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网络整理续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TCP 协议和 UDP 协议有什么区别? (1)TCP 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 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 (2)TCP 流量控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有序传输,UDP 无法实现; (3)TCP 协议有效载荷小于 UDP 协议(基于 MSS 计算),UDP 性能高于 TCP ; (4)TCP 一般用于延迟要求低的可靠应用,UDP 一般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迟敏感的应用; 2、简述 OSI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在七层模型中的功能及其数据封装时的头部 部信息。 (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错误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封装源 IP、目的 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错误控制、接入控制;包装源 MAC、目的 MAC、 帧类型。 3、TCP/IP 协议栈和 OSI 七层模型的区别 (1)TCP/IP 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组成的协议栈,OSI 定义网络的结构系统和各级 功能划分; (2)OSI 是模型,框架,TCP/IP 协议栈是实现各级功能的协议族; (3)OSI 为七层、TCP/IP 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 相对于应用层 OSI 应、表、会三层 5、TCP/IP 相对于网络接口层 OSI 的数链层和 物理层 4、IP 地址与 MAC 地址有什么区别? (1)IP 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 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的物理地址; (2)IP 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个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置、主机位置)(本网段唯一); (3)MAC 本以太网链路中某个设备或节点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 (4)IP 地址由 32 位,MAC 由 48 位组成; (5)IP 不同的网段可以区分地址,MAC 无法区分地址。 5、ARP 协议的工作原理 答:在 TCP/IP 协议中,A 给 B 发送 IP 包时,在 A 不知道 B 的 MAC 地址,A 就广播一个 ARP 请求包填写在请求包中 B 的 IP(192.168.1.2),以太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接收这个请 h 求,而正 常的情况下只有 B 会给出 ARP 应答包,包里填满了 B 的 MAC 回复地址 A。A 得到 ARP 应答后,将 B 的 MAC 本机缓存地址,方便下次使用。 6、TCP 握手三次 答: 基于 TCP 在协议传输数据之前,为了确认连接正常,将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虚拟连接,并完成连接 在传输数据之前。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首先,发起人发送连接请求;当接收人收到连接请求时 之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将回复响应报告;然后发送方收到响应报告,并发送响应报告的确认信 利息。在数据发送的早期阶段建立连接,以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 7.端口号的作用是什么?当客户端主机访问互联网服务器时,请问 WEB 服 传输层封装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是什么? (1)传输层端口号用于区分上层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服务流程。 (2)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时,源端口大于 1024 随机端口,如 服务器是目的端口 WEB 服务端口,如 80。 (3)当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数据时,源端口是 目的端口为80 1150 8.192.168.1.30/27 和 192.168.1.65/27 直接访问吗? 答:不,分析(略) 9. 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交换机一般用于局域网主机的互联? 能实现不同 IP 网络主机相互访问。为什么路由器可以访问不同网段的主机? 为什么不使用路由器连接局域网主机? ? (1)从 OSI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角度分析 交换机属于识别数据帧的数据链路层设备 MAC 转发地址信息;路由器址信息; 识别网络层的 IP 数据转发地址信息; (2)数据处理方法的差异 交换机转发数据帧,交换机不隔离广播,交换机转发未知数据帧 扩散;路由器对 IP 转发包,路由器不转发广播包,路由器丢弃未知数据包; (3)数据转发性能 交换机是基于硬件的二层数据转发,转发性能强;路由器是基于软件的三层数 根据转发,转发性能相 对较差; (4)接口类型 交换机一般只有以太网接口,类型单一,接口密度高;路由器可提供各种接口 类型的广域网接口, 可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链路,接口较少。 (5)应用环境 交换机一般用于局域网内部和大量用户的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通常用于网络 互联网。 10.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1)功能 与路由器一样,三层交换机属于网络层设备,可转发三层数据包。 (2)性能 可以基于三层交换机 ASIC 芯片转发硬件(一次多次路由交换);路由器通过 CPU+软件进行 运算转发数据,性能低。 (3)接口类型 三层交换机一般只有以太网接口,类型单一,接口密度高;路由器 各种类型的广域网连接 可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链路,接口较少。 (4)应用环境 三层交换机一般用于局域网不同网段之间的交换,路由器一般用于网络出口或 广域网互联。 11. 请告诉我交换机的启动过程 (1)开机加电自检硬件 ; (2)交换机从 ROM 从中读取微代码 FLASH 中加载操作系统(RGNOS); (3)将操作系统(RGNOS)加载到 RAM 中间,操作系统启动完成 ; (4)系统从 FLASH 检查是否有配置文件(config.text),如有,将配置文件加载到 RAM 中 (running-config) ; (5)如果没有配置文件,将启动 setup 基本配置交互式命令。 12. RSTP 在 STP 基础上有哪些改进?改进有三点 (1)第一点改进:用于快速切换根端口和指定端口的替换端口(Alternate Port)和备份端口 (Backup Port)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时,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将无时延进入两个角色 转发状态。 (2)第二点改进:在只连接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交换机一次 握手可以无时延迟地进入转发状态。 (3)第三点改进:与终端直接连接,而不是将其他交换机连接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 Port)。边 边缘端口可直接进入转发状态,无任何延迟。 13. 配置链路聚合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组端口的速度必须一致 ; (2)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 VLAN ; (3)组端口使用相同的传输介质 ; (4)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水平,并与之相同 AP 也要在同一水平 . 14. 路由决策的规则是什么? 答:(1)子网最长匹配 (2)管理距离(distance) (3)度量值(metric) 15. 