2年是勇士,再读5年是壮士,再读7年是烈士,烈士以后呢? 教育部会推出圣斗士,读满2年是青铜圣斗士,5年是白银圣斗士,7年是黄金圣斗士。毕业以后愿意再读上去的女孩子有机会考出--雅典娜”。

如鹏网的朱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认识的一个人,学习非常厉害,上大学、考硕士、考博士,都是一路顺风,毕业后又考过了司法考试(难度非常高的考试),能考得试都让他考过了,然后发现自己“没得可考”了,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最后只好进入法院工作,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实际的工作,找不到以前那种考试时春风得意的感觉,每天都要处理很多自己不愿意处理的事情,最后竟然精神分裂进入了精神病院。

上大学的目标不只有“考研”这一条所谓的“出路”。按照严格的区分,研究生是为有志于从事本专业深层次理论知识钻研而设置的,其培养的目的是“研究员”甚至“科学家”。但是,由于大学扩招、国家产业结果不合理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严重下降,而“研究生扩招”则可以暂时“饮鸩止渴”性质的提升所谓的“就业率”,同时,有些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也想利用“研究生扩招”大捞一把,因此他们利用在社会上、媒体上的话语权,大肆鼓吹“本科毕业以后还是考研好”,这更是使得很多同学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上研究生”。

同学们可能已经看到了我在上边给“出路”两个字加了双引号,的确,考研不是本科生的“出路”,因为“考研、读研”只是过程,不是出路,除非你想一辈子考呀考,以死前考上“雅典娜研究生学位”为目标,否则一切过程的真正的目标都是“工作、赚钱、娶媳妇、生孩子、养二老、买房、买车、买油、买面……买坟”,你所做的一些事情都应该围绕这个最终目标而进行规划。

不要把“考研”当成唯一的出路,考虑自己的情况,考虑“工作、赚钱”这一终极目标,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决定考研的理由,因为听说毕业工作不好找,害怕“毕业即失业”,因此把希望寄托于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有的同学则是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没有工作所需要的本领,害怕面对找工作,“考上研究生就能多争取两三年学习时间,上了研一定好好学”。

现在的工作真那么不好找吗?就业机会真的那么少吗?别的专业我不敢妄加评论,看这篇文章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可能毕业以后要从事IT相关工作的,根据我工作这些年接触的来看,很多IT企业有“人才荒”的现象,也就是很多职位长期缺人,招不到人。有同学听到这里疑惑了“怎么可能缺人呢?每年毕业这么多学生?”,有一句话很伤人、也很找骂,但是我又不得不说“企业不是招要饭的,不是随便招一个阿猫阿狗凑数就行;企业要招的是能帮它赚钱的能人”。

难道是企业里对学生们的要求太高了吗?来听听企业招聘人员的评论吧:

“招聘启事发出去了,邮箱很快就被简历撑爆了,但是大部分简历都是只有个人信息、专业课程设置、从小学到大学的考学履历,最后跟着一封热情洋溢、废话连篇,却空无一物的求职信,好像这几千份简历都像是一个人的简历一样,没有丝毫自己的特色。真不知道除了他满足我们在招聘启事中说的‘2010届应届生’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条件满足。”

“一个学生来应聘网络管理员,我问他一台计算机连不上网了,有可能有哪些问题,你会怎么进行故障排除。那个同学竟然支支吾吾半天,一句完整的话都没说出来,哪怕说一句‘可能是网线断了’都行呀!”

“一个学生来应聘软件工程师,我问让他写一个打印菱形的控制台程序,这是C语言教材上前几页的最简单的程序,竟然愣了半天一行代码都写不出来,问他当时C语言考试是怎么过的,他回答的很干脆‘就那么过的’!”

