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X6U开发板简介
BTB板对板连接器公母座贴片端
板对板连接器贴片端子灵活方便,传输速度快,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器在终端市场非常受欢迎。板对板连接器的发展方向越来越精确、高性能,因此板对板连接器的发展方向也转向小间距、低高度和多极化。连欣常用的规格是0.5间距和0.8间距,针PIN数是8-120PIN,公母座合高:3.0-8.5MM;板对板连接器的柔性和传输性能以及小型化、薄型化的特点都能很好地适应智能设备的发展变化,保持牢固的连接,产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和设备的占用空间。
板对板连接器采用公母座配对,插拔力是一种重要的机械性能,因此在测试中对公母座的连接和电流传输也要求保持稳定。弹片微针模块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用不同的头型来测试板对板连接器的公母座,具体表现为:用锯齿形弹片接触板对板连接器的公座,多点接触公座顶部的弹片,保持接触的稳定性;用尖头弹片与板对板连接器的母座两侧保持接触,使连接长期稳定。
ddr它是一个内存名称,即双速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是内存之一
SDRAM数据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传输一次,在时钟上升期传输数据;DDR内存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输两次数据,可以在时钟的上升和下降期传输一次数据,因此称为双速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内存可以在和SDRAM在相同的总线频率下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率。
与SDRAM相比:DDR采用更先进的同步电路,独立执行指定地址、数据的输出和输出主要步骤CPU完全同步;DDR使用了DLL(Delay Locked Loop,当数据有效时,存储控制器可以使用该数据滤波信号来准确定位数据,每16次输出一次,并从不同的存储模块重新同步数据。DDR本质上,没有必要增加时钟频率SDRAM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下沿读取数据,因此其速度是标准SDRAM的两倍。
从外形体积上看DDR与SDRAM差别不大,它们的尺寸和针脚的距离相同。DDR为184针脚,比SDRAM多了16个针脚,主要包括新的控制、时钟、电源和接地信号。DDR支持2用于内存.5V电压的SSTL而非标准SDRAM使用的3.3V电压的LVTTL标准。
排针
,一种连接器,英文名称:Pin Header。
该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和仪器中PCB在电路板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被阻断或孤立的电路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并承担电流或信号传输的任务。通常与排母配套使用,形成板对板连接;或与电子线束端子配套使用,形成板对线连接;也可独立用于板与板连接。
由于不同产品所需的规格不同,根据电子行业的排针连接器标准对排针连接器进行分类:
根据间距大致可分为2.54mm,2.00mm,1.27mm,1.00mm,0.8mm根据排数有单排针、双排针、三排针等五种类型;根据封装用法有贴片SMT(卧贴/立贴),插件DIP(直插/弯插)等。按安装方式划分:180°用S表示、90°用W表示,SMT用T表示。
排针工作原理
1.操作方便,排针机械强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连接器通常是PCB对于主板与外部部件通信的接口,排针排母的承载力很强,有时可能会遇到相当大的外力,完好无损。
2.通孔技术组装的元件在可靠性方面比相应的要好SMT元件要高得多。它能承受强烈的拉力、挤压或热冲击,不易脱离PCB。
3.工业领域现场接线的排针排母加工通常是大功率元件,可满足不同传输高电压和大电流的需要。
4.这些优势随着在PCB上部元件的附着力减少并减弱。排针排母元件的特点是设计紧凑,易于安装,与通孔排针的尺寸和组装形式有明显差异。
5.抗电强度是指排针、接触件或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额定试验电压。
6.一般排针排母能适应电磁干扰引起的衰减,以及屏蔽电磁干扰的能力。
7.排针的接触电阻小到几十毫欧。
排针作用
这种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仪表中的PCB在电路板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被阻断或孤立的电路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并承担电流或信号传输的任务。通常与排母配套使用,形成板对板连接;或与电子线束端子配套使用,形成板对线连接;也可独立用于板与板连接。