有类路由协议和无类路由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1)原则:有类路由协议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时不包括子网掩码信息;无类路由协议包括。 (2)处理:有类路由协议路由器收到无法识别的更新信息时,只能按标准执行 A、B、C 类子网信 无类路由协议可以从路由信息中识别其子网信息。 (3)后果: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不连续变长子网路由;无类路由协议支持 VLSM 无类路由协议 子网划分应用可以更灵活,省钱 IP 地址资源 16. 距离矢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向邻居发送路由信息 ; (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定期更新路由信息 ;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将本机所有路由信息作为更新信息 ; (4)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向全网扩散链路状态信息 ; (5)当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立即发送更新信息 (6)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发送需要更新的信息 . 17. 请讲述一下 RIP 协议的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答:(1)打开 RIP 协议进程; (2)申报本路由器参数 RIP 协议计算的接口网段(注:无需申请非直接网段) ; (3)指定版本(注:路由器版本应保持一致,路由器可以默认接收 RIPv1、RIPv2 的报文 (4)RIPv2 支持关闭自动路由汇总功能 . 18. 请讲述 RIPv1、RIPv2 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RIPv1 1.不支持有类路由协议 VLSM 2.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更新的报纸 3.不支持认证 RIPv2 1.支持无类路由协议 VLSM 2.以组播的形式发送更新报纸 支持明文和 MD5 的认证 19.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方法和过程? 答:(1)配置路由器的每个接口 IP 地址 ; (2)确定本路由器直接连接网段的路由信息 ; (3)确定哪些非直接网段属于本路由器 ; (4)添加与路由器非直接网段相关的路由信息 . 20. 请讲述 OSPF 基本工作流程? 答:(1)OSPF 路由器相互发送 HELLO 建立邻居关系; (2)邻居路由器相互通知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LSA); (3)一段时间后 LSA 所有路由器在泛洪后形成统一 LSDB ; (4)路由器依据 SPF 算法,根据自己计算最短的生成树,形成路由转发信息 . 21. PAP 和 CHAP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PAP 的特点: (1)由客户端发出验证请求,服务器端无法区分是否为合法请求,可能引起攻击 (2)客户端以明确的方式直接将用户名、密码等验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端,安全性低 (3)客户端发出验证请求,容易导致客户端暴力破解密码 (4)相比 CHAP 性能高,两次握手验证 CHAP 的特点: 1.服务器端发出挑战报文 2.用户名和密码不在整个认证过程中发送 3、解决了 PAP 容易引起的问题 4、占用网络资源,认证过程相对于 PAP 慢 22. 请简述 CHAP 验证过程? 答:(1)客户向服务器端发起链路连接请求 ; (2)服务器端主动向客户端发送挑战报文 ; (3)客户端利用密码对挑战报文进行挑战(MD5)加密处理后将加密后的密码发送给服务器 ; (4)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应答后,在本地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建立链路,验证失败断开链路 ; 23. 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配置时是否有一些限制? 答:(1)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物理接口进行配置 ;  (2)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只能在 ACCESS 接口 ; 24. 交换机的端口安全功能可以配置哪些?可以实现什么功能? 答:最大连接数限制、端口地址安全绑定 1、利用最大连接数限制可以控制用户的接入数量、防 MAC 地址攻击; 2、利用地址安全绑定可以防止用户进行 IP 地址欺骗、MAC 地址欺骗等行为。 25. 请解释一下如何理解 NAT 地址转换的四个地址的概念 Inside local(IL)分配给内部网络设备的地址,此地址不会对外网公布 Inside Global(IG)通过这个 地址,外网可以知道内部的设备 Out local(OL) 通过这个地址,内部设备可以知道外部设备 Out Global(OG) 分配给外部设备的地 址,此地址不会向内部公布 26. 请简要说明一下静态地址映射和动态地址映射的区别 静态 NAT/NAPT 应用:需要向外网络提供信息服务的主机 特点:永久的一对一 IP 地址映射关系 2、动态 NAT/NAPT 应用: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 特点:内部主机数可以大于全局 IP 地址数 最多访问外网主机数决定于全局 IP 地址数 临时的一对一 IP 地址映射关系 27. NAT 存在什么样的限制 (1)影响网络性能 (2)不能处理 IP 报头加密的报文; (3)无法实现端到端的路径跟踪(traceroute) 4、某些应用可能支持不了:内嵌 IP 地址 28. 请问 ping 命令常用的参数有哪些,可以判断哪些方面的故障? Ping 命令是基于 ICMP 协议的应用,ICMP 属于网络层协议,因此 ping 只可以测试基本网络层以下的 故障。 Ping ip address 可以测试本机到目的 IP 的链路可通性 Ping –t ip address -t 参数表示持续不断地发送 ICMP 报文,可以检测网络链路是否为间断性不 通。Ping –l number ip address –l 参数表示发送报文的大小,默认 windows 发送的 ICMP 报文携带数据 大小为 32 字节,增大 ICMP 报文的大小,检测网络对大容量数据包的处理性能。 29、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是,在服务进行之前必须建立数据链路(虚电路)然后在进行数据传输,传输 完毕后,再释放连接。在数据传输时,好象一直占用了一条这样的电路。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 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对传输数据安全,不容易丢失和失序。但由于虚电路的建立,维护和 释放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时间。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在服务工程中不需要先建立虚电路,链路资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动态进行分配。 灵活方便,比较迅速;但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30、在广域网中,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有何不同? 答:在广域网中,直接交付是指分组的目的地是直接连接在本结点交换机上的主机,该分组不需再经过其他结点交 换机的转发,而由结点本交换机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间接交付是指分组的目的地主机与本结点交换机没有直接的 连接,该分组的转发需根据结点交换机转发表指出的路由转发给下一跳的结点交换机。 31、有两个 CIDR 地址块 208.128/11 和 208.130.28/22。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块包含了另 一地址块?如果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208.128/11 的前缀为:11010000 100 208.130.28/22 的前缀为:11010000 10000010 000101,它的前 11 位与 208.128/11 的前缀是一致的,所 以 208.128/11 地址块包含了 208.130.28/22 这一地址块。 