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电路板设计总结

1、原理图

1.1、wifi运动传感器

参考原理图设计XD通信开发板和Qi样品板,在WIFI选择运动传感器XD开发板的ESP8266EX的wifi芯片只需要一个上位机芯片UART口就可以工作,也可以独立工作,不过要搭配一个flash芯片;运动传感器自选型号MPU6050,IIC接口的三轴运动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

1.2、电源

电源方面,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压变化范围较高,国家标准主要为48V和36V电池,但是48V电池充满电也有54V电压耗尽后,电压一般为36V左右;36V电池更容易说,放电后考虑电压24V,一般芯片的输入下限可达20V以下是另一个主要问题,现有的电动汽车电池很大一部分不是新的国家标准,那么它的电压很可能超过72V,60V电池充满电是72V,这么来看,80V充满电的电池将超过90个V电压,所以,输入电源转换的芯片耐压范围起码要90V以上,这一点是市场上现存的GPS也可以看到定位器的输入电压,基本是90V以上,高号称输入电压可达120V。

综上所述,这里的稳压芯片主要考虑宽压输入范围,宽压的主要瓶颈在高压上限,一般在90V以上是供电电流。这次选择的芯片是MPS的EV9486A开关电源芯片,该芯片标称输入电压4.5-100V,输出电流上限为3.5A,开关频率1MHz,170uA典型的静态电流输出为5V和12V。转换效率,因为从高电压到5V,压差比较大,效率肯定么理想,一般在5。V100mA输出电流时60V输入的转换效率约为73%,36V输入转换效率约78%;输出电流为5V1A转换效率可达80%,高低温、包装、各种参数可满足我们的电源需求。因为这是第一次做这个板,这里没有选择国产芯片。虽然很多国产芯片已经反复验证,电压输入范围也很高,但为了安全起见,尽量先选择。MPS芯片稳定。

除了总电源的转换芯片外,我们还需要配置锂电池充电监测IC,这里有个问题,其实MT2503可以自带电源监控和充电管理功能,但在XD他们在开发板上加了自己的充电IC,个人猜测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方便,因为充电IC集成电流限制和充电保护,无需过多配置,电源接通,配置下拉电阻可限制充电电流,,保护功能自动打开,没什么好说的,真的很方便;第二种可能是因为他们MT2503的充电功能,测量效果可能不理想,或者配置冗长,让一个人说不出话来,除了硬件设计给他几个引脚,非常麻烦(BGA封装,也许还要多打盲孔),总之是无法吐槽,不如直接独立IC。事实上,他们懒得尝试的另一个原因个原因MT这里的2503功能,一个小的IC为什么解决的事情这么麻烦?事实上,他们懒得尝试的另一个原因个原因MT这里的2503功能,一个小的IC为什么解决的问题这么麻烦?(这个原因不太可能。毕竟他们做了这么久,这些功能应该已经试过了。)总之,这个锂电池监控IC是保留了,LTC4054-4.2.这里配置的充电电流是恒流400mA。反正有电动车电池给他充电。别担心,慢慢充电。

另外,ESP8266EX电源需要单独3.3V供电,所以他单独配置了一个LDO,型号是SPX3815M5;MT2503的GPS部分也需要单独供电3.3V,给它配置一个LDO,型号是RT9193,至于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3.3V电源IC,这是参考原理图推荐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是,第一次做这个板,最好买两个芯片,互相备用,以防万一。

1.3、射频

射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GSM/GPRS、BT、WIFI、GPS,这四个射频主要是GSM/GPRS和GPS因为加功放因为要加功放,GPS还需要添加各种滤波器,所有射频都需要匹配电路。GSM/GPRS原功放芯片在射频方面已停产,XD李工推荐RDA6625E芯片是国产芯片,已经推出很久了,市场反馈也不错。GPS方面,参照XD开发板,接收天线两级放大,效果应保证,但原陶瓷天线太大25x25mm用稍小一点的18代替x18mm,信号有一定的损失,但空间有一定的余量(GPS额外预留了外接天线的IPEX座位,不能外接)。BT多层陶瓷天线采用贴片,增益相对较小,WIFI和GSM/GPRS也都预留了IPEX一代接口,可外接天线。单端50欧姆的阻抗匹配,以及净空等。,这些都不细说。