GND(电线接地端)
GND它是电线接地端的简写。代表地线或0线。这片土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而是出于应用而假设的土地。对于电源来说,它是电源的负极
电路图和电路板上的电路图GND(Ground)代表地线或0线.GND就是公共端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土地,但这个土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这是一个出于应用而假设的地方。对于电源来说,它是电源的负极。它不同于地球。有时它需要与地球连接,有时它不需要。这取决于具体情况。一些相关的:
VDD: 电源电压(单极装置) 路);漏极电压(场效应管)
VCC:电源电压(双极装置);电源电压(74系列数字电路);
VSS:多电器共用电源电压
VEE:负电压供电;场效应管的源极(S)
VPP:编程/擦除电压。
GND分为数字地(DGND)模拟地(AGND)
usb host
usb hostUSB设备分为HOST(主设备)和SLAVE(从设备),只有一个HOST与一台SLAVE连接时才能实现数据的传输。
USB设备分为HOST(主设备)和SLAVE(从设备),只有一个HOST与一台SLAVE只有在连接时才能实现数据传输。
简单地说,如果数字设备支持它USB HOST,然后它可以从另一个开始USB在设备中获取数据。
由于USB HOST许多智能手机可以支持连接鼠标、键盘、硬盘U盘、MP3、USB游戏手柄、USB HUB、USB网卡、USB打印机,手机,USB SIM手机卡读卡器等一堆设备有很多好处
以例如,介绍嵌入式USB HOST接口模块USB HOST嵌入可编程单片机端口USB不用电脑,模块还可以识别大U盘,轻松读写文件,存储和收集数据。
不必了解USB直接嵌入用户系统的协议;
兼容128M~128G所有普通U盘、移动硬盘;
串口波特率:57600/15200/9600bps;
高速SPI接口文件传输速度:150KByte/Sec;
支持文件系统FAT32;可创建Word、 Excel、二进制图片等各类文件;
提供单片机编程实例源代码;提供串口,SPI单片机测试板和计算机串口测试软件。
嵌入式USB HOST接口模块解决了没有电脑如何在U盘中存储文件的问题。这样,大量的仪器设备就可以在U盘中记录数据。
晶振的作用
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体振动,整个过程体振荡器,在单片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在此基础上执行单片机的所有指令。晶体振荡器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单片机运行速度越快。
工作原理
晶体振动具有压电效应,即晶体在晶片两极外加电压后会变形。另一方面,如果晶片由外力变形,金属片在两极上会产生电压。如果晶片加入适当的交变电压,晶片会产生谐振(谐振频率与石英倾斜有关,且频率一定)。
晶体振动使用能够转化电能和机械能的晶体,在共振状态下工作可以提供稳定和准确的单频振荡。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普通晶体振动频率的绝对精度可达50万。利用这一特性,晶体振动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脉冲,并广泛应用于微芯片的时钟电路中。晶片主要由石英半导体材料制成,外壳用金属包装。
RS232
RS-232标准接口(又称EIA RS-232)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之一(EIA)1970年,贝尔系统公司、调制解调器制造商和计算机终端制造商联合制定了其全名数据终端设备( DTE)以及数据通信设备(DCE)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
简介
串行通信时,要求通信双方使用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能够轻松连接通信。RS-232-C接口(又称EIA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RS-232-C”中的“-C只是表示RS-232版,所以与RS-简称232)。[2]
1970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制造商和计算机终端制造商共同制定串行通信标准。其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数据通信设备(DCE)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后来IBM的PC机将RS232简化成了DB-9连接器,从而成为事实标准。而工业控制的RS-232口一般只使用RXD、TXD、GND三条线。
信号线少
RS-232总线规定了25条线,包含了两个信号通道,即第一通道(称为主通道)和第二通道(称为副通道)。利用RS- 232总线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通常使用的是主通道,而副通道使用较少。在一般应用中,使用3条~9条信号线就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采用三条信号线(接收线、发送线和信号线)能实现简单的全双工通信过程。 [1]
