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开发一个操作系统?
对于这个问题,房东只是提出了问题和怀疑。真正的原因是,第一个不是人才问题,第二个不是财务问题,第三个不是组织问题。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请参见以下分析:
要在中国建立独立的纯汉字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汉字系统必须是一个系统、规律、规范、规律的文字系统,由组字元件按照一个规则构建。对于计算机来说,这种文本系统可以使用少量的组字元件来构建任何不需要重码的汉字,从而建立计算机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系统;
2.能够制造出完全支持计算机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计算机芯片。
3.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和所有应用软件可以通过计算机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编制。
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纯汉字计算机信息系统,汉字系统必须是系统的、有规律的、标准的和标准的?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解计算机和文本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计算机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从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开始: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进行二进制数字操作和逻辑操作。用于表示二进数元0和1的物理设备有很多种:如果电容器存电表示0,则放电表示1;晶体二极管通电表示0,断电表示1;光盘表面凹点为0,平点为1;磁盘上的铁粉带,磁点为0,无磁点为1;等等,所有具有二态性和可控性的东西都可以表示二进制数元0和1。
计算机芯片由数千万微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电容器等元件组成。这些元件构成了二进制数字记录电路和与门、非门或门的基本逻辑控制和计算电路。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它们由电信号控制。人们首先设置二极管通电表示0,断电表示1。然后用0和1的不同排列来表示不同的含义。
如果要用四位二进制编码来表示0123456789个数字,其编码为:000、001、001、011、0100、0101、011、011、011、1000、1001。与这四个编码相对应的可以是四个电子管;与这10个数字相对应的四个电子管的状态为: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通、
1000、 1001
断通通通、断通通断。
根据这种情况,一些刚懂电脑的人说,电脑只知道源代码0和1,与文字无关。
这种说法,对于40年前的原始电脑来说是对的,对于今天的高级电脑来说,就是十分片面的了。为什么?且看下面的说明:
虽然0101可以表示5,但它不是人们通常知道的数字符号5。大多数人不知道0101代表数字5。如何将数字符号5与编码符号0101连接起来?这还需要一套关联逻辑电路和一个使用该关联电路的程序来连接它们,并在屏幕和编辑文件中显示数字5。为了方便操作,人们可以通过点击按钮的动作来启动相关程序。这相当于人与机对话。按钮上标有5字,方便人机对话。这样,只要人们想在电脑屏幕上显示5,就直接按下标有5的键盘按钮。因此,人们称按钮上标注的5字为0101的键盘代码,称0101为5的源代码。现在在英语键盘上a、b、c、d、----f1、 f2、 1、2、3、 \、 /、 ; 、 。等键盘符号,就是这样设计的。
由于使用了键盘代码例如,源代码1011万万万是计算机上的一个加法指令,用键盘代码代表此指令后,即ADD(缩写英文加法一词)。这样,人和机器就有了直接的对话关系,即人们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文本符号直接与电脑交流信息。当然,这个加法指令ADD还必须有一套数字电路、逻辑控制和操作电路来支持该程序。事实上,每个程序都必须有相应的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来支持,否则该程序将无法运行。因此,计算机程序越复杂,支持其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就越复杂。因此,在制造计算机芯片时,不能在结构上独立制造特定的软件定软件的前提下设计和制造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否则,它将无法运行此软件。因此,随着软件功能的扩展,计算机中央控制芯片的微晶管数量也从10年前的数百万扩展到数十亿,其逻辑控制电路越来越复杂。
