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内存
与主板上的内存功能一样,显存也用于存储数据,但它存储显示芯片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卡支持的最大分辨率越大,3D应用时的贴图精度越高,带3D加速加速功能的显示卡需要更多的存储Z-Buffer数据或材料数据等。显存可分为同步显存和非同步显存。相比之下,同步显存对图形有更好的优化效果,同步显存可分为SDRAM、SGRAM、MDRAM。SDRAM它与系统总线同步,避免了系统总线的异步DRAM同步所需的额外等待时间可以加快数据传输。SGRAM是以SDRAM为基础发展,SGRAM的效果比SDRAMR效果好,支持掩码和块写。编写掩码可以减少或消除内存的读写操作;块写有利于填充前景或背景。SGRAM显存与总线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大大加快。MDRAM可分为多个独立有效区段,减少了显示刷新、视频输出或图形加速时每个过程的时间损失。非同步显存RDRAM,EDO DRAM,VRAM,WRAM。RDRAM主要用于特殊高速突发操作,访问频率高达500MHz,传统内存只能是50MHz或75MHz进行访问。RDRAM的16 Bit带宽可达 1.6Gbps(EDO极限带宽为533Mbps),32 Bit带宽高达4 Gbps。
显示芯片
是显示卡的"心脏",也就相当于CPU它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决定了显卡的等级和大部分性能,也是2D显示卡和3D显示卡的区别依据。2D处理3时显示芯片D主要依赖于图像和特效CPU处理能力称为"软加速"。3D显示芯片集中在显示芯片中,即所谓的三维图像和特效处理功能"硬件加速"功能。显示芯片通常是显示卡上最大的芯片(引脚最多)。
总线接口
显示卡需要与主板进行数据交换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总线接口。常见的有AGP接口和PCI接口两种。通常所说的AGP是Intel标准:主要特点是可以调用主内存作为显存,以降低成本,但显存性能并不好。AGP技术又分为AGP 4x,AGP 2x和AGP 1x等待不同的标准。AGP 4x,2x技术支持显示卡调用系统主内存作为显存;AGP 1x嗯,只使用独立接口,不占用PCI带宽的好处。
六、声卡
AVI(Audio-Video Interactive)
是微软的音频视频交互(Microsoft)一个音频和视频信号压缩标准。
3D立体声系统
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从三个方面增强了声卡的音响的效果,第一,我们所听到的声音立体声增强;第二,声音位移;第三,混响效果。无论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在电影院里,无论是在电影院里,无论是在电影院里VCD或者光盘,每次屏幕上都会有两个声道让你选择"左声道"和"右声道",我们必须选择它。两个声道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听起来很震撼,但没有3D环绕立体声系统好。
3D环绕立体声系统
从八十年代3D到目前为止,有十几种3D系统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多媒体计算机上使用了两种技术,即Space(空间)平衡器和SRS(Sound Retrieval System)声音校正系统。先讲一下Space,它利用声音效果和仿声学原理,根据人耳廓对声音的不同感应,不增加声道,获得3D人们觉得声音来自各方;SRS:它充分利用仿声学的原理,不同于人耳空间声音的感应,处理双声道的三维声信号。虽然声音来自前方,但人们误以为它来自各个方向。这种系统只用两只普通音响就可以,就能有音乐厅那种震撼的效果,它不加成本,所以很有吸引力。
5.1声道
一些著名的声音录制压缩格式,如杜比AC-3(Dolby Digital)、DTS等都是以5.声音系统是技术蓝本。其实5.声音系统来自4.1.不同之处在于它增加了一个中间单元。该中置单元负责传输不到800Hz在欣赏电影时,声音信号有助于加强声音,将对话集中在整个声场的中间,以增加整体效果。
A3D
是Aureal Semiconductor新的互动3开发突破D定位音效技术,使用该技术的应用程序(通常是游戏)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来决定音效的变化,在听者周围的3D空间中产生准确的定位音效,带来真实的听觉体验,只有两个普通扬声器或一对耳机,通过四声道,能很好地体现其定位效果。
DAC
计算机不能直接处理声音信号。首先,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并在声卡中使用它DAC(数字/模拟转换)将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样和转换分两步进行。
DDP(Double Detect and Protect:二次二次检测与保护
它可以使Space不再重复输入信号,同时检测声音的频率和方向,并自动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Direct Sound 3D
源自于Microsoft DirectX的老牌音频API。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开发者定义声音在3D空间中的定位和声音,然后交给它DS3D兼容的声卡,让它们用各种算法去实现。定位声音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声卡所采用的算法。对不能支持DS3D声卡的作用是占用它CPU的三维音效HRTF算法使这些早期产品具有处理三维音效的能力。但从实际效果和执行效率来看如人意。因此,之后推出的声卡有一个所谓的"硬件支持DS3D"能力。DS3D在这类声卡上就成为了API接口的实际听觉效果取决于声卡本身使用的HRTF算法能力的强弱。
DLS
可下载音源模块是一种新型PCI声卡使用的技术是将波表存储在硬盘上,必要时调入内存,但它与WAVE TABLE有一定的差异,DLS使用专用芯片PCI声卡实现音乐合成,软波表技术是通过CPU实现音乐合成。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
它是一种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在当时高档的16位声卡上曾"一展风采"。为高档声卡实现环绕立体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DSP矛盾越来越突出,声卡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忍痛割爱"降低成本。
EAX(Environmental Audio Extensions:环境音效扩展)
EAX 它由创新和微软共同提供DirectSound3D 一套开放的扩展API,通过独家创新EMU10K1 嵌入数字信号处理器SB-LIVE因为EAX目前必须依赖DirectSound3D,所以基本上是在游戏中使用的。在正常情况下,游戏程序员使用它DirectSound 3D使硬件和软件相互沟通,EAX向设计师提供新的指令,允许实时生成一些特殊效果,如不同环境的回声(如三面墙房间的回声不同于完全封闭房间的回声),换句话说,EAX是一种扩展集合,加强了DirectSound 3D的功能。
H3D
其实和A3D有类似的效果,但因为A3D的技术是给Aureal Semiconductor注册,所以厂家只能使用H3D来命名,Zoltrix速捷时的AP 6400夜莺,用的是C-Media CMI8738/C3DX不要低估芯片,因为它本身可以支持上述内容H3D技术,可支持四声道,本身也有Modem的功能。
HRTF
