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上拉电阻的作用原理_单片机P0口以及上拉电阻

3102b72d1084c3c14ff0c826a9257b85.png

1.外部扩展存储器时,作为数据(Data)总线(如图1所示D0~D7为数据总线接口)

2.外部扩展存储器作为地址(Address)总线(如图1所示A0~A7为地址总线接口)

3.不扩不扩展,可以做一般I/O使用时,内部没有上拉电阻,作为输入或输出时,应将外部拉电阻连接起来稍后详细介绍)。

内部有上拉电阻。

1.扩展外部存储器时,用作地址总线(如图1所示)A8~A地址总线接口15)

2、做一般I/O使用口,内部有上拉电阻;

除了作为I/O使用外部(内部有上拉电阻)和一些由特殊寄存器设置的特殊功能。具体功能请参考我们后面的引脚说明。

介绍这四个I/O口中提到了上拉电阻,那么上拉电阻是什么呢?他扮演什么角色?据说是电阻,当然是电阻,当作为输入时,上拉电阻会提高电位,如果输入为低电平,可以提供电流源;所以如果P作为输入,0口处于高阻抗状态,只有外部上拉电阻才能有效。

图2(注:这张图只是P一个0口,也就是说,P0口有8个相同的结构)

图3

定器由两个三态输入缓冲器和一个输出驱动电路组成

访问外部存储器时,P0是真正的双向口,当P0输出地址/数据信息时,CPU内部控制电平1打开上门,使模拟开关MUX通过反相器和数据通过地址/数据信息T1连接(我们称之为上述场效应晶体管FET为T1,下面的场效应管FET为T2);

输出的地址/数据信息由门驱动T1.通过反相器驱动T2,是两个FET构成推拉输出电路;

如果地址数据信息为0,则该信号使T1截止,使T导通(反相器作用)T根据场效应晶体管的特点,接收到的信号为1,T2导通),若T2导通,那么T上下两个N极导通,而发射极(下N极)接地信号为0P0口相当于接收0信号;

如果地址数据信息输入1,则信号使T2截止,使T1导通,在T在导通的情况下,T1的上下N极导通,使得VCC与P输出相同的高电平,即1信号;

若从P从引脚输入缓冲器进入内部总线的0口输入信号;

CPU内部发布控制信号0,封锁和门,使T1截止日期,模拟开关同时使用MUX将锁定器的非Q端与T两端的栅极接通;

在P当0口作为输出时,由于非Q端和T2的倒相效应,然后内部总线上的信息和到达P0口信息是一样的,只要脉冲添加到锁定器中CL端,内部总线上的信息P0的引脚上;

但因此T二是漏极开路输出,因此需要外拉电阻。

当P当0作为输入时,由于信号被添加到T加入以下三态缓冲器。现在我们假设我们刚刚输出的信号是0,即输入锁定器的数据是0T2使T2导通,这样P0引脚上的信号被接收T2钳在“0”电平上,这样就使输入的“1”无法读入。然后,在输入信号之前,我们必须在锁定器的Q端上写1,而非Q则是0T截止日期,这就是所谓准双向口的解释。但在访问片外存储器时,CPU将1自动写入锁存器Q,因此对于用户来说,P作为数据/地址总线,0口是真正的双向口。

(三) 让我们谈谈为什么要拉电阻

图4

由于P0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是泄漏,无论驱动能力有多大,相当于没有电源,需要外部电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P0口必须加拉电阻。作为一般的I/O口时,当P0口用来驱动PNP(如上图4所示)管道不需要拉电阻,因为此时低电平有效;当P0口用来驱动NPN管道时,需要拉电阻,因为此时只有当P0到1时,才能使后端导通。

其实说白了,上拉就是通过电阻钳将不确定信号放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

上拉电阻是从电源高电平到输出端的电阻

第一,如果使用电平OC(集电极开路,TTL)或OD(漏极开路,CMOS)输出,那么没有上拉电阻就不能工作, 这很容易理解。如果管道没有电源,则无法输出高电平(这可以解释我们在这里的原因)

第二,如果输出电流相对较大,输出电平将降低(当电路中有上拉电阻时,但电阻过大,压降过高),可以使用上拉电阻提供电流重量, 拉高电平。(即并存电阻IC内部上拉电阻, 让它的压降小一点)。事实上,这些都是根据需要的。工作在线范围内的上拉电阻不能太小。当然,门电路电平的匹配也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

51系列单片机P0口作为通用I/O使用出口时,内部输出电路为OD(漏极开路,CMOS),必须外接上拉电阻才能有高电平输出;而P1、P2、P3口内输出电路有上拉电阻,因此无需连接上拉电阻(这里无需连接上拉电阻是相对的。如果遇到第二种情况,需要适当添加上拉电阻以减少压降)。

标签: io口限流电阻电阻可以不用加吗缓冲小电阻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