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架构师PPT大纲

架构师PPT大纲

  • 架构师PPT大纲
    • 计算机系统基础
      • 计算机组成
      • CPU的功能
      • 运算器。
      • 控制器。
      •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 指令系统
      • 校验码
      • 指令控制模式
      • 存储系统
      • 总线
    •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功能
      • 操作系统类型
      • 进程
      • PV操作
      • 存储管理
      • 分区管理
      • 分页管理
      • 分段存储管理
      • 段页存储管理
      • 设备管理
      • 文件管理
      • 管理文件存储设备
      • 真题知识点:
    • 计算机网络基础
      • 网络互联模型
      • 常见的网络协议
      • IPv6
      • 交换技术
      • 路由技术
      • 网络存储技术
      • 网络系统建设
      • 代理服务器
      • 网络管理工具
      • 真题知识点:
    • 数据库技术基础
      • 数据库系统DBS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 DBMS的分类
      • 数据库模式
      • 数据模型
      • 关系代数
      • 关系数据库标准化
      • 关系数据库标准化
      • 事务管理
      • 并发控制
      • 故障与恢复
      • 备份
      • 反规范化
      • 数据库设计
      • 分布式数据库
      • 分布式数据库架构
      • 数据仓库
      • 数据挖掘
    •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 软件生命周期
      • 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 系统开发方法论
      • 敏捷方法
      • 形式化方法
      • 需求管理
      • 真题知识点:
    • 系统分析
      • 系统分析阶段
      • 详细调查
      • 现有的系统分析
      • 组织结构分析
      • 系统功能分析
      • 业务流程分析
      • 业务流程建模
      • 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
      • 系统要求规格说明书
    • 结构化开发方法
      • 结构化分析
      • 数据流图
      • 数据字典
      • 结构化设计
      • 真题知识点:
    • 系统设计
      • 流程设计
      • 结构化设计
      • 真题知识点:
    • 软件设计
    • 评估系统架构
      • 基于架构的软件设计方法ABSD
      • 试题考点:
      • REST架构
    • UML与设计模式
      • UML四种图形特征及相应的视图
      • 真题知识点:
    • 软件测试
      • 测试的目的
      • 测试的类型
      • 测试的阶段
      • 性能测试
      • 面向对象测试基础
      • 软件维护
      • 真题知识点:
    • 项目开发计划
      • 项目的定义和特点
      • 定义项目管理
      • 项目开发计划
      • 范围管理
      • 文档管理
    • 项目网络图
      • 双代号网络图
      • 单代
    • Max
      • 时标网络图(时间标注网络图)
      • 工期压缩原则(关键路线):
    • 信息系统基础
      • 信息的基本概念
      • 定量描述信息
      • 信息传输模型
      • 信息质量属性
      • 信息化
      • 信息系统六要素
      •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 两化融合的意义
      • 电子政务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
      • 电子商务类型
      • 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
      • 企业信息化
      • 两个网站四库十二金工程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
      • IT服务管理
      • 信息系统监理的内容
      • IT服务构成 ITSS
      • 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 软件设计、测试和维护
      • 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
      • 软件配置管理(案例题可能发生)
      • 软件流程管理
      • 软件开发工具
      • 软件复用
      • 面向对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统一建模语言与可视化建模UML
        •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 集成技术的应用
      • Web Service技术
      • 软件中间件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网络安全及其预防技术
      • 信息安全管理
      • 物联网
      • 企业首席信息官及其职责
      • 真题知识点:
    • 中间件(案例题)
      • 中间件
      • 中间件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 中间件的类型
      • 应用服务器
      • 多层架构的优点:
      • EJB
      • .NET(结构图需要记一下)
      • 企业应用集成
      • Java企业应用框架
      • 真题知识点:
    • 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 信息安全的威胁
      • 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
      • 网络安全体系架构设计
      • 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设计
      • RADIUS 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
    • 系统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 数据加密技术
      • 认证技术
      • 密钥管理体制
      • 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
      • 入侵检测技术与入侵防护技术
      • 访问控制
      •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 系统可靠性
      • 系统故障类型
      • 系统可靠性指标
      • 冗余技术
      • 软件容错技术
      • 双机容错技术
      • 集群技术
    • 基于ODP的架构师实践
    • 架构师的管理实践
      • VRAPS组织管理原则
      • 概念框架
    • 层次式架构设计
    •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
    • 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 嵌入式系统

架构师PPT大纲

我每天花八小时练琴,他们却用“天才”一词埋没了我所有努力    

计算机系统基础

计算机组成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
                            主机    内部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
                                    I/O设备接口
                硬件系统
                                        外部存储器(磁盘、硬盘)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扫描仪)
                                        输出设备(显示器、绘图仪、打印机)
    计算机系统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网络通讯管理程序)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office办公软件、游戏软件)

