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TCP/IP----TCP/IP路由技术卷1 卷二 (CCIE)jeff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分层的思想
应用层:接收用户数据、人机交互接口、应用程序。 表示层:将逻辑语言(软件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二进制语言) ,加密 会话层:建立虚拟连接(管理:维护和终止),以防止不同类型的数据相互影响 响)
传输层:功能 1.区分流量 2.定义数据传输模式 端口号: port ID , 数值范围1-65535 静态端口又称1-1023 1024-655-65535
常见端口号: HTTP—80 TCP HTTPS —443 TCP RIP----520 UDP Telnet—远程登录服务 23 TCP SSH ----远程登录(安全性高) 加密 认证),22 TCP DNS----域名解析 ,53 TCP和UDP
流量特征不可靠传输:1.流量大 2.实时性高 3.对数据丢失不敏感 可靠性:如何保证可靠性? 1.确认,重传机制 2.定期发送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告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非面向连接传输协议 三次握手: 保证面向连接 ,又称为TCP的三次握手 确认机制:显式确认 隐式确认 优化机制:流动控制机制(滑动窗机制)
分段传输数据: 按照大数据传输MTU分段传输值。 MTU: 默认为1500字节的最大传输单元可以修改(但不推荐)。 MSS 最大分片尺寸 MSS=MTU-IP-TCP=1500-20-20=1460
PDU: 协议数据单元 4层PDU:segment 分段 分片 MTU最大传输单元 1500字节
PSH标志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应立即从tcp接受缓冲区中读数据,为接受后续数据腾出空间
网络层: 编址 IP地址 寻址 网络掩码 地址:点分十进制 编址协议: IP (IPV4 IPV6) IPX apple talk novell
IPv四、采用32个二进制编址。 一个二进制 称为1位 bit 。
128 64 32 16 8 4 2 1
IP地址:32个二进制,0和1 构成 用于编址 网络掩码:32个二进制,连续1个 连续0构成,连续1代表网络位,连续0代表主机位。
Bit—比特 ,一个二进制 1000bit=1Kbit 1000kbit=1Mbit 1000Mbit=1Gbit Byte—字节,八个bit 1Byte=8bit 1000byte=1K 1000K=1M
100M=100Mbps (b=bit) 100Mbps=12.5MBps 承诺突发 100M 100 1000 1000/1024 1024 8 = 11.9M
写一个完整的IP地址时 :IP地址 网络掩码
地址分类: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A类地址: 第一个固定为0 0XXX XXXX —0-127(1-126),网络掩码默认为 255.0.0.0 B类别地址:前两个固定为10 10XX XXXX—128-191,默认为255.255.0.0 C类别地址:前三位固定110 110X XXXX—192-223,默认为255.255.255.0 D类别地址:前四位固定为110 1110 XXXX—224-239组播地址,无掩码 E类别地址:前四位固定为111 1111 XXXX—科研地址240-255。
特殊地址: 1.0.X.X.X 无效地址(保留地址).0.0.0 无效地址 占位 2.127.0.0.1 本地测试 (127.X.X.X 测试地址) 3.网络号,网络位置不变 主机位全为0 地址(描述一个网段) 162.1.1.1------------------162.1.0.0 255.255.0.0 255.255.0.0 4.广播地址有限,255.255.255.255 5.定向(直接)广播地址,网络位置不变,主机位1 200.1.1.1 —> 200.1.1.255 255.255.255.0 6.本地链路地址:link-local { 169.254.0.0 255.255.0.0 }
公共地址:全球唯一的标志地址 私人地址:无独特标志的地址 10.X.X.X 255.0.0.0 172.{16-31}.X.X 255.255.0.0 192.168.X(0-255).0 255.255.255.0
三层PDU:packet 包
A B C 类地址称为单播地址,可作为数据源地址 单播:一对一传输模式 组播:一对多传输模式 广播:一对所有传输方式
数据链路层:局域网(以太网) Ethernet IEEE802.3) 广域网 (PPP HDLC ATM FR )
二层地址:Mac物理地址(介质访问控制) 硬件地址 烧录地址
Mac地址构成: 48个二进制 书写使用126 (一个十六进制需要四个二进制表示)书写方式:减分十六 进制或分十六进制
60-F2-62-3C-E3-53
60F2.623C.E353
前24位:厂商 ID ----OUI(统一资源标识符) 后24位:产品 ID ----interface ID (接口标识符)
二层PDU :frame 帧
上层为下层服务,下层标志上层
物理:关注 网络硬件的机械特性 光学特性 电学特性 一层PDU:bit 比特流 传输介质:光纤 、双绞线(RJ45)、 串行线serial
数据包装:生成数据的过程 数据解封装:接收数据读取的过程
双绞线: 568A线序:绿白、绿、橙、蓝、蓝、橙、棕 568B线序:橙、橙、绿、蓝、蓝、绿、棕
A:hub switch B:router PC Firewalls WLC 平行线:又称直线 ,线序相同。不同层设备使用平行线。 交叉线:线序不同。同层设备采用交叉线。 全反线:又称console用户控制网络设备的线、配置线、线序相反。
路由器:三层设备,识别IP地址。不同的接口在不同的网段(广播域) 交换机(网桥):使用二层设备MAC所有接口默认在同一广播域,一个接口为冲突域。 集线器(hub):放大器 放大信号,属于1层设备,识别bit流,hub所有接口都在同一冲突域。 主机(服务器)
屏蔽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
按扭度分类:3类 4类—(10Mbps) 5类 超5类—(100Mbps) 6类 超6类 (1000Mbps–同时在6类线中使用8条 用)
TCP/IP 模型: 应用层(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主机到主机层(传输层) 互联网层(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与TCP/IP区别 1、OSI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TCP/IP仅仅支持IP协议 2、OSI学术研究,TCP/IP用于工业设计 3、OSI支持跨层包装,TCP/IP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