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车联网

【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车联网

:本文由刘春晖教授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车联网(上)、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车联网(下) 论文排版整理,因为论文插图多,并没有全部整理,有能力的朋友请看原文

文章目录

  • 【自动驾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车联网
    • 一、ADAS简介(硬件层)
      • 1、ADAS功能类别(感知、控制和决策)
      • 2.不同自动化阶段的汽车(ADAS不是自动驾驶)
      • 3.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关系(ADAS是无人驾驶的内部要求,车联网是外部要求)
    • 二、车联网(通信水平)
      • 1、车联网(V2X)的分类
      • 2.车联网的应用(车际网实现车路协调)
      • 3.车联网的特点和实现(DSRC和LTE-V,智能网络汽车阶段)
        • 1)实现车联网的方式
        • 2)V2X技术的主要特点
        • 3)车联网市场空间
    • 三、ADAS系统的结构
      • 超声雷达
      • 2.毫米波雷达
      • 3、激光雷达
      • 4、摄像头
      • 5.各种传感器的优缺点
      • 6.各汽车制造商的传感器配置 & 分析Tesla传感器硬件配置
    • 四、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关系
    • 五、无人驾驶发展
    • 六、智能交通整体框架
      • 1.感知层(传感器)
      • 2.网络层(车联网)
      • 3、平台层(数据处理)
      • 4.应用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一、ADAS简介(硬件层)

有文献认为缩写是缩写。所谓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车辆的辅助设备,通常提供更安全的驾驶条件或更舒适的用户体验。使用安装在车辆上的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首次收集车辆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物体识别、检测和跟踪技术处理,使驾驶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检测到可能的危险。

1、ADAS功能类别(感知、控制和决策)

目前,ADAS涉及到,主要基于。在这12项技术中,组合。目前较为常用的ADAS按功能分类,如表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辅助驾驶系统(ADAS)简单的技术介绍可考【自动驾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2.不同自动化阶段的汽车(ADAS不是自动驾驶)

ADAS这些功能远不止表1所示,开发中也有许多功能。例如,法雷奥目前正在开发中AP&C(Automated Parking & Charging)等。。ADAS只是辅助驾驶,需要人主导;自动驾驶是领导,司机和乘客稍加注意,甚至根本不注意路况。如图1所示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是明确的,符合国家给出的自动驾驶在发展规划中的定义(2018.12.25 -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ADAS和目前的L3在车辆硬件(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的配备下,自动驾驶几乎是一样的,但是

  • 辅助驾驶系统的实现更多地取决于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个雷达)\通过双目摄像头和卫星导航)对环境的感知等,其中
  • 自动驾驶还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感知数据,然后技术(依赖)来完成,实现更全面的环境感知和自动驾驶。

但是有一件事是批评的L3当特斯拉和小鹏自动驾驶系统发生事故时,一些人出来说:这不是自动驾驶系统,最多是辅助驾驶。:在以人工智能为主的自动驾驶过程中,司机不知道何时接管车辆; 为了规避L3一些科技企业(如驾驶责任水平划分的模糊性)baiduApollo平台),通过车联网技术,直接从L4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切入。

3.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关系(ADAS是无人驾驶的内部要求,车联网是外部要求)

智能汽车(ADAS)是无人驾驶的内部要求,即无人驾驶;车联网(V2X)即外部要求,实现自动驾驶是关键。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推进,无人驾驶已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

智能汽车的最终目标是无人驾驶,实现无人驾驶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比较而言,ADAS与强外部性相比,技术只需要在车身本身安装传感器并改进算法。V2X技术更容易推广,是智能汽车的早期技术。目前国内外基本都安装了一些中高端车型。ADAS功能几乎可以帮助车辆实现L自动驾驶3级以下。,这项技术的简单理解是,相当于在车辆上安装了更敏感的眼睛,实现了真正的道路协调。V2X该技术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需要对整个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整改,规范通信协议,对高速移动通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V。 要充分发挥V2X下车道协调的优势,,差之毫厘失千里,5G技术就是车联网V2X关键制衡。G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在全球通信行业地位的提高,未来的汽车智能驾驶不仅限于,还将向在此期间,建立通信收发设备,覆盖5G智能互联示范区的应用网络将得到快速发展。 智能驾驶的最终目标是无人驾驶,而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实现无人驾驶的内外要求。G商业是车际网络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二、车联网(通信水平)

1、车联网(V2X)的分类

车联网(V2X)是无人驾驶高级阶段的核心技术。广义车联网包括

车联网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车联网单指Telematics(车载移动互联网,又称车云网)。这里将车联网定义为。。广义的车联网是最终实现无人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车际网络与工业联系前端的ADAS实现车路协同;另一方面,车云网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清晰分析,开辟产业链后端广阔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1):是指通过应用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整车网络。 2):是指基于的动态网络。这是促进车际互联的最核心技术。 3):又称车载移动互联网,是指

2、车联网的应用(车际网实现车路协同)