1.4、开关电路

这里的开关不是电路板上的按钮。当然,设计时保留了它XD开发板的开关按钮,但这里的开关主要是电路板控制电动汽车的开关。因为是1.8V控制100V,因此,电路设计需要一些努力,用于大功率P沟mosfet,CMD这个型号是5952Qi在样品板上看到的,找厂家需要很大的努力,一顿恶补mosfet知识,主要是Vgs、Vds,还有Rds(on)、Vgs(th)还有一些电流限制。三极管控制CMD5952的栅极,然后使用另一个小功率mosfet控制三极管的导通,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电动车刚上电时,必须保证电门不通,只有电路板有指令才能移动,不能立即上电。另外,为了保护CMD5952的栅极增加了稳压管。

除了简单的控制开关外,还需要增加电压检测功能,因为电路板需要知道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否有电,但也需要知道门是否打开。所有这里需要两个ADC引脚分辨检测电池电压和电门电压。因为MT2503的ADC只有一个闲置的,检测范围有限,因此增加了分压电路,需要在程序中进行比例转换。对于电门,只能牺牲原电路的充电检测ADC,移动到电门电压检测部分。

1.5.报警器和电机锁

这两个功能类似于预留功能,不一定全部使用,但预留,其使用是有条件的;这里的报警器是外部控制引脚,GPIO控制三极管是否与地导通,导通时,对外输出为低电平,不导通为悬空。因此,要求报警器控制低电平有效。电机锁是检测引脚,加了稳压管GPIO检测外部电压来判断电机锁的开关。

1.6、对外接口

对外界面,考虑TBOX对外接线有低压信号和高压电源,因此高低压分离,4pin电源和门信号;8pin低压信号,电流不多,1A足够了,因为电流本身不多,连接器可以达到3A电流,耐压200V以上。另外USB调试接口、3.7V安排锂电池接口。其余的是测试点和天线接口。

1.7、晶振

晶振非常重要,晶振也非常重要,XD许多板原理图没有更新,也许他们的要求不高,只是bom准确的型号写在上面,很多型号与原理图不匹配。关键是晶振,GPS晶振原理图封装引脚定义错误,但PCB没有错。也许他知道他只是懒得改变。但多亏了自己的发现,否则真的是神坑啊。板共用三个晶体振动,准确地说是两个晶体和一个温度补偿TCXO。奇怪的是,MT2503的XTAL1和XTAL2.晶体输入引脚实际上没有添加匹配的电容器。一开始,我以为是这样。XD原理图是错误的。我找到了许多官方原理图,但我没有。我在手册上找了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任何解释。这真的很奇怪。我只能认为它内置了一个电容器(令人费解的是,不同制造商的晶体推荐的电容频率相同)。TCXO是用在MT2503的GPS另一部分用于另一个晶体ESP8266EX上,也是26MHz,但是型号跟MT不同的2503,原因和电源一样。

1.8、原理图设计总结

1、记住原理图设计不能粗心大意,仔细检查每个网络标号是否有错误,一端和另一端是否没有改变;

2、原理图设计必须仔细检查芯片手册,反复检查各种指标,最好在原理图上注明关键指标;

3.如果原理图的装置封装不是自己画的,一定要按照手册检查,千万不要出错;

4、ad网络标号通用于多个原理图,即在同一项目中,第一个原理图的网络标号可以连接到第二个原理图的同一网络标号,需要设置ad;

5、ad操作技巧多,百度多,学习多,提高工作效率。bom导出配置、标号重新标注、封装检查等;

6、做完原理图设计一定要做DRC检查,及时修改错误;

7.原理图中的每个设备,comment选项是设备的最终型号,describe选项是选择设备的主要功能和参数描述,必须完全添加,然后导出bom;

8.原理图中的每个设备PCB封装必须和PCB对应于封装库中的型号,可以添加额外的封装库,但尽量保证原理图中的所有封装都在一个库中;

9、从PDS导入原理图中的设备,如果参数中有设备路径,尽量删除,可能会报错,导致设备无法移动,AD16崩溃;

10.绘制原理图时,尽量做好分区,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布局和PCB一方面保证原理图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后期布局。

2、PCB设计

2.1.保证导入原理图

PCB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设备的包装没有问题。这一点,即使包装是在网上下载的,也要根据手册检查尺寸;自己设计的包装一定要特别小心,画完再检查尺寸,保证准确。PCB包装没有问题,所以配置在原理图上PCB包装也应确保没有问题,必须反复检查。原理图更换型号后,确认包装是否修改。原理图上的设备包装必须与当前设备选择的包装一致。

