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三极管与MOS管驱动电路的正确用法解析

三极管与MOS管道驱动电路的正确用法分析

1、三极管和MOS管道的基本特性

三极管是用基极电流的变化控制集电极电流变化的电流控制装置。NPN型三极管(P型三极管)和PNP两种类型的三极管(以下简称N型三极管)如下:

78988719bc78f42ef9052add2bb95f5c.png

MOS管道是电压控制电流装置,泄漏电流的变化由栅极电压的变化控制。MOS管(简称PMOS)和N沟道MOS管(简称NMOS),符号如下(这里只讨论常用的增强型)MOS管):

2、三极管和MOS正确应用管道

(1)P型三极管适用于射极接头GND集电极连接到负载VCC只要基极电压高于射极电压(此处为)GND)0.7V,P三极管可以开始导通。

P型三极管导通由高电平驱动(低电平时不导通);除了限流电阻,基极的最佳设计是下拉电阻为10-20k到GND,当基极控制电平由高到低时,基极可以更快地降低,P三极管可以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2)N型三极管适用于射极接头VCC集电极连接到负载GND只要基极电压低于射极电压(此处为)VCC)0.7V,N三极管可以开始导通。

基极低电平驱动N型三极管导通(高电平时不导通);除了限流电阻,基极的最佳设计是连接拉电阻10-20k到VCC,使基极控制电平由低变高时,基极能够更快被拉高,N三极管可以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因此,如上所述:

对NPN对于三极管,最好的设计是负载R12连接到集电极和VCC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2接在射极和GND之间。

对PNP对于三极管,最好的设计是负载R14连接到集电极和GND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4连接到集电极和VCC之间。

这样,负载的变化就可以避免耦合到控制端。从电流的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出。

(3)PMOS,适合源极接VCC漏极负载到GND只要栅极电压低于源极电压(此处为)VCC)超过Vth(即Vgs超过-Vth),PMOS可以开始导通。

格栅极低电平驱动PMOS导通(高电平时不导通);除限流电阻外,栅极的设计更好,连接拉电阻为10-20k到VCC,当栅极控制电平由低变高时,栅极可以更快地被拉高,PMOS能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4)NMOS,适合源极接GND漏极负载到VCC只要栅极电压高于源极电压(此处为)GND)超过Vth(即Vgs超过Vth),NMOS可以开始导通。

高电平驱动栅极NMOS导通(低电平时不导通);除了限流电阻,栅极的设计更好,下拉电阻为10-20k到GND,当栅极控制电平由高到低时,栅极可以更快地降低,NMOS能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因此,如上所述:

对PMOS最好的设计是负载R16接在漏极和GND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6接在源极和VCC之间。

对NMOS最好的设计是负载R18接在漏极和VCC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8接在源极和GND之间。

3、设计原则

为了避免负载变化耦合到控制端(基极Ib或栅极Vgs)精密逻辑器件(如MCU)集电极或漏极应连接负载。

一芯微科技针对二三极管,MOS管道已经进行了良好的性能测试,并应用于主要领域。如果您需要帮助解决任何问题,您可以点击右边的工程师或销售经理给您准确的报价和产品介绍

标签: 三极管的vgs三极管mos上管驱动三极管驱动管mos管的三极管驱动三极管驱动nmos管8050三极管驱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