CPU的功能

(1)程序控制功能。CPU通过执行指令来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 (2)操作控制。 (3)时间控制。 (4)数据处理。CPU最根本的任务。

运算器。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andLogicUnit,ALU),其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器的组成包含如下。 ① 算术逻辑单元ALU: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② 累加寄存器AC:通用寄存器,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用在暂存数据; ③ 数据缓冲寄存器DR:写内存时,暂存指令或数据; ④ 状态条件寄存器PSW:存状态标志与控制标志

控制器。

控制器是分析和执行指令的部件,也是统一指挥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的中心部件,所依据的是机器指令。 控制器的组成包含如下。 ① 程序计数器PC:存储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地址; ② 指令寄存器IR:存储即将执行的指令; ③ 指令译码器ID:对指令中的操作码字段进行分析解释; ④ 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⑤时序部件:提供时序控制信号。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1. 1966年,Michael.J.Flynn 提出根据指令流、数据流的多倍性特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类(通常称为 Flynn 分类法),有关定义如下。 (1). 指令流:指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 (2)数据流:指由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包括输入数据和中间结果,但不包括输出数据。
  2. Flynn根据不同的指令流-数据流组织方式,把计算机系统分成以下四类 (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Single Data stream,SISD): SISD 其实就是传统的顺序执行的单处理器计算机,其指令部件每次只对一条指令进行译码,并只对一个操作部件分配数据。 (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Multiple Data stream,SIMD):SIMD 以并行处理机(矩阵处理机)为代表,并行处理机包括多个重复的处理单元,由单一指令部件控制,按照同一指令流的要求为它们分配各自所需的不同数据 (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Single Data stream,MISD): MISD 具有n个处理单元,按 n 条不同指令的要求对同一数据流及其中间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一个处理单元的输出又作为另一个处理单元的输入。这类系统实际上很少见到。 (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and Multiple Data stream,MIMD): MIMD 是指能实现作业、任务、指令等各级全面并行的多机系统。如多核处理器、多处理机属于 MIMD

指令系统

  1. 复杂指令系统CISC的特点 (1)指令数量众多。指令系统拥有大量的指令,通常有 100~250 条。 (2)指令使用频率相差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率却占80%。 而大部分复杂指令却很少使用。 (3)支持很多种寻址方式。支持的寻址方式通常为 5~20 种。 (4)变长的指令。指令长度不是固定的,变长的指令增加指令译码电路的复杂性。 (5)指令可以对主存单元中的数据直接进行处理。典型的 CISC 通常都有指令能够直接对主存单元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其执行速度较慢。 (6)以微程序控制为主。CISC 的指令系统很复杂,难以用硬布线逻辑(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控制器,通常采用微程序控制。
  2. 精简指令系统RISC的特点 (1)指令数量少。优先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和一些常用指令,避免使用复杂指令。只提供了 LOAD(从存储器中读数)和 STORE(把数据写入存储器)两条指令对存储器操作,其余所有的操作都在 CPU 的寄存器之间进行。 (2)指令的寻址方式少。通常只支持寄存器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方式和相对寻址方式。 (3)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因为 RISC 指令数量少、格式少、相对简单,其指令长度固定,指令之间各字段的划分比较一致,译码相对容易。 (4)以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为了提高操作的执行速度,通常采用硬布线逻辑(组合逻辑)来构建控制器。 (5)单周期指令执行,采用流水线技术。因为简化了指令系统,很容易利用流水线技术,使得大部分指令都能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 (6)优化的编译器:RISC 的精简指令集使编译工作简单化。 (7)CPU 中的通用寄存器数量多,一般在 32 个以上,有的可达上千个。

校验码

  • 码距和误码:
  1. 在一个码组内为了检测e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应该满足:d>=e+1  2.在一个码组内为了纠正t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应该满足:d>=2t+1  3、同时纠错检错:d>=e+t+1
  • 奇偶校验 只能检测代码中奇数位出错的编码,但不能发现偶数位出错的情况。
  • 海明码 海明码是一种纠错码,其方法是为需要校验的数据位增加若干校验位,使得校验位的值决定于某些被校位的数据,当被校数据出错时,可根据校验位的值的变化找到出错位,从而纠正错误 海明码的校验码的位置必须是在2n位置(n从0 开始,分别代表从左边数起分别是第1、2、4、8、16……) 设数据位是n位,校验位是K位,则n和k必须满足以下关系:2k≥n+k+1

指令控制方式

(1)顺序方式。各条机器指令之间顺序串行地执行,执行完一条指令后才取下一条指令。缺点是速度慢,机器各部件利用率低 (2)重叠方式。在解释第K条指令的操作完成之前就可以开始解释第K+1条指令,T=(2n+1)*t (3)流水方式 流水线的吞吐率:TP=指令条数/流水线执行时间 最大吞吐率:TP=1/△t 流水线加速比:S=不适用流水线执行时间/流水线执行时间 流水线周期: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段 公式:① 理论公式:(t1+t2+…+tk)+(n-1)*△t ② 实践公式:(k+n-1)*△t

