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动力电池系统介绍(八)——继电器

动力电池系统介绍(8)

  • 一、继电器工作原理
    • 1.1 继电器结构
    • 1.2 继电器驱动电路
  • 二、继电器选择
      • 2.1 继电器位置
      • 2.2 继电器选型
        • 2.2.1 线圈技术参数
        • 2.2.2 触点参数
        • 2.2.3 性能参数
  • 三、继电器故障诊断
    • 3.1 万用表检测
    • 3.2 直接观察
    • 3.3 更换继电器
    • 3.4 上下电时序检测

一、继电器工作原理

在写动力电池系统介绍(6)-预充电路介绍时,提到要介绍继电器,所以这篇文章就来说说。

1.1 继电器结构

一般来说,大功率场合称为接触器(conductor),小功率场合称为继电器(relay),但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名字,所以先不要讨论太多的名字,统一先叫继电器。 继电器由线圈、磁路、反力弹簧和触点四部分组成,用符号K表示。(网络图片) Alt (1)线圈的目的是通电后产生电磁吸力,驱动磁路的凝聚力吸合,使触点变位。 (2)磁路由铁芯、铁扼和电枢组成,为线圈产生的磁通道建立磁路通道。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枢的吸合或断开,控制电路的连接或断开,从而实现小电流对大电流的控制;同时降低开关触点的电流电荷,保护开关触点不被烧蚀。 (3)反力弹簧的作用是在线圈断电相反的电阻,当线圈断电时,可以帮助电阻和触点复位。 (4)触点的结构通常有三种:常开触点、常闭触点、转换型触点。(图片来源于网络)

触点结构 表示方法
常开触点 normally open,Form A或NO,用H表示
常闭触点 normally closed,Form B或NC,用D表示
转换型触点 changeover,Form C或CO,用Z表示

1.2 继电器驱动电路

继电器驱动电流一般需要20-40mA或更大,线圈电阻为100-200Ω,因此,需要增加驱动电路。

电动汽车中继电器驱动分为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简单来说,高边驱动意味着开关放在电源端,低边驱动意味着开关放在接地端。这次我们先提出一个概念,下次再谈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的区别。 通常使用三极管或MOS驱动开关, 以三极管为例说明驱动电路: (1)开关管基极增加限流电阻和下拉电阻(确保无驱动电流时截止)。 (2)在开关断开时,继电器的线圈电感会产生自感电势,会损坏电路。因此,需要在两端并联一根二极管,为自感电势提供泄漏通路,然后起到保护作用(续流需要选择肖特基二极管,有利于快速泄漏电势)。 (3)为了防止二极管被击穿,电阻通常串联在电路中,电阻值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继电器参数确定。如果车载高压继电器产品的线圈有自己的反向浪涌吸收装置,则一般不需要在控制板上使用二极管;对于没有反向浪涌吸收装置的继电器,一般建议安装压敏电阻作为浪涌保护器。 (4)线圈驱动电路的功率应大于线圈的额定功率。 (下图摘自CSDN博主「威尼斯海盗」) 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集成在高边驱动和低边驱动电路中MOSFET驱动器开关。优点是控制简单,电路简单,诊断接口丰富。(下图来源网络)

二、继电器选择

2.1 继电器位置

涉及动力电池的相关继电器位置如下图所示(图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新能源BMS): (1)主正、主负继电器; (2)预充继电器; (3)快充继电器; (4)慢充继电器继电器; (5)加热继电器(图片源网络)

2.2 继电器选型

2.2.1 线圈技术参数

序号 线圈技术参数
1 额定电压:为了使继电器可靠工作,需要给线圈施加电压值
2 动作电压:吸收继电器触点的最大线圈电压值
3 释放电压:断开继电器触点的最大线圈电压值
4 线圈电阻一般指20℃与温度正相关的线圈直流电阻值
5 线圈功耗:额定线圈功率

线圈额定工作电压:12V或24V。动作电压、释放电压、线圈电阻电压、释放电压、线圈电阻和功耗。V规格的线圈电阻一般约为24Ω,24V规格的线圈电阻约为96Ω。

2.2.2 触点参数

序号 触点技术参数
1 接触形式:常开H/常闭D
2 接触电阻:指电流通过闭合接触点时的电阻mΩ表示
3 触点材料:AgNi/AgSnO2/AgCdO等
4 触点负载: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容性负载
5 :指继电器触点可靠切换的最大负载,通常用于交流VA直流用W表示
6 机械耐久性:又称机械寿命,是指继电器的抗机械磨损能力。在空载条件下,以及继电器未失效的开关次数,弹性机构用于测量机械是否失效
7 :电气寿命又称电气寿命,是指继电器的耐电磨损能力。继电器无故障的开关次数。通过测量触点电阻或触点损坏来测量电气故障。一般数据手册中显示的电耐久性是在额定负载、一定温度和运动频率下测量的值。对于不同的负载类型和切换频率,电耐久性会有所不同

