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2021-06-28

摘 要 本文解释了一些常见的软硬件术语,以及一些类似的概念。通过对各种软硬件的解释,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计算机是如何运行的,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是如何丰富个人知识的。 本文主要解释了以下概念: 硬件:物理核心、逻辑核心、过程、线程CPU架构、指令集及其命名原因,CPU流水线、工艺串行、并行总线及其优缺点、驱动、操作系统、台湾清华人学、新门科技园、合积电、联发科、光刻机PCI-E、SATA、SO-DIMM、M.2、NVMe、HDMI、VGA 等硬件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软件:机器代码、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脚本语言、编译器、操作库、阿帕网、CERNET2、MAC地址、私有IP、IP协议、IP地址端口、ipv4、ipv6、IP报文头各部分的作用,子网掩码,OSI模型和TCP模型、BT、PT、TCP、UDP、KCP、域名、DNS、DNS解释污染、国内外操作系统等。

关键词:名词解释;软件;硬件;

The Subjec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of DUT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some common nouns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and classifies and compares some similar concepts.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all kinds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we can roughly understand how a computer runs and wh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is, so as to enrich personal knowledge. This paper mainly gives a noun explanation of the following concepts: Hardware: physical core, logic core, process, thread, CPU architecture, instruction set and its naming reasons, CPU pipeline, process serial and parallel bus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driver, operating system, Taiwan Tsinghua University, Xin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esco, MediaTek, lithography machine PCI-E, SATA, SO-DIMM, M.2, NVMe, HDMI, VGA and other common hardware terms are explained. Software: machine code, assembly language, high-level language, scripting language, compiler, runtime, Arpanet, CERNET2, MAC address, private IP, IP protocol, IP address port, ipv4, ipv6, IP header function, subnet mask, difference between OSI model and TCP model, BT, PT, TCP, UDP, KCP, domain name, DNS, DNS pollu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operating systems, etc.

Key Words:Noun explanation;Software;hardware

摘 要 2 Abstract 3 一 解释计算机硬件相关名词 1 1.1 第一部分 1 1.1.1 物理核心,逻辑核心 1 1.1.2 进程、线程 1 1.2 第二部分 1 1.2.1 CPU命名的原因 1 1.2.2 CPU指令集 2 1.2.3 CPU流水线 3 1.2.4制程 3 1.3 第三部分 3 1.2.1.并行总线及其优缺点 3 1.2.2 驱动 4 1.2.3 操作系统 4 1.4 第四部分 5 1.4.1 PCI-E 5 1.4.2 SATA 5 1.4.3 SO-DIMM 5 1.4.4 M.2 5 1.4.5 NVMe 5 1.4.6 HDMI 6 1.4.7 VGA 6 1.5 第五部分 6 1.5.1 RAM 6 1.5.2 ROM 7 1.5.3 SRAM 7 1.5.4 DRAM 7 1.5.5 DDR RAM 7 1.5.6 FLASH 7 1.6 第六部分 8 1.6.1 台湾清华大学 8 1.6.2 新竹科技园 8 1.6.3 台积电 8 1.6.4 联发科 8 1.6.5 光刻机 9 1.7 第七部分 9 1.7.1 GPU、核显 9 1.7.2 流动处理器,显卡结构 10 1.8 第八部分 10 1.8.1 LED屏幕、RGB 10 1.8.2 IPS 10 1.8.3 G-Sync、视角,对比度 11 二 解释计算机软件相关名词 12 2.1 第一部分 12 2.1.1 BT 12 2.1.2 PT 12 2.1.3 TCP 13 2.1.4 UDP 13 2.1.5 KCP 13 2.1.6 域名 14 2.1.6 DNS 14 2.1.7 DNS污染 14 2.2第二部分 14 2.2.1阿帕网 14 2.2.2 CERNET2 15 2.2.3 MAC地址 15 2.2.4 IP协议、IP地址、ipv4、ipv6、IP报纸和头部作文 15 2.2.5 私有地址、公有地址、端口、子网掩码 16 2.2.6 OSI模型和TCP模型的区别 16 2.3第三部分 16 2.3.1 机器码 16 2.3.2 汇编语言 16 2.3.3 高级语言 16 2.3.4 脚本语言 17 2.3.5 编译器 17 2.3.6 运行库 17 2.4 第四部分 17 2.4.1 Unix、Linux 17 2.4.3 华为鸿蒙系统(英语:HUAWEI HarmonyOS) 18 2.5 第五部分 19 2.5.1 MBR、GPT 19 2.5.2 BIOS 19 2.5.3 FAT32、exFAT、NTFS 19 2.5.4 分区表与引导方式和文件系统的关系 20