车内网与车云网产业化应用成熟,车际网尚处培育阶段。车内网和车云网分别对应的等产品在国内均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和市场规模。而以芯片为核心产品的车际网,是推动车路协同,促进车际互联的关键,由于其技术壁垒最高,发展步伐最为缓慢。世界范围内的V2X产品均处开发阶段,未形成大规模生产,、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市场前景广阔。

如图2所示,。V2X技术是通向无人驾驶高级阶段的核心技术。无人驾驶依照“”的发展路径,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智能驾驶发展还是以车内智能为主,车际互联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V2X技术的完善,检测日渐成熟,车际互联在未来几年将出现较快增长。

3、车联网的特点与实现(DSRC和LTE-V,智能网联汽车阶段)

1)车联网的实现方式

V2X实现的两种方式:。其中DSRC是美国的V2V通信标准,中国目前主导的通信技术是LTE-V。

2)V2X技术的主要特点

V2X技术的主要特点是:①网络拓扑不稳定;②外部环境干扰严重;③行车轨迹可预测;④以小数据包为主。

由此发展出了两种研究方向,即专用和基于。①DSRC: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就是基于实现的。DSRC在2014年2月被美国交通部确认为V2V标准;②)LTE-V:是基于LTE(4G)无线传输技术的车联网专用通信网。

3)车联网市场空间

,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车联网的发展从最早期的车载信息开始,车辆具备基本的联网能力;在当前的智能网联阶段,通过V2X技术,车路开始协同;到了未来的智慧出行阶段,车路协同在智能交通和高级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

三、ADAS系统的结构

如图4所示,ADAS系统有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感知层、认知与判断层、执行层。包括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用于,为其他两个功能模块提供信息支持。。摄像头、雷达等ADAS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还要与发动机、底盘、车身上的其他各类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配合。不同处理器处理的信息通过总线通信,最后给执行层发出指令。等。

如图5所示,ADAS的传感器主要有。不同传感器的原理和功能各不相同,能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目前

1、超声波雷达

超声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图6)是泊车系统中最常用的传感器。超声波雷达是通过。目前,常用三种。一般来说,,故一般采用40kHz的探头。超声波雷达防水、防尘,即使有少量的泥沙遮挡也不影响。图8所示为倒车雷达原理及工作示意图,其。 通常一套汽车,而自动泊车系统是在倒车雷达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4个超声波驻车辅助(Ultrasonic Parking Assistant)超声波传感器和4个自动泊车辅助(Automatic Parking Assistant)超声波传感器。

2、毫米波雷达

毫米波雷达的特点:频率高,探测角度小,二维雷达,需要多雷达组合使用。

毫米波雷达如图10所示,,利用反射波的频率偏移确定相对速度。毫米波雷达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优点。其;行人的反射波较弱,难以识别。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车载

3、激光雷达

  • 激光雷达的特点:距离,角和速度分辨率强,为三维雷达,可生成目标3维图像,但容易受天气影响。
  • 造价较高,还只能用于试验阶段的无人汽车,尚未量产进入市场。

如图13所示,,通过发射和接受返回的,分析激光遇到目标后的折返时间,计算出目标与车的距离。通过这种方法,,能快速(图15)及各种图件数据,,以达到环境感知的目的。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有8线、16线和32线激光雷达,还有少量64线产品(现在北醒在做512线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线束越多,测量精度越高,安全性也越高,但是成本也越高。

和超身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相比,;能实时获取的信息量比较丰富,可直接获取目标的距离、角度、反射强度、速度等信息,从而。但是,比如在雨雪、大雾等天气条件下,其探测性能就会变的较差。

4、摄像头

摄像头可以用于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用于检测车道线,行人等。

是实现众多预警、识别类ADAS功能的基础。像两种方案,两者的共同点都是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然后从图像数据上得到距离信息(单目测距应该不准)。因为前视摄像头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碰撞预警,而碰撞预警需要测量距离的变化。 ,识别行人、物体、车型等。(相似三角形?)。这种方法是建立在精准识别基础上的,所以首先需要建立并不断维护一个庞大的样本特征数据库,保证这个数据库包含待识别目标的全部特征数据。比如在一些特殊地区,为了专门检测大型动物,必须先行建立大型动物的数据库;而对于另外某些区域存在一些非常规车型,也要先将这些车型的特征数据加入到数据库中。如果缺乏识别目标的特征,就会导致系统无法对车型、物体、障碍物进行识别,从而也就无法准确估算这些目标的距离。导致ADAS系统的漏报。

如图16所示,视差的计算,直接对前方景物(图像所拍摄到的范围)进行距离测量,而。所以对于任何类型的障碍物,都能根据距离信息的变化,进行必要的预警或制动。双目视觉的原理与人眼类似,利用的原理,能非常精准的测量物体的距离。如图17、18所示,双目方案也同时 兼具单目方案的功能,可以。双目摄像头方案的优越性使得双目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的标配,如奔驰2016款全系(S系、E系、C系)、宝马2016款全系(7系、5系、3系)标配双目摄像头。