32、试用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 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 答:我们知道,3 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 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 A 和 B 之间的通 信,假定 B 给 A 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 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 手的协定,A 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B 在 A 的应答分组在传 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 A 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 A 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 甚至怀疑 A 是 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 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 A 发来的任何数据 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 A 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 死锁。 33、请问 ping 命令常用的参数有哪些,可以判断哪些方面的故障 Ping 命令是基于 ICMP 协议的应用,ICMP 属于网络层协议,因此 ping 只可以测试基本网络层以下的 故障。 Ping ip address 可以测试本机到目的 IP 的链路可通性 Ping –t ip address -t 参数表示持续不断地发送 ICMP 报文,可以检测网络链路是否为间断性不 通。Ping –l number ip address –l 参数表示发送报文的大小,默认 windows 发送的 ICMP 报文携带数据 大小为 32 字节,增大 ICMP 报文的大小,检测网络对大容量数据包的处理性能。 一.简述 TCP/IP 网络模型从下至上由哪五层组成,分别说明各层的 主要功能是什么。 (1)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 传送后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物理层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1”或“0”,以及当发送端发 出比特“1”时,在接收端如何识别出这是比特“1”而不是比特“0”。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 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腿以及各个腿应如何连接。 (2) 数据链路层。在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 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 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 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5) 应用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 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 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二.试阐述服务和协议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协议时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 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 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 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另外,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为服务,只有 那些能够被高一层看得见的功能才能称之为“服务”。 三.什么是地址转换协议 ARP。 由于 IP 地址有 32bit,而局域网的硬件地址是 48bit,它们之间不存在简单的映射关系。此外, 在一个网络上可能经常会有主机加入或撤出,更换网卡也会使主机的硬件地址改变。可见, 在主机中应存放一个从 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并且这个映射表还必须能够经常动态 更新。ARP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 IP 地址和 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这种过程自动进行,主机的用户对此是不知道的。 四.说明网桥、中继器和路由器各自的主要功能,以及分别工作在网 络体系结构的哪一层。 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具有过滤 帧的功能。 中继器: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中继器又叫转发器,其作用是消除信号由于经过一长段电缆 而造成的失真和衰减,使信号的波形和强度达到所要求的指标。它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 送或者转发,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 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 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也就是说,将路由器某个输入端口收到的分组,按照分组要去的目 的地,将该分组从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给下一跳路由器。 五.传输层有哪几种协议,其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传输层有两种不同的协议,分别为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和传输控制协议 TCP。 六.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有什么好处。 (1)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 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将一 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更小一些的问题。这样,整个问题的复杂 程度就下降了; (2) 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 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进行修改。当某曾提供的服务不再需 要时,甚至可以讲这层取消; (3)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 因为整个的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5)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有了精确的说明。 七.什么是子网掩码?255.255.255.0 代表什么意思。 子网掩码是一个网络或一个子网的重要属性。子网掩码长 32bit,由一串 1 和跟随的一串 0 组成,其中的 1 对应于 IP 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而 0 对应 IP 地址中的主机号。将子网 掩码逐比特和 IP 地址进行“与”运算就可得出网络地址。可用于判断目的主机或源主机连接 的网络是否进行子网的划分。 255.255.255.0 代表 C 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如果一个网络不划分子网,则该网络的子网 掩码就使用默认子网掩码。 八.简述 DHCP、DNS 的含义及作用。 DHCP 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它提供了一种机制,称为即插即用连网。