灵活的波特率选择
RS-232规定的标准传送速率有50b/s、75b/s、110b/s、150b/s、300b/s、600b/s、1200b/s、2400b/s、4800b/s、9600b/s、19200b/s,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速率的设备。对于慢速外设,可以选择较低的传送速率:反之,可以选择较高的传送速率。 [1]
采用负逻辑传送
规定逻辑“1”的电平为-5V~-15 V,逻辑“0”的电平为+5 V~+15 V。选用该电气标准的目的在于提高抗干扰能力,增大通信距离。RS -232的噪声容限为2V,接收器将能识别高至+3V的信号作为逻辑“0”,将低到-3 V的信号作为逻辑“1”。 [1]
传送距离较远
由于RS -232采用串行传送方式,并且将微机的TTL电平转换为RS-232C电平,其传送距离一般可达30 m。若采用光电隔离20 mA的电流环进行传送,其传送距离可以达到1000 m。另外,如果在RS-232总线接口再加上Modem,通过有线、无线或光纤进行传送,其传输距离可以更远。 [1]
两种物理接口
RS - 232接口的一种连接器是D13 - 25的25芯插头座,通常情况下插头在DCE端,插座在DTE端。
缺点
编辑 播报
(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3]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因此在CPLD开发板中,综合程序波特率只能采用19200,也是这个原因。 [3]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3]
(4)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实际上也只能用在15米左右。 [3]
通信机理
下面以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的通信流程来说明RS-232串行通信原理。考虑当调制解调器处于应答方式下,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之间的RS-232信号间的交互关系和工作过程。假定调制解调器是全双工的,并以RS-232
(1)初始状态时,RTS、CTS持续为ON,通过通信程序设置和监测RS232引线状态。在应答模式下,计算机中的软件一直监视着振铃指示(RI),等待RI发出ON信号。 [4]
(2)计算机上的通信程序在收到RI信号后,就开始通过振铃指示器ON/OFF变换的次数对振铃进行计数,当到达程设定的振铃次数时,通信程序就发生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强迫调制解调器进入摘机状态。 [4]
(3)等待2s后(FCC规定),调制解调器自动开始发送其应答载波。这时调制解调器发出调制解调器就绪(DSR)信号通知计算机:它已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并等待载波信号。 [4]
(4)在持续发出DTR信号期间,计算机软件监测DSR信号。当DSR信号变为ON时,计算机就知道调制解调器已准备数据链路的连接,计算机立即开始监测数据载波监测(CD)信号,以证实数据链路的存在。 [4]
(5)当源调制解调器的载波出现在电话线上时,应答调制解调器就发出CD信号。 [4]
(6)通过发送数据线(TD)和接收数据线(RD),开始全双工通信。在数据链路传输期间,计算机通过监测CD来确保数据链路的存在。 [4]
(7)通信任务一旦完成,计算机就禁止DTR,调制解调器用除去其载波音调、禁止CD和DSR来响应。随着链路被拆除,调制解调器就会返回初始状态。 [4]
RS-232串行通信距离较近时(<12m),可以用电缆线直接连接标准RS232端口,若距离较远需附加调制解调器( Mode),最为简单的且常用的是三线制接法,即地、接收数据、发送数据三脚相连。 [4]
特性
机械特性
RS232标准采用的接口是9针或25针的D型插头,常用的一般是9针插头。 [3]
RS232C标准接口有25根线,常用的只有9根,它们是:
(1)接收线信号检出( Received Line Signal Detection,RSD)——用来表示DCE已接通通信链路,告知DTE准备接收数据。当本地的 MODEM收到由通信链路另一端(远地)的MODEM送来的载波信号时,使RLSD信号有效,通知终端准备接收,并且由MODEM将接收下来的载波信号解调成数字数据后,沿接收数据线RXD送到终端。此线也叫作数据载波检出(Data Carrier detection,DCD)线。 [3]
(2)接收数据( Received data,RXD)——通过RXD线终端接收从 MODEM发来的串行数据(DCE→DTE)。 [3]
(3)发送数据( Transmitted data,TXD)——通过TXD终端将串行数据发送到 MODEM(DTE→DCE)。 [3]
(4)数据终端准备好( Data Terminal Ready,DTR)——有效时(ON)状态,表明数据终端可以使用。 [3]
(5)地线-GND。 [3]
