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课程总结(部分)
总线接口单元(BIU)1.段地址寄存器(16位)CS、DS、ES、SS;2.指令指针寄存器IP(16位);3.形成20个物理地址的加法器∑;4.指令队列(ISQ,5.和EU通信内部寄存器;6.总线控制逻辑。(二)执行单位(EU)1.算数逻辑单元ALU(16位);2.数据寄存器(16位):AX、BX、CX、DX;3.地址指针寄存器(16位):BP、SP、SI、DI;4.FLAG(16位):CF、OF、SF、ZF、PF、AF、TF、IF、DF;5.EU控制电路;6.数据暂存器(16位)。*SP只与SS配合使用,BP一般与SS配合使用。*BX通常用作基址指针寄存器DS配对使用*物理地址=段地址*10H 偏移地址(由BIU的∑形成);*逻辑地址-段地址:偏移地址*记忆:段超2、8086引脚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等】1. 总线信号地址总线1AD0~AD15:地址数据复用总线(双向,2)A16/S3~A19/S6:引脚(输出,高电平有效。其中A19~A地址总线16位,S6~S三是状态信号。其中A19~A地址总线16位,S6~S三是状态信号。S6表示CPU与总线连接,S5指示当前中断允许标志IF的状态。S4,S代码组合用于指示目前正在使用的段寄存器。S4,S代码组合及相应段的寄存器。);3)BHE/S7:高8位数据总线允许/状态复用引脚(输出,低电平有效,S7表示状态信号);4)ALE:地址锁定允许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ALE高电平时,AD15~AD0为地址信号,否则为空闲状态或数据信号);2.中断控制1)INTR:可屏蔽中断响应(输入,高电平有效)INTA:中断响应信号(输出,低电平有效。当INTR允许请求时,其值等于0);*CPU根据IF 决定是否响应的状态INTR,IF=1时响应,否则不响应。3)NMI:不要屏蔽中断响应(输入,高电平有效,CPU必须响应)。*中断:即CPU打断正在处理的信号,转而处理外设信号,然后继续从断点处理原始信号。3.总线控制1)HOLD:保持要求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向CPU2)HLDA:保持响应信号(输出,高电平有效。当HOLD允许的请求值为1)。4.CPU控制1)READY:准备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2)TEST:测试信号(低电平有效。有效时CPU退出WAIT指令);3)RESET:复位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RESET当信号有效时,CPU当前信号将停止,CS被置为FFFFH,所有其他寄存器均为零,复位后执行的第一个指令的地址为FFFF0H);4)MN/MX:决定是最大模式(信号值为0)还是最小模式(信号值为1)。5.系统控制1)M/IO:存储器/输出输入控制信号(输出,高电通常表示当前信息为存储器地址信息;低电平表示当前信息I/O2)RD:读取信号(输出,低电平有效。表示CPU从存储器或I/O口读信息);3)WR:写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表示CPU正在向存储器或I/O口输出信息)DEN:数据允许信号(输出,低电平有效。其值为0AD0~AD15是数据信号,1是空闲状态。这个信号是不可能的ALE同时有效);5)DT/R:数据收发信号(输出。高电平表示CPU信号正在发出,低电平则表示CPU接收信号)。6.其他其他1)CLK:时钟信号2)VCC,GND:电源及地。3.8086微处理器操作顺序1.时钟周期2.总线周期3.指令周期*重点(必须能读图):1)存储器读数周期2)最小模式I/O口读时序4.汇编语言搜索模式和指令系统(1),数据搜索模式(此不介绍程序搜索模式)1.隐含搜索模式DAA2.立即寻址:MOV目的操作数,3.寄存器寻址:MOV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名称;4.存储器搜索1)直接搜索MOV目的操作数,逻辑地址或偏移地址或变量名;2)寄存器间接寻址a.[基址寄存器 位移量或位移量[基址寄存器];b.地址搜索:[变地寄存器];c.[基址寄存器 变地寄存器] 或 [基址寄存器][变地寄存器];d.相对[基址寄存器 变址寄存器 位移量];e.如MOVSB、MOVSW指令;*基址:由BX或BP提供的偏移地址;地址变更:由SI或DI偏移地址。5.I/O端口搜址1)直接端口搜址:指令直接提供8位端口地址;2)间接端口搜址:由DX寄存器提供16位端口地址。5.I/O端口搜址1)直接端口搜址:指令直接提供8位端口地址;2)间接端口搜址:由DX寄存器提供16位端口地址。MOV DX, 162H IN AX, DX//将端口地址为DX数据传输AX(二)8086指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