这种机制允许一台计 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 IP 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DHCP 对运行客户软件和服务器软件的 计算机都适用,它给运行服务器软件而位置固定的计算机指派一个永久地址,而当这计算机 重新启动时其地址不变。 DNS 为域名系统,它是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DNS 使大多数 名字都在本地解析,仅少量解析需要在因特网上通信,因此系统效率很高。由于 DNS 是分 布式系统,即使单个计算机出了故障,也不会妨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的用户是间 接而非直接适用域名系统。 九.简述 TCP 和 UDP 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TCP UDP 传输单位 报文段 用户数据报 连接的建立 面向连接 无连接 服务 全双工、可靠交付 尽最大努力交付(不可靠) 首部字节 20bit 8bit 拥塞控制 有 无 UDP 在 IP 的数据报服务上增加了一点功能,即端口和差错检测功能。发送数据前不 需要建立连接,减少了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不使用拥塞控制,不保证可靠交付,用 户数据报只有 8 个字节的首部开销。 十. 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的电信网四通八达,但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中有一个交换机或一条链路被中断,则 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通信,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电路 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当使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时,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但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的时间,则电路交换传输速率较 快。 分组交换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的,它为每一个分 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具有很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是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分组在各结点 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时延,并且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开 销。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现已很少使用。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 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但其结点交换 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十一. 简述 CSMA/CD 的工作原理。 CSMA/CD 是以太网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协议,即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多点接入说 明这是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 听和碰撞检测。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它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压力大小。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 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 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此时信号产生了 严重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信息,因此要立即停止发送,以免浪费网络资源,需要等待 一段随机时间后重新发送。 十二. 常用的互连设备有哪些。它们分别工作在 OSI 的哪一层。 网桥: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 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具有过滤 帧的功能。 网卡:数据的封装与解封,链路管理、编码和译码。 中继器: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中继器又叫转发器,其作用是消除信号由于经过一长段电缆 而造成的失真和衰减,使信号的波形和强度达到所要求的指标。它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 送或者转发,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 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 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也就是说,将路由器某个输入端口收到的分组,按照分组要去的目 的地,将该分组从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给下一跳路由器。 十三. 试说明 IP 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 的地址。 (1) 在 IP 层抽象的互联网上只能看到 IP 数据报。 (2) 虽然在 IP 数据报首部有源站 IP 地址,但路由器只根据目的站的 IP 地址的网络 号进行路由选择。 (3) 在具体的物理网络的链路层,只能看见 MAC 帧。 (4) 尽管互连在一起的网络的硬 件地址体系各不相同,但 IP 层抽象的互联网却屏蔽 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只要我们再网络层上讨论问题,就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 IP 地址研究主机和主机或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IP 地址不能直接用来进行通信。这是因为 IP 地址只是主机在抽象的网络层中的地址。若 要将网络层中传送的数据报交给目的主机,还要传到链路层转变成 MAC 帧后才能发送到实 际的网络上,因此,不管网络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 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

代理 ARP,VLAN 的只是(有 backbone 的),路由聚集,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当 年我们考了这四个大题 ............................................................................................................................. 1、集成电路(IC)。 2、发光二极管(LED)。 3、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oop,DSL)。 4、印刷电路板(PCB) 5 、 工 业 标 准 结 构 (Industy Standard Architectrue,ISA) 和外部组件扩展接口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face,PCI)是两类常见的总线。 6、电可檫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 7、通用串行总线(USB)。 8、笔记本电脑里的扩展槽称为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PCMCIA)插槽,也称为 PC 卡插槽。 9、网络类型包括以太网(设计用于 LAN)、令牌环网和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FDDI)。 