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CEO “排队”卸任、企业“扎堆”造车,2021 科技圈十大事件你知道几个?

6824ca4b5275337343403106e68f3325.gif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曾经以为岁月漫长,时间却仿佛转瞬即逝,突然而-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了 2021 正式告别迎来了全新未知的告别 2022 年。

除了今年 AI、大数据、云起源、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科技界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变化:或影响行业环境的变化,或技术领域某一概念的爆炸,或软件或产品的迭代或淘汰…一桩,一件一件地描绘了专属于科技圈的 2021。

所谓不忘来路,方知何行,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不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2021 在过去一年科技圈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年度十大科技事件也可能从中窥见 2022 年的曙光。

近年来,互联网世界上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墙:微信不能直接访问抖音,淘宝不能使用微信支付,抖音工作室购物车不支持第三方来源商品…而 2021 年相信,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作为用户,都是难忘的一年——曾高高筑起多年的互联网围墙终于要拆了。

去年 9 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表示,坚决支持互联互通:

  • 腾讯:我们坚决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决策,在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 阿里巴巴:“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 字节跳动:我们将认真执行相关决策。我们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采取行动,明确时间表,积极实施,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的网络空间,让用户真正享受互联的便利。

在此之后,微信于 11 月 29 每天宣布开放外部链接,允许用户在点对点和群聊场景中直接访问外部链接——时间近了 8 年后,微信和淘宝首次结束了相互屏蔽的状态,真正实现了互联。拆墙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我相信互联网再次走向互联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当字节跳动走向互联时,创始人张一鸣选择了 38 黄金年龄急流勇退:去年 5 月 20 日,张一鸣发出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字节跳动 CEO 一职,由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梁汝波接管 CEO。

在谈到原因时,张一鸣指出,他没有离开,而是为了寻求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做出了谨慎的选择。 11 月 2 日,张一鸣再次退一步:宣布退出字节跳动董事会,将座位交给字节跳动 CEO 梁汝波。

张一鸣在退休时表示,希望深入参与教育公益、脑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项目,辞职 CEO 不久之后,便在 6 向家乡捐款 5 成立教育基金1亿元。

除张一鸣外,去年似乎还迎来了互联网大佬的退位潮:

  • 1 月 13 英特尔日宣布担任 CEO 一年多的 Bob Swan 于 2 月 15 日离职,由 VMWare 首席执行官 Pat Gelsinger 接任 CEO 一职;

  • 3 月 17 去年,拼多多创始人黄正继 7 月卸任 CEO 之后宣布辞去拼多多董事长职务,由联合创始人和现任空缺 CEO 陈磊接棒;

  • 11 月 4 日,Nat Friedman 宣布于 11 月 15 日卸任 GitHub CEO 一职,成为 GitHub 名誉主席,CEO 该职位由首席产品官担任(CPO)Thomas Dohmke 接替;

  • 同月 29 日,Twitter 创始人 Jack Dorsey 宣布已辞去 CEO 一职,首席技术官(CTO) Parag Agrawal 接手成为新的 CEO;

相关阅读:张一鸣退一步,换字节跳动的海阔天空

当很多大佬宣布退出导致公司股价一度下跌时,微软的市值在 6 月 22 日本稳步突破 2 万亿,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也是继苹果之后,第二个市值破 2 万亿科技公司。苹果曾经使用过它 2 年增长 1 万亿美元的市值引起了无数的羡慕,去年微软以同样的速度证明了自己。

与此同时,苹果也在向前迈进 3 万亿进发。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 Dan Ives 预计苹果的市值有望预测 2022 年达到 3 万亿美元,而在 2021 在今年的最后一天,苹果的市值已经达到 2.92 万亿美元。