2.2、PCB尺寸和外形

导入成功后,需要确定电路板的形状,尽量设计倒角,先使用画出电路板的形状,然后选择这些形状线(按住shift可多选),重新定义电路板的形状。用焊盘加几个螺丝孔,打印正反面安装图案比较好看,用过孔也可以,但是不好看。在螺孔外加一个keepout线,不能直接接地,原理图设计螺孔和电路板信号加电容电阻,做好隔离保护。如果有设备跑出当前视野,可以在原理图中选择边界外的设备,然后依次按下T和S,回到PCB依次按下I和界面L,再画一个框,装置就会回来。

电路板布局应根据功能分区分为高压电源区、核心设备区、射频设备区、一般设备区等几个大块。然后将每个区域的组件聚集在一起,可能聚集成一堆,你可以尝试放在预期的区域,参考原理图,然后调整布局,此时可以修改分区,以确保分区准确合理。射频靠边、开关电源远离射频器件、屏蔽罩内的器件摆放,屏蔽罩大概尺寸等等,按照一般理解,大概保证每个分区都可以容纳器件,顶层不行就底层。射频线需要覆盖土地,陶瓷天线预留铜,下面不能布线,晶体振动布局靠近芯片,下面尽量不要放设备,USB插座需要靠边开槽,电源芯片需要散热盘,附近放置旁路电容器,射频匹配电路靠近天线等。有各种原则和注意事项。在大致区分位置后,然后将不同部分的位置精细地放置在各种位置,并可能反复清楚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布线。ad本身就有连线指示,大概让线路短一点,直接一些,预留足够的走线距离,线宽大概多少等等。当然这里面是有优先顺序的:射频和电源是最优先的,然后是高频信号,然后是一般信号。按照这个顺序走下来,后面走线就方便多了,后期可以做一些微调,大的改动基本不用。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好MARK点的位置,还有工艺边是否添加、是否需要拼板等等。mark点和工艺边的设计都需要按照规范设计,mark点距离板子边缘大于5mm,正反面都放个小焊盘,直径1mm,然后跟焊盘同圆心加上keepout圈圈,直径3mm。mark点放上3对,其中两对要关于中心对称,尽量别放在对角线上(防呆),都放电路板的边角里(注意满足5mm条件),另外一对放在另一个边角里(注意满足5mm条件),对称与否无关紧要。当前板子采用单板工艺边设计,工艺边在长边加上,宽度5mm,加上V-cut线,做好标注,关于V-cut和标注都放到

大概放好了位置之后,就要看看合不合理,射频将来的走线有没有问题,单端匹配参考哪里?USB的差分匹配参考哪里?如何设计层叠顺序。一般情况下,当前电路板4层或者6层都可以,6层信号可能更好一些,但是4层更省成本,而且也基本满足需求,所以,暂定为4层板,层叠顺序是top-inlayer1-inlayer2-gnd,内电层不规定地和电源,作为内层信号层,除了走线之外,全部铺地。inlayer1尽量保证地平面的完整性,尤其是射频走线下方不可以破坏地平面的完整性,不然会引起阻抗变化,影响信号传输。这样一来,射频信号布局到顶层,参考inlayer1层的地平面,做单端50欧姆阻抗匹配;USB的差分走线布局到inlayer1层,参考上下两层的地平面,做差分90欧姆阻抗匹配。

板厚设计参考嘉立创4层板设计,通过IS9000计算线宽和走线间距之后,就可以确定下来射频和USB布线的参数。具体可以跟制板厂沟通,如果没有固定制板厂就按照常规设计,然后制板要求注明阻抗要求,让板厂根据要求去调整线宽和间距。层叠设计的时候也要估算一下铺铜的厚度,表层和内电层都要注意铺铜的厚度,一般1OZ就可以。有特殊情况的,要好好计算铺铜厚度、走线宽度和电流的关系。