10、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 11、ping 的意思是分组因特网探测器(packet internet gopher,ping)。 12、通常的 ip 地址是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13、网络号是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按位求与得到的。 14、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 network,MAN)。 15、美国国防部(DoD)拔巨资开发 TCP/IP 模型,因为它想要一个可以在任何条件甚至核战争 中都可以生存的网络。 16、协议集(protocol suite)是协议的集合。 17、协议(protocol)是一套规则和协定的正式描述,它们管理设备在网络中通信的某一特定方 面。它规定了数据通信中的格式、定时、顺序和差错控制。 18、网络规则由以下组织和委员会制定和维护: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ANSI(美 国国家标准协会)、TIA(电信工业协会)、EIA(电子工业联合会)、ITU(前身是 CCITT)。 19、ITU 的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20、综合数据业务网(IDSN)、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 21、本地营运商(LEC),通常称为本地电话公司,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22、局域网中的专用网络有:存储区域网(srorage-area Network,SAN)、数据中心技术(data  center)、虚拟专用网络(VPN)、企业内部互连网(intranet)、企业外部互连网(extranet)。 23、虚拟专用网(VPN)是在一个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如 internet)之上构建的专用网络,利用 VPN, 一个远程接入用户就可以通过在远程接入的 PC 与公司总部的 VPN 路由之间建立一条安全的 隧道,跨越 internet 访问公司的网络。 24、带宽(bandwith)定义为特定时间内能通过某一特定区域的最大比特量。 25、吞吐量(throughout)是指一组特定的数据在特定的时间段经过特定的路径所传输的信息 量的实际测量值。 26、最小下载时间:T=S/BW(传输时间=文件大小/带宽);典型下载时间:T=S/P(p:传输时刻 的实际吞吐量)。 27、802.11a 和 802.11b 无线网络的工作频率是 5G 和 2.4G。 28、模拟信号带宽是通过每一信号所占电磁波频谱的多少来量度的。 29、1984 年发布的 OSI 参考模型,它为供应商们提供了一套标准来确保全世界各公司提出 的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之间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30、OSI 参考模型的层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对等层通信。 31、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32、TCP/IP 模型分为四层:网络访问层、INTERNET 层、传输层、应用层。 33、封装(encapsulation)就是在网络传输之前为数据附上必要的协议信息的过程。 34、循环冗余校验(CRC)。 35、设备分为终端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36、集线器(hub)和中继器(repeater)位于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集线器也称为多端口中继 器,它仅仅是再生信号并复制信号到其他端口。 37、冲突就是当 2 个比特同时在一个网络中传播时发生一种情形。网络中产生数据分组并发 生冲突的区域就称为冲突域。 38、网桥(brige)设计用来创建两个或多个 LAN 分段,每一个分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在 网桥环境中的所有分段都认为是处于同一广播域。 39、交换机(switch)处理速度比网桥高得多,它也是基于 MAC 地址对通信帧进行转发和泛洪。 40、网络接口卡(NIC)、网桥和交换机位于 OSI 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41、路由器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它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每一个进来的分组,为他们 选择穿过网络的最佳路径,然后将她们交换到适当的出口。 42、网关是一种特定目的的设备,它把信息从一种协议栈转换到另一种协议栈。 43、数字用户线多路复用器(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充当大量用户设 备和通信公司之间的接口。 44、Cable Modem 终端系统(CMTS,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45、AAA 服务器是处理用户访问计算机和网络的请求服务器程序。 46、网络拓扑(topology)包括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物理拓扑包括:总线形、环形、星形、 扩展星形、树形、网状。 47、总线形拓扑的主线缆段必须以终结器结束,因为终结器会吸收到达线缆末段的信号防止 反射回线缆中。 48、最常见的逻辑拓扑是广播(以太网)和令牌传递(token passing)(令牌环网和 FDDI)。 49、因为人体中 70%都是离子化的水,所以也是导体。 50、电流是电荷的移动,它在电子移动时产生。 51、如果电流可以看作流动电子的数量,那么电压就可以被看作电子运动的速度。 52、术语电阻一般用于描述直流电路,用字母 R 来表示,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叫阻抗,用字 母 Z 表示,他们的单位都是欧姆。 53、缆线或导体的直径常用美国线规(AWG)来度量,典型的居民用电线是 12AWG 或 14AWG, 相当于直径 1/12 英寸或 1/14 英寸。 54、双绞线是用于电话通信和大多数现代以太网的缆线。 55、双绞电缆的两种基本类型包括: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56、STP 由四对细铜线组成,他们绞在一起,每条线都外裹带色码的塑料绝缘层,每对电线 包裹在金属箔片里,然后四对电线又包在另一层金属箔片或编织物中,这一层外面还包括有 一层塑料外套(细铜线、带色码的塑料绝缘层、金属箔片屏蔽层、金属箔片屏蔽层或编织物 屏蔽层、塑料外套)。 57、外屏蔽双绞线(ScTP),也被称为箔片双绞线(FTP),是 STP 的一种。 58、UTP 缆线使用的接头叫 RJ-45 接头。 59、5 类 UTP 网络电缆都由 4 对 24AWG 软铜线组成。 60、同轴电缆由铜导线、塑料绝缘层、编织铜屏蔽层和塑料外套组成。 61、用在同轴电缆中的接头叫同轴电缆接插头(BNC) 62、同轴电缆比 UTP 要贵,但比光缆便宜,目前已广泛用于家庭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和高 速 Internet 接入。 63、同轴电缆特征的一些总结:速度与吞吐量:10-100Mbit/s;最大线缆长度:500m;介质 和接头尺寸:中等;每节点的平均成本:便宜。 64、在有线电视领域,家庭中常用的 RG-59 电缆使用 20AWG 的导线。 65、直径为 0.35cm 的同轴电缆有时候被称为细缆,也曾经广泛用于以太网中。 66、IEEE 制定了局域网布线规范,IEEE802.3 是针对以太网的标准,IEEE802.5 是针对令牌环 网的标准。 67、TIA 和 EIA 联合发布的布线标准,通常被称为 TIA/EIA 标准。 67、前面介绍的五种电缆,只有 CAT3、CAT4、CAT5 符合 TIA/EIA-568-B 标准,CAT5 最常用, 它用于快速以太网,传输数据的最大速度为 100Mbit/s。 68、Internet 路由发现协议(IRDP)使用组播功能 69、•••Netbois(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最初由 IBM,Sytek 作为 API 开发,使用户软件能使 用局域网的资源。自从诞生后,Netbois 成为许多其他网络应用程序的基础。严格意义上, Netbios 是接入网络服务的接口标准。  70、工作组其实就是共享浏览列表的一组计算机,同一个网段中的计算机,其默认都是属于 同一工作组 Workgroup。 71、浏览列表是通过广播查询浏览主控服务器,由浏览主控服务器提供的。 72、一种使用十分广泛的协议称为服务器信息块(Server Message Block,SMB)标准,它可以 使用户共享文件,目录,磁盘和打印机,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共享 COM 端口。 