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芯片的‘破壳’
-
- 1.从沙子到单晶硅
- 1.2、芯片电路
- 1.3.芯片包装
- 二、CPU原理
-
- 2.1、CPU的工作原理
- 2.2、CPU的设计
-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
-
- 3.1、冯·诺依曼架构
- 3.2、哈弗架构
- 3.3、混合架构
- 四、Cache 机制
-
- 4.1、Cache 机制工作原理
- 五、总线及地址
-
- 5.1、地址
- 5.2.总线的概念
- 六、指令集和微架构
-
- 6.指令集是什么?
- 6.什么是微架构?
前言
我初识STM32时,我通常想知道这个芯片是怎么制造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CPU它是如何设计的,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它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一、芯片的‘破壳’
。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硅、锗、硒、硼的单质属于半导体。 目前,只有硅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中,硅作为继承电路的原材料。硅在地球上广泛存在,是第二丰富的元素,如沙子,其本质是二氧化硅。可以说,制造芯片的原材料非常丰富取之不尽。沙子不仅可以与水泥混合成混凝土,建造高层建筑,还可以在火灾中重生,成为集成电路的高科技产品。
1.从沙子到单晶硅
二氧化硅还原成粗硅,然后通过盐酸氯化、蒸馏等步骤。提取的硅单质纯度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提高硅的导电性,一些硼或磷通常与多晶硅混合。多晶硅融化后,在溶液中加入硅晶体晶种,通过拉杆旋转拉出圆柱形单晶硅棒。单晶硅棒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工艺制成不同的尺寸,如 6 寸、8 寸、12 寸等。 接下来,把这些单晶硅切成片,每一片都叫晶圆。,我们设计的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最终应该在晶圆上实现。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晶圆上芯片电路的尺寸越来越小。目前已达到纳米级。越来越精密的半导体工艺不仅要求单晶硅的高纯度,而且晶圆的表面必须光滑,切割后的晶圆需要进一步抛光。 晶圆上的每个小格子都是一个芯片电路的物理实现,我们称之为晶粒。接下来,切割、包装和引出晶圆上的芯片电路,然后成为市场上常见的芯片产品,最后焊接到我们的开发板上,制成整机产品。 电路一般由大量三极管、二极管组成CMOS 由管道、电阻、电容、电感、导线等组成。
1.2、芯片电路
无论是二极管、三极管还是三极管 MOSFET 基于场效应管的内部 实现的。 半导体工艺大部分都会涉及主要工艺包括氧化、光刻、显影、刻蚀、扩散、离子注入、膜沉淀、金属化等。 在晶圆上注入离子(离子注入是混合)之前,首先根据电路地图制作混合窗口,这一步需要光刻胶来帮助完成:在硅衬底上涂一层光刻胶,通过紫外线照射掩版本,将电路图形投影到光刻胶上,生成混合窗口,不需要混合区域保护。
如何产生这个掺杂窗口需要一个,叫做的东西。 光刻膜的原理与我们拍摄的胶片相似。它由透明基板和遮阳膜组成。通过投影和曝光,我们可以将芯片的电路地图保存在遮阳板上。然后,通过光刻机的紫外线照射,利用光刻胶的光溶解特性,将光刻胶保存在电路图形遮挡的阴影部分,光刻胶溶解成混合窗口。 最后通过,将三价元素和五价元素混合在晶圆的硅衬底上 成的各种 晶体管电路。我们设计的芯片物理地图的每一层电路都需要制作相应的掩膜版本。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在晶圆上制作迷宫 3D 三维电路结构。需要更小的混合物来进行。 光刻机主要用于将您设计的电路图映射到晶圆上,并将您设计的电路图投影到光刻胶上。光刻胶中被电路堵塞的部分保留,溶解的部分为混合窗。晶体管越多,电路越复杂,工艺越先进,对光刻机的要求越高,因为复杂的电路图需要非常精确地投影到晶圆的硅衬底上。
1.3.芯片包装
芯片的封装就是给它盖个壳,把管脚引出来。 常见的封装形式有 DIP、QFP、BGA、CSP、MCM 等。 我们使用的51单片机是DIP封装; STM32用球栅阵列包装(BGA); 使用 BGA 芯片管脚不再从芯片周围引出,而是用表面装饰包装:在印刷基板背面制作球形凸点,代替管脚,然后将芯片电路组装到基板前部,最后用膜压树脂或密封方法密封。
二、CPU原理
2.1、CPU的工作原理
CPU 内部结构包括基本结构等,。CPU 支持有限的基本指令集称为指令集。(内存),CPU 指令、翻译指令和执行可以从内存中逐一取出。 而早期 CPU 工作频率和内存 RAM 相比之下,差距一般不大。控制单元从 RAM 数据加载到 CPU,或者将 CPU 存储内部数据 RAM 一般需要多个时钟的读写周期才能完成:找地址、取数据、配置、输出数据等。 操作速度再快 CPU,只只能等待数据传输成功后才能执行以下指令。内存带宽的瓶颈会拖动 CPU 后腿,影响 CPU 性能。为了提高性能, RAM 拖后腿,CPU 一般在内部配置一些寄存器保存 CPU 各种临时结果和状态值在计算过程中。 ALU 在运算过程中,当运算结果为时 0.当数据为负溢出时,也会有一些 Flags 标志位输出,这些标志位对控制单元特别有用,如一些条件跳转指令,实际上是根据这些标志位的计算结果跳转的。CPU 其实跳转指令的实现也很简单:根据 ALU 计算结果和输出 Flags 直接修改标志位 PC 寄存器地址,控制单元自动到达 PC 指针指向的内存地址取指令、翻译指令和操作指令。跳转指令的实现改变了程序按顺序逐步执行的线性结构,可以使程序执行更加灵活,实现程序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更复杂的程序逻辑。 ,由
2.2、CPU的设计
计算系统结构/h1 计算机主要用来处理数据 。我们编写的程序,除了指令,还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指令和数据都需要保存在存储器中 ,根据保存方式的不同,计算机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架构:冯·诺依曼架构和哈弗架构。
3.1、冯·诺依曼架构
3.2、哈弗架构
3.3、混合架构
四、Cache 机制
4.1、Cache 机制工作原理
Cache 在物理实现上其实就是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Cache 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
五、总线和地址
5.1、地址
5.2、总线的概念
总线其实就是各种数字信号的集合,包括地址信号、数据信号、控制信号等。有的总线还可以为挂到总线上的设备提供电源。 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总线,不同的总线读写时序、工作频率不一样,不同的总线之间通过桥(bridge)来连接。桥一般是一个芯片组电路,用来将总线的电子信号翻译成另一种总线的电子信号。 桥用来将 CPU 从系统总线发过来的电子信号转换成内存能识别的内存总线信号,或者显卡能识别的 PCI 总线信号,进而完成后续的数据传输和读写过程。
六、指令集与微架构
6.1、什么是指令集
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ISA)是计算机体系架构的一部分。指令集是一个标准规范。
6.2什么是微架构
主要参考资料《嵌入式C语言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