一 解释计算机硬件相关名词 1.1 第一部分 1.1.1 物理核心,逻辑核心 CPU物理核心是计算机上的实际配置CPU个数。 在 Linux 上可以打开 cat /proc/cpuinfo 看,其中 physical id 每一个物理CPU的ID,你能找到几个 physical id 这意味着你的计算机实际上有几台CPU。在 Linux 以下指令可以查看您的物理CPU个数。 操作系统可以使用逻辑 CPU 模拟真相 CPU 的效果。 以前没有多核处理器的时候,一个 CPU 只有一个核,现在有了多核技术,它的效果就像多个核 CPU 集中在一个 CPU 上。 当计算机不打开超线程时,逻辑 CPU 计算机计算机的核数。当超线程打开时,逻辑 CPU 数是核数的两倍。实际上逻辑 CPU平时称呼的几核几线程中的线程数量是 Linux 的 cpuinfo 中逻辑 CPU 数就是 processor 的数量。在 Linux 以下指令可以查看您 CPU 逻辑数量 1.1.2 进程、线程 一个在内存中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个过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一个过程可以有多个线程,比如Windows一个操作系统xx.exe这是一个过程。 一个执行任务(控制单元)负责当前程序的执行。一个过程至少有一个线程,一个过程可以运行多个线程,多个线程可以共享数据。 1.2 第二部分 1.2.1 CPU命名的原因 CPU架构是CPU商给CPU产品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区分不同类型CPU。目前的市场CPU分类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intel、AMD复杂杂指令集为首CPU,另一个是以IBM、ARM以精简指令集为首CPU。不同品牌的CPU,其产品结构也不同,Intel、AMD的CPU是X86架构,IBM公司的CPU是PowerPC架构,ARM公司的CPU是ARM架构,国内飞腾CPU也是ARM架构。此外还有MPIS架构、SPARC架构、Alpha架构。 ARM架构:又称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称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RISC)它广泛应用于许多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由于节能的特点,ARM处理器非常适合行动通信领域,符合其低功耗的主要设计目标。 MIPS架构:MIPS是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一种RISC处理器。MIPS意思是无内部互流水级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pipedstages),其机制是尽量使用软件来避免流水线中的数据问题。它最早是80年代初的斯坦福(Stanford)大学Hennessy由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MIPS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公司R系列RISC工业产品的微处理器。许多计算机公司使用这些系列产品来构成各种工作站和计算机系统。 PowerPC架构:PowerPC 是一种精简令集(RISC)架构的中央处理器(CPU),其基本的设计源自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IBMPowerPC 601 微处理器POWER(PerformanceOptimized With Enhanced RISC;《IBM Connect 电子报》2007年8月号译为“增强RISC性能优化”)架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Apple(苹果公司)和Motorola(摩托罗拉)公司开发PowerPC芯片成功,并制造出基于PowerPC的多处理器计算机。PowerPC架构的特点是可伸缩性好、方便灵活。 SPARC架构:SPARC架构(Scalable Processor ARChitecture,可扩展处理器架构)是国际上流行的RISC处理器体系架构之一,SPRAC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标准,任何机构或个人均可研究或开发基于SPRAC架构的产品,而无需交纳版权费。SPARC 处理器架构具备精简指令集(RISC)、支持32 位/64 位指令精度,架构运行稳定、可扩展性优良、体系标准开放等特点。SPARC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现在已经有大约3万多个成功的应用案例。 Alpha架构:Alpha处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设计制造,在Compaq(康柏)公司收购DEC之后,Alpha处理器继续得到发展,并且应用于许多高档的Compaq服务器上。自1995年开始开发了21164芯片,那时的工艺为0.5um,主频为200MHz。1998年,推出新型号21264,当时的主频是600MHz。较新的21264芯片主频达到1GHz,工艺为0.18um。在该芯片具有完善的指令预测能力和很高的存储系统带宽(超过1GB/s),并且其中增加了处理视频信息的功能,其多媒体处理能力得到了增强。 1.2.2 CPU指令集 常见指令集包括: ISC指令集,也称为复杂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bai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 RISC是英文“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精简指令集”。它是在CISC指令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人对CISC机进行测试表明,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相当悬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它们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却占80%。复杂的指令系统必然增加微处理器的复杂性,使处理器的研制时间长,成本高。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s,精确并行指令计算机)是否是RISC和CISC体系的继承者的争论已经有很多,单以EPIC体系来说,它更像Intel的处理器迈向RISC体系的重要步骤。 IA-64微处理器最大的缺陷是它们缺乏与x86的兼容,而Intel为了IA-64处理器能够更好地运行两个朝代的软件,它在IA-64处理器上引入了x86-to-IA-64的解码器,这样就能够把x86指令翻译为IA-64指令。 x86-64(也叫AMD64)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x86处理器的32bit寻址空间限制在4GB内存,而IA-64的处理器又不能兼容x86。AMD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加强x86指令集的功能,使这套指令集可同时支持64位的运算模式,因此AMD把它们的结构称之为x86-64 1.2.3 CPU流水线 CPU流水线技术是一种将指令分解为多步,并让不同指令的各步操作重叠,从而实现几条指令并行处理,以加速程序运行过程的技术。指令的每步有各自独立的电路来处理,每完成一步,就进到下一步,而前一步则处理后续指令。 1.2.4制程 CPU制造工艺又叫做CPU制程,它的先进与否决定了CPU的性能优劣。CPU的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当今世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具备研发和生产CPU的能力。CPU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制作工艺的发展史。工艺要素包括:晶圆尺寸、蚀刻尺寸。生产流程包括:硅提纯、切割晶圆、影印、蚀刻、重复、分层、封装、多次测试。 目前制程这方面国内技术与美国等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技术还掌握在Intel和AMD手中。 1.3 第三部分 1.2.1串行、并行总线及其优劣 串行总线包括:I2C、SPI、RS232、UART、USB;并行总线:STD、PC总线、IEEE488总线。 并行总线是并行接口与计算机设备之间传递数据的通道。采用并行传送方式在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接口叫并行接口,它有2个主要特点:一是同时并行传送的二进位数就是数据宽度,二是在计算机与外设之间采用应答式的联络信号来协调双方的数据传送操作,这种联络信号又称为握手信号。 很明显,并行通信的速度要比串行通信的速度快得多,效率更高,费时更少。 在高速状态下,并行口的几根数据线之间存在串扰,而并行口需要信号同时发送同时接收,任何一根数据线的延迟都会引起问题。而串行只有一根数据线,不存在信号线之间的串扰,而且串行还可以采用低压差分信号,可以大大提高它的抗干扰性,所以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尽管并行可以一次传多个数据位,但是时钟远远低于串行,所以目前串行传输是高速传输的首选。 另外,由于并行信号由于需要多位传输路径,这在早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摩尔定律的现象使得与几十年前相比可生产的芯片中硅电路的数量大幅增加,而芯片封装技术的pin密度并没有像硅密度一样以相同的速度在增加,因此I/O pin的封装实际上比硅电路还贵,这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芯片来说pin管脚越来越多变得不可接受。 理论上看来,串行速度当然是没有并行快的,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行往往会导致“噪音”的产生,导致信号容易收到干扰,大大的降低了信号传输速率,因此如今主流的CPU还是依靠串行。 1.2.2 驱动 驱动本质上是软件代码,其主要作用是计算机系统与硬件设备之间完成数据传送的功能,只有借助驱动程序,两者才能通信并完成特定的功能。如果一个硬件设备没有驱动程序,只有操作系统是不能发挥特有功效的,也就是说驱动程序是介于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媒介,实现双向的传达,即将硬件设备本身具有的功能传达给操作系统,同时也将操作系统的标准指令传达给硬件设备,从而实现两者的无缝连接。 1.2.3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简称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也提供一个让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操作界面。 如今操作系统比较主流的有:微软的Windows, 苹果的Mac, 以及Linux. 1.4 第四部分 1.4.1 PCI-E PCI-E(PCI-Express)是一种通用的总线规格,它由Intel所提倡和推广,其最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取代现有电脑系统内部的总线传输接口,这不只包括显示接口,还囊括了CPU、PCI、HDD、Network等多种应用接口。 1.4.2 SATA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它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P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1.4.3 SO-DIMM 小外形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英语:small outline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通常简称为SO-DIMM或SODIMM,它是一种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存储器。SO-DIMM类似DIMM,但它的体积更小,大约是常规DIMM的一半。 SO-DIMM经常用于空间有限的系统,例如笔记本电脑、基于Mini-ITX主板的小体积个人计算机,高端可升级办公打印机,以及诸如路由器、NAS设备等网络硬件。 1.4.4 M.2 M.2接口是为超级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以取代原来的mSATA接口。无论是更小巧的规格尺寸,还是更高的传输性能,M.2都远胜于mSATA。 1.4.5 NVMe NVM Express是标准和信息的开放收集,以充分展示非易失性存储器在从移动设备到数据中心的所有类型的计算环境中的优势。NVMe从头开始设计,可为当前和将来的NVM技术提供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存储访问。NVM Express标准包括: NVM Express –用于PCI Express附加存储的寄存器接口和命令集,以及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的行业标准软件。NVMe被广泛认为是PCIeSSD的事实上的行业标准。NVMe管理界面–用于NVM Express存储的带外管理的命令集和体系结构(例如,使用BMC发现,监视和更新NVMe设备)。架构上的NVMe – NVM Express的扩展,可通过PCIe以外的其他传输方式对NVM Express命令集进行隧道传输。NVMe over Fabric通过允许同一协议扩展到各种网络接口上,扩展了在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中大规模高效存储架构的优势。 1.4.6 HDMI 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 )是一种全数字化视频和声音发送接口,可以发送未压缩的音频及视频信号。HDMI可用于机顶盒、DVD播放机、个人计算机、电视、游戏主机、综合扩大机、数字音响与电视机等设备。HDMI可以同时发送音频和视频信号,由于音频和视频信号采用同一条线材,大大简化系统线路的安装难度。 1.4.7 VGA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是IBM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使用模拟信号的电脑显示标准。VGA接口即电脑采用VGA标准输出数据的专用接口。 VGA(Video Graphics Array)即视频图形阵列,具有分辨率高、显示速率快、颜色丰富等优点。VGA接口不但是CRT显示设备的标准接口,同样也是LcD液晶显示设备的标准接口,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随着电子产业及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VGA(视频图形阵列)作为一种标准的显示接口在视频和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图像处理中若是采用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来使高分辨率图像实时显示在显示器上,一般要求晶振频率达到40MHz以上,传统的电子电路难以达到这个速度,若采用专门的图像处理芯片,其设计难度大、开发成本高成为一个瓶颈选择。 1.5 第五部分 1.5.1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英语: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刷新时除外),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介质。RAM工作时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指定的地址写入(存入)或读出(取出)信息。它与ROM的最大区别是数据的易失性,即一旦断电所存储的数据将随之丢失。RAM在计算机和数字系统中用来暂时存储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 1.5.2 ROM 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以非破坏性读出方式工作,只能读出无法写入信息。信息一旦写入后就固定下来,即使切断电源,信息也不会丢失,所以又称为固定存储器。ROM所存数据通常是装入整机前写入的,整机工作过程中只能读出,不像随机存储器能快速方便地改写存储内容。ROM所存数据稳定 ,断电后所存数据也不会改变,并且结构较简单,使用方便,因而常用于存储各种固定程序和数据。 1.5.3 SRAM 静态存储单元是在静态触发器的基础上附加门控管而构成的。因此,它是靠触发器的自保功能存储数据的。SRAM存放的信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能长时间保留,状态稳定,不需外加刷新电路,从而简化了外部电路设计。但由于SRAM的基本存储电路中所含晶体管较多,故集成度较低,且功耗较大。 1.5.4 DRAM DRAM利用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保存信息,电路简单,集成度高。由于任何电容都存在漏电,因此,当电容存储有电荷时,过一段时间由于电容放电会导致电荷流失,使保存信息丢失。解决的办法是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2ms)须对DRAM进行读出和再写入,使原处于逻辑电平“l”的电容上所泄放的电荷又得到补充,原处于电平“0”的电容仍保持“0”,这个过程叫DRAM的刷新。 1.5.5 DDR RAM 双倍速同步DRAM:它用一个时钟从DRAM读取数据。DDR存储器可在时钟信号的上升及下降沿读数据,因此具有更快的数据速率。由于功耗较低,常用于笔记本电脑等便携产品。 1.5.6 FLASH Flash是一种动画创作与应用程序开发于一身的创作软件,Adobe Flash Professional CC为创建数字动画、交互式Web站点、桌面应用程序以及手机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功能全面的创作和编辑环境。Flash广泛用于创建吸引人的应用程序,它们包含丰富的视频、声音、图形和动画。可以在Flash中创建原始内容或者从其它Adobe应用程序(如Photoshop或illustrator)导入它们,快速设计简单的动画,以及使用Adobe ActionScript 3.0开发高级的交互式项目。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使用它来创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和其它允许用户交互的内容。Flash可以包含简单的动画、视频内容、复杂演示文稿和应用。 1.6 第六部分 1.6.1 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清华大学的前身为1911年在北京设立的清华学堂,1925年设立大学部,在抗日战争期间,西迁至云南昆明,与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解放战争之后,清华大学一分为二,北京的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成为了现在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1955年得以在台湾省新竹市复校,成为了现在的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清华与北京清华更有“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的说法。台湾清华大学首设台湾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1964年恢复大学部。2016年11月1日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并入台湾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现双方合作MOOC课程、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并与厦门市三方共建“清华海峡研究院”,促进两岸学术及文化交流。 1.6.2 新竹科技园 新竹科技园区,于1976年开始筹建,1980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是台湾第一个科技园,号称台湾硅谷。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竹科技园现在的开发面积是6.32平方公里,成为孕育台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其IC产业更是台湾发展高技术产业成功的典范。近年来,竹科的GDP占台湾地区的10%左右。2004年,园区有38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323亿美元,从业人员11.3万人。园区涵盖范围横跨新竹市东区与新竹县宝山乡,距离新竹市约15分钟车程,距台北70公里,至桃园中正国际机场约50分钟,往北到基隆港,往南至台中港分别需约2小时车程。 1.6.3 台积电 1987年,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几乎没有人看好。但张忠谋发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在当时,全世界半导体企业都是一样的商业模式。Intel,三星等巨头自己设计芯片,在自有的晶圆厂生产,并且自己完成芯片测试与封装——全能而且无可匹敌。而张忠谋开创了晶圆代工(foundry)模式,“我的公司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制造产品。”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那时还没有独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截至2017年3月20日,台积电市值超Intel成全球第一半导体企业。

