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电网? 答:发电企业的电力设施、设备、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电力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称为电力系统; 将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将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统一称为电网。2.现代电网的特点是什么? 答:1.主网架由强超高压系统组成。2.电网连接强,电压等级相对简化。3.调峰、调频、调压能力充足,能实现自动发电控制,供电可靠性高。4.具有相应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高度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和高度现代化的通信系统。5.具有适应电力市场运行的技术支持系统,有利于能源的合理利用。3.区域电网互联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1、能够合理利用能源,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可安装大容量高效的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和核电机组,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加快电力建设。 3、可利用时差、温差,错开用电高峰,利用各地区用电不同时进行负荷调整,减少备用容量和装机容量。 4、可在各地区之间提供电力、交换是否、备用,减少事故备用能力,提高事故抵抗能力,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5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有利于提高电能质量。 6.水电可跨流域调节,水火电经济调度范围更大,经济效益更大。4.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是什么? 答: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是,电网无功补偿应基本考虑分层分区和当地平衡的原则,并应能够调整负载或电压,以确保系统枢纽点的电压能够满足正常和事故后规定的要求,避免通过长途线路或多级变压器传输无功功率。5.电力系统的电压特性和频率特性有什么区别? 答: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取决于负载的频率特性和发电机的频率特性(负载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为负载的频率特性。发电机组输出随频率变化的特性称为发电机的频率特性),由系统的有功负荷平衡决定,与网络结构(网络阻抗)无关。同一电力系统的稳态频率在非振荡时是相同的。因此,可以集中调整系统频率的控制。 电力系统的电压特性不同于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电力系统各节点的电压通常不完全相同,主要取决于各区域的有功和无功供需平衡,也与网络结构(网络阻抗)有很大关系。因此,电压不能集中统一调整,只能分区调整和控制。6.系统电压监测点和中枢点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电压中枢点? 答:监测电力系统电压值和考核电压质量的节点,称为电压监测点。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压支撑节点称为电压中枢点。因此,电压中枢点一定是电压监测点,而电压监测点却不一定是电压中枢点。 电压中枢点的选择原则如下:1)区域水、火电厂高压母线(高压母线多回线);2)选择母线短路容量大的220kV变电站母线;3)电厂母线负荷大。7.试图描述电力系统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答:谐波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包括: 谐波对旋转设备和变压器的主要危害是造成额外的损失和加热。此外,谐波还会引起旋转设备和变压器的振动和噪声,长期振动会导致金属疲劳和机械损坏。 谐波对线路的主要危害是造成额外损失。 谐波会导致系统的电感和电容谐振,扩大谐波。当谐波引起系统谐振时,谐波电压升高,谐波电流增加,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误动,损坏系统设备(如电力电容器、电缆、电机等),造成系统事故,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谐波可干扰通信设备,增加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如线路损坏),使无功补偿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对系统和用户造成危害。 限制电网谐波的主要措施是增加换流装置的脉动数;安装交流滤波器和有源电力滤波器;加强谐波管理。8.潜供电流是多少?它对重合闸有什么影响?如何预防? 答:当故障线路故障从两侧切除时,非故障相与断开相之间的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称为潜供电流。 由于潜供电流的存在,影响了故障点的灭弧,严重阻碍了短路时弧光通道的游离,自动重合闸只有在故障点的灭弧和绝缘强度恢复后才能成功重合。当潜供电流值较大时,故障点长时间熄弧,重合闸将失败。 一方面,为了降低潜供电流,提高重合闸的重合成功率,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潜供电流:如500kV中长线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加小电抗,短时间内在线路两侧投入快速单相接地开关;另一方面,重合闸时间可以通过测量熄弧时间来确定。