在信息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社会,计算机信息覆盖社会的一切,公众必须学会使用计算机。只有将原来不方便公众的源代码指令操作计算机的方式改为人机对话,才能最方便公众使用计算机,使计算机得到普及。计算机实现人机对话的最佳桥梁是文本。
为了用文本实现人和机器的对话,在编制计算机的各种控制程序时,必须将文本设置为键盘代码,然后将键盘代码对应于源代码。这样,源代码对应的键盘代码作为编程工具符号,从而将源代码编程模式改为键盘代码编程模式。
但要通过文字实现人与机对话,使用的文字必须适应计算机的工作特点。电脑的工作是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那么它所使用的文字也就必须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以英文字母为组词元素的英文系统是有规律、规范、规范的文字。因此,任何英语单词都可以用键盘上标记的26个英文字母按钮组成。这样,电脑的所有程序都可以间接地用英文键盘代码作为桥梁编制。
美国建立了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在“ASCII代码又分为控制码和字符码两部分。控制码,又称指令码,可用于编制各种程序;字符码用于检索和显示文本、图形和符号。 例如,一些功能键:F1、F2、F3、。。。。。。ESC 、Tad、Caps Llock、Shft等等,对应控制码;一些符号键:a、b、c、d、e。。。。。。。1、2、3、4。。。。。。-、=、[、]、。。。。等等,对应符号码。“ASCII代码中的每个符号都必须有相应的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来支持,否则,ASCII”码的符号就不起作用了。所以,“ASCII代码不仅用于计算机硬件制造商,也用于计算机编程者。因此,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为基础设施建造的计算机可以用26个英文字母键打出任何英文单词和计算机指令。
当然,按照当然ASCII”码标准制造出来的芯片,也可以被改成支持其他文字的芯片,但是,这样的改变,只有在支持“ASCII只能在代码的硬件范围内进行,超出硬件的支撑范围,就不能进行。
1992年,美国对ASCLL代码中的字符已经扩展(不是通过扩展硬件功能,而是通过扩展软件功能),包括世界各国文本的构建元件和符号。康熙字典中的第224个汉字部门,CJL20928年,表意符号(含汉字)被称为国际标准代码Unicode”。
由于国际标准代码Unicode字符码只扩展,控制码不扩展。
以Unicode虽然为代码设置的计算机可以检索和显示各国的文本,但不能使用英文字母以外的文本来编制程序。这样,在“ASCII”码和“Unicode基于代码的计算机无法建立英语以外文本的信息系统。所以,在“ASCII”码和“Unicode在基于代码的美国电脑上,汉字信息、俄语信息、日语信息和希腊文信息。。。。。。。。,只能挂在英文信息系统上。-----如果其他国家的文本信息系统与美国的英语信息系统脱钩,美国就无法控制和监控其他国家。
现在以英语为主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计算机是如何处理汉字的?
中国不能自己制造电脑。中国人如何用美国电脑处理汉字?
因为,要用美国的ASCII以编码为基础的计算机必须构建每个汉字:1。汉字构造元件点、横、竖、撇、抑。。。。。。”用ASCII代码被替换,这是可以做到的;2.用构字元件形成方块形汉字。这是做不到的。因为不同汉字的长度、厚度和放置角度,汉字楷体的构字元件是不同的,基本上没有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要将每个单词的结构分解成元件,然后构建原始单词,需要编制一个非常复杂的构词程序;如此复杂的程序,很难记住和操作,大多数普通人不会使用。若采用偏旁、主部合成方式构字,则无法避免同码字。由于汉字楷体在笔画结构上有大量的同画字(如目、和、A、申、颜、钼、押、拉等)。),所以多个同码字会通过偏旁、主部的合成形成。这样,汉字部件就无法实现ASCII代码的唯一对应关系,因此,汉字部件不能作为计算机的键盘代码来编制纯汉字计算机软件。
所以只能用一种方法,就是用美国电脑的图片处理功能把每个汉字做成小图片,然后用ASCII命名,然后存储在汉字库中;当计算机编辑文件时,用英文键盘输入命名,并转移到编辑屏幕上。由此形成了两种基本的汉字输入法——笔画输入法和汉语拼音输入法。见字不读,用笔画输入法,见字读音,用拼音输入法。这两种输入法都是整字调取法。同码字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这两种输入法中,都无法实现ASCII代码与汉字的唯一对应关系。因此,不能在美国电脑上用汉字编制纯汉字的中文电脑软件。
因为,在楷体字的基础上,无论使用什么输入法,整个汉字都是通过英文代码从汉字模库中检索出来的。因此,在ASCII在基于代码的计算机上,使用楷体字是不可能解决同码问题的。