它是一种音效定位算法,其实际功能是欺骗我们的耳朵。简单地说,这是一个头部反应传输函数(Head-Response Transfer Function)。具体点可分为几个主要步骤来描述其功能。第一步:制作头部模型,将麦克风安装到耳膜;第二步:从固定位置发出一些声音;第三步:分析麦克风中的声音,得到模型改变的具体数据;第四步:设计音频过滤器模仿效果;第五步:当您需要模仿某个位置的声音时,使用上述过滤器。过滤器的反应被认为是一个HRTF,你需要为每个可能存在声源的地方设置一个HRTF。事实上,我们不需要无限多HRTF。原因也很简单,我们的大脑不能那么准确。大约1000个这样的函数分布在我们头部的半球形表面,另一半应该是对称的。至于距离感应,应该通过数据变化来实现,如回声和响度。
HZ(赫兹)
用于描述声振动频率的单位,称CPS(Cycles Per Second)每秒的振动周期称为1HZ,人耳听到的音频大约是20HZ到20KHZ。
IAS(Interactive Around Sound)
从上面提到的各种API技术各有特点,有的相互兼容,有的水火不容。对于游戏开发者来说,为了满足所有用户,必须针对不同的系统和API编写多套代码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如果出现新的音频技术,开发者将不得不再次出现。IAS就是为了这个麻烦。IAS是Extreme Audio Re-ality,Inc(EAR)公司在开发者和硬件厂商的协助下开发出来的专利音频技术,这个技术能测试系统硬件,管理所有的音效平台需求,从而允许开发者只写一次,即能随处运行。IAS为音效设计师管理所有音效资源提供服务DS3D支持和执行其他环绕声。这样,开发者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创造真实的3D而不用担心兼容性等问题。
MIDI (Musical Indtrumend Digital Interfoce:音乐设备数字接口)
它不是音乐信号记录的声音。如果你想播放它,你必须使用它MIDI界面设置。它也是电子合成器和数字音乐的标准,也是计算机和电子乐器之间的桥梁。这是计算机音乐爱好者的好选择。
MP3
它是一种将声音文件按1-10的比例压缩成存储在光盘上的小文件的格式,我们通常听到VCD一盘只有一二十首,但经过MP3文件加工的一张光盘可放几百首是不成问题的,这对于电脑音乐的发烧友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Sound Font
是新加坡创新公司在中档声卡上使用的音色库技术。它是用字符合成的,一个Sound Fond展示一组音乐符号。用MIDI键盘输入乐符时,会自动记录MIDI最后,参数Sound Fond当你需要它时,下载到声卡上。它最大的优点之一是不会因为声卡的存储容量不足而影响声音质量,可以达到全音调和音色的理想环境。现在,这种方法只用于高档声卡。有两个原因,除了创新的音色库,还有微软DLS标准。相比之下,相比之下,Sound Font技术实用性突出,但只能使用创新声卡,微软DLS多用在PCI声卡上。
Sensaura/Q3D
CRL和QSound主要销售和开发HRTF算法公司自己没有发布指令集。CRL开发的HRTF算法叫做Sensaura,支持包括A3D 1.0和EAX、DS3D大部分主流3D音频API。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此技术ESS、YAMAHA和CMI声卡芯片,从而形成了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技术,从实际试听效果来看也的确不错。而QSound开发的Q3D可以提供一个与EAX相仿的环境模拟功能,但效果还比较单一,与Sensaura大而全的性能指标相比稍逊一筹。QSound还提供三种其它的音效技术,分别是QXpander、QMSS和2D-to-3D remap。其中QXpander是一种立体声扩展技术;QMSS是用于4喇叭模式的多音箱环绕技术,可以把立体声扩展到4通道输出,但并不加入混响效果。2D-to-3D remap则是为DirectSound3D的游戏而设,可以把立体声的数据映射到一个可变宽度的3D空间中去,这个技术支持使用Q3D技术的声卡。
CODEC
CODEC是由二个英文字的部分所组成的,它是CODER与DECODER组合而成的缩写字,由这二个字直接翻译意思是编码器及译码器,而运用在声卡上就是指可将模拟讯号转成数字讯号,及将数字讯号还原成模拟讯号的组件,早期CODEC是内建在音效芯片之中的,而近来因AC \'\'97规范的讯号品质要求,CODEC便从音效芯片中独立出来,如此在音质上便不会受到音效芯片中线路干扰的影响。声卡的声音品质与CODEC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不过目前应用在多声道声卡上的CODEC大概就属Sigmatel及Wolfson这二家的产品最普遍,所以在品质上也就没有强烈的区别,反而是声卡设计布线的差异成为声卡品质的依据了。CODEC最主要的工作有二个:第一个就是将由外界录进来的声波,从模拟转成为数字的讯号交由计算机系统处理,不论是从Mic In或是Line In录进来的模拟讯号都必须经过这个程序,才能够让计算机看得懂这些资料。另一个则是反向的流程工作,也就是将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数字音讯资料,透过CODEC还原成模拟的声音,由Line Out或是多声道声卡的各声道输出口(不含S/PDIF)送出讯号。由此可知CODEC在声卡的组件扮演的角色是相当的关键,没有CODEC就无法转换讯号的类型,重要性可不下于音效芯片。
AC3 DTS
AC3与DTS都是DVD的声音压缩格式,其中AC3由Dolby公司在1992年提出,它提供了多声道的功能,AC3的压缩率最大约为10:1,也就是经AC3压缩过的声音资料只有原来的十二分之一,不过由于压缩率相当大,在音质上就会有相对的牺牲。而DTS也是一种声音压缩格式,同样也支持多声道,不过它不像AC3那么高的压缩率,其压缩率约在4:1,资料量比AC3高出不少,自然在声音的讯号就能保留更多,因此在声音的层次感、连续性、宽广度会比AC3好很多。只可惜目前在台湾能找到采用DTS格式的DVD并不多,老实说应该是少得可怜,所以若想要试试DTS的效果,恐怕还得另觅途径了。
波表升级子卡
可以将FM声卡升级为WAVE TABLE声卡。但是原声卡必须带有升级接口。由于各种声卡的品牌及声卡上所支持的存储器是不同的,因此价格差别就很大。对于用FM声卡的朋友来说,波表升级子卡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它也有一个性能/价格比的问题,是否值得要详加权衡。
编码和解码
在数字音频技术中,用数字大小来代替声音强弱高低的模拟电压,并对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的过程叫做编码;在重放音乐时,再将压缩的数据还原,称为解码。
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
它是判断声卡噪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功率的比值即SNR进行度量,单位分贝。SNR值越大声卡的滤波效果越好,一般是大于80分贝。
采样位数
即采样值或取样值。它是用来衡量声音波动变化的一个参数,也就是声卡的分辨率。它的数值越大,分辨率也就越高,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越强。声卡的位是指声卡在采集和播放声音文件时所使用数字声音信号的二进制位数。声卡的位客观地反映了数字声音信号对输入声音信号描述的准确程度。在多媒体电脑中用16位的声卡就可以了,因为人耳对声音精确度的分辨率达不到16位。
采样频率
即取样频率,指每秒钟取得声音样本的次数。它的采样频率越高,声音的质量也就越好,但是它占的内存比较多。由于人耳的分辨率很有限,所以太高的频率就分辨不出好坏来。采样频率一般共分为22.05KHz、44.1KHz、48KHz三个等级,22.05只能达到FM广播的声音品质,44.1KHz则是理论上的CD音质界限,48KHz则更加精确一些。对于高于48KHz的采样频率人耳已无法辨别出来了,所以在电脑上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杜比定逻辑技术
杜比定逻辑(Dolby Pro-Logic)是美国杜比实验室研制的,它用来把声音还原,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四个声道(前后左右)的原始声音进行编码,把它形成双声道的信号,放声的时候先通过解码器再送给放大器,借助中间环节环绕音箱,这样就有临场的环绕立体声效果,使以前的平面声场得到改变。
