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知乎:1.03亿月活用户,获得感战略下的内容质量和商业化布局难平衡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898ef2e5a9afaf198071e8fa0e55a6b3.gif

分析知乎财务报告。谈以下问题:

  1. 知乎主要靠什么赚钱,知乎的收入来源

  2. 知乎对商业化进行了哪些探索?

  3. 知乎产品规划

玩过知乎的朋友一定看过以下短句:

"谢邀"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圈内熟人太多,利益相关,匿了。"

在知乎的回答中,你可能会遇到同样的回答者,有时是乌克兰战地记者,有时是留学归国,有时是百万富翁,有时是理科状元。越来越多的人在知乎上"编故事",以至于当提到知乎时,一些用户的反应是:"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知乎也被一些用户戏称为"编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早期的知乎:

在知乎成立之初,我们并不急于进行商业探索,而是专注于内容。首先,我们了一个只能通过邀请进入的封闭社区招募了一批种子创作者,他们大多来自创始团队的朋友或同事。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社区里,我们问自己,回答自己,交流经验。

凭借这些用户,他们在40天内创造了8个k个问题和2w一个答案。正是因为通过邀请注册系统,高质量的问答内容得到了沉淀,这些知识得到了广泛的分享和传播,也为知乎创造了专业、严肃的品牌形象。

知乎创始人CEO周元经常用建设城市的思维来看待知乎的发展。两年后,知乎的用户增长开始遇到瓶颈。小而美丽的精英社区氛围很好,但"精英"毕竟是少数人。周源把当时的知乎比作当时的知乎。"人口基数停止增长的城市"。

知乎CEO周源在知乎发表的看法

因此,知乎随后解除了封闭的邀请注册制度,并向公众开放。由于之前的内容沉淀,用户数量迅速从40万增加到400万,。原本小而美丽的社区开始变得混合,原本严肃而严肃的气氛被稀释。平台上的内容质量也开始下降,这也让许多大V不满意,甚至离开了平台。

来源:澎湃新闻,中泰证券研究所

2022年3月14日,知乎宣布公司2021 第四季度和财年财务业绩。

数据来源:知乎财务报告

从图表上看,知乎历年收入仍在广告收入上,2021年达到11.6亿元。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成熟、经验证的商业模式,也是知乎从工具型社区向平台转型后首先采用的商业手段。

来源:知乎效果营销平台

知乎广告种类繁多,经过优化改版,将广告融入问答信息流。如果用户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是普通的问答还是广告。根据知乎效果营销平台的描述,平台提供了两种工具:Ad Story组合器和Ad Story前者用于工具化广告内容的加速器,帮助广告商快速构建广告内容。后者通过加现有知乎内容的曝光。

知乎广告插件果营销平台

一个看似正常的问答,点击后会发现广告插件植入在开头、中间和结尾

通过在信息流中混合广告,使用与信息流问答相同的原始风格,考虑到这些"用户体验"产品设计,不难发现,知乎想要尽可能平衡内容质量和商业化,毕竟用户是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

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连接内容制作人和内容消费者。知识支付的本质是产品知识,通过商业模式传递价值,实现平台利润。

来源:易观分析

付费主要来自知乎盐选会员。在一个问题的答案中,开放部分内容供用户预览,如果要查看全部内容,则需要开通会员。这种机制合理合法,没有问题。但现在盐专栏充满了大量的网络文章、小说,早期专业、干货、严谨等形象,或回到问题的本质,商业化和内容社区可能真的很难需要平衡,这种现象也可能是知乎在商业化道路上的妥协。

在开通盐选会员的引导页面卡片上有一行字:最低0.3元/天打开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这是一种引导用户付费的设计,相对于一个月最低9元,一年最低109元的宣传,0.3元的日常设计指导更容易让用户付费。

作为用户,我们都有一个 "比例偏见"的心理。

比例偏见是什么?指数值的变化,但消费者对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

举个栗子:

假如你是电器城的老板,策划活动,买1000元的电器,就送一副100元的耳机。

你认为切肉对用户有好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效果。我该怎么办?改变模式,改为购买1000元以上的耳机,加1元购买价值100元的耳机。顾客会觉得这很划算吗?为什么?这种方式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你用1元买了价值100元的商品。杠杆率是100倍。

第二个栗子:

当当和JD.COM在图书领域打价格战,当当采取打折策略,图书直接打六折甚至五折,而JD.COM取全减策略,向客户发放299-100张优惠券。其实当当的折扣更划算更实用,但JD.COM抓住了消费者比例偏见的心理,最终赢得了这场图书价格战。