存储系统

  1. 内存编址 存储器由一块块的空间(存储单元)组成,为了方便寻找到每一块空间,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空间进行标识——内存编址。
  2. 芯片 存储器由若干个芯片构成。
  3. 内存容量 存储器的大小。内存容量=每个芯片容量芯片个数。每个芯片的容量=一个地址代表的容量编址总数
  4. 数据总线 计算机一次处理n位的数据,则数据总线的长度为n。注意的是:数据总线的长度,并不一定代表一个地址的长度。
  5. 字 和数据总线紧密相关。数据总线有几位,则一个字就由多少位组成。如64位计算机,表示一次可以处理64位数据,则1个字就是64位。
  6. 地址总线 假如需要n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所有的地址,则地址总线的个数为n
  7. Cache: 在CPU的所有操作中,访问内存是最频繁的操作。由于一般微机中的主存储器的工作速度比CPU低一个数量级,加上CPU的所有访问都要通过总线这个瓶颈,所以,缩短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是提高计算机速度的关键,采用在CPU和内存之间加进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单来说cache是为了解决高速运行的cpu与主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cache的地址映像方法: (1)直接映像 (2)全相连映像 (3)组相联映像
  8. 因为cache的内容是部分主存内容的副本,应该与主存内容保持一致。而CPU对cache的写入更改了cache内容,如何与主存内容保持一致就有几种写操作工作方式可供选择,统称为写策略 (1)写回法(write–back) 当CPU对cache写命中时,只修改cache的内容不立即写入主存,只当此行被换出时才写回主存。这种策略使cache在CPU-主存之间,不仅在读方向而且在写方向上都起到高速缓存作用 (2)写直达法(write–through) 又称全写法,写透。是当cache写命中时,cache与主存同时发生写修改 (3)标记法 数据进入cache后,有效位置1,当cpu对该数据修改时,数据只写入主存并将该有效位置0。要从cache中读取数据时要测试其有效位,若为1则直接从cache中取数,否则从主存中取数
  9. 磁盘存储器

总线

  1. 总线(Bus)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按照总线相对应cpu或其他芯片的位置可分为 (1)内部总线 寄存器之间和算数逻辑部件ALU与控制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所用的总线。 (2)外部总线 cpu与内存和I/O设备接口之间通讯
  2. 按照总线功能划分: (1)地址总线——传送地址信息 (2)数据总线——传送数据信息 (3)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3. 按总线在微机中的位置,可以分为机内总线和机外总线两种。
  4. 按总线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局部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三种。
  5. 按照总线中数据线的多少,可以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真题知识点: Cache的地址映像方式中,发生块冲突次数最小的是 (全相连映像) 。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功能

    (1)处理机管理(2)存储器管理(3)设备管理(4)文件管理(5)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类型

  1. 单用户系统 一台处理机只支持一个用户程序
  2. 批处理系统 用户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人机不交互。
  3. 分时操作系统 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4. 网络操作系统 一种在通常操作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服务功能的操作系统。
  5. 分布式操作系统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将物理上分布的具有自治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的操作系统。
  6. 嵌入式操作系统 运行在嵌入式智能芯片环境中,对整个智能芯片以及它所操作、控制的各种部件装置等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处理、指挥和控制。

进程

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进程通常由程序、数据集合、进程控制块 PCB 组成。 为了描述和控制进程的运行,系统为每个进程定义了一个数据结构——进程控制块(PCB)。 它是进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记录了操作系统所需的、 用于描述进程的当前状态和控制进程的全部信息。 操作系统就是根据进程的PCB来感知进程的存在,并依此对进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PV操作

P操作:①将信号量S的值减1,即S=S-1;②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该进程置为等待状态。 V操作:①将信号量S的值加1,即S=S+1;②如果S>0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说明有等待队列中有等待进程,需要唤醒等待进程。

存储管理

  1. 逻辑地址:CPU所生成的地址。逻辑地址是内部和编程使用的、并不唯一 物理地址:加载到内存地址寄存器中的地址,内存单元的真正地址。
  2. 静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之前进行重定位,它根据装配模块将要装入的内存起始位置,直接修改装配模块中的有关使用地址的指令,静态重定位有着无需硬件支持的优点,但存在着如下的缺点:一是程序重定位之后就不能在内存中搬动了;二是要求程序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不能把程序放在若干个不连续的区域内。
  3. 动态重定位是指,不是在程序执行之前而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进行地址重定位。更确切地说,是在CPU每次访问内存单元前才进行地址变换。需硬件支持。优点是: (1)程序占用的内存空间动态可变,不必连续存放在一处。 (2)比较容易实现几个进程对同一程序副本的共享使用。 缺点是:需要附加的硬件支持,增加了机器成本,而且实现存储管理的软件算法比较复杂

分区管理

固定分区 静态分区,作业装入之前划分,大小固定,内存利用率不高。 可变分区 动态分区,碎片多。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 可重定位分区 合并零散空间。

分页管理

  1. 需要注意页地址(逻辑页、物理页)编号是从0开始,还是从1开始,包括字的编号从0开始,还是从1开始
  2. 还要注意物理页地址的大小,它代表着物理页能存多少个数据!!!