1.6.4 联发科 中国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Inc)是全球著名IC设计厂商,专注于无线通讯及数字多媒体等技术领域。其提供的芯片整合系统解决方案,包含无线通讯、高清数字电视、光储存、DVD及蓝光等相关产品。2019年8月,联发科向台积电(TSM.US)预定产能 将生产5G芯片。2019年11月,联发科宣布与英特尔(INTC.US)就PC 5G解决方案进行合作。 1.6.5 光刻机 光刻机(Mask Aligner) 又名:掩模对准曝光机,曝光系统,光刻系统等,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它采用类似照片冲印的技术,把掩膜版上的精细图形通过光线的曝光印制到硅片上。曝光机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制造和维护需要高度的光学和电子工业基础,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家掌握。因此曝光机价格昂贵,通常在 3 千万至 5 亿美元。光刻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支持基片的尺寸范围,分辨率、对准精度、曝光方式、光源波长、光强均匀性、生产效率等。2018年11月29日,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通过验收。该光刻机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光刻分辨力达到22纳米,结合双重曝光技术后,未来还可用于制造10纳米级别的芯片。 因为CPU制造对精度要求是极高的,光刻是很好的选择,目前国内光刻机技术是造成CPU制造被卡脖子的关键问题之一。 1.7 第七部分 1.7.1 GPU、核显 图形处理器(英语: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1] GPU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T&L(几何转换和光照处理)、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术可以说是GPU的标志。GPU的生产商主要有NVIDIA和ATI。 核芯显卡是智能图形核心,它整合在智能处理器当中,依托处理器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智能能效调节设计,在更低功耗下实现同样出色的图形处理性能和流畅的应用体验。 AMD的带核芯显卡的处理器被AMD称之为APU(加速处理器),英特尔带核芯显卡的处理器有sandy bridge(SNB)、ivy bridge(IVB)、haswell、skylake 、kabylake、coffeelake 平台。但二者区别很大,APU使用了物理整合和统一供电,也就是作在一块芯片上,统一双向电源管理,运行时采用异构计算,而intel的供电和接口的整合度不如APU,但由于非同一芯片,所以不存在异构计算所导致的互相影响。更严格的定义上来看,APU与核芯显卡并不能混为一谈。 1.7.2 流处理器、显卡结构 流处理器是直接将多媒体的图形数据流映射到流处理器上进行处理的,有可编程和不可编程两种。流处理器可以更高效的优化Shader引擎,它可以处理流数据,同样输出一个流数据,这个流数据可以应用在其它超标量流处理器(Stream Processors,简称SPs)当中,流处理器可以成组或者大数量的运行,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并行处理能力。 显卡的主要部件是:主板连接设备、监视器连接设备、处理器和内存。不同显卡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CPU与软件应用程序协同工作,以便将有关图像的信息发送到显卡。显卡决定如何使用屏幕上的像素来生成图像。之后,它通过线缆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监视器。 1.8 第八部分 1.8.1 LED屏幕、RGB LED显示屏(LED display)是一种平板显示器,由一个个小的LED模块面板组成,用来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信息的设备。 LED电子显示屏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于一体,具有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LED显示屏广泛应用于商业传媒、文化演出市场、体育场馆、信息传播、新闻发布、证券交易等,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 RGB色彩模式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