其实企业里对应届生要求并不高。比如对于软件开发职位的学生来说,企业里的要求就是“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不需要你懂这个工具、那个工具,不需要你会这个语言、那个语言,不需要你懂这个框架、那个框架,只要“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那些工具、语言、框架公司只要培训一下就可以掌握,“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也不是只有聪明的学生才能具备的品质,只要智商正常,平时多动手、多写程序,成为“有编程的感觉、动手能力强、好学”一点都不困难。可是实际情况是,纵观一个有50个学生的班级,有10个人对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有10个人对本专业完全不感兴趣,有10个人迷迷糊糊,有10个人只会死读书,还有5个人今天学两页C语言、明天学两页Java、后天学两招黑客技术,真正能踏实下心来多动手、多写程序的能有两三个就相当不错了。

有一个笑话大家都听说过: 有两个人在森林里散步,忽然出现了一只大老虎,一个人忙伏下身去系鞋带。

另一个人问:“你系什么鞋带啊?你难道还能跑得过老虎吗?”

这个人说:“我那能跑得过老虎啊。不过我只要跑的过你就行了!”

在班级里学习成绩名列前三名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成为被企业相中的两三个人却是非常轻松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不会“多动手、多写程序”,而你只要“多动手、多写程序”就足够了。有同学会问“我们班的同学都看了这篇文章,那岂不是他们都和我一起努力竞争了,我又没有优势了?”,同学们太高看我了,我没那么大的能量,我不比游戏更能吸引同学,很多你的同学根本不会看到我这篇文章,哪怕有人看到也只会随便瞄一眼,而能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的则又少之又少,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并且相信我讲的这些道理并且长期坚持照着做的能多一个我就很欣慰了。

因此那些害怕工作不好找而想考研逃避的同学大可不必担心,只要你能比身边的同学多努力一小点儿,就可以很轻松达到企业对应届生的要求。及时那些大一、大二、大三都玩儿过来的同学也不必担心,踏实下心来,用剩下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集中强化一下自己,想搞编程的吃准自己最熟悉的语言多练、多写,想搞网络管理的同学报一个思科培训班苦练实际的技能,想搞嵌入式开发的同学弄个开发板把常用的嵌入式功能实现……,相信半年之后达到企业的要求轻而易举。

如果你只是怕工作不好找而考研的同学到这里就不用往下看了,关了这个网页抓紧“系鞋带”去吧。

现在有一些大学生让人感觉很可怜,从小就被家长安排着,早餐吃什么、买什么衣服、放学了去哪儿玩、周末做什么、上哪所小学、上哪所中学、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报哪所大学、考哪个专业……一切一切都听父母的。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在我们心中就是超人,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干,可是你在茁壮成长,父母却在慢慢老去,总有一天在知识、阅历、判断力上会不如你。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做的一切的决定的初衷也是会孩子好的,可是有时候他们的好心会办成坏事的。

我认识的一个在读硕士的朋友说,他父母在规划他未来的时候,说他家里几代人没出一个“有文化”的人,希望他好好努力,能考多高就考多高,“硕士上完了,考博士,博士考完人考博士后,无论你考多高我和你妈都全力供你上学,咱们要增光耀祖!”,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希望孩子成为地位高的人,这样以后就可以说“我们家孩子是博士后!”,他们连“博士后其实是找不到工作的博士,不是比博士更高的学位”这样的事情都不知道,他们的安排我们怎么能听呢?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供养我们长大、上学,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孝敬的,但是他们的想法并不总是对的,如果不自己分辨只是一味听他们的话,早晚有一点会被他们的好心害惨的。

有一个很老的纪录片叫做《狐狸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一窝小狐狸出生了,在老狐狸的呵护下成长,小狐狸渐渐长大了,外形已经显得跟父母一样高大。老狐狸一朝突然变脸,驱赶小狐狸出门。被赶出家门的小狐狸好生可怜伤悲,不愿离开,一次次回家门口,但是老狐狸不仅不让小狐狸进门,反而以“疯狂地嘶咬”的方式,生把小狐狸撵走。从此,小狐狸一个个无依无靠�

标签: 一体化震动变送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