(6)数据装置准备好( Data Set ready,DSR)——有效时(ON)状态,表明通信装置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 [3]
(7)请求发送( Request to Send)——用来表示DTE请求DCE发送数据,即当终端要发送数据时,使该信号有效(ON状态),向 MODEM请求发送。它用来控制 MODEM是否要进入发送状态。 [3]
(8)清除发送( Clear to Send,CTS)―用来表示DCE准备好接收DTE发来的数据,是对请求发送信号RTS的响应信号。当 MODEM已准备好接收终端传来的数据并向前发送时,使该信号有效,通知终端开始沿发送数据线TXD发送数据。 [3]
(9)振铃指示( Ringing,R)——当 MODEM收到交换台送来的振铃呼叫信号时,使该信号有效(ON状态),通知终端,已被呼叫。 [3]
电气特性
在TXD和RXD上:逻辑1(MARK)=-3~-15V;逻辑0(SPACE)=3~15V。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线上:信号有效(接通,ON状态,正电压)=3~15V;信号无效(断开,OFF状态,负电压)=-3~-15V。 [3]
以上规定说明了RS232C标准对逻辑电平的定义。对于数据(信息码),逻辑1(传号)的电平低于-3V,逻辑0(空号)的电平高于+3V;对于控制信号,接通状态(ON)即信号有效的电平高于3V,断开状态(OFF)即信号无效的电平低于-3V,也就是当传输电平的绝对值大于3V时,电路可以有效地检查出来,介于-3~3V的电压无意义,低于-15V或高于15V的电压也认为无意义,因此,实际工作时,应保证电平在±(3~15)V用RS232总线连接系统时有近程通信方式和远程通信方式两种,近程通信是指传输距离小于15m的通信,可以用RS232电缆直接连接;15m以上的长距离通信,需要采用调制调解器。 [3]
RS232 与USB比较
编辑 播报
RS-232与USB都是串行通信,但无论是底层信号、电平定义、机械连接方式,还是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两者完全不同。 RS-232是一个流行的接口。在MS-DOS中,四个串行接口称为COM1、COM2、COM3和COM4,而绝大部分windows应用程序最多可以有4个外设,但是如果用户要扩充更多外设时,就必须要用插入式串行卡或者外部开关盒实现。 RS-232点对点连接,一个串口只能连接一个外设。 [5]
而USB是一种多点、高速的连接方式,采用集线器能实现更多的连接。USB接口的基本部分是串行接口引擎SIE,SIE从USB收发器中接收数据位,转化为有效字节传送给SIE接口;反之,SIE接口也可以接收字节转化为串行位送到总线。由于PC机串口的最高速率仅为115.2kbps,会形成一个速度瓶颈。RS-232系统包括2个串行信号路径,其方向相反,分别用于传输命令和数据,而命令和状态必须与数据交织在一起;而USB支持分离的命令和数据通道并允许独立的状态报告。 USB是一种方便、灵活、简单、高速的总线结构,与传统的RS-232接口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5]
(1) USB采用单一形式的连接头和连接电缆,实现了单一的数据通用接口。USB统一的4针插头,取代了PC机箱后种类繁多的串/并插头,实现了将计算机常规I/O设备、多媒体设备(部分)、通信设备(电话、网络)以及家用电器统一为一种接口的愿望。 [5]
(2) USB采用的是一种易于扩展的树状结构,通过使用USB Hub扩展,可连接多达127个外设。USB免除所有系统资源的要求,避免了安装硬件时发生端口冲突的问题,为其它设备空出硬件资源。 [5]
(3) USB外设能自动进行设置,支持即插即用与热插拔。 [5]
(4) 灵活供电。USB电缆具有传送电源的功能,支持节约能源模式,耗电低。USB总线可以提供电压+5v、最大电流2A的电源,供低功耗的设备作电源使用,不需要额外的电源。 [5]
(5) USB可以支持四种传输模式:控制传输、同步传输、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可以适用于很多类型的外设。
(6)通信速度快。USB支持三种总线速度,低速1.5Mbps、全速12Mbps和高速480Mbps。 [5]
(7)数据传送的可靠性。USB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且具有检错和纠错功能,保证了数据的正确传输。 [5]
(8)低成本。USB简化了外设的连接和配置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系统的总体成本,是一种廉价的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5]