单声道
单声道是比较原始的声音复制形式,早期的声卡采用的比较普遍。当通过两个扬声器回放单声道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声音是从两个音箱中间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这种缺乏位置感的录制方式是很落后的,但在声卡刚刚起步时,已经是非常先进的技术了。
复音(polyphone)
这个复音可不是在英语中所学的"辅音",它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声卡所能发出声音的数量,如果你放一首MIDI音乐的时候,它所含的复音数必须小于或等于你所用的声卡的复音数,就能听到最佳的效果。因此,你的声卡的复音数越多,你将能听到更多美妙的音乐,但是你将花更多的钱。
合成技术
声卡中的合成技术有两种类型,第一,FM合成技术(Frenquency Modulation频率调制);第二,WAVE TABLE(波表)合成技术。FM合成技术用计算的方法来把乐器的真实声音表现出来,它不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就能模拟出多种声音来,它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它的模仿能力很差。波表的英文名称为"WAVE TABLE",从字面翻译就是"波形表格"的意思。其实它是将各种真实乐器所能发出的所有声音(包括各个音域、声调)录制下来,存贮为一个波表文件。播放时,根据MIDI文件纪录的乐曲信息向波表发出指令,从波表库逐一找出对应的声音信息,经过合成、加工后回放出来。由于它采用的是真实乐器的采样,所以效果自然要好于FM。一般波表的乐器声音信息都以44.1KHz、16Bit的精度录制,以达到最真实回放效果。
频率响应(FR:Frequency Response)
它是对声卡的ADC和AC转换器频率响应能力的一个评价标准。人耳对声音的接收范围是20HZ-20KHZ,因此声卡在这个范围内音频信号始终要保持成一条直线式的响应效果。如果突起(在声卡资料中用功率增益来表示)或下滑(功率衰减)都是失真的表现。
软波表技术
它是软件的形式(声卡中WAVE TABLE存放在硬盘中,用的时候CPU调出)代替WAVE TABLE。
声卡(sound card)
顾名思义,就是发声的卡片,它象人喉咙中的声带一样,有了它就能发出声音,就能交流。声卡在电脑中的作用也是这样,它可以实现人机交流,如学习外语,语音输入等。声卡在港台地区称为音效卡或声效卡,是多媒体电脑中必不可少的。声卡对于电脑音乐人来说是必备部件,因为用它作出来的音乐比用传统制作方法要好很多。
声卡外置接口
Joystick/MIDI:标准15针D型接口,支持游戏杆和MIDI设备;Line Out1:前置扬声器或立体声耳机(32欧姆),除两个简化版(Value和数码版)外,SB Live!系列均为镀金模拟输出接口;Line Out2:后置扬声器,不支持耳机;Microphone In:外置模拟式麦克风,没有电磁干扰声;Line In:模拟式线输入内置接口;TAD:TAD(Telephone Answering Device,电话应答设备),如果你有一个进行自动应答的Modem,可连接它来作为更完整的多媒体系统;
CD Audio
CD音频接口,可以通过连在声卡上的扬声器播放CD音乐;
AUX
连接其它内置设备的接口,如:TV/FM调谐卡,MPEG解码卡,MIDI专用卡;I2S:缩放视频数字输入,用于创新的PC-DVD数字混音/环绕系统;S/PDIF:S/PDIF(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索尼和飞利浦数字接口英文缩写,是由SONY公司与 PHILIPS公司联合制定的(民用)、 AES/EBU(专业)接口格式。一般的数字音源都会有DIGITAL OUTPUT(数字输出)的端子,便于使用者外接品质较好的DAC(数模转换器)来提升音质或者和其它音响设备接驳。它可以避免模拟连接所带来的额外信号,减少噪音,并且可以减少模数、数模转换和电压不稳引起的信号损失。由于它能以20bit采样音频,所以能在一个高精度的数字模数下,维持和处理音频信号。S/PDIF使得整个系统保持较高的品质,所以采用了S/PDIF的SB LIVE在保真度、连通性和创新性方面超越了许多家庭立体声系统。而根据数据流的传输形式S/PDIF又可细分为以下两种形式:光纤线TOSLINK和同轴线 Coaxial;
Microphone
连接内部麦克风,可输入其它扩展卡输出的声音;
Modem
连接内置式Modem,你可以使用现有的麦克风/扬声器设置来控制Modem的DSVD或扬声器;
Digital I/O Header
AUD_EXT40针接口,用带状电缆连接数字输入/输出子卡,支持更多的附加设备、数字I/O卡接口;
Digital DIN
连接Cambridge Soundworks 7.1八扬声器桌面剧院系统;
SPDIF IN
外置RCA数字输入;SPDIF OUT:外置RCA数字输出;Mini-DIN MIDI IN:附加的MIDI输入;Mini-DIN MIDI OUT:附加的MIDI输出;
四声道环绕
四声道环绕规定了4个发音点前左、前右、后左、后右,听众则被包围在这中间。同时还可增加一个低音音箱,以加强对低频信号的回放处理(就是4.1声道音箱系统)。就整体效果而言,四声道系统可以为听众带来来自多个不同方向的声音环绕,可以获得身临各种不同环境的听觉感受,给用户以全新的体验。如今四声道技术已经广泛融入各类中高档声卡的设计中,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WAV:在Windows中,把声音文件存储到硬盘上的扩展名为WAV。WAV记录的是声音的本身,所以它占的硬盘空间很大。例如:16位的44.1KHZ的立体声声音一分钟要占用大约10MB的容量,和MIDI相比就差的很远。这样看来,声卡的压缩功能同样重要;WOC:它是声音文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只要扩展名为VOC的文件在DOS系统下即可播放。它与WAV只是格式不同,核心部分没有根本的区别。这种形式都是先将数字化信号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后,由放大器送到喇叭发出声音;
音源
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声音的来源,即声音来自何方。它主要把声音完全准确地表现出来。分为两种形式:外置式,它不受声卡的制约,声音的质量能很好的保存下来,但是成本要求很高;内置式,也称音源子卡;
音源子卡
它自己本身带有音乐的来源但又必须依附在声卡上使用的一块硬盘。在你的电脑上带有WAVE BLASTER插头的声卡,就可以用音源子卡。用音源子卡的要求很低,它设置时不占用中断,地址不会重新选择,也不用驱动程序,只要把MIDI的端口设置成SB MIDI OUT即可;
准立体声
准立体声声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录制声音的时候采用单声道,而放音有时是立体声,有时是单声道。采用这种技术的声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过一段时间,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总谐波失真(THD+N: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Noise):THS+N是对声卡是否保真度的评价指标。它对声卡输入的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的吻合程度进行比较。数值越低失真度就越小。在这个式子中的"+N"表示了在考虑保真度的同时也对噪声进行了考虑。
取样频率