1.8.2 IPS 入侵防御系统(IP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是电脑网络安全设施,是对防病毒软件(Antivirus Programs)和防火墙(Packet Filter, Application Gateway)的补充。 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prevention system)是一部能够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能够及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 1.8.3 G-Sync、可视角、对比度 G-SYNC技术可解决V-SYNC带来的取舍问题,不论画面更新率有多快,它都可以让屏幕与GPU完全同步,提供无与伦比的PC游戏体验。通过NVIDIA G-SYNC技术游戏场景可即时呈现在玩家的眼前,物件也将更清晰锐利,游戏也变得更流畅。 由于提供LCD显示器显示的光源经折射和反射后输出时已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超出这一范围观看就会产生色彩失真现象,CRT显示器不会有这个问题。 可视角度大小,决定了用户可视范围的大小以及最佳观赏角度。如果太小,用户稍微偏离屏幕正面,画面就会失色。一般用户可以以120度的可视角度作为选择标准。 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测量,差异范围越大代表对比越大,差异范围越小代表对比越小,好的对比率120:1就可容易地显示生动、丰富的色彩,当对比率高达300:1时,便可支持各阶的颜色。但对比率遭受和亮度相同的困境,现今尚无一套有效又公正的标准来衡量对比率,所以最好的辨识方式还是依靠使用者眼睛。