RS-232应用范围广泛、价格便宜、编程容易并且可以比其它接口使用更长的导线,随着USB端口的越来越普遍,将会出现更多的把RS-232或其它接口转换成USB的转换装置。但是RS-232和类似的接口仍将在诸如监视和控制系统这样的应用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对习惯使用RS-232的开发者和产品可以考虑设计USB/RS-232转换器,通过USB总线传输RS-232数据,即PC端的应用软件依然是针对RS-232串行端口编程的,外设也是以RS-232为数据通信通道,但从PC到外设之间的物理连接却是USB总线,其上的数据通信也是USB数据格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保护原有的软件开发投入,已开发成功的针对RS-232外设的应用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USB总线的优点,通过USB接口可连接更多的RS-232设备,不仅可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同时解决了USB接口不能远距离传输的缺点(USB通讯距离在5米内。
RS-485 --- sp3485芯片
RS-485又名TIA-485-A, ANSI/TIA/EIA-485或TIA/EIA-485。
RS485是一个定义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的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该标准由电信行业协会和电子工业联盟定义。使用该标准的数字通信网络能在远距离条件下以及电子噪声大的环境下有效传输信号。RS-485使得连接本地网络以及多支路通信链路的配置成为可能。[s1]
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多采用的是两线制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扑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节点。
在RS485通信网络中一般采用的是主从通信方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很多情况下,连接RS-485通信链路时只是简单地用一对双绞线将各个接口的“A”、“B”端连接起来,而忽略了信号地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在许多场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却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原因1是共模干扰: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方式,并不需要相对于某个参照点来检测信号,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了,但容易忽视了收发器有一定的共模电压范围,RS-485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到+12V,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整个网络才能正常工作;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原因二是EMI的问题:发送驱动器输出信号中的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如没有一个低阻的返回通道(信号地),就会以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
TJA1050T CAN总线通信硬件原理
(181条消息) TJA1050T CAN总线通信硬件原理_passerbyyuan的博客-CSDN博客_tja1050
RGB
RGB色彩就是常说的光学三原色,R代表Red(红色),G代表Green(绿色),B代表Blue(蓝色)。自然界中肉眼所能看到的任何色彩都可以由这三种色彩混合叠加而成,因此也称为加色模式。
OTG
OTG是On-The-Go的缩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技术。2001年12月18日由USB标准化组织公布,主要应用于不同的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
OTG改善了Pad(平板电脑)、移动电话、消费类设备。改变如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设备间多种不同制式连接器,多达7种制式的存储卡间数据交换所带来的不便。
OTG于2014年左右开始在市场普及。
TF-CARD
即TF储存卡。TF卡是移动设备上较多使用的储存卡,又叫做Micro SD卡,手机或MP5等设备上如带有此标识即可插入TF类型的储存卡。
TF卡又称microSD,是一种极细小的快闪存储器卡,由SanDisk(闪迪)公司发明创立。这种卡主要于手机使用,但因它拥有体积极小的优点,随着不断提升的容量,它慢慢开始于GPS设备、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一些快闪存储器盘中使用。它的体积为 15mm x 11mm x 1mm - 相当于手指甲盖的大小,是现在(2011年)最小的存储卡。它亦能够以转接器来接驳于SD卡插槽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