当我们将声音储存至计算机中,必须经过一个录音转换的过程,转换些什么呢?就是把声音这种模拟讯号转成计算机可以辨识的数字讯号,在转换过程中将声波的波形以微分方式切开成许多单位,再把每个切开的声波以一个数值来代表该单位的一个量,以此方式完成取样的工作,而在单位时间内切开的数量便是所谓的取样频率,说明白些,就是模拟转数字时每秒对声波取样的数量,CD音乐的标准取样频率为44.1KHz,这也是目前声卡与计算机作业间最常用的取样频率。你应该由此可知,在单位时间内取样的数量越多就会越接近原始的模拟讯号,在将数字讯号还原成模拟讯号时也就越能接近真实的原始声音;相对越高的取样率,资料的大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然也就越不真实了。数字资料量的大小与声道数、取样率、音质分辨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前面提到CD音乐的取样率为44.1KHz,而在计算机上的DVD音效则为48KHz(经声卡转换),一般的电台FM广播为32KHz,其它的音效则因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取样率,像Net Meeting之类的应用就不要使用高的取样率,否则在传递这些声音资料时会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在一般的声卡上,取样频率至少要能提供22.05KHz、32KHz、44.1KHz以及48KHz,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会更好,不过目前的一般声卡最高的取样率都是在48KHz,若需要更高的取样率的话,就必须选择较为专业的录音卡了。
音质分辨率
声波在转为数字的过程中不只有取样率才会影响原始声音的完整性,另一个亦具有举足轻重的参数--音质分辨率,也是相当的重要,一般来说音质分辨率就是大家常说的bit数,目前一般的声卡最高为16bit的音质分辨率。在前面曾说明取样频率,它是针对每秒钟所取样的数量,而音质分辨率则是对于声波的"振幅"进行切割,形成类似阶梯的度量单位,如果说取样频率是对声波水平进行的X轴切割,那么音质分辨率则是对Y轴的切割,切割的数量是以最大振幅切成2的n次方计算,n就是bit数,如果是8bit,那么在振幅方面的取样就有256阶,若是16bit,则振幅的计量单位便会成为65536阶,越多的阶数就越能精确描述每个取样的振幅高度,如此也就越接近原始声波的"能量",在还原的过程中也就越接近原始的声音了。整个声波的数字化取样的精准性不是单由取样频率或音质分辨率就能决定的,它必须是二者同时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信噪(S/N)比
在音频的产品中最常见到的一个规格名字,这通常是用来度量声音讯号的品质,它是在音频线路中某一个参考点的播放讯号的功率与没有讯号时既有的噪音功率的比值,单位是dB,例如某个CODEC的信噪比为85dB,这就代表了输出的讯号功率比噪音的功率大85dB,而信噪比的数值越高就代表噪音越小。根据AC \'\'97的规范,信噪比至少要在85dB以上,当然是越高越好,不过若是高过了头,恐怕你就得要小心了。目前一般的声卡其标示的信噪比应在85~95dB之间,过高的值基本上是不可信的。
最大同时发声数
由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指在同一个时间内可以发出的声音数量,但是有一点很重要,这是指MIDI的乐器声音,而不是一般的声波;最大同时发声数可分为二个部分来看,一为硬件部分,这是指音效芯片最多可同时处理多少个MIDI乐器的讯号,一般来说,大概都是在24~32个声音,这对于普通的MIDI音乐来说应该是足够了,但是若是遇上较为复杂的MIDI乐曲,可能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例如同时有数样乐器在进行和弦的伴奏,一个和弦至少由三个声音(这是理论值)在同一时间发出,若是钢琴的和弦可能会同时出现四个以上的声音,而吉他则会出现五个以上的声音,再加上其它的乐器与打击乐器,复杂或多乐器的乐曲往往会出现超过二、三十个以上的声音,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些声音被取消掉,不过这种情况除非是玩家,要不然是不容易听得出来的。另一种就是属于软件的部分,目前的声卡大多会附赠一套软件音源,以提供声卡在播放MIDI乐曲时能够有较高品质的乐器声音,而这最大发声数是指软件音源所提供的处理讯号的能力,普通的软件音源至少也能有64个同时发声数,最多的还可以提供至1024个同时发声数,但是好象是用不着,况且这对于系统的效能也是一大考验,不过这倒是弥补硬件发声数不足的一个方法,也是比较省钱的方式。虽然说最大发声数可以透过软件音源来弥补,但对于MIDI的爱好者来说,硬件的最大同时发声数比软件的来得重要多了,这个数量当然是越大越好了。
软件音源、FM音源
说到音源,喜欢MIDI的使用者大概会如数家珍般的述说着各种不同音源的优劣,没错,音源基本上是专供MIDI所使用的,它主要的内容是各种不同的乐器声音,而早期的FM音源是属于一种频率调变的方式产生仿真乐器的声音,但这种方式所产生出来的乐器声不真实的情况是可想而知,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以录下真实乐器声音并经处理之后所制作的音源,在声卡还只有ISA接口的时代,这些音源被放在声卡的硬件之中,以供MIDI音乐之用,但是由于放在硬件之中的音源面临了不易升级与扩充的问题,所以便产生了DLS(DownLoadable Sound)音源,这种音源可以存放在硬盘中用,只要在使用前利用特定程序将其加载到内存中便可以使用。但是当声卡演进至PCI接口的时代,由于PCI接口信道比起ISA宽得多,在资料的传递上也相对的快了不少,所以厂商因成本考虑而将原来放在硬件中的音源全改成软件型能放在硬盘之中,并在操作系统或是应用程序中指定选用,以供MIDI作业的使用,这就成了大家所谓的软件音源。软件音源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应属YAMAHA S-YXG 50,同系列的还有S-YXG 100,而在MIDI业界的另一个龙头Roland也有其软件音源产品--VSC-88。YAMAHA与Roland的音源规格并不相同,主要是其乐器排列的方式及乐器的数量不同,而所取样的乐器也不一样,所以在声音上也就各有千秋了。
定位音效
定位音效应用在声卡上大概是在三、四年前的A3D定位音效,这是由Aureal公司应用在其音效芯片上的一个音效定位算法,主要目的在使用二支音箱仿真声音在3D空间中的位置,由于当时声卡还没有出现多声道的产品,所以A3D定位音效的推出,震撼了喜好计算机游戏的使用者,在当时,许多游戏也标榜着使用A3D定位音效,一时蔚为风潮,也促使其成为业界的一个标准。除了A3D之外,还有其它的定位音效算法,其中一个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Q3D,在台湾大部份的声卡大概都是采用此定位音效。另一种则是Sensaura,此种定位音效则较常被国外产品所采用。不过虽说以二音箱就可仿真出3D空间的位置,但毕竟还是用"仿真"的,再怎么准确的位置恐怕也还比不上直接以四音的的定位来得好些。
环境音效
不知你是否曾经注意到,在空旷的地方与在房子内说话时,声音的感觉不一样,这种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声音效果就是环境音效。而在计算机技术快速进步的今日,利用不同的演算方式,将声音仿真成不同环境中的效果,已不是件难事,其中差别只在于效果的真实度以及效果是否明显,而最为使用者津津乐道的大概就属Creative的EAX环境音效了,当然,除了EAX之外还有其它不同的算法,分别属于不同的厂商。而环境音效的应用最常出现在计算机游戏之中,特别是3D游戏,在各种场景之中,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效果,藉以营造出趋于真实的感受,如此使用者就很容易的溶入整个游戏的剧情之中。此外,也有其它的定位音效的程序也包含了环境音效的应用,使用者甚至可以将WAV或MP3档案加入特定的效果而改变听觉感受,例如加上演奏厅的效果,你就可以感受到好象身在演奏厅中聆听音乐的感觉,满足一下自己。
全双工