二 计算机软件相关名词解释 2.1 第一部分 2.1.1 BT Bit Torrent协议:俗称比特洪流、BT下载。用于对等网络中文件分享的网络协议的程序。BitTorrent专门为大容量文件的共享而设计,它采用了一种有点像传销的工作方式。 BT首先在上传端把一个文件分成了很多部分,用户甲随机下载了其中的一些部分,而用户乙则随机下载了另外一些部分。这样甲的BT就会根据情况(根据与不同电脑之间的网络连接速度自动选择最快的一端)到乙的电脑上去拿乙已经下载好的部分,同样乙的BT就会根据情况到甲的电脑上去拿甲已经下载好的部分,这样不但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荷,也加快了双方的下载速度。实际上每个用户在下载的同时,也在作为源在上传(别人从你的电脑上拿那个文件的某个部分)。这种情况有效地利用了上行的带宽,也避免了传统的FTP大家都挤到服务器上下载同一个文件的瓶颈。而加入下载的人越多,实际上传的人也多,其他用户下载得就越快,BT的优势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BT下载方式实际上是把服务器客户端一对多模式改为了多对多的模式,通过利用客户端加快整体的下载速度。 2.1.2 PT PT(Private Tracker)下载其实是原理类似BT下载的一种,但有两个明显的改进:一是私密的小范围下载,二是进行流量统计,其根据下载量决定你的权限。 BT下载时,软件会分析.torrent种子文件得到Tracker地址,然后连接Tracker服务器,服务器返回其他下载者的IP,下载者再与这些IP联系进行下载,从而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BT下载的Tracker是公开的,而Private Tracker 下载(PT下载)的Tracker则是私有的,Private Tracker 下载(PT下载)是一种小范围的BT下载,通过禁用DHT有要求地选择并控制用户数量,这样,在有限的范围内,下载的用户基本上都可以达到自己的宽带上限,Private Tracker 下载(PT下载)下载还通过论坛等方式的约束机制将BT下载的理念现实化,真正让用户做到下载的过程中努力上传。因此,Private Tracker 下载(PT下载)的速度很快,能够让用户带宽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 2.1.3 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TCP旨在适应支持多网络应用的分层协议层次结构。 连接到不同但互连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计算机中的成对进程之间依靠TCP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TCP假设它可以从较低级别的协议获得简单的,可能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原则上,TCP应该能够在从硬线连接到分组交换或电路交换网络的各种通信系统之上操作。 TC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领域非常经典的一个协议,了解TCP协议对于了解计算机网络有着很大的意义。 2.1.4 UDP Internet 协议集支持一个无连接的传输协议,该协议称为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无需建立连接就可以发送封装的 IP 数据包的方法。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 2.1.5 KCP KCP是一个快速可靠协议,纯算法实现,并不负责底层协议的收发,需要使用者自己定义下层数据包的发送方式,以callback的方式提供给KCP。 KCP是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UDP本身是不可靠的,所以需要额外信息来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因此,我们需要在传输的数据上增加一个包头。用于确保数据的可靠、有序。 步骤1:待发送队列移至发送队列 步骤2:发送发送队列的数据 发送队列中包含两种类型的数据,已发送但是尚未被接收方确认的数据,没被发送过的数据。没发送过的数据比较好处理,直接发送即可。重点在于已经发送了但是还没被接收方确认的数据,该部分的策略直接决定着协议快速、高效与否。KCP主要使用两种策略来决定是否需要重传KCP数据包,超时重传、快速重传、选择重传。 2.1.6 域名 域名(英语:Domain Name),又称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对计算机的定位标识(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由于IP地址具有不方便记忆并且不能显示地址组织的名称和性质等缺点,人们设计出了域名,并通过网域名称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数串。 2.1.6 DNS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是Internet上解决网上机器命名的一种系统。就像拜访朋友要先知道别人家怎么走一样,Internet上当一台主机要访问另外一台主机时,必须首先获知其地址,TCP/IP中的IP地址是由四段以“.”分开的数字组成(此处以IPv4的地址为例,IPv6的地址同理),记起来总是不如名字那么方便,所以,就采用了域名系统来管理名字和IP的对应关系。 DNS本身主要是为了用户更好的体验互联网,因为ip本身是比较难以记忆的,所以DNS就是为了更便于记忆而诞生的。 2.1.7 DNS污染 网域服务器缓存污染(DNS cache pollution),又称域名服务器缓存投毒(DNS cache poisoning),是指一些刻意制造或无意中制造出来的域名服务器数据包,把域名指往不正确的IP地址。一般来说,在互联网上都有可信赖的网域服务器,但为减低网络上的流量压力,一般的域名服务器都会把从上游的域名服务器获得的解析记录暂存起来,待下次有其他机器要求解析域名时,可以立即提供服务。一旦有关网域的局域域名服务器的缓存受到污染,就会把网域内的计算机导引往错误的服务器或服务器的网址。