9.电力系统的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是什么? 答:理论线损失是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由当时电网的负荷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管理线损失是电网实际运行中的其他损失和各种未知损失。例如,由于用户电能表的误差,电能表的读数较小;用户电能表的读数泄漏、错误计算、带电设备绝缘不良和泄漏,以及无电能表的电力和盗窃。自然功率是什么? 答:运行中的输电线路不仅可以产生无功功率(由于分布电容器),还可以消耗无功功率(由于串联阻抗)。当线路输送一定值的有功功率时,线路上的两个无功功率正好相互平衡,称为线路"自然功率"或"波阻抗功率"。11.电力系统有多少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什么是大电流和小电流接地系统?它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主要有两种方式,即:1。中性点直接接地(包括中性点通过小电阻接地)。 2.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包括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接地)。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通过小电阻接地系统)的接地短路电流非常大,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由于不直接构成短路电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远小于负载电流,因此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 我国划分标准为:X0/X1≤4~5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X0/X1>4~5系统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 注:X0系统零序电抗,X一是系统正序电抗。12.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和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模式主要分为直接和非直接两类。直接接地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相对较低。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当该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直接构成短路电路,接地相电流不大,无需立即切断接地相,但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至相电压1.7倍。为什么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使用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接地? 答: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时,接地点将通过接地故障线对应电压等级电网的所有对地电容电流。如果电容电流相当大,接地点会产生间歇间歇性电弧,造成过电压,使非故障相对电压。在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作用下,可能会造成绝缘损坏,造成两点或两点以上的接地短路,扩大事故。 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如果小电流接地系统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一定值(35kV电网为10A,10kV电网为10A,3~6kV电网为30A),消弧线圈安装在中性点,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应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减少接地故障点的电流,提高自动熄弧能力,确保继续供电。 14.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大于三相短路故障电流? 答:当故障点零序综合阻抗小于正序综合阻抗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将大于三相短路故障电流。例如,在大量使用自耦变压器的系统中,由于接地中性点较多,系统故障点零序综合阻抗往往小于正序综合阻抗,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三相短路故障电流。15.电力系统的序列参数是什么?零序参数的特点是什么? 答:在对称的三相电路中,当流过不同相序的电流时,阻抗是不同的,但同一相序的电压和电流仍然符合欧姆定律。任何元件两端的相序电压与流过元件的相应相序电流之比称为元件的序列参数(阻抗) 零序参数(阻抗)与网络结构有关,特别是变压器的接线方式和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来说,零序参数(阻抗)和零序网络结构不同于正负序网络。16.零序参数与变压器接线组、中性点接地模式、输电线架空地线、相邻平行线有什么关系? 答:对于变压器,零序电抗与其结构(三个单相变压器组或三柱变压器)和绕组之间的连接(△或Y)与接地是否等有关。 当三相变压器的一侧连接成三角形或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时,变压器的零序电抗总是无限的。因为无论另一边的连接方式如何,在这一侧加入零序电压时,都不能将零序电流送入变压器。所以只有当变压器的绕组接成星形,并且中性点接地时,从这星形侧来看变压器,零序电抗才是有限的(虽然有时还是很大的)。 对于输电线路,零序电抗与平行线路的电路数量、架空地线和地线的导电性有关。 