为了在电脑上打方块汉字,我们必须把方块汉字做成图形,编号,制作图片集(字符集),然后制作图书馆,嵌入计算机操作系统,在系统管理下,通过输入计算机打字方法输入代码打字,字符集中编写多少方块汉字图形,只能打多少方块汉字,字符集不能打字,所以用GB2312字符集只能使用6763个不同的方块汉字GBK字符集可以打出20902个不同的方块汉字GB18030字符集可以打出27484个不同的方块汉字Unicode字符集可以打出27901个不同的方块汉字。但是方块汉字超过2万个,根据一些数据
方形汉字约10万个,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词将继续创建,字数将继续增加。因此,随着汉字的不断增加,字符集必须不断扩展。此外,在现有的字库中添加新单词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项目,涉及到许多程序(例如,各种字体的字体模型)。
为了在计算机上调出2万多个汉字,必须根据某种汉字输入法设计一套与2万多个汉字对应的输入码。字数越多,输入码的设计就越麻烦,重码率越高,打字越不方便。
由于楷书汉字不能用来创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了使楷书汉字的处理机械化和自动化,必须依靠英语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必须向全民学习英语,这导致了全民学习英语的局面,增加了中国人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目前,计算机正在调用汉字面,与用老式的铅字打字机相比,没什么本质的变化。只是把“铅字盘”换成“图形字库”罢了。所以,先进的电脑给汉字带来的好处是很有限的。有人说用“词索输入法”可以提高输入速度。其实,“词索输入法”除了让电脑先从几万个汉字中找出同码字外,还必须再根据这些同码字关联出双音词或多音句来。其实,这种办法效果并不大,因为,汉语的二级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组建的,是无限的。所以,再大的电脑词库,也不可能把无限的汉语词汇都包括进去。即使搞一个1千亿词的词库(这将使汉字打字程序变得十分复杂和庞大,用起来成本加大),也不能避免同音词和同音句的出现。
当年,对汉字文化圈的人们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信息革命,一时想不出好的应对办法,用缩小汉字使用量的暂时方法来应付一时之需,先把常用的几千个汉字用字库检索法使用起来,也不失为是一种明智之举。但这种做法使汉字的使用数量还不如没有电脑时代的多。如果常期拖延下去不加改变,不让汉字全部用上并能无限扩展,将使汉字僵死,汉语退化,等于主动把汉语、汉字的主人位置让给外语、外文。有些人不认识压缩汉字和冻结汉字的严重后果,还把压缩汉字数量和冻结汉字的权宜之计,视为使汉字适应电脑特性的一个永久法宝,还要进一步削减已经使用的汉字数量,要把汉字限制在2千个之内。这就像看着百万雄师,因指挥不了而弃置不用,只能指挥几十个人的小分队一样。是最愚蠢的想法。
由于,电脑不能用楷体汉字元件编制电脑程序,就不可能有汉字元件代码的程序了。所以,现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的汉字,全是用英文程序从汉字字库里调取出来的。如果把英文程序比作汽车的话,汉字信息就是汽车表面的涂漆。
只要使用美国的电脑,不单汉字必须通过英文代码程序才能显示出来,凡是没有相应的电脑芯片支持的其他任何文字和符号,都必须通过英文代码的程序才能显示出来。这样,除了英文以外,凡是通过英文代码的程序显示出来的文字和符号,都是英文的“面具”,都是假“茅台酒”的外包装。英文代码的操作系统软件Windows、linux ,应用软件Word、office、网页、等等,都可以涂上汉字、日文、蒙文、阿拉伯文、俄文、法文等等文字“漆层”。但是,英文代码的编程工具软件(例如C++、 FoxPro 等等)却不能涂上外文“涂层”。因为,电脑调用的汉字会出现同码字;其他拼音字母文字的字母,与英文字母在数量上也不是正巧相同的,组建的单词结构与英语单词结构也不是相同的,不能一 一对应起来的。
所以,凡是使用不以自己的文字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电脑、而是使用美国制造的电脑的国家,不论其文字是否为线性拼音字母文字还是方块文字,都必须通过ASCII码,调用文字;其文字信息,都必须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不论采用什么安全防范措施,都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和监视。
中国的一些人以为,把方块汉字改成线性排列的“拉丁化汉字”,就能解决目前楷体在电脑上的一切缺点和弊病了,就“与国际接轨”了,这是不懂电脑工作原理者的幻想。
Linuxd 的源代码是公开的,世界各国的人都可以利用它来创作自己的电脑操作系统,我们中国的红旗电脑操作系统,就是用Linux源代码做成的,但是无法用方块汉字来做,只能借助于英文来做。为什么?