73、•••在 Windows 2000 中有两种类型的 VPN 技术:1.点对点隧道协议 (PPTP): PPTP 使用 用户级的点到点协议 (PPP) 身份验证方法及 Microsoft 点到点加密 (MPPE);2.带有 IPSec 的第二层隧道协议 (L2TP):L2TP 使用用户级 PPP 身份验证方法和带有 IPSec 数据加密的机 器级证书。 74、RJ-45 端口是我们最常见的端口了,它是我们常见的双绞线以太网端口,RJ-45 端口又可 分为 10Base-T 网 RJ-45 端口和 100Base-TX 网 RJ-45 端口两类。 75、10Base-T 网的 RJ-45 端口在路由器中通常是标识为“ETH”,而 100Base-TX 网的 RJ-45 端口则通常标识为“10/100bTX”。 76、AUI(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附属单元接口)端口它就是用来与粗同轴电缆(10Base-5)连 接的接口,它是一种“D”型 15 针接口,这在令牌环网或总线型网络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端口之一。可借助于其他类型的收发转发器实现与细同轴电缆(10Base-2)或光缆(10Base-F) 的连接 77、BNC(British Naval Connector,英国海军接头)端口它就是用来与细同轴电缆(10Base-2)连接 的接口。 78、SC(subscriber Connector,用户接头)端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纤端口,它是用于与光纤 (10Base-F)的连接,这种端口一般在高档路由器才具有,都以“100b FX”标注。 79、在路由器的广域网连接中,应用最多的端口还要算“高速同步串口”(SERIAL)了,这 种端口主要是用于连接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 X.25、帧中继(Frame Relay)、DDN、PSTN(模 拟电话线路)等网络连接模式。 80、异步串口(ASYNC)主要是应用于 Modem 或 Modem 池的连接,这种接口所连接的通 信方式速率较低。 81、ISDN BRI 端口用于 ISDN 线路通过路由器实现与 Internet 或其他远程网络的连接用的, 可实现 128Kbps 的通信速率。ISDN 有两种速率连接端口,一种是 ISDN BRI(基本速率接口); 另一种是 ISDN PRI(基群速率接口)。ISDN BRI 端口是采用 RJ-45 标准。 81、路由器的配置端口有两个,分别是“Console”和“AUX”,“Console”通常是用来进行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时通过专用连线与计算机连用的,而“AUX”是用于路由器的远程配置连 接用的。路由器的 Console 端口多为 RJ-45 端口。 82、光纤对闪电、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或无线电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不敏感,也不会产生 EMI 或 RFI,如果需要在超过 100M 距离传输大量数据 时,往往使用光纤。 83、波长在 400nm 至大约 700nm 的电磁能称为可见光,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大约 700nm)为 红色,较短的(400nm)为紫色。这部分电磁波谱可在彩虹里看到(1nm 即十亿分子一米)。 84、光纤所用光的波长为下列的一种:850nm,1310nm,1550nm。 85、IR(折射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86、如果光从折射率小的介质进入折射率大的介质,折射线会向法线弯曲,反之则偏离法线。 87、围绕光纤纤芯的材料叫作覆层。 88、光纤传输需要两个条件:1、光纤纤芯的折射率高于其周围材料覆层;2、入射角大于内 层和覆层之间的临界角。 89、光缆一般由 5 个部分组成:纤芯、覆层、缓冲层、加强材料和外套。 90、如果光纤的纤芯很大,光线穿越光纤可以用路径很多,光纤就称为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的纤芯小得多,只允许光线沿一条路径在光纤中通过。 91、多模光纤采用一种特殊的玻璃,称为渐变折射率玻璃,其朝纤芯外缘方向的折射率更小。 92、标准的多模光纤(局域网中最常见的光缆)一般采用 62.5um 或 50um 的纤芯,再加上直 径为 125um 的覆层,这种光缆一般表示为 62.5/125 或 50/125。1um 是百万分之一米。 93、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通常作为多模光纤的光源。 94、多模光纤(62.5/125)传送数据的距离最远可达 2km。 95、在单模光纤中,纤芯小得多,直径只有 8-10um,9um 的纤芯最常见,一般表示为 9/125。 96、单模光纤可可以将局域网数据传递 3km 的距离,多模光纤最多只能传送 2km。 97、下面总结了光缆的特征:速度与吞吐量:大于 1Gbit/s;最大传输距离:单模大于 10km, 多模最多可达 2km;介质和接头尺寸:小;每节点平均成本:昂贵。 98、有两种基本类型的线缆设计:松套型(loose-tube)和紧密缓冲型(tight-buffered),紧密缓冲 型光纤一般在覆层与纤芯之间有一些缓冲材料,而松套型则没有。松套型光纤一般用于楼外 铺设中,而紧密缓冲型一般用于楼内。 99、发送器从交换机和路由器接受需要传输的数据,将电信号转换为相应的光脉冲。 100、发光二极管(LED)可以产生出波长为 850nm 或 1310nm 的红外光,他们在局域网中一般 用于多模光纤。发光二极管的安全性不高。 ••••••••••••••••••••••••••••••••••••••••• 101、激光(Laser)光源可以产生细的、强烈的红外光束,波长通常为 1310nm 或 1550nm,多 用于广域网上长距离的单模光纤或园区骨干。 102、每种光源都是通过明与暗的快速交替以每秒很高的比特率来发送数据的 1 和 0。 103、通常用作接收器,与激光链路配合使用的半导体设备称为 PIN 光电二极管(PIN  photodiode)。 104、光纤接头连接在光纤末端,以使得光纤能与发送器上的端口进行连接。 105、在多模光纤中,最常见的接头类型为用户接头(subscriber connector,sc),单模光纤的接 头为直插式接头(straight tip,ST)。 106、在光纤网络中,除了必需的发送器、接收器、接头和光纤以外,还会用到光学扩大器(中 继器)和光纤配线板。 107、导致光能损失的原因有:散射、吸收和纤芯-覆层边界处制造时的不规则或粗糙。 108、光的色散限制了通过光纤的传输距离,色散是一个术语,用于描述光脉冲在通过光纤 时的扩散。 109、有两种类型的弯曲:宏曲(Macrobengindg)和微曲(Microbending)。 110、所有这些因素:散射、吸收、色散、纤芯-覆层边界处制造时的不规则或粗糙、不当安 装、光纤末端不洁,都会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因此被称为光纤噪声。 111、分贝(dB)是衡量能量损失数量的单位。 112、最重要的两种光纤测试仪器是光损失计量器(optical loss meter)和光时域反射计量器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cometer,OTDR)。 113、无线电频谱是电磁频谱的一部分,用于传送语音、视频和数据。它所用的频率从 3KHZ 到 300GHZ 之间。 114、信号以数据形式传递时,要考虑以下三参数:数据传输速率、WLAN 单元能被放置多 远、能容纳多少用户。 115、无线电效率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所采用的调制类型、距离和噪声。 116、调制是调节振幅、频率以及无线电或光波的相位,将数据信号混合到载波中以完成网 络传送。 117、最常见的调制方式如下: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118、传输方式或调制方案(压缩)越复杂,数据传输速率越高,抗噪声的能力也越弱,因此 距离也越短。 119、大多数无线频率是由政府机构,比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授权使用的,你需要 获得许可证并付费。 120、有三个不需要许可证的频段:900MHZ(用于传送无绳和蜂窝电话,最大能提供 1Mbit/s 数据速率)、2.4GHZ(最广泛部署的无线标准,802.11b 标准就工作在 2.4G 无限制无线点频段, 能提供高达 11Mbit/s 的数据速率)、5GHZ(802.11a 标准工作在 5GHZ 频段,提供的最大传输 速率为 54Mbit/s)。 121、900MHZ 的一个优点是比 2.4G 传输距离更远,他的一个缺点在于,由于频段有限,最 快最可靠的数据传送速率只有 1Mbit/s。 122、2.4G 的频段范围比 900MHZ 更宽,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可靠的传输距离可达 25km。 5G 频率的缺点在于,传输距离有限,5GHZ 产品的室内传输距离约为 15m,室外大约在 762m 以内。 