全双工与半双工的问题也和功率放大问题一样,近来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主要原因在于新的音效芯片都已完全支持全双工的作业方式。当你在打电话时,说话的同时还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这就是基本的全双工概念,但是声卡上的全双工概念不是只有这样,严格来说,声卡上的全双工是指在录音的同时可以进行播放声音的工作,反之亦然,这才是真正的全双工作业,但是全双工与否的问题最常出现在使用Net Meeting或是网络电话之类的应用,如果声卡真正支持全双工,那么你使用Net Meeting或是网络电话应该与一般打电话是相同的,若是半双工的话,只要有一方讲话便听不见对方的声音。部分使用者会误解所谓的全双工是指在同一个时间内可以播放两个以上的声音,其实这不是一个正确的观念,声卡在设计上要完成两种基本工作,一为录音,一为放音,只有这两种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才叫做真正的全双工。
七、光驱术语金库
ABS平衡系统(Auto-Balance-System)
是DIAMOND-DATA最新推出的三菱钻石系列高倍速光驱所配带的,是在光驱托盘下安上一具钢铢轴承,光驱震动时,钢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到质量轻的部分,起到平衡作用,加大读盘能力。
AC-3
Dolby Digital/ac-3是dvd影碟中的标准音频格式,AC-3发展当初是为了应用在电影院的,AC-3音效因为胶卷的空间实在有限,所以AC-3音效的资料是存放在胶卷上的齿孔与齿孔中间的,这部分的空间实在太小了,所以杜比的工程师只好将他们认为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加以删除,从而节省空间,这种破坏性的压缩是会造成失真的,但是为了迁就原有器材上的限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AC-3采用6只喇叭模式,除了超重低音部分外,其余皆是全频段Stereo声道,48KHz,16bit,且现场拍摄时每个声道皆是用独立麦克风来录制,所以AC-3的后环绕声道拥有完整的定位能力。AC-3资料的流量,两声道是192Kbps,5.1声道的流量是384Kbps~448Kbps,最高可提升到640Kbps,越大的资料流量代表越小的压缩比例,音质相对的会更好,可听到的细节也会多,但Dolby AC-3将S/N比控制的很好,所以影响的重点就是可听到的细节多寡与否了。
CAV技术(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恒定角速度读取方式。它是用同样的速度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但光盘上的内沿数据比外沿数据传输速度要低,越往外越能体现光驱的速度,倍速指的是最高数据传输率。
CD(Compact-Disc)光盘
CD是由liad-in(资料开始记录的位置),而后是Table-of-Contents区域,由内及外记录资料。在记录之后加上一个lead-out的资料轨结束记录的标记。在CD光盘上,模拟数据通过大型刻录机在CD上面刻出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坑。
CD-DA(CD-Audio)
用来储存数位音效的光碟片。1982年SONY、Philips所共同制定红皮书标准,以音轨方式储存声音资料。CD-ROM都兼容此规格音乐片的能力。
CD-G(Compact Disc-Graphics)
CD-DA基础上加入图形成为另一格式,但未能推广,是对多媒体电脑的一次尝试。
CD-I(Compact Disc-Interactive)
是Philips、SONY共同制定的绿皮书标准;是互动式光盘系统。1992年实现全动态视频图像播放。
CD-PLUS
1994年,Microsoft公布了新的增强的CD的标准,又称为CD-Elure。它是将CD-Audio音效放在CD的第一轨,而后放资料档案,如此一来CD只会读到前面的音轨,不会读到资料轨,达到电脑与音响两用的好处。
CD-R(Compact-Disc-Recordable)
1990年,Philips发表多段式一次性写入光盘数据格式。属于橘皮书标准。在光盘上加一层可一次性记录的染色层,可进行刻录。
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机
1986年,SONY、Philips一起制定的黄皮书标准,定义档案资料格式。定义了用于电脑数据存储的MODE1和用于压缩视频图像存储的MODE2两种类型,使CD成为通用的储存介质。并加上侦错码及更正码等位元,以确保电脑资料能够完整读取无误。
CD-RW
在光盘上加一层可改写的染色层,通过激光可在光盘上反复多次擦写数据。
CD-ROM XA(CD-ROM Extended Architecture)
1989年,SONY、Philips、Micuosoft对CD-ROM标准扩充形成的白皮书标准。又分为FORM1、FORM2两种和一种增强型CD标准CD+。
CLV技术(Constant-Linear-Velocity)
恒定线速度读取方式,在低于12倍速的光驱中使用的技术。它是为了保持数据传输率不变,而随时改变旋转光盘的速度。读取内沿数据的旋转速度比外部要快很多。
CSS与DECSS
在原理上DVD用了一种叫"内容不规则系统"CSS(content scrambling system)的加密方法。CSS是一种数据加密形式,用于阻止在没有解密钥时直接从光盘中读取多媒体文件的企图。然而一个来自于挪威叫"反读技术大师"(More)的小组利用反读XingDVD播放器的技术,得到了一个密钥。从而制作了DECSS这个曾经遭到禁止下载的工具。有了它,就可以把vob文件从DVD影碟拷贝出来。目前我们能买到的盗版碟中不少是通过它作出来的,被称做解密碟。
DTS
DTS最初也是为了和AC-3相竞争,将音频资料放到另一台CDROM上面,再使它与影像同步就行了,这样一来不但空间增加,资料流量也可以相对的变大,更可以将放音效资料的CD片换掉,即可播放其他的语言版本,对电影院来说真是相当的方便,也因为这样DTS在专业剧院上胜过了Dolby AC-3。DTS跟AC-3的差异处在于资料流量的大小,DTS在DVD上拥有1536Kbps的资料流量,以384Kbps~448Kbps来比较,足足多了3倍多的资料流量,即使将AC-3拉到极限的640Kbps,DTS还是强过2倍有余,这使得DTS能较AC-3听到更多的细节,整个空间感及移动感将会更加优良,更加清楚。
DVD
全名原本是 Digital Video Disk,即数位视讯光碟或数位影碟 ,是利用 MPEG2的压缩技术来储存影像,希望以更小的体积、更大的储存容量,取代12寸的LD影碟,有点像是使用 MPEG1的Video CD的进级产品。有人又称DVD是Digital Versatile Disk,是数位多用途的光碟,它的用途之广,可以从已设定的五种规格用途看出包括∶BookA的DVD-ROM是电脑资料档唯读光碟,用途类似CD-ROM;Book B的DVD-Video是家用的影音光碟,用途类似LD或Video CD;BookC的DVD-Audio是音乐碟片,用途类似音乐CD;BookD的DVD-R(或称 DVD Write Once)是限录一次的DVD,用途类似。
DVD-RAM
DVD论坛协会确立和公布的一项商务可读写DVD标准。它容量大而价格低、速度不慢且兼容性高。
DVD+RW
可反复写入的DVD光盘,又叫DVD-E。由HP、SONY、Philips共同发布的一个标准。容量为3.0GB,采用CAV技术来获得较高的数据传输率。
HD-CD(High-Density-CD)
高密度光盘,容量大。单面容量4.7GB,双面容量高达9.4GB,有的达到7GB。HD-CD光盘采用MPEG-2标准。
IDE接口(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
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外部接口,主要接硬盘和光驱。采用16位数据并行传送方式,体积小,数据传输快。一个IDE接口只能接两个外部设备。
MMCD(Multi Mdeia CD)
是由SONY、Philips等制作的多媒体光盘,单面提供3.7GB储存量,数据压缩比较高。
MPEG-2
1994年,ISO/IEC组织制定的运动图像及其声音编码标准。针对广播级的图像和立体声信号的压缩和解压缩。
PCAV技术(Partial-CAV)
区域恒定角速度读取方式,是融合了CLV和CAV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读取外沿数据采用CLV技术,在读取内沿数据采用CAV技术,提高整体数据传输的速度。
