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目的
1.熟悉仪器内各部件的配置、功能和使用方法
2.观察传感器结构和应变片位置,熟悉仪器上的桥线
3.根据图4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传感器单臂桥V-W曲线,并求灵敏度S=?
V?W。测重物W与电压V当增加重量(上升曲线)和减少重量(下降曲线)时,测量关系曲线。分别找出上升曲线和下降曲线的灵敏度,并找出灵敏度S的平均值。
4.测量传感器半桥和全桥的灵敏度,并与单臂电桥进行比较 。
二、 实验原理
1. 物理基础
如果沿导线轴方向施加张力或压力,其电阻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电阻效应,如图1所示。
图1金属丝受力时几何尺寸变化图
k0=(1 2ν) dρρε
在弹性范围内,一般金属材料的泊松比通常为0.25~0.4之间,所以1 2ν在1.5~1.在8之间,其电阻率略有变化。一般金属材料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的灵敏系数值k0
大约是2,但其具体尺寸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2. 金属材料电阻应变片的结构
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常用的电阻应变敏感元件,其结构如右图2所示,由1-敏感栅、2-引线、3-粘合剂、4-盖和5-基底组成。敏感栅的厚度为0.003~0.010mm用金属丝或金属丝制成的金属箔。
图2 应变片结构示意图
3. 电阻应变传感器转换电路
应变片将应变量ε转换为电阻相对变化RR,为了测量?R
,通常使用各种电桥线路。根据连接到桥臂的工作应变片的位置和数量,电桥电路可分为图3所示的情况:
图3 电桥电路
众所周知,电桥平衡的条件是:电桥相对于两臂电阻的乘积相等或相邻两臂电阻比相等,即
R1R4=R2R3或R1R2=R3R4 (5)
1) 单臂电桥
如果只有四臂电桥,R1.工作应变片由于应变而产生相应的电阻变化
?R1,而
R2、R3和R4为固定电阻,称为单臂电桥,如图3所示-b所示。U0为电桥输出电压。电桥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平衡状态,U0=0。当有
?R1.电桥输出电压U0为:
U0=
U(R4R3)(?R1R1)
(6)
1 (RR) (?RR)1 RR21143电桥电压灵敏度定义为:
kμ=U0(?R1R1) (7)
在式(6)中设置桥臂比
n=R2R1.由于电桥的初始平衡R1R2=R3R在分母中略去
?R1R1,可得
U0=
nU
(1 n)
2
??R1R1 (8)
因此,当单臂为工作应变片时,电桥的电压灵敏度为:
kμ=nU(1 n) (9)
二、 半桥电桥
考虑单臂电桥U值的选择受应变片功耗的限制,因此可以选择n最高灵敏度值
2
kμ
,由
dkμdn=0
可得,当n=1时,即:R1=R2,R3=R4时,
kμ
是最大的,此时
U0=U?R14R1 (10)
因此
kμ=U/4 (11)
考虑到(8)公式的求出U0时忽略了分母中的分母R1R一是近似值,实际值有非线性误差。为了减少和克服非线性误差,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差动电桥,如图3所示-c如图所示,在试件上安装两个工作应变片,一个是拉力,另一个是压力,然后连接到电桥的相邻臂,此时电桥的输出电压U0为:
?R3?R1 ?R1
U0=U?-? (12)
?R1 ?R1 R2-?R2R3 R4?
当平衡电桥开始时R1=R2=R3=R4,因此
?R1=?R2,则U0=U??R12R1
kμ=U/2 (13)
输出电压无非线性误差,电桥灵敏度是单臂电桥的两倍,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3) 全桥电桥
为了进一步提高桥梁的灵敏度和温度补偿,多个应变片经常放置在桥臂中。电桥可采用四臂电桥(或全桥),如图3所示-d所示。
当平衡电桥开始时R1=R2=R3=R4.忽略高阶微量,则忽略U0=U??R1R1。因此
kμ=U (14)
此时灵敏度最高,输出和
?R1R
1成线性关系。
在实际测试中,由于电阻应变片工作,其电阻变化通常很小,电桥相应的输出电压也很小。为了促进仪器的检测或记录,还必须放大电桥的输出电压。本实验中使用的放大器为差分放大器,实际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4
三、 仪器设备
SET-N型式传感器实验仪;砝码;砝码盒。
四、测量内容
1. 单臂电桥测电桥的灵敏度
单臂电桥的灵敏度(mV/g)=0.568 2. 半桥电桥测电桥的灵敏度
半桥电桥的灵敏度(mV/g)=1.14
全桥电桥的灵敏度(mV/g)=2.28
5. 数据处理
1. 作为单臂电桥V-W曲线
2.计算电桥的灵敏度
根据所得数据表S=ΔU/ΔW计算电桥灵敏度:
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上升和下降曲线相同)(mV/g)=0.568; 半桥电桥的灵敏度(mV/g)=1.14; 全桥电桥的灵敏度(mV/g)=2.28;
六、误差分析
(1)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并不是与?R1/R严格的线性关系,有非线性误差=
?R1/R1
;全桥电路输出电压U0不是与?R1/R1成严
1 n ?R1/R1
网格的线性关系程中,网格的线性关系忽略了高阶微量。
(2)仪器灵敏度高,线路松动导致电压不稳定,读数估读,造成一定误差。
(3)加上砝码后,由于滞后效应,电压显示值在突变之后还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应该等到读数稳定了以后再读,否则会导致读数不准确。
七、思考题
1.仔细观察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灵敏度与应变片数量的关系,推断三臂电路电桥灵敏度,并通过实验验证。
答:观察到的关系是:应变片的数量与灵敏度与单臂电桥的比值成正比,因此推断三臂电路的电桥灵敏度是单臂电桥的3倍,即三臂电路的电桥灵敏度约为1.704,经实验验证得推想正确。
2.在半桥测量过程中,当两个不同受力状态的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置在对侧或邻侧。为什么?
答:应该放在邻里。因为在邻里,中点的电位变化可以和其他参考点进行比较。如果不在邻里,两个应变片发生变化时,相应电阻的电位差可能为0。
3.在许多物理实验中(如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金属热膨胀系数测量和本实验)加载(或加热)和减载(冷却)对应物理量的变化有滞后作用。试着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共同点:金属的变形和温度的变化不是瞬间完成的,有一定的滞后时间,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会有一定的误差。
解决方案:a.在实验中,每个变形或温度变化应尽可能小,以缩短滞后时间。
b.改变实验条件后,读取数据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