123、扩频(SS)是 20 世纪 40 年代开发的一种调制技术,能将信号扩展到更宽的无线电频率 上,这是一种用带宽的消耗获得更高信噪比的调制技术。它包括跳频扩频(FHSS)和顺序扩频 (DSSS)两种。 124、FHSS 速度较慢,DSSS 技术的可靠性更高,支持远距离的大吞吐量数据传输。 125、FHSS 最高传送速率 2Mbit/s,FHSS 只在某些特定应用中推荐使用,如某些类型的船只 的通信。对于所有其他的无线局域网应用,DSSS 都是更好的选择。最新发布的 IEEE802.11b 标准,通过 DSSS 提供了与以太网类似的数据速率 11Mbit/s。 126、IEEE802.11 标准中的关键技术是 DSSS,DSSS 适用于工作在 1-2Mbit/s 范围内的无线设 备,DSSS 最高速率可达到 11Mbit/s,但高于 2Mbit/s 时被认为是不兼容的,已通过的下一个 标准是 IEEE802.11b,它的传输速率可达 11Mbit/s。 127、IEEE802.11b,也叫 Wi-Fi,或高速无线,指的是运行在 1、2、5.5、和 11Mbit/s 的 DSSS 系统。所有 802.11b 都向后兼容,支持 802.11 中速率为 1Mbit/s 和 2Mbit/s 的 DSSS。 128、大部分 802.11b 设备仍然达不到 11Mbit/s 有线以太网吞吐量,通常工作在 2-4Mbit/s 的范围。 129、802.11a 覆盖了工作在 5GHZ 传输频段的 WLAN 设备,802.11a 设备能提供 54Mbit/s 的 数据吞吐量,并且通过双倍速率技术能达到 108Mbit/s,在生产网络中,更为标准的速率是 20-26Mbit/s。 130、802.11g 与 802.11a 的吞吐量是一样的,但由于采用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 因此具备向后兼容性。 131、接入点(AP)作为 WLAN 基础设施模式的中心集线器而安装,AP 通过固定线路连接到有 线局域网中,以提供 Internet 访问和到有线网络的连接。 132、无线局域网中的客户端扫描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扫描。 133、主动扫描模式下,无线节点发出探测请求,寻找可以加入的网络,探测请求包含了所 希望加入网络的服务设置标志(SSID,Service Set Idendifier),如果遇到了使用相同 SSID 的 AP, AP 就发出探测回应,身份验证和关联步骤就完成了。 134、无线帧最大可达 2346 字节,而以太网帧不能超过 1518 字节,通常 WLAN 帧被限制在 1518 字节内,因为通常他都与有线以太网相连。 135、随着信号减弱,可以激活自适应速率选择(ARS,Automatic Ratio Selection),传输单元 将速率降低,从 11Mbit/s 到 5.5Mbit/s,从 5.5Mbit/s 到 2Mbit/s,或从 2Mbit/s 到 1Mbit/s。 136、WLAN 身份验证发生在第二层,所验证的是设备而不是用户。 137、IEEE802.11 列出了两种验证过程:开放系统(只有 SSID 能匹配的开放连通标准)和共享 密钥(要求使用 WEP 加密)。 138、WEP 是一种使用 64 或 128 字节密钥的简单算法。 139、无线局域网噪声干扰有:窄带(一种与扩频相反的技术)、全波段和天气。 140、蓝牙技术每秒在 2.4G 范围内跳频多次,对 802.11b 网络产生很大的干扰,在家庭和办 公室里,微波炉被看作是制造干扰的东西,2.4G 频谱内的无线电话也可以构成对网络的干 扰。 141、WEP 是 802.11 标准下定义的一种安全机制,设计用于保护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和网卡之 间通过空气的传输,IEEE802.11 要求一个 40 位的密钥,然而,很多厂商,比如 Cisco 都支持 128 位的标准。 142、一些新的安全解决方案和协议也在不断发展,比如 VPN、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EAP)和 轻量级可扩展验证协议(LEAP)。 143、使用 EAP 时,接入点不提供对客户端的身份验证,而是将这个职责转交给专门完成该 功能的更高级的服务器来完成。 144、使用综合的 VPN 服务器时,VPN 技术会在现有的协议之上创建一个隧道,隧道是一个 3 层连接,而不是 AP 和发送节点之间的 2 层连接。 145、LEAP 是主要用于 Cisco WLAN 接入点的一种身份验证技术。 146、VPN 技术安全级别包括以下几种: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数据验证,VPN 技术有效地 封闭了无线网络。 147、波(wave)是从一个位置传播到另外一个位置的一种能量,可以将波看作为扰动 (disturbance)。 148、如果扰动是故意产生的,并且持续时间固定而且可以预测,就称其为脉冲(pulse)。 149、网络专业人员感兴趣的是特定类型的波:铜介质上的电压波;光纤上的光波和无线环 境中的由电磁场交替产生的电磁波。 150、由于正弦波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属于模拟波;方波代表数字信号或脉冲。 151、通常,光纤中的光波和空气中的无线电波用能量公式度量,铜缆上的电压波用电压公 式度量。 152、计算分贝(dB)的公式如下:dB=10log10(Pfinal/Pref);dB=10log10(Vfinal/Vref),其中 Pfinal 是瓦特(watts)为单位的提交能量值;Vref 是以伏特(volts)为单位的初始电压值。 153、示波器(oscilloscope)是一种重要的电子设备,用于观察电信号,比如电压波和脉冲。 154、频谱分析仪(Spectrum analyzer)是一种能够产生用于频域分析的图象的仪器。 155、通信系统的噪音包括:临近的传送数字信号的线缆的噪声、光信号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的激光噪声、EMI、RFI。 156、对所有传输频率产生同等影响的噪声称为白噪声(white noise),只影响较小频率范围的 噪声称为窄带干扰(narrowband interference)。 157、有两种带宽为模拟带宽和数字带宽。 158、在线缆检测过程中,用模拟带宽来确定铜介质的数字带宽。通常,支持更高的模拟带 宽并且衰减不高的介质也支持更高的数字带宽。 159、铜缆分为两种类型:屏蔽的和非屏蔽的。屏蔽的铜缆能保护导线不受外界电子噪声干 扰,还有助于消除信号损失。 160、双绞线电缆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161、衰减(attenuation)是指信号振幅随链路长度的增加而减少,线缆越长,信号频率越高, 则信号衰减越大,衰减用负的分贝(dB)来表示。 162、导致衰减的一些因素:铜缆电阻将信号的部分电能转换为热能;信号通过线缆的绝缘 层漏出;不合格的接头所造成的阻抗。 163、阻抗(impendance)是衡量电缆对交流电(AC)阻力的度量,单位是欧姆。CAT5 电缆的通 常(特征)阻抗是 100 欧姆。 164、如果 CAT5 线缆上的接头安装不当,其阻抗值就会同线缆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阻抗不 连续(impendance discontinuity)或阻抗不匹配(impendance imsmatch)。 165、回声到达接收方时间间隔的不同使得接收方很难准确地检测信号的数据值,这种影响 被称为抖动(jitter),会造成数据错误。 166、在一条通信链路上,信号衰减和阻抗不连续的组合影响被称为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插入损耗随着数据传输速率和频率的提高而增加。 167、串扰(crosstalk)是指信号从一个线对传送到邻近的线对,当串扰是由另外一条线缆上的 信号引起的,被称为外部串扰(alien crosstalk),串扰对高频传输的破坏很大。 168、UTP 线缆的类别越高,线缆中所需的绞合数就越多,以便能将串扰降到最低,并且在 高频传输时也能达到这一目标。 169、串扰分为三种类型:近端串扰(near-end crosstalk,NEXT);远端串扰(far-end crosstalk,FEXT); 综合近端串扰(power sum near-end crosstalk,PSNEXT)。 170、近端串扰是根据从链路的相同端测量到的测试信号和串扰信号间电压振幅比率计算出 来的,这种差异用负的分贝(dB)来表示,负值低表明噪声多,负值高表示噪声少。 171、在远离发送者的串扰(远端串扰)在线缆上产生的噪音相比近端串扰更好。 172、综合近端串扰(PSNEXT)测量了来自线缆中所有线对的 NEXT 的累积效果。 173、TIA/EIA-568-B 标准中规定了铜缆要用于调制解调器或高速以局域网时所必须通过的十 项测试:接线图(Wire map)、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近端串扰(NEXT)、综合近端串扰(PSNEXT)、 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ELFEXT)、线缆长度(cable length)、回波损耗 (return loss)、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时延偏差(delay skew)。 