PD光驱(PowerDisk2)
是Panasonic公司将可写光驱和CD-ROM合二为一,有LF-1000(外置式)和LF-1004(内置式)两种类型。容量为65OMB,数据传输率达5.0MB/s,采用微型激光头和精密机电伺服系统。
Photo-CD
1989年,KODAK公司推出相片光盘的橘皮书标准,可存100张具有五种格式的高分辨率照片。可加上相应的解说词和背景音乐或插曲,成为有声电子图片集。
PIOM模式(PIO-Mode)
以前普遍采用的数据传输模式,每个操作都要经过CPU才可完成,占用CPU的大量资源。
RPC-1与RPC-2
早先美国电影协会的规定,并没有被PC厂商理睬,所生产的DVDROM基本上都是全区的,可以播放任意区码的DVD 影碟,就是所谓的RPC-1。后来DVDROM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产量大幅上升,PC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用软件看影碟也不是问题,区码问题也就突显出来。美国电影协会应用法律手段,要求各大PC厂商在生产DVDROM时要设定区码保护,就是PRC-2。所谓锁区的DVD就是PRC-2的,在刚出厂时并不设定区码,而在第一次使用DVD影碟时根据影碟的区码来设定,总共可以更改5次,然后可以送回厂家复位,可以送回4次,之后就不可更改了。很多PRC-2的DVDROM带有RPC跳线,这个跳线千万动不得,如果被拔掉,将会在插入带区码保护的DVD盘之后锁定区码,即便更新为全区firmware也无法改动。
S/PDIF
S/PDIF(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是SONY公司与PHILIPS公司联合制定的民用、AES/EBU(专业)接口。一般在数字音响设备、MD播放机和MP3播放机都会有Digital Out(数字输出)的端子,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它直接将声音信号输入到声卡,再通过软件的控制实现数字声音信号的输入、输出全部功能。它可以避免模拟连接所带来的额外信号,减少噪音,并且可以减少模数、数模转换和电压不稳引起的信号损失。由于它能以20bit采样音频,所以能在一个高精度的数字模式下,维持和处理音频信号。鉴于PC上的声卡效果大多不佳,而且AC-3与DTS解码是多声道音频信号,把这些功能都做在声卡上成本太高。这样,留有S/PDIF接口的声卡,就可以把工作交给外置的解码器,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SCSI接口(Small Computer Sysem Interface)
是一种新型的外部接口,可驱动多个外部设备。数据传输率可达40MB,以后将成为外部接口的标准,价格昂贵,但占用CPU资源少,工作稳定。
SDCD(Super Density CD)
是东芝(TOSHIBA)、日立(Hitachi)、先锋、松下(Panasonic)、JVC、汤姆森(Thomson)、三菱、Timewamer等制定的一种超密度光盘规范。双面提供5GB的储存量,数据压缩比不高。
UDMA模式(Ultra-DMA/33)
1996年由Intel和Quantum制定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该方式I/O系统的突发数据传输速度可达33MB/s,还可以降低I/O系统对CPU资源的占用率。现在又出现了UDMA/66,速度快出两倍。
UITRA DMA/33
这是96年底推出的数据传输模式(现在已经是DMA/66了)该标准首先是Intel和昆腾搞出来的被广泛使用在硬盘上,优点是可以减少CPU的占用率,突发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33MB/S,比PIO MODE 4模式快了一倍。如今的高速光驱已经开始支持这个标准。
VCD(Video-CD)
激光视盘。SONY、Philips、JVC、Matsushita等共同制定,属白皮书标准。是指全动态、全屏播放的激光影视光盘。
部分安装(partial installation)
在安装软体时,只安装一些必须或基本的档案,当执行特殊的功能时,再读取或执行光盘中的档案,这样系统便可配合一具有高速度、高效能和高稳定的光驱,达到最佳效能。
倍速
指的是光驱的数据传输率,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把150KB/s的数据传输率定为单倍速光驱,300KB/s的数据传输率也就是双倍速。依次计算得出。
场合并(WEAVE)
在这种算法下,两个连续的场被合并为一帧。这通常只在两场之间没有或极少移动的情况下才工作得比较好,比如两场是一个电影帧的情况。如果场与场之间有移动,图像就会有梳齿,这是很烦人的。所以极少有逐行芯片把这个作为主要算法。
垂直过滤
大多数电脑DVD播放软件都用这种技术。因为解码软件一般没有足够的能力同时进行运动来适应逐行运算和MPEG-2解码,所以解码软件会使用比较便捷的技术来得到过得去的结果。最常见的是,它们把MPEG的一帧里储存的两场合并在一起,然后在垂直方向上将图像稍稍柔化,使得造成的梳齿看起来更象是重影而不是梳齿。这会导致垂直分辨率的损失以及物体运动和摇镜头时奇怪的抖动。
缓存
所有的光学存储设备几乎在控制板上都具有一定数量的缓存。绝大多数驱动器缓存的大小界于256KB和1MB之间,根据驱动器速度和制造商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缓存主要用于临时存放从光盘中读取的数据,然后再发送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直接收到稳定的数据流量。使用缓存缓冲数据可以允许驱动器提前进行读取操作,满足计算机的处理需要,缓解控制器的压力。如果没有缓存,驱动器将会被迫试图在光盘和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同步。如果遇到CD上有刮痕,驱动器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数据读取的话,结果非常明显,将会出现信息的中断,直到系统接收到新的信息为止。
激光头
它由中心往外移动在Table of Contents区域,通过发射激光来寻找光盘上的指定位置,感应电阻接受到反射出的信号输出成电子数据。
金盘
是一种CD-R盘片呈现金黄色的颜色,因为制作金盘的有机染料本身是接近透明的浅黄色。制造金盘的公司主要有Kodak与MitsuiToatsu(三井)。他们认为制作金盘的这种有机染料有更好的抗光性,能延长存入资料的时间(在100年以上)。其实,在CD-R空白片上,最贵的部分不是黄金而是有机染料层。
单场插值(BOB)
这种算法只是将每一场扩大为完整的一帧。场中扫描线间失去的行是用其上下行的数据插值来填充的。如果做得不好,图像看起来会有斑驳的马赛克。即使做得好,图像看起来也会偏柔,因为不可避免地损失了分辨率。而且,随着镜头的移动,很细的水平线会"抖动"。这些细线只在一帧里的某一场中出现,所以DVD机在交替播放奇数场和偶数场时这些线会忽而出现忽而消失。这是最基本的隔行转逐行算法,而且在别的算法都不行时几乎所有的逐行芯片都会回到这种算法。
绿盘
是一种CD-R盘片,制作绿盘的有机染料叫Cyanine,非常怕强光,制作盘片时要加入适当的铁金属来降低对光的敏感程度。绿盘的颜色经常有翡翠、蓝绿、深蓝色等颜色,这是与黄金反射层组合成的不同颜色。
蓝盘
是一种CD-R盘片,蓝盘是使用金属化AZO有机染料加上低价银材料作为反射层的光盘处,写入与读取数据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保存100年。
平均读取时间(average seek time)
是指激光头移动定位到指定的预读取数据(这时间为rotation-latency)后,开始读取数据,之后到将数据传输至电路上所需的时间,它也是光驱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平均寻道时间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出光驱的实际速度,人们又提出了平均寻道时间这一技术指标。平均寻道时间被定义为光驱查找一条位于光盘可读取区域中间位置的数据通道所花费的平均时间。第一代单倍速光驱的平均寻道时间为400ms,而最新的40-50倍速光驱的寻道时间为80-9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区码