零序电流在三相线路中是相同的,具有很大的互感。因此,零序电抗大于正序电抗,零序电流将通过地面和架空地线返回。架空地线可以屏蔽三相导线,减少零序磁链,即使零序电抗降低。 当平行架设的两回三相架空输电线路通过相同方向的零序电流时,不仅第一回路的任何两个相对于第三相的互感产生助磁效应,而且第二回路的所有三个相对于第一回路的第三相的互感也产生助磁效应,反过来也是如此.这进一步增加了该线路的零序阻抗。17.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为几类? 答:当电力系统受到干扰时,它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通过控制设备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状态运行,即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从广义上讲,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分为: 1、电机同步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根据电力系统所承受的扰动大小的不同,又可分为静态稳定、暂态稳 定、动态稳定三大类); 2、电力系统无功不足引起的电压稳定性问题;3、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不足引起的频率稳定性问题。18、采用单相重合闸为什么可以提高暂态稳定性? 答:采用单相重合闸后,由于故障时切除的是故障相而不是三相,在切除故障相后至重合闸前的一段时间里,送电端和受电端没有完全失去联系(电气距离与切除三相相比,要小得多),这样可以减少加速面积,增加减速面积,提高暂态稳定性。19、简述同步发电机的同步振荡和异步振荡? 答:同步振荡:当发电机输入或输出功率变化时,功角δ将随之变化,但由于机组转动部分的惯性,δ不能立即达到新的稳态值,需要经过若干次在新的δ值附近振荡之后,才能稳定在新的δ下运行。这一过程即同步振荡,亦即发电机仍保持在同步运行状态下的振荡。 异步振荡:发电机因某种原因受到较大的扰动,其功角δ在0-360°之间周期性地变化,发电机与电网失去同步运行的状态。在异步振荡时,发电机一会工作在发电机状态,一会工作在电动机状态。20、如何区分系统发生的振荡属异步振荡还是同步振荡? 答:异步振荡其明显特征是:系统频率不能保持同一个频率,且所有电气量和机械量波动明显偏离额定值。如发电机、变压器和联络线的电流表、功率表周期性地大幅度摆动;电压表周期性大幅摆动,振荡中心的电压摆动最大,并周期性地降到接近于零;失步的发电厂间的联络的输送功率往复摆动;送端系统频率升高,受端系统的频率降低并有摆动。 同步振荡时,其系统频率能保持相同,各电气量的波动范围不大,且振荡在有限的时间内衰减从而进入新的平衡运行状态。21、系统振荡事故与短路事故有什么不同? 答: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的主要区别是: 1、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此外,振荡时电流、电压值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突然变化量很大。 2、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的变化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是基本不变的。 3、振荡时系统三相是对称的;而短路时系统可能出现三相不对称。22、引起电力系统异步振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输电线路输送功率超过极限值造成静态稳定破坏; 2、电网发生短路故障,切除大容量的发电、输电或变电设备,负荷瞬间发生较大突变等造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破坏; 3、环状系统(或并列双回线)突然开环,使两部分系统联系阻抗突然增大,引启动稳定破坏而失去同步; 4、大容量机组跳闸或失磁,使系统联络线负荷增大或使系统电压严重下降,造成联络线稳定极限降低,易引起稳定破坏;5、电源间非同步合闸未能拖入同步。23、系统振荡时的一般现象是什么? 答:1、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的电压表,电流表及功率表周期性的剧烈摆动,发电机和变压器发出有节奏的轰鸣声。 2、连接失去同步的发电机或系统的联络线上的电流表和功率表摆动得最大。电压振荡最激烈的地方是系统振荡中心,每一周期约降低至零值一次。随着离振荡中心距离的增加,电压波动逐渐减少。如果联络线的阻抗较大,两侧电厂的电容也很大,则线路两端的电压振荡是较小的。 3、失去同期的电网,虽有电气联系,但仍有频率差出现,送端频率高,受端频率低并略有摆动。24、什么叫低频振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并列运行的发电机间在小干扰下发生的频率为0.2~2.5赫兹范围内的持续振荡现象叫低频振荡。 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电力系统的负阻尼效应,常出现在弱联系、远距离、重负荷输电线路上,在采用快速、高放大倍数励磁系统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25、超高压电网并联电抗器对于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状况有哪些功能? 答:1、减轻空载或轻载线路上的电容效应,以降低工频暂态过电压。 2、改善长距离输电线路上的电压分布。 3、使轻负荷时线路中的无功功率尽可能就地平衡,防止无功功率不合理流动,同时也减轻了线路上的功 率损失。 4、在大机组与系统并列时,降低高压母线上工频稳态电压,便于发电机同期并列。 5、防止发电机带长线路可能出现的自励磁谐振现象。 6、当采用电抗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装置时,还可用小电抗器补偿线路相间及相地电容,以加速潜供电 流自动熄灭,便于采用单相快速重合闸。