因为,在Linuxd系统下,楷体汉字,还是不能建立脱离英文代码的纯汉字信息系统。所以,目前中国用Linuxd系统,编制的软件,与直接使用ASCII码的软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还没有直接使用“微软”的软件系统省事。
不过,在Linux系统下,象法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这类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文字系统,表面上似乎能用几十个构字元件构建出无限的不重码的单词,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交换标准代码”了,但是,这仍然是建立在美设计制造的电脑硬件和ASCII码基础上的。所以 ,仍然不是完全的“独立自主的”电脑信息系统;仍然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和监视。
只有从电脑的硬件系统到“信息交换标准代码”都是本国独立设计制造的,才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电脑信息系统”;才能在硬件系统上彻底摆脱美国“预埋信息炸弹”的危险;才能在软件系统上,有能力预防和抵抗美国“信息炸弹”的攻击和监视。
今天,中国使用的是美国制造的电脑,中国民众所使用的一切电脑软件,不管表面是否涂了一层“汉字漆”,全都是英文代码的。例如现在汉字网页,实际上就是戴着汉字“面具”的英文网页。有些人被这种“汉字面具”欺骗了,以为汉字在电脑上的难题已经解决了,中国有了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了。
其实,以美国的电脑图纸制造的电脑,都是用英文作为“人、机对话”的第一“桥梁”的。(人---英文键盘代碼---源码---显示屏)。其它文字,只能再通过英文,间接地实现“人、机对话”。(人---英文键盘代码---源码---其他文---显示屏)那么,其他的文字,就是第二级“桥梁”了。显然,第二桥梁的文字是依靠第一桥梁的文字才能被电脑使用的。目前,汉字就是汉语人使用电脑的“第二桥梁”。
中国人使用美国制造的支持“ASCII”码的电脑芯片和以“ASCII”码为基础的软件,来搞“汉字输入法”、编制“应用程序”、编制“中文网页”等等,就相当于笼中的小鸟一样,不论你怎么折腾,也跳不出美国给你的那点“空间”,美国人是绝对不会给你留下一个小洞,让你逃飞的。
正因为如此,40年来,中国的一些人企图在楷体字的基础上,解决汉字在电脑上的难题。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办法,出现了“万码奔腾”的局面。却始终突不破“整字调取”的框框;不论想了多少“汉字输入法”,仍然还在“拼音输入法”和“笔画输入法”两种办法上转悠。重码字问题一点也没有解决,中文软件,信息无法脱离英文信息系统而独立出来。
既然汉字只能作为“第二桥梁”被使用,那么,目前的电脑的汉字信息,自然就必须依赖英文信息系统而存在了。这样,就造成了如下情况:
汉字信息,必须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
中国不得不加入美国的int网;
中国就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
至此,那些初懂电脑的人们,应该明白:“电脑只认识源码0和1,与文字种类没有什么关系”的说法,对于“源码编程电脑”来说是对的,而对于“键盘代码编程电脑”来说,就是错的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美国“ASCII码”为基础设计、制造的电脑,只支持美国的“ASCII码”,根本不支持任何“中文信息交换代码”,所以用美国的电脑,是不能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信息系统”的。
今天的电脑编程,已经由“源码编程”变成“代码编程”了。目前,中国使用的电脑、手机等等信息产品,其软件都是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码)为基础的。所以,中国的软件制作人员,所使用的编程工具软件,都是英文代码指令。这样,中国即使重新编制“底层操作系统”,也照样摆脱不了美国的监控。所以,我国所使用的电脑软件,中国人无力作实质性的改变,就只能是如下的情况:
质性的改变,就只能是如下的情况:
1, 现有的数百种比较流行的程序编制语言,全是英文代码的,全是外国产的;
2, 我国有数千万的电脑PC,但其后面的操作系统均引自国外。
3, 我国有数百万的网站,其后面的服务处理软件,数据库存储及管理等基础性软件均来自国外。
4, 我国有数亿的手机,其后的操作系统均引自国外。
5, 一些大型的图片,3D动画处理软件均来自国外。
6, 办公软件主要是微软垄断,即使WPS中文编辑软件,底层还是“ASCII”码的。
有人认为,电脑芯片,只“认识”0和1,与文字没有关系。所以中国可以不制造电脑芯片,买来美国的芯片,用源码编程方式,编制一套电脑操作系统和一切应用软件,就可以跳出美国的魔魇了。有这种观点的人,为什么不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的话,美国为什么敢于向中国倾销电脑芯片和电脑软件,却极力封锁电脑芯片的制造技术和拒绝公开电脑底层软件的“源码”?