相关阅读:2 年增长 1 万亿!继苹果之后,微软的市值也突破了 2 万亿美元

去年,在微软收购 GitHub 三年后,它强大的竞争对手 GitLab 于 10 月 15 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上市当天,GitLab 开盘价为 94.25 与发行价相比,美元上涨 22.4%,首日收盘价为 103.89 美元对应市值 148.58 亿美元。

作为代码和资源托管服务平台,GitLab 一直以 GitHub 而在 2018 年 GitHub 被微软以 75 许多开发者担心1亿美元的收购 GitHub 选择微软产品会 GitLab 后,GitLab 它迅速成长为市场上唯一的大型独立代码托管公司。目前 GitLab 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其子公司 DevOps 平台:除免费版外,高级版每月费用 19 每月支付美元的终极版本 99 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 3 月 GitLab 中国合资企业极狐信息技术(湖北)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进入中国市场。合资企业由 GitLab 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与独家领先投资者和高成本资本共同成立。

相关阅读:GitLab 上市,市值高达 149 亿美元!GitHub 头号劲敌来了

随着行业的变化,去年技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热潮:去年 3 月 31 日,雷军在小米新闻发布会上说:我愿意保留我一生中所有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正式敲响了造车门。

雷军亲自带领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 4 本月正式立项,计划初期投资 100 十亿元,未来 10 年投入 100 雷军说,该项目的所有资金都由小米自己支付,不接受任何外部资金。

与此同时,小米想要建造智能电动汽车,其中自动驾驶是最重要的核心,所以 8 月小米宣布以约 7737 全资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圳科技(Deepmotion Tech),希望缩短小米自动驾驶汽车上市时间。虽然与官方宣布制造汽车时的高调相比,小米从未披露过具体细节,但雷军在 10 小米投资者月会曾透露:小米造车的进展比预期的要快。”

除了小米,国内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加入了造车轨道,但参与方式不同:

  • 加为、360、腾讯等加速汽车智能数字化的技术赋能者;

  • 参与造整车的造车新势力:如百度(与吉利成立“集度汽车”公司)、阿里(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合资打造“智己汽车”)。

此外,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但苹果打算造车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从今年汽车项目人才频繁流失的情况来看,苹果的造车之路似乎并不顺利。

当互联网互联网与汽车制造时,汽车行业去年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带来的技术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缺乏核心而被迫减产。去年年初,本田、大众、福特等汽车公司宣布,由于芯片供应短缺,决定减产或关闭部分工厂 AlixPartners 预计全球汽车行业可能会因芯片短缺而损失 610 销售额1亿美元。

相关阅读:雷军哽咽:我愿意为小米汽车而战,把生命的所有声誉都押在一起!

如果说 2021 上半年的关键词之一是小米敲响的造车。下半年绝对有一个技术热词已经爆炸,后因 Facebook 改名加柴的元宇宙。

10 月 28 日,Facebook 正式更名为 Meta,宣布公司将的面貌迎接元宇宙(Metaverse)时代的到来。其创始人 CEO 马克·扎克伯格说:我们今天被认为是一家社交媒体公司,但在我们身上 DNA 我们是一家开发技术让人们保持联系的公司。元宇宙是下一个前沿领域,就像我们刚开始的社交网络一样。”自此,Facebook(现 Meta)将未来押注于元宇宙

尽管库克认为元宇宙只是一个流行语,AR(增强现实)是本质,前推特 CEO 也嘲笑扎克伯格的元宇宙计划,但不管是什么 Meta 还是苹果,都在 AR/VR 在设备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甚至为此展开了挖角大战。

相关阅读:杀死 Oculus,Facebook 改名 Meta,是押注元宇宙还是金脱壳”?