2.2第二部分 2.2.1阿帕网 互联网的前身是阿帕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ARPANET),又称ARPA网。它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信息处理处(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 IPTO)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远距离的封包交换网络,被认为是现今互联网(Internet)的前身。 2.2.2 CERNET2 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最大的核心网和唯一的全国性学术网,是目前所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采用纯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 2.2.3 MAC地址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烧录在网卡(Network lnterface Card)的EPROM(一种闪存芯片,通常可以通过程序擦写)。IP地址与MAC地址在计算机里都是以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是32位的,而MAC地址则是48位的。 2.2.4 IP协议、IP地址、ipv4、ipv6、IP报文及头部作文 Ip协议:IP是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的缩写,是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设计IP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一是解决互联网问题,实现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二是分割顶层网络应用和底层网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立发展。根据端到端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尽力而为的数据包传输服务。 Ip地址: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网际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IPv4)是TCP/IP协议使用的数据报传输机制。数据报是一个可变长分组,有两部分组成:头部和数据。头部长度可由20~60个字节组成,该部分包含有与路由选择和传输有关的重要信息。 自从1970年IPv4问世以来,数据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有了很大发展。虽然IPv4设计得很好,但其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①虽说借助子网化、无类寻址和NAT技术可以提高IP地址使用效率,因特网中IP地址的耗尽仍然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②IPv4没有提供对实时音频和视频传输这种要求传输最小时延的策略和预留资源支持;③IPv4不能对某些有数据加密和鉴别要求的应用提供支持。为了克服这些缺点,IPv6(Internet working Protocol version6)被提了出来。在IPv6中,IP地址格式和分组长度以及分组的格式都改变了。IPv6每个分组由必须的基本头部和其后的有效载荷组成。有效载荷由可选的扩展头部和来自上层的数据组成。基本头部占用40字节,有效载荷可以包含65535字节数据。 目前IPV6正在被推广,但是还是以IPV4为主,很多软件已经开始支持IPV6.