分段存储管理

段页式存储管理

段号 页号 页内地址

设备管理

在计算机中,I/O系统可以有5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是程序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工作方式、通道方式、I/O处理机

  1. 程序控制方式 分为无条件查询和程序查询方式。 ① 无条件传送方式,I/O端口总是准备好接受主机的输出数据,或是总是准备好向主机输入数据,而cpu在需要时,随时直接利用I/O指令访问相应的I/O端口,实现与外设的数据交换。优点是软、硬件结构简单,缺点是对时序要求高,只适用于简单的I/O控制 ② 程序查询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也称为程序轮询方式,该方式采用用户程序直接控制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输入/输出操作。CPU必须不停地循环测试I/O设备的状态端口,当发现设备处于准备好(Ready)状态时,CPU就可以与I/O设备进行数据存取操作。 这种方式下的CPU与I/O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2. 中断方式 当I/O设备结束(完成、特殊或异常)时,就会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收到信号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当某个进程要启动某个设备时,CPU就向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发出一条设备I/O启动指令,然后CPU又返回做原来的工作。CPU与I/O设备可以并行工作,与程序查询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3. DMA(直接内存存取)方式 DMA方式也称为直接主存存取方式,其思想是:允许主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通过“DMA控制器(DMAC)”直接进行批量数据交换,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整个过程无须CPU的干预
  4. 通道控制方式 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利用软件手段实现对I/O的控制和传送,更多地免去了cpu的接入,使主机和外设并行工作程度更高
  5. I/O处理机 指专门负责输入/输出的处理机。可以有独立的存储器、运算部件和指令控制部件

文件管理

  1. 文件的逻辑组织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一般文件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两种:无结构的字符流文件和有结构的记录文件
  2. 记录文件有顺序文件、索引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文件
  3. 文件的物理结构 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放方法。文件的物理结构侧重于提高存储器的利用效率和降低存取时间 (1)顺序分配(连续分配)。 (2)链接分配(串联分配)。 (3)索引分配。这是另一种对文件存储不连续分配的方法。采用索引分配方法的系统,为每一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 索引表中每一表项指出文件信息所在的逻辑块号和与之对应的物理块号 直接地址索引、一级间接地址索引、二级间接地址索引 地址项大小为4字节,磁盘索引块为4KB 则地址页的大小为4KB/4B=1024

文件存储设备管理

位示图法:系统中字长、物理块数量、字数=物理块数量/字长

真题知识点:

  1. 的产生条件不包括(剥夺) 剥夺,环路等待、互斥、保持和等待
  2. 逻辑地址的结构是:逻辑页号+页内地址
  3. 进程通常由程序、数据集合、进程控制块FCB 组成。注意是PCB 不是FCB!!!!!

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络互联模型

  1.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构造了由下到上的七层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口诀:“巫术忘传会飚鹰”
  2. 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以及一整个网络传输协议家族,为互联网的基础通信架构。 它常被通称为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IP协议族,简称TCP/IP