促销时,低价商品可以打折,让消费者感觉更优惠;高价商品可以通过降价让消费者感到优惠;也就是说,

从2020年到2021年,知乎业内容解决方案收入增长600%。这里的商业解决方案主要指知乎的产品"知 "。

知 为需要推广的广告商找到合适的内容创作者。

你什么意思?如果你想做广告,我可以为你提供我平台的创作者,并根据需要定制软文本。

解决方案包括三种模式:

1、知 互选

2、知 自选

3、知任务

这里分别解释一下,知识 互选是指通过修改知乎内容平台,创作者通过接单植入广告商的小卡片,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内容。合作到期后,卡自动失效。

知 选择是指从0到1的创建。创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在答案/文章中插入相关产品卡,并根据读者点击卡获得相应的收入。也就是说,创作者可以在分享干货的同时获得可观的收入。

第三种:知识任务是平台订单接收模式。广告商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推广订单,创作者可以根据要求编写软文本并实现。

我参与过几次,根据平台点击量计算付费。

一般来说,知乎的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有很多功能。核心是将营销卡插入内容中。创作者根据点击量/下载量获得收入。我的感觉是,一旦涉及到利益,创作就很容易改变口味。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创作者可能不会那么客观和中立,无论是产品评估还是真实体验。他们更想促进交易和盈利。

用户高兴地认为他们找到的干货最终被发现是一篇推广软文章。从长远来看,平台的声誉会慢慢下降。这种商业手段最有可能伤害一些核心用户,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的流失。(这里的核心用户是指对平台忠诚度高,作为知乎这个在线内容社区的核心,能够产生平台价值,反哺平台,帮助平台实现盈利的创作者)。

知乎的CEO 周源,在36 氪 WISE2021 在新经济王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新经济王峰会的名称《「」是内容产业发展最大公约数的主题演讲。

"获得感代表用户对高质量知识的渴望,具有很强的价值势能"。-----知乎CEO周源

按照用户体验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感知层。来理解知乎,在产品规划的战略层面,知乎打的是"获得感"战略。

什么叫获得感呢?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的满足感"。获得感是一种感受,而且是让人满足的感受,在生活中,所有的感受都基于特定场景而产生的,那么我们在什么场景下会有这种感觉呢?

出去散步,路过商店,买了一张刮刮乐,一下中了200元;玩俄罗斯方块队时候,堆积到最高点,马上要结束的时候,来了一个期望的方块,一下子消除了一大半方块;请朋友吃火锅,火锅店免单等等...这是我第一次理解获得感这个词时,想到的。或许并不准确。对于知乎来说,获得感的定义,应该有更深刻的含义。

当用户带着问题打开知乎时,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严谨的不同维度的见解、经验、心得。解决用户的疑虑,,是知乎想要做到的战略目标。用更文艺一点都说法是什么呢?

“。这便是知乎打造的理想氛围。

同时,知乎也把获得感定义为衡量优质内容价值的标尺。判断创作者提供的内容是否优质,可以从以下三个特征综合考量,一是开阔眼界,优质的内容往往是能补充阅读者的空白的,能够拓宽阅读者的认知边界;二是答疑解惑,能够对于关键性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个人能通过事实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都是有限的,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思路见解也是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同理心,优质的内容不仅能解决问题,提高眼界,还让读者感同身受,使之进行延伸思考。

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饱腹",也就是让人吃饱肚子。那么在范围层需要定义,为了让人吃饱肚子,我们需要提供的服务范围,是提供中餐、西餐、还是日料?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战略目标需要,产品需要定义那些是该做的,那些是不该做的,也就是确定产品的边界。

再举个例子,战略目标就像黑夜里远方的一盏灯,明确企业前进的方向,尽管到达目的地的方式多样,在范围层就需要根据外接环境和已有的资源,确认具体使用的交通方式范围。

从2016年开始,知乎就不断的在探索商业化,知识付费、电商带货、视频...

所有的商业化动作,都是基于建立的竞争壁垒:之上的。

希望知乎在后续的迭代中,能在社区内容和商业化上更好的做好平衡。持续增强用户的获得感!!!

你是怎么理解数据中台的?聊聊底层架构逻辑

有赞团队:SaaS公司的系统稳定与安全机制,附Saas研报

腾讯开源运维 PaaS 平台

标签: 心能连接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