26、500kV电网中并联高压电抗器中性点加小电抗的作用是什么? 答:其作用是:补偿导线对地电容,使相对地阻抗趋于无穷大,消除潜供电流纵分量,从而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并联高压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阻抗大小的选择应进行计算分析,以防止造成铁磁谐振。27、什么叫发电机的次同步振荡?其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答:当发电机经由串联电容补偿的线路接入系统时,如果串联补偿度较高,网络的电气谐振频率较容易和大型汽轮发电机轴系的自然扭振频率产生谐振,造成发电机大轴扭振破坏。此谐振频率通常低于同步(50赫兹)频率,称之为次同步振荡。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HVDC)、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当其控制参数选择不当时,也可能激发次同步振荡。 措施有:1、通过附加或改造一次设备;2、降低串联补偿度;3、通过二次设备提供对扭振模式的阻尼(类似于PSS的原理)。28、电力系统过电压分几类?其产生原因及特点是什么?答:电力系统过电压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大气过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 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是: 大气过电压:由直击雷引起,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暂,冲击性强,与雷击活动强度有直接关系,与设备电压等级无关。因此,220KV以下系统的绝缘水平往往由防止大气过电压决定。 工频过电压:由长线路的电容效应及电网运行方式的突然改变引起,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过电压倍数不高,一般对设备绝缘危险性不大,但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确定绝缘水平时起重要作用。 操作过电压:由电网内开关操作引起,特点是具有随机性,但最不利情况下过电压倍数较高。因此30KV及以上超高压系统的绝缘水平往往由防止操作过电压决定。 谐振过电压:由系统电容及电感回路组成谐振回路时引起,特点是过电压倍数高、持续时间长。29、何谓反击过电压? 答:在发电厂和变电所中,如果雷击到避雷针上,雷电流通过构架接地引下线流散到地中,由于构架电感和接地电阻的存在,在构架上会产生很高的对地电位,高电位对附近的电气设备或带电的导线会产生很大的电位差。如果两者间距离小,就会导致避雷针构架对其它设备或导线放电,引起反击闪络而造成事故。30、何谓跨步电压? 答:通过接地网或接地体流到地中的电流,会在地表及地下深处形成一个空间分布的电流场,并在离接地体不同距离的位置产生一个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叫做跨步电压。跨步电压与入地电流强度成正比,与接地体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因此,在靠近接地体的区域内,如果遇到强大的雷电流,跨步电压较高时,易造成对人、畜的伤害。 作或发生故障时可形成各种振荡回路,在一定的能源作用下,会产生串联谐振现象,导致系统某些元件出现严重的过电压,这一现象叫电力系统谐振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分为以下几种: (1)线性谐振过电压 谐振回路由不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输电线路的电感,变压器的漏感)或励磁特性接近线性的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消弧线圈)和系统中的电容元件所组成。 (2)铁磁谐振过电压 谐振回路由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空载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系统的电容元件组成。因铁芯电感元件的饱和现象,使回路的电感参数是非线性的,这种含有非线性电感元件的回路在满足一定的谐振条件时,会产生铁磁谐振。 (3)参数谐振过电压 由电感参数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感元件(如凸极发电机的同步电抗在Kd~Kq间周期变化)和系统电容元件(如空载线路)组成回路,当参数配合时,通过电感的周期性变化,不断向谐振系统输送能量,造成参数谐振过电压。36、避雷线和避雷针的作用是什么?避雷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避雷线和避雷针的作用是防止直击雷,使在它们保护范围内的电气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设备)遭直击雷绕击的几率减小。避雷器的作用是通过并联放电间隙或非线性电阻的作用,对入侵流动波进行削幅,降低被保护设备所受过电压幅值。避雷器既可用来防护大气过电压,也可用来防护操作过电压。37、接地网的电阻不合规定有何危害? 答:接地网起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当接地电阻过大则:(1)发生接地故障时,使中性点电压偏移增大,可能使健全相和中性点电压过高,超过绝缘要求的水平而造成设备损坏。 (2)在雷击或雷电波袭击时,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很高的残压,使附近的设备遭受到反击的威胁,并降低接地网本身保护设备(架空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带电导体的耐雷水平,达不到设计的要求而损坏设备。