走线的话,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我个人一般先搞定电源,当然,布局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射频和电源不要互相交叉,每个部分尽量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地盘。电源走线要注意按照电流的顺序,先经过那里,再经过那里,比如:先旁路滤波一下,然后出去等等,这个时候要参照原理图和官方手册,尤其是电源IC,一般情况下厂家会提供参考布局,尽量按照参考布局来进行布线。要注意线宽和电流的关系。要预留走线宽度,宁可大一些不要小了,一般情况电流要预留50%的余量。这时候可以稍微修改布局,让布局更加合理,当然也要有所取舍。然后是射频,射频比较简单,我不会给自己的射频走线增加障碍物,一般都是直溜溜的到板子边缘,偶尔拐个弯,需要注意的是,走线宽度要按照之前计算好的宽度,铺铜的时候距离射频走线至少保证1个线宽的距离,这个在ad里可以增加禁止布线区。另外为了增加电路板的地平面良好的导通性,电路板上多打孔,连接多层地平面,在射频走线旁边也要多打孔,增加地平面导通性,做好屏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打孔不要有规律,要乱,这是为了避免形成共振腔体,因为它可能带来辐射问题。一般孔的间距小于1/20波长,太密了没有必要,还要增加成本,太远了效果不够好。

其他的走线,要注意inlayer1层要保证射频线下面的地平面是完整的,不要去分割。还有邻层走线尽量垂直,避免平行走线造成电容效应 。

走线完成之后,要给pcb滴泪,为了增加pcb走线跟焊盘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降低线宽的变化速度,减少信号反射。当然对于高频信号,因为线宽是经过计算的,可以不滴泪。实际上,滴泪本身就是可选的,但是对于高速电路板,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就不滴泪了。

2.7、铺铜

铺铜之前要先给射频线、射频连接器、天线位置添加禁止铺铜区或者keepout线,开孔直接添加cutout区域,禁止铺铜区仅仅对当前层其作用,keepout线会阻值所有层铺铜,cutout区域也是一样的。铺铜的时候,可以设置好铺铜规则,对于局部地区的小范围铺铜个,可以单独添加rule,设置成全部覆盖(注意规则的优先级)。对于大范围的铺铜一般会选择对焊盘进行十字连接。射频方面也要注意,铺铜距离射频走线的距离一般在20-35mil,这个距离通过添加禁止铺铜区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计算软件去计算。

本次设计对于铺铜做了多次限制,在电源转换部分取消铺铜(四层都取消),降低开关电源对电路板的影响,加粗电源和地的走线,采用区域局部铺铜的方法,尽量隔离电源部分。

3、bom导出

bom导出的步骤是在完成原理图设计之后,一般原理图完成之后,修改好器件选型和参数,drc检查无误,通过原理图评审之后,可以进行bom导出的操作。导出的时候可以选择导出的选项,一般quantity、comment、discribe、designator、footprint都是必选的,其他的可以自己调整,导出之后是一个csv表格。我们要校正其中的选型参数,一般需要合并同类型的器件,减少器件的种类,合并的原则是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更高要求的器件,比如,精度1%和5%的同样封装和阻值的电阻,选择1%的。合并之后修改一下选型,然后更新到原理图中。一般来说,导出的bom中的器件型号应该是完整详细的型号了,但是还要进行再次核查,检查器件选型是否有误,没有问题之后还要给器件添加生产厂家,如果是淘宝采购,需要添加淘宝连接、参数、图片、店家名称等信息。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对器件进行归类,大的分类包括:电容、电阻、电感、IC、晶振、连接器、二极管、三极管、滤波器等等,下面一级分类可以按照封装分类,0201、0402、0603等等,也可以简单进行归类。这样做主要是提高可读性,让人一目了然。完成bom之后,可以交给采购按照bom清单进行采购,有问题可以随时沟通。

4、生产文件的导出

此处生产文件主要包括gerber文件、电路板外形图、正方面安装图、坐标文件、物料清单(bom稍微修改一下,去掉部分信息)、屏蔽罩尺寸图、钢网文件、制板说明。

1、电路板制作需要制板说明、gerber文件、电路板外形图;

2、采购需要bom清单;

3、钢网制作需要钢网文件;

4、屏蔽罩制作需要屏蔽罩尺寸图;

5、电路板电装SMT需要正反面安装图、物料清单、坐标文件、钢网;

当然生产之前也要经过多次询价、沟通工艺要求等等,包括bom物料的采购也要经过一些沟通,跟卖家沟通需求情况,对于不常用的器件或者采购周期长的海外器件,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替代器件。

标签: x25电感埋平面电阻的线路板bt贴片二极管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