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CPU散热器是给的CPU冷却硬件。良好的散热能保证CPU性能,预防CPU过热降频。根据散热形式,CPU散热器可分为风冷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
1.风冷散热器:
其原理是底座中的液体热蒸发向上浮动,同时将热量带到散热器上方,分散在散热片上。风冷散热器分为下压式(风扇向下吹)和塔式(风扇向侧吹)

塔式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一般优于下压散热器,散热能力的上限也要高得多,但下压散热器的高度较低,因此兼容性远优于塔式散热器,主要用于小型散热器itx机箱中。另一方面,低压散热器价格较低,运输稳定性较好,因此低压散热器也成为许多低功耗办公机的首选。一般来说,低功耗办公平台和散热器兼容性要求较高itx塔式散热器是机箱使用下压式散热器的更好选择。
简单来说,主流AMD锐龙非核显和intel酷睿是兼容性晕血的首选塔式散热器,性价比更高。对于盒装的AMD和intel的CPU,盒子通常包含自己的下压散热器,对于一些低端低功耗CPU,比如intel奔腾,赛扬,AMD速龙和验证平台(如R3 3200G),盒装自带的散热器基本以压。但是对于intel的酷睿和AMD非核显锐龙,盒装自带散热就显得捉襟见肘,AMD还勉强够了,但是intel差很多。
CPU风冷散热器可分为四部分:底座、热管、散热片和散热风扇。每个散热器制造商将为用户配备扣,扣安装在主板上,散热器本体安装在扣上,并牢牢按压CPU顶部,还有必须均匀涂抹在顶盖和散热器之间,确保散热器和CPU充分接触导热。
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地段散热器没有热管,而中高端散热器的热管种类繁多,直径6mm和8mm,有些低端散热有两根热管,但有些高端散热有八根热管。热管不决定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但对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影响很大。
穿fin将热管直接通过鳍片,成本较低。回流焊是用焊料将热管与鳍片焊接在一起,使结构更加稳定。区分两者的主要方法是查看商品信息,或观察散热器顶部热管头旁边是否有小孔,有小孔的是回流焊,没有小孔的是穿fin。
散热风扇也极大地影响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并决定了散热器的噪声性能常见尺寸为9*9cm、12*12cm和14*14cm。
冷却风扇通常有两种调速方式:DC调速和PWM调速,所有风扇都支持DC调速,但PWM调速需要风扇本身有一定条件的支持。DC调速是指通过控制电压对散热风扇进行调速,但,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电压的变化也会导致散热器风扇的灯珠电压的变化,因此会有RGB灯光忽明忽暗。PWM调速是通过改变风扇在一小时内的转速和停止比来控制风扇的转速,即调整 占空比。风扇的电压周期由单独的PWM芯片控制,这样就不会影响RGB灯光了。
许多风扇照明将配备特殊的照明控制线,使用户能够个性化照明设置,控制线分为5V 3针和12V 4针,其中5V 3针灯光可编程,12V 4针灯不能编程,所以5针灯不能编程V 三针照明控制更加多样化。
2.水冷散热器
水冷散热是以水冷液为介质对CPU冷却方式,利用水泵驱动水道中的水冷液循环,当水冷液通过冷头时,水冷液吸收CPU散发的热量流向冷排。冷排中有许多小水道。水冷液将热量传递给冷排,然后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达到冷却水冷液的目的。水冷液再次流向冷头,如此循环。
水冷可分为一体式水冷和分体式水冷。一体式水冷是制造商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水冷散热,也已成为AIO水冷、分体式水冷则由用户自行购买水冷配件,亲自规划水路,亲自安装制作整套水冷,同时散热效果优于一体式水冷。
根据尺寸可分为120、240、280、360和420水冷。
冷排也分为铝排和铜排。各厂家的设计也不同。购买一体化水时,必须注意水冷保修条例、漏液保修期等。
水冷的散热能力上限远高于风冷,但这并不意味着水冷的散热能力必须强于风冷。一些120或240水冷的散热能力甚至比一些更好、更便宜的风冷散热能力弱。
风冷和水冷的优缺点:
风冷: | 水冷: |
1.中低端散热器性价比好; | 1.散热效果上限很高。 |
2.无漏液风险。 | |
风冷: | 水冷: |
1.中高端风冷对机箱兼容性要求高; | .需要定期维护,且维护麻烦; |
2.顶级风冷的性价比比较低; | 2.长期使用水冷液可能变少; |
3.对机箱的风道要求很高。 | 3.长期使用水冷液沉积物黏在管壁上; |
4.需要担心漏液理赔问题。 |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讲的都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并不是完全决定其性能,在选择是还需要多看评测,看定位如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AMD平台在移除散热器时需要万分小心,轻微用力无法取下时切忌大力出奇迹,应左右摇晃散热器,待松动后取下,否则容易造成CPU被硅脂粘在散热器上被一并从主板上拔下,导致CPU针脚弯折甚至折断。因为AMD平台的CPU是针脚被夹住固定在主板上的,而intel的CPU是被压在主板上的,所以在拆散热器时AMD平台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