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一、OSI参考模型

一、OSI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连。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的ISO1985年组织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系统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还采用了分层结构技术,将网络系统分为几层,每层实现不同的功能,每层的功能以协议的形式正式描述,协议定义了一套规则和协议。每层为相邻上层提供一套确定的服务,并使用相邻下层提供的服务。从概念上讲,每一层都与一对等层通信,但实际上,该层产生的协议信息单元是通过相邻下层提供的服务传输的。因此,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虚拟通信。

image-20220421100210652

OSI七层模型的分层结构 OSI从高到低分为七个层次:Application(应用层),Presentation(表示层)、Session(会话层),Transport(传输层),Network(网络层),DataLink(数据链路层)和Physical(物理层)。

1、应用层 应用层是网络服务和最终用户之间的界面OSI模型中的最高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一层。应用层是人机交互的窗口,通过应用层将人的语言输入计算机,为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特殊的程序服务。

2、表示层 表示层为应用程序之间传输的信息提供表示方法服务。负责将接收到的数据翻译成由二进制数组成的计算机语言,主要通过数据格式变化、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表示层提供的数据加密服务是保证数据安全传输的重要网络安全因素,也是各种安全服务最重要的关键。

3、会话层 会话层用于建立、管理和暂停会话。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连接,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管理数据交换。会话层还可以通过对话控制来决定使用什么样的通信方式,全双工通信或半双工通信。

4、传输层 传输层是计算机通信系统结构的关键层。传输层定义了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流量控制和错误验证。将上层应用数据分片,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传输层实现了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用户流程之间的数据通信,为用户提供端到端服务。传输层在承接上层软件应用和下层网络数据传输方面网络数据传输。

5、网络层 网络层是以路由器为最高节点俯瞰网络的关键层。它负责将上层数据添加到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包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网络层搜索逻辑地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传输层为端到端通信,网络层以下为点对点通信。

6.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的基本单帧将上层数据添加到源和目的方的物理中(MAC)地址包装成数据帧,MAC地址用于识别网卡的物理地址,并建立数据链路; 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数据链路控制子层将接收网络协议数据、分组数据报告和添加更多的控制信息,从而将分组传输到其目标设备。

7、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数据流的物理传输。物理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流,即0和1,即最基本的电信号或光信号,这是最基本的物理传输特征。物理层连接报纸的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由二进制数组成,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组成的比特流转换为网络中的电信号传输。

二、TCP/IP参考模型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网络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TCP/IP协议不仅仅是指TCP 和IP两个协议是指一个原因FTP、SMTP、TCP、UDP、IP协议簇由协议组成, 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因此被称为TCP/IP协议。 TCP/IP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OSI系统结构。OSI该模型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层。但这显然有点复杂,所以在TCP/IP在协议中,它们被简化为五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提供的服务差别不大,所以在TCP/IP在协议中,它们被合并为应用层。由于传输层和网络层在网络协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TCP/IP它们被视为协议中的两个独立层次。

三、OSI模型 VS TCP/IP模型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采用分层系统结构,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小而易于处理的子问题。不同的是OSl参考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7层TCP/IP参考模型最多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OSI参考模型中的高三层合并为一层统称应用层。在层次结构上,两者都采用了分层系统结构,但是TCP/IP参考模型比OSI简化了参考模型。

1、OSI模型的优点 分工合作,责任明确 性质相似的工作分为同一层,性质相同的工作分为不同层。这样,每层负责的工作范围就明确区分,不会重叠。如果有问题,很容易判断哪一层做得不好,我们应该首先改进这一层的工作,以免无法开始; 对等交谈 对等意味着相同的层次,对等意味着相同的层次; 层层处理,层层负责 既然层次分得很清楚,当然要一步一步处理事情,千万不要越过上一层或者下一层。当任何一层收到数据时,你都可以相信上一层或下一层已经完成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层次应考虑效率和实际操作难度。层数越多越好。