其实,美国不单在软件上“套住”了中国,在硬件上,也让中国无空可钻。第一,在制造技术上,极力实行技术封锁,遏制中国设计制造中国自己的电脑芯片;第二,在卖给中国的电脑芯片和软件中,都暗藏“遥控信息炸弹”。
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电脑产业所生产的电脑芯片和编程工具软件,必须使用美国的电脑芯片和“编程工具”软件。所以,中国的“孙悟空”,不论怎么折腾,也跳不出美国“如来佛”的手掌。
因此,不论从经济利益上看,还是从国家安全上看,中国缺少独立自主的电脑产业体系,都是一个重大的战略短板。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电脑信息在各方面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没有“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信息产业体系”,中国就落后于美国一个“科技时代”,就不能使中国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强国,就必然成为受人欺压的弱国。
如果中国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产业体系,中国就完全彻底地摆脱了美国的“网中之鱼”的困境。并且将使中国的信息网络遍布全球。随着汉字电脑信息网络的传播,汉语、汉字就会迅速地普及到世界各国的普通民众。这将成为促进中国迅速腾飞起来的无限的巨大的推动力。
这种前途,中国的1955年以前的有识之士和政府领导集团,就已经看透了,并且付诸实施了:
在1956年,中国就启动了电子计算机制造科研项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在1970年之前,中国在电脑的研制上,基本上与美国、日本的研制进程平行。但是,从1983年,以后,中国却停止了微型晶管集成电子计算电路的研制,从此,中国的电脑,就没有了中国制造的电脑中央控制器(CPU)了。从此,中国的“电脑生产厂”,就成为利用外国零、部件的“电脑组装厂”了。让美国的“科技绞索”,套在脖子上脱不掉了。中国在自阉电脑核心部件(cpu)制造能力以后,电脑底层软件的编制的权力也自然随之丢失了。从此,中国的电脑核心硬件和核心底层软件领域,就完全让美国占据了。从1983年以来,中国就只能跟在美国电脑企业屁股后边爬了,中国成了美国的主要吸血对象,并沦为美国的“网中之鱼”。
至于为什么要停止研制电脑的核心部件(cpu),把中国的电脑领域拱手让给美国,不和美国争夺“信息化时代”的制高点呢?中国的有关“权威”人士,自然可以找出一万条“理由”来应付中国人民的的质疑;但是,真正的原因,就是如1981年中国的大飞机“运十”夭折一样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初,当欧洲空客公司第一款客机A300还在襁褓之中时,中国的运10飞机项目就已经上马了。1980年生产出两架飞机并试飞成功,还进入地形气候最复杂的西藏执行救灾任务6次,第3架飞机也已装配60%。但是,却突然中止了,原因是什么?客观原因是中国不能制造“运10”飞机的发动机和电脑控制系统,这两种核心部件,全须从外国进口,中国的“运10”,就成了外国飞机部件的组装货。买外国的飞机部件组装的飞机,比买美国的整机还贵,并且还受外国的要挟。所以,如果只算经济账,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中国能制造大飞机了,对于美国,当然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美国人就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利用沈图等一伙当权派及中国的“买办集团”,使“运10”中途夭折了。
中国的大飞机制造项目下马,是中国的一次巨大的战略性错误:30多年来,不单让外国从卖给中国的整体大飞机和维修飞机的零部件、等方面赚了中国几万亿美元,更使中国失去了与大飞机相关的一系列工业技术的提升的最佳机会,也使中国失去了生产军用大型运输机和远程轰炸机的最佳机会,使中国至今落后于美、欧、俄等先进国家20多年,在军事上,直接消弱了中国的制空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使中国的制空能力至今还处于劣势状态。
中国的电脑制造业,恰恰也是在这一时期,中断了电脑最核心的部件“中央处理器(CPU)”的研制。是什么原因呢?基本原因如下:
中国的电脑制造专家们,在利用楷体汉字作为“人机对话”的信息交换代码时,遇到了不可解决的难题----不能用楷体汉字的元件(点、横、竖、撇、捺。。。。。。。。)在电脑键盘上构建无限的汉字;由此也就不能把电脑的源码编程升级为以汉字元件为代码的中文编程。其实,这个难题很好解决,只要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为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解决了。但是,由于中国一直没有一个正确的系统的关于汉语汉字的理论作指导,所以,搞电脑的“专家”们不懂得汉字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结构原理和发展规律,因此,他们就没有“用升级汉字楷体系统”来解决这个难题意识;中国的语言文字“专家”们,又分为两派----汉字罗马派和汉字楷体保守派。这两派,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样,中国的电脑制造专家们,就只好仿照美国的办法,用英文字母来作信息交换代码。这样一来,他们就认为“与其自己造电脑,还不如购买美国的电脑”,于是就中断了对电脑芯片的研制。当然,美国在其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美国人知道,电脑产业是比大飞机产业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要拿下中国,就必须中止中国电脑产业的发展进程。所以,美国就利用一切手段,阻止中国发展电脑产业。除了技术上的封锁以外,还用最优惠的价格向中国倾销电脑商品,挤压中国的电脑制造业。同时,美国在中国推销电脑业务,渗透到了中国的一切领域,控制了中国的一切信息领域,并在中国造就了一个从上至下的与美国利益一致的“买办集团”。中国要制造独立自主的汉字电脑核心部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整的电脑生产和销售体系,必然损害了美国拿下中国的战略计划和中国这个“买办集团”的利益。所以,美国就积极扶持中国的“沈图”之类的人物和“买办集团”,并与中国内部的保守的既得利益集团中的“权威”阶层互相勾结,使尽一切办法阻止汉字楷体系统升级更新和创建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电脑信息产业体系。