2021 年 8 月 24 日,是库克成为苹果 CEO 十周年的日子。这十年来,许多人感慨苹果已不复乔布斯时代下的果敢创新,但不可置否的是,目前苹果全球市值第一,自研的 M1 芯片也很“能打”,尤其升级版 M1 Max 更是堪称苹果迄今打造的最强芯片。

在去年 10 月 19 日的苹果“炸场”发布会中,基于 ARM 架构的 M1 Pro 与 M1 Max 闪耀登场,苹果将其称为“标志着专业级产品芯片的全新纪元”。M1 Pro 配备多达 10 核 CPU——8 个高性能内核和 2 个高效内核,最高 16 核图形处理器,200GB/s 的内存带宽,最高可配置 32GB 的高速统一内存,CPU 性能比 M1 快 70%。

本以为 M1 Pro 已足够强大,而 M1 Max 的图形处理性能、内存带宽均在此基础上再次翻倍:最高 32 核图形处理器,拥有高达 400GB/s 的内存带宽以及高达 64GB 的高速统一内存。除此之外,M1 Max 内部还集成了 570 亿个晶体管——比 M1 Pro 多出 70%,更比 M1 多出近 3.5 倍。

在苹果与英特尔“分手”,M1 芯片取得成功的同时,其他如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均入局芯片的自主研发,希望以此加速创新步伐并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关阅读:M1 Max 暴击,倚天补刀

HarmonyOS 在去年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华为此前曾提出“2021 年搭载 HarmonyOS 的设备数要超过 3 亿台”的目标已顺利完成。

在 12 月 23 日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公布了鸿蒙生态的最新进展:搭载 HarmonyOS 的设备数已突破 2.2 亿,HarmonyOS Connect(鸿蒙智联)2021 年新增生态设备发货量超 1 亿台,合计超 3.2 亿。

在这场发布会上,华为还发布了首款鸿蒙汽车——搭载了 HarmonyOS 智能座舱的高端智慧汽车 AITO 问界 M5,由华为与金康赛力斯合作打造。这也是华为在“造车”热潮中始终坚持的角色:不会直接造车,而是与多家车企合作,提供软硬件支持。

在这一年中,也有许多曾陪伴我们多年的产品宣布“退役”:去年 5 月 19 日,微软宣布 Internet Explorer 11 桌面应用程序将于 2022 年 6 月 15 日停用,也就意味着这个历史长达 26 年、曾几乎一度垄断浏览器市场的 IE 浏览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即便 IE 浏览器再受人诟病、再不好用,在访问一些特殊网站、银行网站时却只能用 IE 浏览器。所幸微软在宣布 IE“退役”时, 还在 Edge 浏览器保留了一个使用 IE 的方法:Edge 中仍可启用 IE 兼容模式,启用 IE 模式后,所有 IE 功能如开发者工具、ActiveX 控件等,都可以在 Edge 浏览器中调用。

除了 IE 浏览器,此前微软还宣布其面向 iOS 和 Android 系统的智能语音助手 Cortana 已在 2021 年 3 月 31 日正式停止服务——移动端 Cortana 应用也已“谢幕”。

相关阅读:再见了,IE 浏览器!

而与 IE 浏览器诞生时间相近的雅虎,因“中国愈发具有挑战性的商业和法律环境”,也在去年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大陆: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用户将无法从中国大陆使用 Yahoo 的产品与服务。

相较于 IE 浏览器宣布“退役”时的担忧,人们对于雅虎的离开似乎显得较为平静:在经历了 2013 年关停中国的新闻和邮件服务、2015 年关闭北京研发中心并裁员数百人后,雅虎在中国本身也只仅存一些少数的在线服务,宣布退出对于雅虎而言更像是一种形式上的道别。

相关阅读:雅虎、领英接连退出中国,开发者:GitHub 也会受到影响吗?

那么在你看来,2021 年还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科技圈事件?欢迎留言补充!

 
     

 
     
 
     
☞给《新程序员》投票啦,2022 年做什么你来定!

☞从硬件到软件工程师,我用了 12 年实现了财务自由!
☞复旦教授:说好2个月修复400多个安卓漏洞,谷歌实际用了16个月

标签: bu289晶体管bu920晶体管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