174、如果在一端接头上线对安装正确,在另一端接头上线对颠倒时就会出现颠倒线对 (reversed-pair)错误。 175、当来自不同线对的两条导线在电缆的两端都连接到了错误的引脚,就会导致分离线对 (split-pair)错误。 176、当一个线对在两端所连接的引脚完全不同时,就会导致交叉线对(transposed-pair)错误。 177、T568B 标准:1-2、3-6、5-4、7-8 绞合,其中 1:橙/白;2:橙;3:绿/白;4:蓝;5: 蓝/白;6:绿;7:棕/白;8:棕。 178、等效远端串扰(equal-level far-end crosstalk,ELFEXT)表示所测量的 FEXT 与信号被 FEXT 干 扰的线对的插入损失之间的差值。 179、回波损耗以分贝为单位,度量由链路上各处的阻抗不连续所引起的信号反射,回波损 耗的主要影响不是信号能量的损失,重要的问题是由于来自阻抗不连续处的所引起的信号回 波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冲击发射器而造成的信号抖动。 180、传输延迟是信号通过所测试的电缆所用时间的简单度量,传输延迟测量值是线缆长度 测量的基础。 181、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时域反射计)不仅用来确定线缆长度,也用于确定到发 生类似短路或断路故障处的距离。 182、同一线缆内的不同线对的传输延迟差异被称为延迟偏差(delay skew)。 183、与 UTP 电缆一样,接头安装不适当也是光纤中光线反射和信号强度损耗的主要原因。 184、2002 年 6 月 20 日发布的 CAT6 这个标准的官方名称是 ANSI/TIA/EIA-568-B.2-1,CAT6 线缆必须能承载最高达 250MHZ 的频率,并且串扰和回波损耗要最小。 185、以太网是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以太网最初是由一个称为 DIX(Dec、intel 和 Xerox) 的团体实现的,DIX 创造并实现了首个以太局网规范,这被用作 1985 年发布的 IEEE802.3 规 范的基础。 186、IEEE 将 802.3 委员会扩展为三个新的委员会,称为 803.3u(快速以太网)、802.3z(光纤上 的 Gbit 以太网)和 802.3ab(UTP 上的 Gbit 以太网)。 187、局域网布线问题属于 OSI 参考模型第 1 层,网络介质被看作是局域网第 1 层组件。 188、介质表示符号各不相同,表示串行线路的符号看起来像一个拉长的字母 z 或一道闪电; 以太网的符号通常是一条直线,带有很多从直线上伸出的垂直线条;令牌环网的符号是一个 连接多个主机的圆圈;对于 FDDI,符号是两个连有设备的同心椭圆。 189、TIA/EIA 规定了 UTP 使用 RJ-45 接头,字母 RJ 代表"注册插孔(registerd jack)",编号 45 指的是有 8 个传导器的物理接头。 190、吉比特接口转换器(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GBIC)是插入到吉比特以太网端口中的即 插即用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个发送接受器,负责将串行电流转换为光信号,也负责将光 信号转换为数字电流,它通常用作以太网和光纤系统间的接口。 191、有下列一些类型的 GBIC:短波长(1000Base-SX);长波长/长距离(1000Base-LX/LH);扩展距 离(1000Base-ZX)。 192、RJ45 插头的八条导线被绞合为四对,其中四条传输正或真的电压,被称作顶(tip)(T1-T4), 其他导线传输负的或假的接地电压,被称为环(ring)(R1-R4)。 193、为了使电流在接头和插孔间流动,线序必须遵守 EIA/TIA-568-A 和 EIA/TIA-568-B 标准, 另外还需要确定是使用哪种电缆:直通电缆和交叉电缆。 194、以太网规定,只使用 CAT5 UTP 线缆的线对 1、2、3、6 来发送(TD)和接收(TD)信号,另 外 4 条导线未使用。但是,吉比特以太网使用全部八对导线。 195、对于交叉线缆,以太网规定,一端的 RJ-45 引脚 1 应该接到另一端的引脚 3,一端的引 脚 2 应该连接到另一端的引脚 6。 196、可以用交叉线缆来连接类似的设备,交换机到交换机或交换机到集线器,当两端的端 口都标有 x,或都未标 x 时,应该使用交叉线缆。 197、在直通电缆中,一端的 RJ-45 引脚 1、2、3、6 连接到了线缆另一端的引脚 1、2、3、6, 直通电缆可用于类似 PC 或路由器这样的设备连接到其他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设备上。 198、用直通电缆进行下列连接:交换机到路由器;交换机到 PC 或服务器;集线器到 PC 或 服务器,用交叉线缆进行下列的连接:交换机到交换机;集线器到集线器;路由器到路由器; PC 到 PC;交换机到集线器;路由器到 PC。 199、CAT5 UTP 最常被提及的缺点之一是线缆长度,在网络中,UTP 线缆的最大长度为 100m。 200、中继器的目的是在比特级对网络信号进行再生(regenerate)和重定时(retime),以使其能 在介质上传输更长的距离。 201、以 10Mbit/s 总线型以太网的"4 中继器规则(four repeater rule)",也称为"5-4-3 规则", 作为标准。该规则规定,使用 4 个中继器最多能实现 5 个网段的端到端连接,但其中只有 3 个网段能连接主机,虽然应用到总线型网络上时,5-4-3 规则很重要,但是对于交换机和扩 展星型拓扑而言就不太有效了。 202、集线器通常用在以太网 10BASE-T 和 100BASE-T 中,集线器是单个冲突域,可分为有源 型(Active)和智能型(Intelligent)两种,智能型集线器包括一个微处理芯片并具备诊断能力,通 常在排除故障时更有用。 203、用于将各个网段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包括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 204、网桥从网络上接受到数据帧以后,会在网桥中查找目的 MAC 地址以确定是过滤该数据 帧,对其进行泛洪,还是转发到另一个网段。 205、交换技术通过减少通信量和增加带宽,缓解了以太局域网中的拥塞问题。 206、当今,在数据通信中,所有的交换设备都完成两种基本操作:交换数据帧:从输入介 质上接收帧,然后从输出介质上发送出去;交换操作的维护:交换机构建和维护交换表并查 找环路。 207、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频率(Radio frequency,RF)、激光、红外线(infrared,IR)或卫星/微波 来传送信号,完成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的信号传送,没有永久的线缆连接。 208、用于网络最常见的无线技术是红外线和无线电频率。红外线技术有自己的弱点,工作 站和数字设备必须位于发射器所发射光线的直线上才能工作。 209、无线接入点所发射的无线电波能到达很大的范围,无线网桥使用的无线电波集中为一 个波束,偷听者需要在波束的路径上才能截取通信,因此,无线接入点通常比无线网桥所要 求的安全性更高。 210、两种无线安全方案:有线对等保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WEP)和 IEEE 802.1 X 或可扩 展身份验证协议(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 211、WEP 的主要目标是:拒绝没有适当的 WEB 密钥的未经授权用户接入网络;阻止没有 WEB 密钥者对所捕获的经过 WEB 加密的通信进行解密。 212、WEP 使用 RSA 数据安全公司(RSADSI)RonRivest 发明的 RC4 流密码,RC4 加密算法是一 种支持变长密钥的对称流加密方法。 213、在 WLAN 中不推荐使用 WEP 作为唯一的安全机制,应该用其他的高级别安全机制,比 如 VPN 或防火墙,作为 WEP 的补充。 214、IEEE 802.1 x/EAP 是可替代 IEEE 802.11 所规定的 WEP 的一种安全方案,它是一个基于 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标准,主要着眼于提出一个用于进行集中式验证和动态密钥分配的框架。 215、EAP 允许可支持不用身份验证类型的无线客户端适配器与不同的后台服务器,如远程 身份验证拨入用户服务(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In User Service,RADIUS)。 216、Cisco Systems 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相互验证的 EAP 派生协议,称为轻量级 EAP(Lightweight EAP,LEAP)。Cisco LEAP 身份验证的主要优点如下:集中式验证和

标签: tp型热电阻温度变送器sx3025e绝缘电阻仪t1ab32双金属过载继电器zx84d直流电阻器磁保持外置继电器智能压力变送器sta923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