不管是软件业还是影视娱乐业,盗版都是这些行业的天敌。尤其是在数字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对花巨资制作的影音产品,非法复制越来越容易,传播越来越快。美国是这些产业的大国,所以,出于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目的,美国电影协会为制定区域码所划分的六个地区,中国属于第6区,而把香港、台湾放入第3区,这主要因为这两个地区的正版已经比较普及。美国电影协会还严格的控制着DVD影片发行的先后顺序,这基本与电影的上映顺序一致。中国大陆的盗版之疯狂,使得正版6区碟不仅少而且过时,价格还很高。不过随着加入WTO,华纳公司已经开始在华发行特价DVD,只有36元,虽然价格比盗版还是高不少,但相信会是个良好的开头。
数据传输率(data transfer rate)
是指光驱每秒钟在光盘上可读取多少千字节(kilobytes)的资料量,直接决定了光驱运行速度。
运动适应逐行运算
这实际上是一整类算法,它们会根据图像的某个区域看起来是静止还是移动的来转换不同的逐行算法。如果一个区域是静止的,算法就使用两场的图像数据并将其合并。但是对于移动的区域,算法只是对当前场进行插值(BOB)。这保持了观众最容易注意到的屏幕静止部分的分辨率,同时以损失分辨率为代价减少了屏幕运动部分的梳齿现象。做得好的话,这种算法看起来是很不错的。大部分好的逐行芯片都使用某种形式的运动适应算法。
八、Modem名词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中文名称即非对称数字用户专线,属于上面我们说的xDSL中的一种。ADSL因使用普通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却有很高的带宽而得到迅速发展。它是这样工作的:经过ADSL Modem处理的信号通过电话线传到电信局后再通过一个信号分别器,如果是语音信号就传到电话交换机上,如果是数字信号就接入Internet。ADSL在一对铜线上支持上行速率512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ps,有效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我们平时说ADSL是非对称的方式,即是从ISP端到用户端(下行)需要大带宽来支持,而从用户端到ISP端(上行)只需要小带宽即可。
ADPCM压缩/解压缩
ADPCM(Adaptive digital pulse code modulation)是自适应数字脉冲编码调制的意思,是在多媒体技术中采用的一种对数字波形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算法,通常使用16位的线性脉冲编码对样本进行调制,对其采样后转换成4位的样本,从而可以达到4:1的压缩比率。
AMR(Audio/Modem Riser)
声音/调制解调器插卡,作为AC\'\'97规格的一部分,提供了一套全开放的工业标准,规定了AMR扩展卡可以同时支持声音及Modem功能。采用这种设计,系统厂商可通过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设计的插卡,用极低的成本在主板上实现声音和Modem功能。
ASVD
模拟方式的数据语音同传。有些猫具备的这个功能是在我们上网时,不单单能接收到数据,而且还伴有语音,它其实也是把语音通过转换而成为数据和纯数据同传的,并且它不受数据传输的影响。
AT命令
是用来对调制解调器进行配置的命令,这样Modem在性能上有较完善的表现。我们一般说贺氏标准AT命令集,因为它是调制解调器通信接口的工业标准,其它Modem厂商一般都兼容贺氏的AT命令集。AT命令由"AT"加上其它命令字符或参数的方式来实现,如ATDT123、AT&F等。输入AT命令后,会有结果码显示,如OK、ERROR、CONNECT33600等。需要注意的AT命令不能在DOS等界面下面直接输入,需要在相关的软件下输入。AT命令大写小写方式都可以使用,但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不要使用AT命令,因为使用不当有可能会造成Modem不能上网,甚至硬件的损坏。
cable modem
电缆调制解调器,又名线缆调制解调器,它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就是我们的闭路电线,它是连接有线电视同轴电缆(我们家里的闭路线)与用户计算机之间的中间设备。因此它无须拨号上网,不占用电话线,可永久连接。Cable Modem就是在有线电缆上将数据进行调制,然后在有线网(Cable)的某个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就象我们收看某个电视频道一样,它所调制出来的数据就通过某个范围的频率传给了我们的计算机。它的通信速率一般在10Mbps以上。
CCITT(Committee Consultation International Technic and Telegraph)
是ITU的主要组织。它所制定的主要标准包括:GROUP 3 :传真(FAX)压缩(COMPRESSION)演算标准GROUP 4 :使用ISDN网路(NETWORK)传送传真H.221 :视讯会议系统(VIDEOCONFERENCE)影像传送编码标准H.230 :视讯会议系统控制与显示讯号标准H.242 :视讯会议系统建立连线与结束标准H.243 :视讯会议系统一对多点标准H.261 :视讯会议系统影像编码标准H.320 :窄频(NARROW BAND)视讯会议系统标准H.323 :视讯会议系统标准H.324 :视讯会议系统标准V.21 :数据机(Modem)标准V.22 :数据机标准V.22BIS :数据机标准V.24 :数据机标准V.25 :数据机标准V.29 :数据机标准V.32 : 数据机标准V.32BIS :数据机标准V.34 :数据机标准V.35 :数据机标准V.42 :数据机标准V.42BIS :数据机标准V.80 :数据机标准V.90 :数据机标准X.21 :网路(NETWORK)通讯标准X.25 :网路通讯标准X.400 :网路通讯标准X.500 :网路通讯标准
CTS/RTS
流量控制方式两种之一,CTS(clear to send)/RTS(request to send)是通过计算机与Modem之间的连线来传送控制信号、实现流量控制的,它区别上面的Xon/Xoff,属于硬件控制方式。请求发送信号(RTS)由计算机产生,通知Modem可以发送数据,清除发送信号(CTS)由Modem产生,通知计算机可以传送数据。这种由硬件控制的反应速度要比软件快,所以它多用于高速Modem。在使用MNP、V.42以及收发传真时也应使用硬件方式。
Cirrus Logic
在早年间的显卡芯片业界名声不错,CL显卡经常出现在原装机和笔记本电脑中。可这几年该公司大概在闭门修炼,采用CL芯片的Modem产品在市场中出现的不多。大名鼎鼎的GVC(致福)的33.6内猫也是采用了Cirrus logic 的3450主芯片,同样的还有ComStar(台湾松景公司Pine的另一个品牌)的33.6的内猫。现被Intel公司收购后才改名为Ambient。
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数据通讯设备,提供建立、保持和终止联接的功能。它是指两个Modem之间,其实就是我们家里的猫和电信局之间的传输速度,我们所说的56K指的就是这个速度。
DDN(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即平时所说的专线上网方式。数字数据网是一种利用光纤、数字微波或卫星等数字传输通道和数字交叉复用设备组成的数字数据传输网,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高质量数字专用电路和其他新业务,以满足用户多媒体通信和组建中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的需要。主要有六个部分组成:光纤或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智能节点或集线器设备;网络管理系统;数据电路终端设备;用户环路;用户端计算机或终端设备。通信速率可根据用户需求任意选择,最高可连2MBps。