2.2.5 私有地址、公有地址、端口、子网掩码 私有地址:地址按用途分为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两种。所谓私有地址就是在A、B、C三类IP地址中保留下来为企业内部网络分配地址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这些IP地址分配给注册并向Inter NIC提出申请的组织机构。通过它直接访问互联网。 端口:是设备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端口可分为虚拟端口和物理端口,其中虚拟端口指计算机内部或交换机路由器内的端口,不可见。 子网掩码:用来划分子网的网段和遮掩部分IP地址。 2.2.6 OSI模型和TCP模型的区别

图2.1 OSI模型和TCP模型的区别 2.3第三部分 2.3.1 机器码 计算机直接使用的程序语言,其语句就是机器指令码,机器指令码是用于指挥计算机应做的操作和操作数地址的一组二进制数。 2.3.2 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直接在硬件之上工作的编程语言。 2.3.3 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一种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或对象的语言。高级语言是参照数学语言而设计的近似于日常会话的语言。 目前常见的高级语言包括:C, C++, Python, Java, PHP,JavaScript等等。 2.3.4 脚本语言 脚本语言又被称为扩建的语言,或者动态语言,是一种编程语言,用来控制软件应用程序,脚本通常以文本(如ASCII)保存,只在被调用时进行解释或编译。例如python。 2.3.5 编译器 编译器就是将“一种语言(通常为高级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通常为低级语言)”的程序。 2.3.6 运行库 从字面上看,运行库是程序在运行时所需要的库文件。通常运行库是以DLL形式提供的。Delphi和C++ Builder的运行库为.bpl文件,实际还是一个DLL。运行库中一般包括编程时常用的函数,如字符串操作、文件操作、界面等内容。不同的语言所支持的函数通常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库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有VB运行库、C运行库、Delphi运行库之分的原因。即使都是C++语言,也可能因为提供的函数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库。如VC++使用的运行库和C++ Builder就完全不同。例如C语言的标准输入输出头文件“stdio.h”. 2.4 第四部分 2.4.1 Unix、Linux UNIX 操作系统由肯•汤普森(Ken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发明。它的部分技术来源可追溯到从 1965 年开始的 Multics 工程计划,该计划由贝尔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通用电气公司联合发起,目标是开发一种交互式的、具有多道程序处理能力的分时操作系统,以取代当时广泛使用的批处理操作系统。 Linux 内核最初是由李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在赫尔辛基大学读书时出于个人爱好而编写的,当时他觉得教学用的迷你版 UNIX 操作系统 Minix 太难用了,于是决定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第 1 版本于 1991 年 9 月发布,当时仅有 10 000 行代码。 李纳斯•托瓦兹没有保留 Linux 源代码的版权,公开了代码,并邀请他人一起完善 Linux。与 Windows 及其他有专利权的操作系统不同,Linux 开放源代码,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它。