常见的网络协议

  1. 应用层协议 这些协议主要有 FTP、TFTP、HTTP、SMTP、DHCP、Telnet、DNS 和 SNMP 等 (1)FTP(File Transport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传送文件的协议,运行在 TCP 之上,是通过 Internet 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一种途径。FTP 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需建立两条 TCP 连接,一条用于传送控制信息(使用 21 号端口),另一条用于传送文件内容(使用 20 号端口) (2)TFTP(Trivial File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是用来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的协议, 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TFTP 建立在 UDP之上,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不提供存取授权与认证机制,使用超时重传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到达 (3)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 WWW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HTTP 建立在 TCP 之上 (4)SMTP(Simple Mail 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建立在 TCP 之上,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 (5)DHCP(Dynamic Host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建立在 UDP 之上,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设计的DHCP 通过租约(默认为 8 天)的概念,有效且动态地分配客户端的 TCP/IP 设定。当租约过半时,客户机需要向 DHCP 服务器申请续租;当租约超过 87.5%时,如果仍然没有和当初提供 IP 的 DHCP 服务器联系上,则开始联系其他的 DHCP 服务器。DHCP 分配的 IP 地址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固定分配、动态分配和自动分配 (6)Telnet(远程登录协议)是登录和仿真程序,建立在 TCP 之上,它的基本功能是允许用户登录进入远程计算机系统 (7)DNS(Domain NameSystem,域名系统)在 Internet 上域名与 IP 地址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 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识别 IP 地址,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 DNS 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8)SNMP(Simple 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为了解决 Internet 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SNMP 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中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并被广泛支持和应用,大多数网络管理系统和平台都是基于 SNMP 的
  2.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主要有两个传输协议,分别是 TCP 和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这些协议负责提供流量控制、错误校验和排序服务 (1)TCP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服务。TCP 协议一般用于传输数据量比较少,且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2)UDP 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可以保证应用程序进程间的通信,与 TCP 相比,UDP 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的错误检测功能要弱得多。可以这样说,TCP 有助于提供可靠性,而 UDP 则有助于提高传输速率。 UDP 协议一般用于传输数据量大,对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求速度快的场合
  3. 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中的协议主要有 IP、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网际组管理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和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等,这些协议处理信息的路由和主机地址解析 (1)IP 所提供的服务通常被认为是无连接的和不可靠的,它将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之类的服务授权给了其他的各层协议, 这正是 TCP/IP 能够高效率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2)ARP 用于动态地完成 IP 地址向物理地址的转换。物理地址通常是指计算机的网卡地址,也称为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每块网卡都有唯一的地址;RARP 用于动态完成物理地址向 IP 地址的转换 (3) ICMP 是一个专门用于发送差错报文的协议,由于 IP 协议是一种尽力传送的通信协议,即传送的数据可能丢失、重复、延迟或乱序传递,所以需要一种尽量避免差错并能在发生差错时报告的机制,这就是 ICMP 的功能 (4)IGMP 允许 Internet 中的计算机参加多播,是计算机用作向相邻多目路由器报告多目组成员的协议。多目路由器是支持组播的路由器,它向本地网络发送 IGMP 查询,计算机通过发送 IGMP 报告来应答查询

IPv6

共128位,以16位为一段,共为8段,每段的16位转换为一个4位的十六进制数,没段之间用“:”分开

  1. 与IPv4比,IPv6的优势 IPv6有更大的地址空间 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 IPv6增加了组播支持与对流支持 IPv6加入了自动配置的支持 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2. IPv4/IPv6 过渡技术有 (1)双协议栈技术:双栈技术通过节点对 IPv4 和 IPv6 双协议栈的支持,从而支持两种业务的共存 (2)隧道技术:隧道技术通过在 IPv4 网络中部署隧道,实现在 IPv4 网络上对 IPv6 业务的承载,保证业务的共存和过渡 (3)NAT-PT 技术:NAT - PT 使用网关设备连接 IPv6 和 IPv4 网络。当 IPv4 和 IPv6节点互相访问时,NAT - PT 网关实现两种协议的转换翻译和地址的映射

交换技术

  1. 在计算机网络中,当用户较多而传输的距离较远时,通常不采用两点固定连接的专用线路,而是采用交换技术,使通信传输线路为各个用户公用,以提高传输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系统费用
  2. 按照实际的数据传送技术,交换技术又可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将由一对用户独占。 (2)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同时只占用一段通道。在交换节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因此,报文交换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最大的分组长度。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目的地需要重新组装报文;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通过虚呼叫设置一条虚电路。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数据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根据各自的特点,不同的交换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对于交互式通信来说,报文交换肯定是不适合的;对于较轻和间歇式负载来说,电路交换是最合适的,因此,可以通过电话拨号线路来实行通信; 对于较重或持续的负载来说,使用租用的线路以电路交换方式通信是合适的; 对必须交换中等数据到大量的数据时,可用分组交换方法。

路由技术

  1. 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重要网络互连设备,构成了基于 TCP/IP 协议的 Internet 的主体脉络,工作在 Internet 上的路由器也称为 IP 网关,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路由选择
  2. 根据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EGP)和核心网关协议(Gateway Gateway Protocol,GGP)三大类 (1)内部网关协议。内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 主要包括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先先) 、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和 EIGRP(Enhanced IGRP,增强型 IGRP)等。 其中 AS 是指同构型的网关连接的互连网络,通常是由一个网络管理中心控制的 (2)外部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是指在两个 AS 之间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最新的EGP 主要有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其主要功能是控制路由策略 (3)核心网关协议。Internet 中有个主干网,所有的 AS 都连接到主干网上,主干网中的网关称为核心网关, 核心网关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时使用的是 GGP
  3. 从路由协议使用的算法来看,所有的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距离向量协议。计算网络中所有链路的矢量和距离,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最佳路径。这类协议会定期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全部或部分路由表 (2)链路状态协议。使用为每个路由器创建的拓扑数据库来创建路由表,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来形成路由表。 这类协议会定期向相邻路由器发送网络链路状态信息 (3)平衡型协议。结合了距离向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的优点