2、TCP/IP模型的优点 协议标准完全开放,可供用户免费使用,并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独立于网络硬件系统,可在广域网运行,更适合互联网; 统一分配网络地址,网络中的每个设备和终端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网络服务。 四、TCP/IP协议栈各层的主要协议 TCP/IP协议是Internet应用层的主要协议是最基本的协议Telnet、FTP、SMTP等,用于接收传输层的数据,或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方法将数据传输到传输层;传输层的主要协议是UDP、TCP,它是用户使用平台与计算机信息网内部数据相结合的通道,可实现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包括ICMP、IP、IGMP,主要负责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主要协议包括数据链路层ARP、RARP,主要功能是提供链路管理错误检测,有效处理不同通信媒体的信息细节;物理层的主要协议TCP,UDP,SPX等。

TCP (传输控制协议):协议应用的端口及其协议功能-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80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交互 21 FTP 控制连接FTP服务器 53 DNS (域名系统):用于连接DNS服务器 25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110 POP3 (邮局协议版3) 22 SSH (安全外壳协议):用于计算机之间的远程加密登录 UDP (用户数据报告协议):协议应用的端口及其协议功能-传输效率更高 69 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小文件传输 53 DNS (域名系统)DNS 111 RPC (远程调用协议):远程调用 161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网络设备管理 123 NTP (网络时间协议):用于网络时间同步 IP (网络协议):协议及其功能 ARP (地址分析协议):根据局域网IP获取物理地址的地址 R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ARP根据物理地址要求表IP地址 ICMP (网控报文协议) IGMP (网络组管理协议):用于主机与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播通信

五、数据在TCP/IP协议栈中的包装和解封 1、TCP/IP封装过程 当软件过程中的数据发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将数据添加到本层的控制报告中,组织成应用层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向下传输到传输层; 传输层收到数据后,加上本层的TCP头部形成数据段,传输层将数据段发送到网络层; 加上网络层收到的数据段IP头部,构成数据包,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收到数据包,加上MAC头部信息,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发送到物理层; 物理层通过传输介质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

2、TCP/IP解封装过程 当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到达目的节点时,从物理层上传到数据链路层; 收到数据服务单元后,数据链路层被拆除MAC头,就是所谓的报头,上传到网络层; 网络层收到数据服务单元后,会收到数据服务单元IP脱下头部,上传到传输层; 然后拆除传输层中的数据TCP将头部传输到应用层,然后恢复到原始数据。

六、各层设备对应关系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中继器(repeater) 双绞线(RJ-理论最大传输距离为100M,超过100M此时需要使用中继器来扩大信号以延长传输距离。 集线器(hub) 集线器相当于多端口中继器,也可以放大信号,集线器属于半双工模式。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网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 也叫网络适配器,在生产时将一个唯一的网络节点地址(MAC地址)烧录到它的ROM中。MAC地址占48位,前24位代表厂家,后24位为设备号。MA地址可以通过一些软件设备来更改,但是更改的仅仅是显示,ROM中的MAC地址除非重新烧录否则无法更改。Windows系统在CMD中输入"ipconfig /all"来查看网卡的MAC地址;Linux系统可以在终端中输入"ifconfig"来查看; 网桥(Bridge) 网桥可以将两个局域网(LAN)连接并按照MAC地址转发数据帧,就好像他们是一个LAN一样,现在网桥大多应用于软件。 交换机(Switch) 可以将交换机简单的看做多端口的网桥,因为它也根据收到的数据帧的源地址进行学习,也根据MAC地址表中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 交换机可以划分为下面三类: 传统交换机:属于链路层,一个广播域,每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 VLAN交换机:属于链路层,可网管型,可以划分多个VLAN,每个VLAN是一个广播域,每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并且可以配置IP地址; 三层交换机:比VLAN型交换机多了路由功能,可以理解成交换机+路由器,属于OSI模型网络层; 3.网络层(Network): 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都属于网络层设备,它们是应用于不同网段间的设备;路由器的每个端口属于一个单独的广播域,也是一个单独的冲突域。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实现了用户进程间端到端的通信(End-to-End),传输层相关的协议有TCP、UDP等。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两个协议名称出现在Windows CMD的"netstat -ano"这条命令的显示里,Linux下可以在终端中输入"netstat -nautp"来查看这些端口。 5.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主要是计算机以及软件APP等用户软件。 ndows CMD的"netstat -ano"这条命令的显示里,Linux下可以在终端中输入"netstat -nautp"来查看这些端口。 5.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主要是计算机以及软件APP等用户软件。

标签: 互连式连接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