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城市智能管网建设,怎么少得了传感器?

城市生命线脆弱

城市管网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8类20余类,承担城市信息传输、能源传输、排水减灾等重要任务,是维护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命线。

由于部分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年久失修,管道事故也迅速增加。爆炸、涝、停水、停电等事故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生活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暴露了城市地下管网的脆弱性。

近年来,国家不断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地下。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明确指出加快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的任务;2022年初,各地还在政府工作报告和重大项目清单中明确了今年城市管网改造建设图,成为今年基础设施项目的重点。

管网系统作为城市生命线,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机构预测,在十四五期间,管道投资规模可能超过1.其中,城市管网改造更新有望推动水、电、热等市政领域管道需求的释放,推动供水管网改造市场191亿元,燃气管道改造市场606亿元。

2021年12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智能管网系统》(GB/T41004)旨在建立一般适用于智能管网系统生产、设计、敷设和应用的规范。该标准将于2022年7月1日起实施。

标准明确指出,具有感知、通信功能的管网为智能管网,采用通信和信息技术与管网相结合,实现管网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控、报警/预警提示、运维分析、业务管理等功能。

由于地下管网具有隐蔽、系统庞大、运行复杂的特点,智能管网系统利用物联网在线监控、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综合监控是《纽约时报》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关键点和安全风险点安装传感器,可以实现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安全风险监控。

根据智能管网系统的新标准,智能管网系统一般包括设备层、边缘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设备层中的传感设备通常与管道、管件、阀门等部件相结合,主要用于收集流量、压力、温度、液位、流量、位移、有害气体浓度、可燃气体浓度、阀门开度、动作次数、动作速度开启扭矩等数据信息。

地下管网系统的前端传感设备主要以传感技术为基础,可实现不同应用现场的多源数据采集功能编从国内知名传感器制造商伟盛科技了解到,激光甲烷传感器、催化燃烧甲烷传感器、NDIR用于供水线路pH、溶解氧、余氯等水质传感器;热堆温度传感器、臭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用于供电系统;压力传感器、液位变送器等。将用于供热电路。伟盛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传感器在上述领域有成熟的应用案例。

一些机构预测,未来城市管道市场容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供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热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建设。2019年城市管道设施行业市场规模约1868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163亿元。

2022年5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力争在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改造任务。方案中同样提到:要结合更新改造同步在燃气管道重要节点安装智能化感知设备,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智慧运行,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增强防范火灾等事故能力。参照上述原则,确定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设施的老化改造标准。

智能传感器传感器,是管网系统从智能到智能的基石,我们相信在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背景下,管网智能是解决城市管网管理问题的有力起点,是实现智能城市的有力保障,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标签: 液位传感器消防智能电力液位传感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