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阅读笔记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童诗白,华成英)
-
- 1.集成放大电路
- 2.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
- 2.1输入级
- 2.2中间级
- 2.3输出级
- 2.4偏置电路
- 3.集成运输的电压传输特性
- 4.零点漂移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
- 4.10点漂移
- 4.20点漂移的原因
- 4.3抑制温度漂移的方法
1.集成放大电路
集成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多用于各种模拟信号的运算(如比例、求和、求差、积分、微分)。
综合运输特点: ①直接耦合是集成运放的方式。 ②由于相邻元件对称性好,受环境温度和干扰影响后变化相同。因此,在集成运输中,大量元器对称的各种差异放大电路(输入级)和恒流源电路(偏置电路或有源负载) ③电路复杂化并不会使工艺过程复杂化,所以集成运放允许采用复杂的电路形式,以达到提高各方面性能的目的。
2.集成运输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集成运放的组成: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偏置电路。
2.1输入级
输入级,又称前置级。它通常是双端输入的高性能差异放大电路。 输入电阻高,电压放大倍数大,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强。
2.2中间级
中间级是整个放大电路的主放大级,其功能是使集成运输具有较强的放大能力,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 此外,为了提高电压放大倍数,通常采用复合管作为放大管,恒流源作为电极负载的集合。 其放大倍数可达千倍以上。
2.3输出级
输出级应具有输出电压线性范围宽、输出电阻小(即负载能力强)、非线性失真小等特点。 互补输出电路多用于集成运输的输出级。
2.4偏置电路
偏置电路用于设置各级集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与分立元件不同,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电流,以确定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3.集成运输的电压传输特性
集成运输包括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 同相和反相是指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
图3.1 从外部看,可以认为集成运输是双端输入和单端输出具有高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可以更好地抑制零点漂移的差异放大电路。 有单电源和正负双电源。 图3.2电压传输特性
由上图3.2.可以看出,有线放大区(线性区)和饱和区(非线性区)是集成运放的两部分。 曲线的斜率为电压放大倍数。 在非线性区域,输出电压只有两种可能性, UOM和-UOM。
因为集成运输放大了uP和uN差值信号称为差模信号。 而且反馈没有通过外电路引入,因此称其电压放大倍数为差模开环放大倍数,记录为Aod,因此,当在线区域集成运输时: uO = Aod ( uP - uN ) 通常Aod很高,可达几十万倍。
4.零点漂移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工业控制中的许多物理量都是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液位、长度等。 它们通过各种传感器转换成的电量也是变化缓慢的非周期性信号,而且相对较弱。 因此,在驱动负载之前,通常需要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只有克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问题才能使之实用。
4.10点漂移
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即使输入端短路,输出端也会有缓慢的输出电压。 这种输入电压为零,输出电压变化不为零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现象。
4.20点漂移的原因
在放大电路中,任何元件参数的变化(如电源电压的波动、元件的老化、半导体元件参数随温度的变化)都会产生输出电压的漂移。 在电阻耦合放大电路中,这种缓慢变化的漂移电压会降落在耦合电容上,而不会传输到下一个电路。 但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由于前后级直接连接,前一级的漂移电压和有用电压将一起送到下一级,逐步放大,输出端难以区分有用信号和漂移电压,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使用高质量的稳压电源和使用老化试验元件可以大大降低漂移电压。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半导体器件参数变化成为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零点漂移也被称为温度漂移,简称温漂。
4.3抑制温度漂移的方法
(1)在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 (2)采用温度补充法,利用热敏元件抵消放大管的变化。 (3)采用相同特性的管道,使其温漂相互抵消,形成差分放大电路。这种方法也可以归因于温度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