中国大飞机的制造中途夭折和电脑的制造中途夭折的事例,证明了这样一个规律:中国的科技发展,不能靠政府投资和官员的意志。因为投入的科研资金不是官员自己的,中途停止的损失,官员并不心痛。而必须靠民营商品生产企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老板,在企业利益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会不遗余力地攻克任何科技难关,极力发展科技以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下降。所以,只要民营企业看准了一个科技项目,下决心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制,就没有了退路,中途就不会停止,因为他经不起中途停止的经济损失。
今天,中国要想跳出美国的“网中之鱼”的陷阱,就必须把创建独立自主的电脑硬件、软件产业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并加快付诸实施。这种中国自己的电脑产业体系,所构建的电脑信息系统,就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中国独立自主的“以汉字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电脑芯片和电脑软件产业体系。
今天,创建中国自己的独立自主的电脑信息产业体系,必须克服两个障碍,一是电脑芯片的制作工艺技术的障碍;二是把目前的无“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升级为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新体汉字系统的障碍。
排除第一个障碍,今天在技术上的困难并不大;排除第二个障碍,在技术上基本没有困难,困难的是人为的利益思想阻力。
楷体汉字,在构造上是无“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 而电脑的工作特性,要求它的加工对象汉字,必须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因此,楷体字的基本构成元件,就不能作为电脑的“信息交换标准代码”了。由此,电脑就不可能用楷体汉字元件编制电脑程序了,也就不可能有以汉字楷体为代码的程序出现了,也就不能在楷体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汉字电脑信息系统”了。
所以,中国要创建“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就必须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更新为适合电脑组字的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新体汉字系统。
这种“新体汉字系统”,应当是什么样的呢?
不能是“拉丁字母式的”,也不能是“楷体部首与拉丁字母结合式的”,更不能是“形声字集式的”或其他什么式的,而必须是“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为什么?
因为汉字体式的更新,除了必须适应电脑的特性以外,还必须达到“无缝转换”和无经济门槛,等等指标。这些指标是:
1、新体汉字系统,能够继承旧体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旧体系统的一切缺点;
以往的汉字各种体式共有的本质和特性是:a、方块形;b、表示汉语单词;c、以形表意、意异形异;d、一字一意;e一个字,一个单音;f、、不表语法。这“6点”不变,也就保证了汉字的本质和特性不变。所以,从“甲骨文”到“宋体”的各种字体都是“汉字”。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只是把汉字楷体的“间接表音”、 “以字构字”改为“直接表音”、 “用元件构字”。 这样,既保证了“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继承了汉字楷体系统本质和特性,又克服了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实现了与汉语的完全匹配。
2、把楷体系统更新成“新体汉字系统”的过程,是一种“无缝转换”的过程。即在转换过程中,新体汉字与楷体汉字可以互当异体字并用,并不损坏文章篇幅的统一性和准确性;所以既不会出现新、旧字体的文盲群,也没有转换时间“缝隙”,也没有新、旧字体转换的经济成本;
3、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们,2天的时间就能学会读写2000个常用新体汉字,全国实现转换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
既然新体汉字继承了楷体汉字的一切优点,那么,新体汉字系统就不会违背大众的原先的读、写习惯的,以汉字为基础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特产都能保持和继续发展下去。
5、不会给国际汉字文化圈的人们带来不便。
这样一来,在“楷字体系统”到“新体汉字系统”的转变过程中,就像历来新、旧两种字体系统的转换一样,不需要汉语变化,也不影响汉语变化,也没有时间缝隙,也没有经济成本,也没有新、旧字体的文盲,更没有文化断层。
由于新、旧体汉字系统实现了“无缝转换”,所以,在更新过程中,既不需要“先破后立”,也不需要“逐渐进行”,而是如下棋过程中更换新、旧棋子似的自然、轻易地就实现了。
新体汉字系统,如果缺少了上述5项指标中的任何一项,都是绝对转换不成的。