此外汽车上还可以配备更多摄像头来实现更多功能。如图19所示,如同时配备广角相机和中长焦相机,可以识别不同距离,不同视角范围内的障碍物;同时配备,可以实现夜间使用的;在车的前、后、左、右安装四个广角摄像头,经过摄像头参数校正、镜头扭曲校正、鸟瞰视角转换、白平衡匹配和图像缝合处理,可以在车内显示器上显示 一个可直观监视车辆周围环境的全景鸟瞰画面,能有效减少盲区,提高安全性。

5、各种传感器的优缺点

(表2),所以一般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感器进行搭配,实现不同的系统功能的准确感知。

6、各汽车制造商的传感器配置 & 分析Tesla传感器硬件配置

参考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596825
  • 特斯拉的整车传感器配置方案

对于特斯拉来说,在测量型传感器除了一个毫米波,就是这 了。大多数视觉大佬认为超声波精度不行,距离不行,无法用于自动驾驶。特斯拉能把超声波用在自动驾驶上面的,确实是天才。

超声波传感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学过通信的人应该知道复用这个词。所有超。时分复用啊,老大们,,啥概念?几秒过去了。计算 4 个 4 个一组,也很慢。慢,就是超声波最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长。一串超声波,就像一串萝卜。串在一根绳上。这根绳,连起来十几米长。长有什么不好,嘿嘿,笔者当年可是吃了大亏。肇庆某公司上海分舵一位大牛面试过笔者,说了句搞硬件就是提个指标的嘛。哎,没上车没吃过亏啊。 第三个问题,温湿度。就不灵了。 还有一个,就是,不想展开了。笔者只能说,简简单单一个超声波,就可以折腾你个一两年。所以,自动驾驶工程化是一条漫漫长路。等 ABCD,那可以洗洗睡了。

特斯拉的方案主要依靠视觉,所以 。笔者通过看视频,发现 Tesla 对远处的物体有误识别的情况。特别是这种情况:一个行人,在晚上,穿着黑衣服,突然从路边窜出来。毫米波看人本来就不行,超声波又太近,视觉是两眼一抹黑。

四、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关系

可以被看作是实现

智能汽车(ADAS)和车联网(V2X)分别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内部和外部要求。智能汽车指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ADAS),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分析车辆所处环境从而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反应。。由于智能汽车行驶在一个包括车辆、行人、设施等因素的复杂环境中,因此要做到完全自动驾驶就需要,即 (Vehicle to Everything)。在内、外部要求都被满足的前提下,自动驾驶才有可能实现。

五、无人驾驶发展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该阶段主要应用于车载资讯服务;,也就是当前所处阶段,该阶段主要应用于ADAS等;,该阶段主要应用为V2V和V2I,融合传感器技术实现;阶段4就是,无人驾驶背景下车辆运营效率有望大幅提升,该阶段的典型应用就是

如图20所示,传感器技术是驱动ADAS发展的重要因素。无人驾驶在,包括超声波雷达、长距离及短距离雷达和环视摄像头,发展到,并且将引进立体摄像机、激光雷达和导航推测系统。对于ADAS而言,传感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等产品在高端车型得到广泛应用,。进入无人驾驶下一阶段对传感器的种类和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应用和传感器的价格与渗透都直接影响着智能汽车自动化的程度。

六、智慧交通总体框架

如图21所示,。其中:应用层和平台层是总体解决方案的核心,且平台层是应用层的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平台层的汇聚交换平台通过网络层的数据总线和服务总线进行数据交换;平台层整合交通资源,包括。同时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RE集成环境、运维管理、能力引擎等,构建智慧交通云计算环境。应用层主要包含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城市管理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企业的交通信息化系统。

1、感知层(传感器)

感知层主要包括:智能汽车车身传感器 与 智能路面传感器

感知层——传感器:感知层的构建,是实现智慧交通的第一步。又包含两部分——。 智能汽车车身传感器相当于智能汽车的“五官”,智能汽车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所处的各种路况及周边环境。一套完善的,以及这些技术的算法融合。 通过多种传感器的组合,进而实现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对周边情况的全方面探测,这是智能汽车自主判断、自主行动的基础。

除了车身传感器之外,智慧交通感知层还线圈、地磁感应为代表的智能路面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用于感知和传递路的状况信息,如车流量、车速、路口拥堵情况等,让车载系统获得关于道路及交通环境的信息。无论是车身还是路面传感器,都起到了车内状况监测和环境感知的作用。

2、网络层(车联网)

车联网包括:车内网CAN,车云网5G,车际网DSRC

网络层是(图22):智慧交通的网络层指的是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网络层以 为基础,按照约定的体系架构及其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V2X(车联多)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

3、平台层(数据处理)

平台层可以理解成利用,数据中台。

:智慧交通平台层主要由基于云计算的等组成。从感知层收集、网络层上传的海量数据,通过云计算平台(图23)“过滤清洗”、数据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报表式处理之后变得更加清洁,更准确地反映实时情况从而便于进行高效的监控管理。

4、应用层(城市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应用层——(ITS)(图24):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 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慧交通是汽车智能化的终极目标,

标签: 传感器无线地磁aeb喷轨气温传感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