网络存储技术

目前,主流的网络存储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 DAS)、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1)直接附加存储 DAS 是将存储设备通过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电缆直接连到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存储操作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因此,有些文献也把 DAS 称为 SAS(Server 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由于 DAS 直接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上,这导致它在传递距离、连接数量、传输速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因此,当存储容量增加时,DAS 方式很难扩展,这对存储容量的升级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数据的读取都要通过服务器来处理,必然导致服务器的处理压力增加,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将大大降低; 此外,当服务器出现宕机等异常状况时,也会波及存储数据,使其无法使用。目前 DAS 基本被 NAS 所代替 (2).网络附加存储 采用 NAS 技术的存储设备不再通过 I/O 总线附属于某个特定的服务器,而是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由用户通过网络访问NAS 存储设备类似于一个专用的文件服务器,它去掉了通用服务器的大多数计算功能,而仅仅提供文件系统功能,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并且为方便存储设备到网络之间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发送数据,它专门优化了系统硬件与软件架构。NAS 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离,其存储设备在功能上完全独立于网络中的主服务器,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访问不再需要文件服务器的干预,同时它允许客户机与存储设备之间进行直接的数据访问,所以不仅响应速度快,而且数据传输速率也很高,NAS 存储支持即插即用,可以在网络的任一位置建立存储。基于 Web 管理,从而使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管理更加容易。 NAS 可以很经济地解决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但难以获得满意的性能 (3)存储区域网络 SAN 是通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其最大特点是将存储设备从传统的以太网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储区域网络

网络系统建设

网络设计的原则: (1)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2)遵循国际标准,坚持开放性原则(3)网络的可管理性(4)系统的安全性(5)灵活性和扩充性(6)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经济性(8)实用性

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是介于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一台服务器,当用户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浏览时,浏览器不是直接到Web服务器去取回网页而是向代理服务器发出请求,由代理服务器来取回浏览器所需要的信息并传送给用户的浏览器代理服务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提高访问速度(2)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3)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一些不能直接访问的网站(4)安全性得到提高(5)共享IP地址

网络管理工具

常见的网络监视器 (1)Ethereal:提供了对TCP,UDP,SMB,telnet,ftp等常用协议的支持,覆盖了大部分应用需求 (2)NetXRay:主要是用做以太网络上的网管软件,能够对IP,NetBEUI,TCP/UDP等协议进行详细分析 (3)Sniffer:它是使网络接口处于混杂模式,以截获网络内容。它是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监视器 在操作系统中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 (4)ping命令:基于ICMP协议,用于把一个测试数据包发送到规定的地址 (5)tracert:检查到达的目标 IP 地址的路径并记录结果。tracert 命令显示用于将数据包从计算机传递到目标位置的一组 IP 路由器,以及每个跃点所需的时间。如果数据包不能传递到目标,tracert 命令将显示成功转发数据包的最后一个路由器 (6)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7)IPConfig: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这些信息一般用来检验人工配置的TCP/IP设置是否正确

真题知识点:

  1. 交换机又被称为多端口网桥
  2. 根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中介域名服务器采用递归查询
  3. TCP与UDP的区别如下 ① TCP是面向连接的(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之前要先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② TCP提供可靠的服务(通过TCP传输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的不可靠的传输。 ③ UDP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工作效率比TCP高,适用于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比较高的通讯或广播通信。随着网速的提高,UDP使用越来越多。 ④ 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⑤ TCP对系统资源要求比较多,UDP对系统资源要求比较少 ⑥ UDP程序结构更加简单 ⑦ TCP是流模式,UDP是数据报模式 连接管理、差错校验和重传、流量控制均是TCP的特点,只有端口寻址才是两者的共性。
  4.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 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可达下行10Gbps。根据各地试点表明,目前试用阶段一般在下行1Gbps左右, 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下行10Gbps。
  6. 域名解析流程: ①客户机提出域名解析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②当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先查询本地的缓存,如果有该纪录项,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查询的结果返回。 ③如果本地的缓存中没有该纪录,则本地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请求发给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再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根的子域)的主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④ 本地服务器再向上一步返回的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接受请求的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没有该纪录,则返回相关的下级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⑤ 重复第四步,直到找到正确的纪录。 ⑥ 本地域名服务器把返回的结果保存到缓存,以备下一次使用,同时还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7. 127.0.0.1是回送地址,指本地机,一般用来测试使用。回送地址(127.x.x.x)是本机回送地址(Loopback Address), 即主机IP堆栈内部的IP地址,主要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机进程间通信,无论什么程序,一旦使用回送地址发送数据, 协议软件立即返回,不进行任何网络传输。
  8. 某公司内部使用wb.xyz.com.cn作为访问某服务器的地址,其中wb是(是主机名)。
  9. 使用ping命令可以进行网络检测,在进行一系列检测时,按照由近及远原则,首先执行的是( )。 ping默认网关 ping本地IP ping127.0.0.1 ping远程主机 检查错误时,使用由近及远的原则意味着先要确认本机协议栈有没有问题,所以可以用ping127.0.0.1来检查本机TCP/IP协议栈,能PING通,说明本机协议栈无问题。 10.半双工(Half Duplex)数据传输指数据可以在一个信号载体的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不能同时传输。 例如,在一个局域网上使用具有半双工传输的技术,一个工作站可以在线上发送数据,然后立即在线上接收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数据刚刚传输的方向。像全双工传输一样,半双工包含一个双向线路(线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递数据)。 全双工(Full Duplex)是通讯传输的一个术语。通信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它在能力上相当于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 全双工指可以同时(瞬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A→B且B→A)。指A→B的同时B→A,是瞬时同步的。