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更新成“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以后,由于新体汉字的元件,都是标准件,每个字可以由“意符、区别符、声母、韵母、调符”,按一个组字规则构成,由此就具有了与电脑特性相适应的“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如果把“新体汉字”的78个构字元件(即27个声母、36个韵母、5个调符、组成意符的10种基本笔画)作为 “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再制造出支持这一“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电脑芯片,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各种软件,就可以实现用496个新体汉字构字元件,构建6000万多个无重码的新体汉字。这样每个汉字就与“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实现了唯一的对应关系,由此,就能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了。
但是,在中国的“电脑专家”,利用美国电脑的图形功能,把有限的几千个汉字整体,以小图形的方式来处理而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时,“汉字保守派”就吹诩说:汉字在电脑上的困难已经解决了,“汉字遇到电脑就必须改变”的谎言不攻自破了,汉字是完美无缺的、登峰造极的文字,汉字是纵贯古今、横通世界的文字,汉字楷体是不可改变、不须改变的文字。。。。。。。。;“汉字拉丁化派”看到使用英文键盘,也能打出汉字来,也吹诩说: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字母,使汉字“与国际接轨”了,汉字在电脑上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汉字楷体完全可以用“拉丁化的汉字”来取代了。
这样,“买办集团”就与“汉字保守派”、“汉字拉丁派”不谋而合了,他们从“舆论”上编造谎言,从“技术上”进行封锁,并得到外国的大力“协助”,达到了阻止汉字楷体系统的改进升级和创建“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产业体系”的战略目的。他们编造的谎言,最主要有三类:1、汉字楷体是不必改变的,也是不可改变的;2、 “汉字拉丁化”是解决汉字不适应电脑的问题的唯一办法;3、电脑只认“0、1”,与文字没有关系。
这类谎言,对于不懂汉语汉字发展规律和发展历史、不懂电脑原理和结构的绝大多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普通民众来说,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所以,直到今天,汉字楷体系统的升级和创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电脑信息产业,这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大事,也没有得到绝大多数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术专家们的重视。眼巴巴地看着中国每年枉费几万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直接危害着中国的安全,却还认为是正常的事。 2012年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是1920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中指出,中国目前仍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80%芯片都要靠进口。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专利费用却让中国沦为国际厂商的打工者。
据说,现在中国已经仿制出了一种CPU,名为“龙芯” ,不过,这种“龙芯”,是仿造美国的CPU前三代的产品,是美国早已落后淘汰的东西,对中国摆脱美国的控制网毫无作用。中国可以按美国的设计图纸,制造飞机、舰艇、火车、汽车发动机。。。。。。。可以完全为中国所用;但是,如果中国用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LL码)”为前提设计的芯片图纸,制做电脑中央控制器(CPU)、电脑的键盘芯片、系统配置存储芯片(CMOS)、系统启动程序、参数设置程序和其他例程的存储芯片(BIOS)、等等芯片。那就等于替美国在中国建立了一个芯片“分厂”。用这个中国“分厂”生产出来的电脑芯片组成的电脑,同美国生产的电脑一样,只支持美国的“ASCII码”,根本不支持任何“中文信息交换代码”,不能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并且,很可能只要美国发出一个“遥控指令”,这种“龙芯”就会变成美国攻击中国的“氢弹”。所以,中国要想避免“信息炸弹”的危害,就必须从0开始,完全自己设计制造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绝对不能仿造任何外国的电脑,不然,就必然会中外国的“木马计”。
在此,有人说:军用信息系统,不是用英文代码编的软件,而是用源码编的软件。源码软件都是加了密的,敌国是很不容易破解的。
说这话的人们,应当知道如下情况:
中国今天所使用的电脑芯片,不是购买美国的,就是仿造美国的。这些美国设计的芯片,如果潜藏了“信息遥控炸弹”和“遥控激发程序”,中国是无法知道的。这种暗藏“信息遥控炸弹”和“遥控激发程序”电脑芯片,如果被中国安装在中国的自动化武器,就成了美国攻击中国的武器了。即使没潜藏“信息遥控炸弹”和“遥控激发程序”,外国人对于中国所使用的电脑芯片的结构比中国人更清楚;中国人用这种芯片为基础编制的源码软件和密码,外国人用每秒运算千万亿次的电脑,可以很快予以破解。例如,中国的北斗卫星通讯密码,就被美国的一个研究生轻易破解。由此可见,他们破解中国的导弹、战车、战机、战船等武器的信息源码程序,并不是难事。况且,如今的远程攻击武器都离不开卫星通讯系统的支持。中国的通讯卫星所用的中央处理芯片,也是美国制造的或仿制美国的。所以,他们完全能够轻而易举地使用“遥控信息炸弹”随时“指挥”或破坏中国的各种卫星、导弹、飞机、战舰、战车。。。。。。。
