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信号完整性实测1-走出玄学 无论我们从51单片机,STM32电路,运输,传感器,ADC采集或可控硅晶闸管等电源电路进入电子工程师行业,我们通常长期处于低频电子电路设计调试阶段,通常处理数百个Hz或者几K Hz信号通道。偶尔会有RS232,RS485,IIC,SPI或者CAN总线等通信让我们PCB经历几百K Hz的信号。这些实际上涵盖了大多数电子应用场景。现阶段,我们更加关注电路功能的实现,不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或信号完整性EMC的问题。 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新项目中发现一些瓶颈。有时候通讯会莫名其妙的错误,有些PCB板材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很大的干扰,达到M级信号的板材会根据之前的布线习惯变得不稳定可靠。此时,阻碍电子工程师的进步EMC信号完整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问题,恭喜你,你已经达到了另一个新的水平。 EMC信号完整性是另一种独立于电子电路功能设计的知识。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找到很多信息,其中大部分会告诉我们理论知识和经验准则。例如,在高速信号的情况下,电容电阻不再仅仅被视为电容和电阻,甚至路径上的过孔也会受到影响。PCB布线不再是布线,还需要考虑信号流的路径;还应考虑布线与布线之间的间距以及下面是否铺设,甚至需要考虑关键信号布线的长度等。这些都是射频工程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其他领域的大多数电子工程师来说,这些都是大师和普通玩家之间的先进知识。 对大多数工程师来说,EMC一些信号完整性的经验法则几乎是形而上学的。我们知道我们应该遵循这个规则,但我们不直观地知道这和不这有多不同,也没有直观的感觉。由于这些规则的总结依赖于非常昂贵的专业设备,我们的普通公共电子工程师没有机会进行实验感受和吸收,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理论指导,没有其他电子电路知识的经验。 我们通过LOTO虚拟示波器及其EMC对于一些重要的测试模块EMC直观地测量信号完整性经验规律,方便大家直观地看到这些规律的效果,打破玄学,加深理解。 我们开始的第一条规则是:信号发射的驱动路径和返回地点组成的返回路径,周围的环路面积越小越好。环路面积越大,噪声耦合和EMI电磁干扰越严重。 如下图所示:
为了实现实测,我们简单地制作了一个实验板,原理图和PCB如下所示,有需要的接向我要源文件:
板子使用USB供电或外接5V电源供电,一个电源开关,4个3.3V有源运输分别为80M,48M,11M,3.68M。当然,你可以放置你想要观察的晶振频率。这些晶体振动通过跳线选择晶体振动频率输出,从A开始,通过2区到3区,然后通过4区返回到5区。在PCB这个晶振信号的负载电阻可以从右侧跳线选择,从1开始M选择一个到200欧元。这样,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高速信号,频率是跳线选择的晶振频率PCB上驱动跳线选择的负载电阻,形成PCB丝印上的A->C的环路。我们也可以通过跳线在两个跳线上连接信号布线下的地线,然后信号环路就变成了A->B,比原来的A->C小了环路面积小了很多。我们物:
我们选择48M晶体振动,然后使用1000负载K,使用A->C环路,LOTO虚拟示波器OSCH02,以及E01模块,我们测量了1区域EMC构建场景如下:
我们在测试板的1号区域测量EMI的频谱如下所示,可以看到有一个幅值非常大的48MHz电磁辐射的振幅值超过0.15V:
我们可以以48M查看中心频率的细节:
我们保持其他不变,通过接地跳线将信号的地回路改为A->B,测试板的1号区域也是如此EMI如下所示,可见48频谱MHz电磁辐射明显减少,振幅值为0.073V:
同样,我们测下3.68M晶振也是类似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规路面积大,EMI电磁干扰强度大,区别在于3.68M由于我们窗口的监测范围为125,晶振频谱图中会看到许多谐波分量M,在此范围内,可显示3.68M多次谐波。晶振本身就是近似方波的信号,所以会有很多谐波,只是之前测量的48M多次谐波超出窗口观测范围,未见。高谐波不是客观存在的,他是FFT我们正在观察数学表达EMC注意这一点。
我们直观地看到,在同一个高频信号中PCB当电路板上的不同路径导致不同的环路面积时,它们是完全不同的EMI电磁干扰强度。我们不仅可以验证信号完整性布线标准的最小环路面积要求,还可以使用LOTO示波器 E01电磁兼容扩展检测模块直接测试我们现有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