数据库技术基础

数据库系统DBS

(1)数据库DB (2)硬件 (3)软件 (4)人员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1)数据定义 (2)数据库操作 (3)数据库运行管理 (4)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6)其他功能

DBMS的分类

(1)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 (2)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OODBS (3)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ORDBS

数据库的模式

数据库系统划分为三个抽象级:用户级、概念级、物理级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为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1)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模式、逻辑模式)用以描述整个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及其性质与联系,定义记录、数据项、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及记录之间的联系,是数据项值的框架,通常还包含有访问控制、保密定义、完整性检查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概念/物理之间的映射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 (2)外模式。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用以描述用户看到或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的逻辑结构,用户根据外模式用数据操作语句或应用程序去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外模式主要描述组成用户视图的各个记录的组成、相互关系、数据项的特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3)内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内模式定义的是存储记录的类型、存储域的表示以及存储记录的物理顺序,指引元、索引和存储路径等数据的存储组织 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之间的关系如下: (1)模式是数据库的中心与关键; (2)内模式依赖于模式,独立于外模式和存储设备; (3)外模式面向具体的应用,独立于内模式和存储设备; (4)应用程序依赖于外模式,独立于模式和内模式 数据库系统两级独立性是指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三个抽象级间通过两级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射,模式—内模式映射)进行相互转换,使得数据库的三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视图-外模式,存储文件-内模式,基本表-模式

数据模型

  1. 数据模型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和基本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
  2. 概念数据模型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概念模型主要用实体—联系方法 (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表示,所以也称 E-R 模型
  3. 基本数据模型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 DBMS 的实现。基本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基本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数据的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以及用户定义完整性的约束。 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是指实体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是指得外键参照的完整性 用户定义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关系的约束条件,例如,某些属性必须取唯一值,某些值的范围为0-100等
  4. 基本数据模型 常用的基本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1)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的联系。层次模型的优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来实现,查询效率较高。层次模型的缺点是只能表示 1:n 联系,虽然有多种辅助手段实现 m:n 联系,但比较复杂,用户不易掌握 (2)网状模型用有向图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的联系。网状模型的优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m:n 联系也容易实现,查询效率高。其缺点是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比较复杂,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3)关系模型用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的联系。其优点有: (1)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 (2)概念(关系)单一,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3)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数据独立性、安全性好,简化数据库开发工作

关系代数

并、差、交、笛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完全外连接)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

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依赖、超键、候选键、主键、外键、主属性和非主属性 无损连接,并保持函数依赖的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

1NF(第一范式)。若关系模式R的每一个分量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则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 2NF(第二范式)。若关系模式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主键时,则关系式R是2NF 3NF(第三范式)。即当2NF消除了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称为3NF

事务管理

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基本工作单位是事务,事务相当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 (1)原子性(Atomicity):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 (2)一致性(Consistency):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隔离性(Isolation):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4)持续性(永久性)(Durability):一旦提交,改变就是永久性的。

并发控制

处理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封锁技术。它有两种类型:排他型封锁(X 封锁)和共享型封锁