2.4.2 Ubuntu、Centos、macOS、Android Ubuntu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Linux操作系统,其名称来自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的“ubuntu"一词,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是非洲传统的一种价值观。Ubuntu基于Debian发行版和Gnome桌面环境,而从11.04版起,Ubuntu发行版放弃了Gnome桌面环境,改为Unity。从前人们认为Linux难以安装、难以使用,在Ubuntu出现后这些都成为了历史。Ubuntu也拥有庞大的社区力量,用户可以方便地从社区获得帮助。自Ubuntu 18.04 LTS起,Ubuntu发行版又重新开始使用GNOME3桌面环境。 CentOS是免费的、开源的、可以重新分发的开源操作系统,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中文意思是社区企业操作系统)是Linux发行版之一。CentOS Linux发行版是一个稳定的,可预测的,可管理的和可复现的平台,源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依照开放源代码(大部分是GPL开源协议 )规定释出的源码所编译而成。自2004年3月以来,CentOS Linux一直是社区驱动的开源项目,旨在与RHEL在功能上兼容。 macOS是一套由苹果开发的运行于Macintosh系列电脑上的操作系统。mac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macOS是基于XNU混合内核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一般情况下在普通PC上无法安装的操作系统。网上也有在PC上运行的macOS(Hackintosh)。另外,疯狂肆虐的电脑病毒几乎都是针对Windows的,由于macOS的架构与Windows不同,所以很少受到电脑病毒的袭击。macOS操作系统界面非常独特,突出了形象的图标和人机对话。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3日凌晨2点,macOS Big Sur正式版发布。 安卓(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不包含GNU组件)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美国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8月由Google收购注资。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发布于2008年10月。Android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智能手表等。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3年的第四季度,Android平台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1%。2013年09月24日谷歌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在迎来了5岁生日,全世界采用这款系统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亿台。国产手机安卓系统大多数基于安卓二次开发。 2.4.3 华为鸿蒙系统(英文:HUAWEI HarmonyOS) 华为鸿蒙系统(英文:HUAWEI HarmonyOS),在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华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消费者在全场景生活中接触的多种智能终端实现极速发现、极速连接、硬件互助、资源共享,用合适的设备提供场景体验。 2020年9月10日,华为鸿蒙系统升级至HarmonyOS 2.0版本 [5] 。2021年4月22日,华为鸿蒙 HarmonyOS 应用开发在线体验网站上线。5月18日,华为宣布华为HiLink将与Harmony OS统一为鸿蒙智联。2021年6月2日晚,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2及多款搭载HarmonyOS 2的新产品。 鸿蒙系统是中国企业突破外国在操作系统方面垄断和封锁的一次勇敢尝试,在万物互联方面做出了积极地探索。 2.5 第五部分 2.5.1 MBR、GPT 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是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即C/H/S地址的0柱面0磁头1扇区,也叫做MBR扇区。 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是指全局唯一标示磁盘分区表格式。它是可扩展固件接口(EFI)标准(被Intel用于替代个人计算机的BIOS)的一部分,被用于替代BIOS系统中的以32bits来存储逻辑块地址和大小信息的主引导记录(MBR)分区表。 2.5.2 BIOS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词,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在IBM PC兼容系统上,是一种业界标准的固件接口。BIOS这个字眼是在1975年第一次由CP/M操作系统中出现。BIOS是个人电脑启动时加载的第一个软件。但是BIOS的界面非常简陋,交互性差。 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英语: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缩写UEFI)是一种个人电脑系统规格,用来定义操作系统与系统固件之间的软件界面,作为BIOS的替代方案。可扩展固件接口负责加电自检(POST)、联系操作系统以及提供连接操作系统与硬件的接口。 2.5.3 FAT32、exFAT、NTFS FAT32指的是文件分配表是采用32位二进制数记录管理的磁盘文件管理方式,因FAT类文件系统的核心是文件分配表,命名由此得来。FAT32是从FAT和FAT16发展而来的,优点是稳定性和兼容性好,能充分兼容Win 9X及以前版本,且维护方便。缺点是安全性差,且最大只能支持32GB分区,单个文件也只能支持最大4GB。 exFAT(Extended File Allocation Table File System,扩展FAT,即扩展文件分配表)是Microsoft在Windows Embeded 5.0以上(包括Windows CE 5.0、6.0、Windows Mobile5、6、6.1)中引入的一种适合于闪存的文件系统,为了解决FAT32等不支持4G及其更大的文件而推出。对于闪存,NTFS文件系统不适合使用,exFAT更为适用。对于磁盘则不太适用。 NTFS(New Technology File System)是Windows NT内核的系列操作系统支持的、一个特别为网络和磁盘配额、文件加密等管理安全特性设计的磁盘格式,提供长文件名、数据保护和恢复,能通过目录和文件许可实现安全性,并支持跨越分区。 2.5.4 分区表与引导方式和文件系统的关系 磁盘是一种存储介质,分区是建立在磁盘上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一个磁盘变成看似几个磁盘,而文件系统是建立在分区上的一种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很多固化在磁盘上的数据来实现,文件系统的目的其关键目的是提供存储介质的耗损均衡,同时在使用文件系统的时候,可以按文件的方式来存储数据。 磁盘内部由类似光碟的介质组成,一种磁盘有很多张这种介质,每张介质的上下两面都可以使用,然后每张介质上面划分许多不同半径的圆,下一个圆和上一个圆之间称为一个磁道,同时在一个磁道内,由分成很多扇区,每个扇区由512bytes构成。我们知道,要写数据就要定位到某一个具体的位置上去,那么磁盘是如何来定位到每一个扇区上去的拉?首先磁盘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有了磁盘这个存储介质之后,还要一个单元来使磁盘按正确的方式工作,这个单元是磁盘驱动器,在寻址的时候,磁盘驱动器会找到,某张介质的正面还是反面,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以张为单元的介质统一来编排,按1、2、3、4、5、…来说明的话第一张介质的正面为1面,反面为2面,第二张介质的正面为3面,反面为4面以此类推,定位某个面的介质成为磁头。定位到某个磁头之后,再找到具体的某个磁道,然后再定位到磁道上的某个扇区上去。综上所述,磁盘定位到某个位置的过程是:磁头磁道扇区。 当所有东西都放在一起的时候,就需要将其按不同类别的数据来分开存放,即分类处理,”分类处理“,看似简单的词语,我却无法清楚的解释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道理,所谓道理,究其根源,也只不过是因为某种信仰衍生出来,或者人们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或者通过另外的方式给予证明,所以在寻求为什么要”分类处理“的时候,得到的是通过以前无数代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及自己处理事物的到的经验而已,那么到底是为什么拉?知道分类处理的“原因之后”,就可以将所有的数据分开处理,那么如何将不同的数据存放在不同的位置拉?那就是分区,我相信99%的人都是支持一个分区内的内容是连续的,当然也许还有另外的人可以想到为什么分区的内容一定要连续存放,不能是这里一点空间,那里一点空间?这个问题答案也许只有真正在编码的时候在能回答的很清楚,所以不能妄下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分区内容是连续的,那空间之间的关系编程的前后的关系,而如果不连续这种关系链就断了。 分区的作用不仅仅是如此,另外在实际情况当中,还和很多引导信息有关。分区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MBR,另一种是GPT,前者有一定的局限,最大支持2TB磁盘,分区最多4个。GPT不同,它可以支持128个分区,支持的硬盘大小更是大的很,远远超过人们的需要。

参 考 [1]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2] CSDN:https://www.csdn.net/ [3] 知乎:https://www.zhihu.com/ 结 论 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其功能基础之广,范围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在当下各类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了解计算机的基础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通过本次对各种名词的查阅,我了解并复习了很多计算机中的专有名词,让我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硬件等领域又大致的重温了一遍,加深了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

标签: 电容笔平板电脑配件推出48v超级电容器模块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