是选型匹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对象。 (1)额定负载容量:规定电压下电阻负载允许的最大电流。因此,继电器的额定负载容量高于电池的额定电压。 (2)接触过载能力:接触需要瞬时过载能力,一般是额定负载的4-5倍,动作的50-100倍。接触具有短时间过流能力,一般为额定电流的2-3倍,持续时间为30倍S-3min,对继电器寿命影响不大。 (3)容性负载:在继电器触点损坏的事故中,容性负载的事故率最高。原因是人员在选择过程中只注意负载的额定功耗,而忽略了瞬态功耗。 事实上,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继电器的主要负载来自驱动电机控制器,包括大容量负载。电源瞬时电容内阻小,充电电流大。因此,设置的预充电电路减少了继电器关闭时的电流冲击。 (4)感性负载供电时,启动电流峰值远大于常载电流,可达10倍以上。此时,应在感性负载中并联一个浪涌保护装置。 电动汽车继电器的负载包括电机控制器,DC/DC、空调压缩机总成,PTC其他部件一般都有感性负载,开关开关时会产生传导干扰。因此,Y电容器已经达到了继电器触点输入端的滤波效果,从而减少或消除了对控制板的干扰。 (5)触点弹跳:触点切换瞬间并不能实现理想闭合。当动触点(簧片)在转换与固定触点接通时,由于簧片有弹性,所以,在接触的瞬间会发生回跳,这个震荡过程会产生一串脉冲。由于继电器存在继电器存在这个固有缺点,所以会对电路产生干扰,目前车载高压继电器产品基本都会在触点端设置反向浪涌装置。 (6)若继电器控制的负载既可以在交流端也可以在直流端进行,应优先选择交流端通断。因为在断开感性负载电路时,会存在比电路电压大很多的反向电压,会导致触电材料的消耗和转移量增大。在电流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继电器切断的直流电压要比交流电压值小,因为交流电存在零点,产生的电弧容易熄灭,而直流产生的电弧需要触点间隙达到一定距离后才会熄灭,电弧持续的时间更长,触点的损耗更多。外围电路在触点间或负载间加RC灭弧电路。

2.2.3 性能参数

序号 性能参数
1 绝缘电阻:是指继电器的壳体/线圈与触点之间加以规定直流电源情况下测得的电阻值
2 介质耐压:一般为1min内,施加在继电器(继电器完好)线圈和触点之间断开的触点之间的最高电压
3 动作(置位)时间:从线圈通电开始到触点达到闭合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时间与施加在线圈两端的电压值有关,电压越大时间越短
4 释放(复位)时间:从线圈断电开始到触点复位所需要的时间
5 冲击和振动:衡量继电器整体结构可靠性的参数
6 封装方式:继电器常用的封装方式有敞开型、防尘罩型、防焊剂型、塑封型、金属密封型。塑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使用环境存在有害气体或有防爆要求的话,需要使用密封型继电器

以上部分资料来源: 继电器主要参数(结合宏发继电器HF32FV-G 规格书)。

继电器的外观尺寸、布置方式、密封性、使用温度、湿度、压力范围也都需要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确定。还应以厂商提供的规格为参考依据,为考虑负载的阻抗形式和浪涌电流保留充分的余量。

三、继电器故障诊断

继电器常见故障:线圈烧断、匝间短路、绝缘老化、触点烧蚀等。

3.1 万用表检测

继电器没安装上车之前,可以直接用万用表测量继电器是否正常: (1)开路检测:用万用表R*100Ω档检查(85)脚与(86)脚为线圈电阻;(87)和(87a)脚应导通;而(87)脚与(30)脚之间的电阻为∞。 (2)通路检测:开路检测没有问题的话,可以在85/86之间加12V供电电源,再用万用表测量,(87)脚与30脚应导通。如不符合上述规律,或通电后继电器发热,均说明其已损坏。

3.2 直接观察

如果方便观察继电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从继电器的表面或吸合声判断其是够正常: (1)打开继电器外壳,看触点有没有烧蚀、氧化:如果触点上有凹凸点或锈蚀,说明触电氧化或烧蚀,可能会影响正常工作;另外看线圈有无烧蚀、变色:如果线圈烧蚀有胶状物,线圈发黑或有胶味说明线圈烧蚀短路。 (2)接通点火开关,用耳朵或听诊器去观察继电器内有无“嗒”的吸合声。

3.3 更换继电器

把需要检测的继电器拔下来,换一个相同的工作正常的继电器并打开开关。如果该用电设备回复正常工作,即证明原继电器有问题。

3.4 上下电时序检测

如果继电器已经安装进电池包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能正常上下电,可以通过控制上下电时序来检测继电器的好坏,一般电池包内的继电器故障主要是不能吸合、不能断开。 具体检测方法可以参考链接: 怎么检测继电器的粘连故障。

标签: 电池串联增加电磁继电器95切换电容接触器2ca30过热保护继电器hf105f大功率继电器转换型继电器常闭断电寿命差电容器过压力保护装置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