故障与恢复

  1. 数据库的故障可用事务的故障来表示,主要分为四类 (1)事务故障。事务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输入数据的错误、运算溢出、违反了某些完整性限制、某些应用程序的错误,以及并发事务发生死锁等,使事务未运行至正常终止点就被撤销 (2)系统故障。系统故障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如操作系统或数据库管理系统代码错误、操作员操作失误、特定类型的硬件错误(如 CPU 故障)、突然停电等造成系统停止运行),致使事务在执行过程中以非正常方式终止, 这时内存中的信息丢失,但存储在外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不会受影响 (3)介质故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如磁盘损坏、磁头碰撞或由于操作系统的某种潜在的错误、瞬时强磁场干扰,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称为“介质故障”,这类故障比前两类故障的可能性虽然小得多,但破坏性却最大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特殊程序
  2. 故障的恢复 (1)事务故障的恢复。事务故障是指事务未运行至正常终止点前被撤销,这时恢复子系统应对此事务做撤销处理。 事务故障的恢复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不需要用户干预,步骤如下: 反向扫描文件日志,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 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 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其他更新操作,并做同样处理。 如此处理下去,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事务故障恢复完成 (2)系统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发生时,造成数据库不一致状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一些未完成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已写入数据库; 二是由于一些已提交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还留在缓冲区没来得及写入数据库。系统故障的恢复是在重新启动时自动完成的, 不需要用户干预,步骤如下 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重做(Redo)队列。 同时找出故障发生时尚未完成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撤销(Undo)队列。 对撤销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撤销处理: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 Undo 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 对重做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重做处理: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个 Redo 事务重新执行日志文件登记的操作

备份

按照备份内容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类

  1. 物理备份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上对数据库的数据文件进行备份,物理备份分为冷备份和热备份两种 (1)冷备份是将数据库正常关闭 (2)热备份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关闭数据库,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备份软件在数据库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备份出来 为了提高物理备份的效率,通常将完全、增量、差异三种备份方式相组合 (1)完全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内容全部备份 不足之处在于,各个全备份磁带中的备份数据存在大量的重复信息;另外,由于每次需要备份的数据量相当大,因此备份所需时间较长 (2)增量备份是只备份上次完全、增量或差异备份以来修改的数据,因此备份的数据量不大,备份所需的时间很短,但增量备份的数据恢复,是比较麻烦的,必须具有上一次全备份和所有增量备份磁带(一旦丢失或损坏其中的一盘磁带,就会造成恢复的失败) (3)差异备份是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后发生变化的所有数据 差异备份在避免了另外两种备份策略缺陷的同时,又具备了它们各自的优点。首先,它具有了增量备份需要时间短、 节省磁盘空间的优势;其次,它又具有了全量备份恢复所需磁带少、恢复时间短的特点
  2. 逻辑备份是指利用各数据库系统自带的工具软件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内容

反规范化

(1)增加冗余列(2)增加派生列(3)重新组表(4)分割表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过程通常是一个反复修改、反复设计的迭代过程

  1. 数据库设计采用 分步设计法,即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将数据库设计过程分解为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阶段,每一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与工具,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将问题局部化,减少了局部问题对整体设计的影响
  2. 在分步设计法中,通常将数据库的设计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物理设计 4 个阶段 (1).需求分析 其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用户的数据要求和处理要求,并按一定格式整理形成需求说明书。 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也是今后设计的依据,它包括数据库所涉及的数据、数据的特征、使用频率和数据量的估计,如数据名、属性及其类型、主关键字属性、保密要求、完整性约束条件、更改要求、使用频率、数据量估计等。这些关于数据的数据称为元数据。 在设计大型数据库时,这些数据通常由数据字典来管理。用数据字典管理元数据有利于避免数据的重复或重名,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及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因而有利于提高数据库设计的质量,同时可以减轻设计者的负担 (2).概念结构设计 其目标是对需求说明书提供的所有数据和处理要求进行抽象与综合处理,按一定的方法构造反映用户环境的数据及其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即用户的数据模型或企业数据模型。这种概念数据模型与 DBMS 无关,是面向现实世界的、极易为用户所理解的数据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 目标是把上一阶段得到的与 DBMS 无关的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等价的,并为某个特定的 DBMS 所接受的逻辑模型所表示的概念模式,同时将概念设计阶段得到的应用视图转换成外部模式,即特定 DBMS 下的应用视图 (4).数据库物理设计 任务是把逻辑设计阶段得到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已确定的逻辑模型在物理上加以实现,其主要内容是根据 DBMS 提供的各种手段,设计数据的存储形式和存取路径,如文件结构、索引设计等,即设计数据库的内模式或存储模式 3.各局部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分布式数据库

  1. 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中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成为场地自治,它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据的分布性。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布于网络中的各个结点 (2)统一性。主要表现在数据在逻辑上的统一性和数据在管理上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3)透明性。用户在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时,与使用集中式数据库一样,无须知道其所关心的数据存放在哪里,存储了几次
  2. 与集中式数据库相比,分布式数据库具有下列优点: (1)坚固性好。 (2)可扩充性好。可根据发展的需要增减结点,或对系统重新配置,这比用一个更大的系统代替一个已有的集中式数据库要容易得多 (3)可改善性能。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可按就近分布,合理地冗余的原则来分布各结点上的数据,构造分布式数据库,使大部分数据可以就近访问,避免了集中式数据库中的瓶颈问题,减少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提高了系统的

标签: tp型热电阻温度变送器k型温服传感器2vb0过载继电器wb1温湿度变送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