DSVD(Digital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05-2-16 3:41:00
--
是由Hayes、Rockwell、U.s.Robotics、Intel等几家在Modem界有威望的公司在1995年提出的一项语音传输标准。DSVD通过采用数字式语音与数据同传技术,因为都是数据,所以使Modem可以在普通电话线上一边进行数据传输一边进行通话。语音在传输前会先进行压缩,然后与需要传送的数据综合在一起,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我们用户家里。在我们的接收端,Modem先把语音与数据分离开来,再把语音信号进行解压处理和数/模转换,从而实现的数据/语音的同传。DSVD Modem在远程教学、远程协同工作、网络游戏等方面有很广的应用前景。但在目前这种DSVD Modem的价格比普通的Voice Modem要贵,而且你想要实现数据/语音同传功能时,需要对方也使用DSVD Modem,这是为什么这种猫没能普及的原因。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通常说的DTE速度是指从本地计算机到Modem的传输速度,如果电话线传输速率(DCE速度)为56000bps,Modem在接收到数据后按V.42 bis协议解压缩56000×4=115200bps,然后以此速率传送给计算机,由此可见56K猫(使用V.42bis)的DTE速度在理想状态下都应达到115200bps。
DTMF(Dual-Tone Multifrequency)
通信技术中的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这里的tone代表一个固定频率的声音片断,而dual-tone则是由两个不同的tone产生的复频信号。我们熟悉的数字式电话的12个键分别代表了12种不同的复频组合,借助于对频率的判断,计算机可分辨出所按的是哪一个键,从而达到与电话另一端的使用者互相沟通的目的。通过这种技术可以使计算机将某些我们具体的操作,从复杂的声音讯号中判别出来,这也是使我们能够通过电话按键控制计算机的一个方法。
FDSP
全双工免提电话功能。它其实就是代替电话的免提功能,当然就需要麦克风、耳机了。
G.DMT和G.Lite
G.DMT是全速率的ADSL标准,支持8Mbps/1.5Mbps的高速下行/上行速率,但是,G.DMT要求用户端安装POTS分离器,比较复杂且价格昂贵;G.Lite标准速率较低,下行/上行速率为1.5Mbps/512Kbps,但省去了复杂的POTS分离器,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就适用领域而言,G.DMT比较适用于小型或家庭办公室(SOHO),而G.Lite则更适用于普通家庭用户。
HDSL
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对称的DSL技术,可利用现有电话线铜缆用户线中的两对或三对双绞线来提供全双工的连接能力,由于还是纯数字连接,速度可根据连接方式有1.544Mbps或2.048Mbps两种。传输距离一般可达3~5公里,最多不超过10公里。
ISDN(Integrated Ser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以电话综合数字网(IDN)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通信网。能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它是一个全数字的网络,也就是说,不论原始信号是文字、数据、话音还是图像,只要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都能在ISDN网络中进行传输。ISDN采用的标准用户/网络接口主要有两种,目前我国的ISDN线路一般为"2B+D"模式。"2B+D"指的是2个基本数字信道(B信道),1个控制数字信道(D信道),每个B信道就像是一根"管道",以每信道64Kbps的速率传送语音或数据资料(或将两个信道捆绑在一起以128Kbps的速率使用);D信道主要用于传输控制信号。一个"2B+D"连接可以提供高达144Kbps的传输速率,其中纯数据速率可达128Kbps。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因特网服务供应商,为个人、商行和其他机构提供Internet连接服务的商业机构。就是给我们提供上网服务的部门。一些ISP是大型的国家级或跨国公司,它们在很多地区提供接入点,而其他小公司的服务范围则限定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内。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国际电信联合会,成立于1865年,1947年成为联合国底下的通讯管理组织,是一个由联合国批准、世界范围的正式电信标准组织。职责就是保证所有通信设备(像电话、传真机、调制解调器等)可以相互间通信,而不管是哪个公司制造的或是在哪个国家使用。ITU既可能采纳单个生产商的专有协议,也可能采纳基于不同生产商技术的标准。采纳标准是基于活跃协会成员之间的技术约定。标准一经采纳,它的核心技术就不会改变。调制解调器生产商就是基于采纳标准来开发和生产产品的。
Modem(Modulator Demodulator)
调制解调器,它是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进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的器材,它实际上分为调制和解调两个工作过程,调制即电脑输出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我们用的电话线内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解调即模拟信号转换成电脑可识别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MNP
MNP是由Microcon公司提出的,是消除传输时的错误信息、提高通信效率的一系列协定。目前共分10级,级别越高功能越强,高级别的兼容低级别的,MNP10包含以前的所有内容。其中的1~4级纠错协议已向外界公开,供各厂家免费使用。由于其推出时间早于V.42,因此被大量采用,当使用V.42无法完成纠错时,Modem会尝试使用MNP2-4来进行纠错,这就是我们在Modem的外包装上经常能看到的内容。
MNP5
MNP5在MNP4纠错的基础上增加了压缩功能,能够自己计算压缩数据的进度、优化数据、调整压缩参数,保证达到最大数据通信量。压缩比率可达2:1,但无法对已压缩过的文件进一步压缩。
PCMCIA插卡式Modem
PCMCIA是笔记本上的一个插口标准,所以插卡式Modem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它通常很小并且很轻,携带方便。配合手机,可方便地实现移动办公。
PSTN
公用电话网,主干网都已采用数字传输系统,因此无论是上行数据还是下行数据都至少要经过一次AD(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和DA(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转换,而AD转换过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量化噪声,在理论上,量化噪声的存在使得V.34Modem通过PSTN的传输速率被限制在35Kbps以内。现在绝大多数ISP都能通过ISDN、DDN、T1等数字专线与PSTN相连,这就意味着ISP端并不需要进行AD转换,下行数据不受量化噪声的影响,X2、K56Flex、V.90正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