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运放基本结构及频响(一)

操作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和频响

  • 绪论
  • 基本结构
  • 运放设计
  • 频响
    • 增益
    • 开环
    • 闭环
    • 回到开环

绪论

运 放 设 计 { 结 构 设 计 增 益 , 级 数 , 五 管 差 分 基 本 够 用 了 参 数 设 计 M O S 的 ( W / L ) , 补 偿 电 容 C 运放设计\begin{cases}结构设计&增益、等级、五管差基本够了\\参数设计&MOS的(W/L),补偿电容C\end{cases} 运放设计{ 结构设计参数设计增益,级数,五管差分基本够用了MOS的(W/L),补偿电容C

基本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拓扑结构
一级一般为差放,二级为增益一般为共源。如果增益不够,二级可以放大,三级可以选择。如果输出端需要电平移位或电流驱动,则设计为三级Buffer(CD结构)

图2. 电路结构的电路结构

如图所示,五管基本差异为一级,共源放大为二级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差放输出端是PMOS漏端输出,需要选择共源放大管PMOS,负载管可用NMOS。 原因:

  • 如果用NMOS做放大,NMOS饱和时,源极接地 V G S V_{GS} VGS​为1V左右,导致差放输出端共模电平被拉低,由于M7的钳位作用,M2会进入线性区。
  • 降低M3与M4的失配,如果 V G S 6 = V G S 3 V_{GS6}=V_{GS3} VGS6​=VGS3​,那么静态时,M3、M4失调为0

差 放 的 输 出 端 要 与 共 源 放 大 匹 配 \color{blue}差放的输出端要与共源放大匹配 差放的输出端要与共源放大匹配 PMOS差放用NMOS作CS的放大管,PMOS作负载管 如果运放中间级有CD,起到电平移位效果

图3. 推挽输出的差放

V i n 1 V_{in1} Vin1​经过M3和M9两级共源放大到M6栅端,相位不变 V i n 2 V_{in2} Vin2​经过M4一级共源放大到M7栅端,相位反了一下,与 V i n 1 V_{in1} Vin1​相同 所以, M 6 、 M 7 构 成 推 挽 放 大 结 构 \color{blue}M6、M7构成推挽放大结构 M6、M7构成推挽放大结构 只是 V i n 1 V_{in1} Vin1​的两级放大增益不高,因为都是二极管负载, A v 1 = g m 3 g m 1 g m 9 g m 8 < ∣ A v 2 ∣ = g m 4 g d 2 A_{v1}=\frac{g_{m3}}{g_{m1}}\frac{g_{m9}}{g_{m8}}<\mid A_{v2}\mid=\frac{g_{m4}}{g_{d2}} Av1​=gm1​gm3​​gm8​gm9​​<∣Av2​∣=gd2​gm4​​ 所以此推挽放大M7起到主要作用,M6更像负载,如果M6也起到主要放大作用,那么它也需要Miller电容 在基本的五管差分对输出级接CD,进行电平移位也可以进行推挽输出

运放设计

步骤:

  • 确定结构
  • 静态工作点(静态电流, V D D V_{DD} VDD​,过驱动电压,负载)
  • 交流参数(带宽,增益)
  • 瞬态特性(大信号)

基 本 要 求 { 低 频 增 益 A v 0 带 宽 G B W 基本要求\begin{cases}低频增益A_{v0}\\带宽GBW\end{cases} 基本要求{ 低频增益Av0​带宽GBW​ 约 束 条 件 { 稳 定 性 静 态 功 耗 面 积 约束条件\begin{cases}稳定性\\静态功耗\\面积\end{cases} 约束条件⎩⎪⎨⎪⎧​稳定性静态功耗面积​

我们试着计算一下: SMIC的0.13 μ m \mu m μm工艺 k n ′ = 182.7 μ A / V 2 k_{n}^{'}=182.7\mu A/V^{2} kn′​=182.7μA/V2, k p ′ = 54.3 μ A / V 2 k_{p}^{'}=54.3\mu A/V^{2} kp′​=54.3μA/V2, V T N = 0.55 V V_{TN}=0.55V VTN​=0.55V, V T P = − 0.65 V V_{TP}=-0.65V VTP​=−0.65V V A N 0 = 20 V / μ m V_{AN0}=20V/\mu m VAN0​=20V/μm, V A P 0 = 50 V / μ m V_{AP0}=50V/\mu m VAP0​=50V/μm; γ n = γ p ≈ 0.82 V 1 2 \gamma_{n}=\gamma_{p}\approx 0.82V^{\frac{1}{2}} γn​=γp​≈0.82V21​ I S S = 10 μ A I_{SS}=10\mu A ISS​=10μA, I 1 = 5 μ A I_{1}=5\mu A I1​=5μA, I 2 = 5 μ A I_{2}=5\mu A I2​=5μA, I o u t − m a x = 10 μ A I_{out-max}=10\mu A Iout−max​=10μA, Δ = 0.2 V \Delta=0.2V Δ=0.2V(SI)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