今天的战争不同于50年前的战争了,50年前的战争是前线的力量决定战争的胜负,因为那时的战争,后勤供应量不大也不庞杂;而今天的战争前线供应需要量极大,供应项目非常庞杂,涉及到广泛的政府的和民间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单位。所以,现代战争,是拼国力、拼后勤力量的大综合战争。今天的战争,可以说,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这些民间和政府的电脑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都是外国的,全是英文代码编制的软件,等于全是“明码”的,所以,极易受到攻击,平时都经常遭到普通“黑客”的攻击,在战时,外国的“信息网络作战部队”,完全有可能激发预埋在中国各个行业的电脑网络中心的“遥控信息炸弹”,或者直接输入“火燃”之类的病毒,对各种电脑网络实施攻击。金融信息系统、政府管理信息系统、工厂机器制造程序系统、交通指挥调动信息系统、水电油汽监控信息系统、天气、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公安信息系统、电视、广播信息系统、文化、教育信息系统、国家统计信息系统、等等,这类信息系统,只要有一种遭到攻击,出现错误或混乱,就会导致全国工业、农业、军工、交通、运输、电讯、金融等等一切依靠电脑网络运行的生产秩序混乱,从而导致全国人民的生活秩序混乱、人心动乱、社会秩序混乱,军心不稳,也会导致战争后勤供应秩序错误或混乱,导致前线急需物资缺乏,行动瘫痪,致使前线战争失败。
今天,中国不创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电脑信息系统”,又使中国落后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与美国相比,就相当于1840年,中国的大刀对英国的大炮一样的悬殊。
如果中国创造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电脑信息系统”以后,就能避免“网中之鱼”的厄运,不单能彻底扭转今天在“信息战”中的这种被动局面,还有如下几方面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1、由于纯汉字电脑,使用的是“意、音双表新体汉字”, 只要会写“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就能在键盘上打出汉字或者在屏幕上直接输入汉字,而且不会出现“同码字”。所以,中国人在电脑和各种文字处理机器上,使用汉字时,再也不需要学习什么“输入法”了,
2、由于纯汉字电脑,使用的是“意、音双表新体汉字”,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所以可以“依律类推”,“学少知多”。它具有“字义”的提示功能和“直接表音”的功能,所以只要学会了496个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就可以读写任何新体字了。因此,新体汉字可以由儿童的父母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像教儿童说话一样轻易地教会496个构字元件及构字规则,儿童到7岁就能读书看报了和使用纯汉字电脑了。由此,将引起中国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教育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3、由于纯汉字电脑,使用的是“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所以,能实现电脑普及到哪里,中国通用语言就自然传到哪里,这样,“普通话”就不推自广了。而且还十分标准,这为汉字“语音输入”,提供了前提。
4、随着纯汉字电脑网络向世界各国的延展,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就会同步传入到世界各国的广大普通民众去。将使汉语、汉字迅速成为比英语英文更强势的国际通用语言、文字。那时,中国人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发言,就不必要如今天这样,用英文、英语发表论文了。
5、中国创造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电脑,汉字信息不必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了,所以,中国就不需要像今天这样,实行全民普及英语了。
6、由于汉字“控制代码”比英文“控制代码”多几倍,组词又十分灵活,所以,汉字软件极难被病毒入侵。并且能让汉语人,无需请用编程专家,就可以像用汉字写文章一样,很容易地运用“程序编制软件”,编制应用程序,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中国从1983年以后,停止了电子计算机“中央控制器”的研发,放弃了对“信息时代”制高点的争夺,把中国的电脑领域拱手让给美国,使中国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这是一个与200年前康熙皇帝拒绝中国进行中英贸易和实行工业制造,使中国落后于“工业化时代”的历史错误一样,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错误。使中国比美国落后“信息化时代”半个世纪,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由此导致了全面落后,综合国力比美国落后30年。
近来,中国政府启动了一个“宽带中国”战略。如果这个战略不是建立在“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产业” 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美国电脑产业基础上的,这个“宽带中国”战略就一定是“宽带美国”战略!中国的电脑网络普及得越宽,中国越脆弱,被美国的电脑绞索套得越牢越紧。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如果立即着手纠正这个错误,虽然不能挽回半个世纪以来的损失,但是,可以使中国完全进入“信息化时代”,打破美国在“信息时代”的霸权,使中国彻底摆脱美国的控制,变“网中之鱼”为“海中之鱼”,为中国的未来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今后赶上美国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