38、电网调峰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1)抽水蓄能电厂改发电机状态为电动机状态,调峰能力接近200%;(2)水电机组减负荷调峰或停机,调峰依最小出力(考虑震动区)接近100%;(3)燃油(气)机组减负荷,调峰能力在50%以上;(4)燃煤机组减负荷、启停调峰、少蒸汽运行、滑参数运行,调峰能力分别为50%(若投油或加装助燃器可减至60%)、100%、100%、40%;(5)核电机组减负荷调峰;(6)通过对用户侧负荷管理的方法,削峰填谷调峰。39 、经济调度软件包括哪些功能模块? 答:(1)负荷预计(2)机组优化组合(3)机组耗量特性及微增耗量特性拟合整编(4)等微增调度(5)线损修正 如果是水、火电混联系统,则需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法或其它算法对水电子系统和火电子系统分别优化,然后根据一天用水总量控制或水库始末水位控制条件协调水火子系统之间水电的当量系数。40、简述电力系统经济调度要求具有哪些基础资料? 答:(1)火电机组热力特性 需通过热力试验得到火电机组带不同负荷运行工况下的热力特性,包括锅炉的效率试验及汽机的热耗、汽耗试验;(2)水电机组耗量特性 该特性为不同水头下的机组出力-流量特性,也应通过试验得到或依据厂家设计资料;(3)火电机组的起、停损耗;(4)线损计算基础参数;(5)水煤转换当量系数。41 、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 答: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需要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开关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4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主要分为两部分: 1、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开关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容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43、简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式? 答: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将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44、如何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答: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220kV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开关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开关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开关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两套继电保护装置和开关所取的直流电源均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45 、为保证电网继电保护的选择性,上、下级电网继电保护之间配合应满足什么要求? 答:上、下级电网(包括同级和上一级及下一级电网)继电保护之间的整定,应遵循逐级配合的原则,满足选择性的要求,即当下一级线路或元件故障时,故障线路或元件的继电保护整定值必须在灵敏度和动作时间上均与上一级线路或元件的继电保护整定值相互配合,以保证电网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46 、在哪些情况下允许适当牺牲继电保护部分选择性? 答:1、接入供电变压器的终端线路,无论是一台或多台变压器并列运行(包括多处T接供电变压器或供电线路),都允许线路侧的速动段保护按躲开变压器其他侧母线故障整定。需要时,线路速动段保护可经一短时限动作。 2、对串联供电线路,如果按逐级配合的原则将过份延长电源侧保护的动作时间,则可将容量较小的某些中间变电所按T接变电所或不配合点处理,以减少配合的级数,缩短动作时间。 3、双回线内部保护的配合,可按双回线主保护(例如横联差动保护)动作,或双回线中一回线故障时两侧零序电流(或相电流速断)保护纵续动作的条件考虑;确有困难时,允许双回线中一回线故障时,两回线的延时保护段间有不配合的情况。 4、在构成环网运行的线路中,允许设置预定的一个解列点或一回解列线路。47、为保证灵敏度,接地保护最末一段定值应如何整定? 答:接地保护最末一段(例如零序电流保护Ⅳ段),应以适应下述短路点接地电阻值的接地故障为整定条件:220kV线路,100Ω;330kV线路,150Ω;500kV线路,300Ω。对应于上述条件,零序电流保护最末一段的动作电流整定值应不大于300A。当线路末端发生高电阻接地故障时,允许由两侧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纵续动作切除故障。对于110kV线路,考虑到在可能的高电阻接地故障情况下的动作灵敏度要求,其最末一段零序电流保护的电流整定值一般也不应大于300A,此时,允许线路两侧零序电流保护纵续动作切除故障。48 、简述220千伏线路保护的配置原则是什么?答:对于220千伏线路,根据稳定要求或后备保护整定配合有困难时,应装设两套全线速动保护。接地短路后备保护可装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亦可采用接地距离保护并辅之以阶段式或反时限零序电流保护。相间短路后备保护一般应装设阶段式距离保护。49 、简述线路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 答:线路纵联保护是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使两侧开关同时快速跳闸的一种保护装置,是线路的主保护。 它的基本原理是:以线路两侧判别量的特定关系作为判据,即两侧均将判别量借助通道传送到对侧,然后两侧分别按照对侧与本侧判别量之间的关系来判别区内故障或区外故障。因此,判别量和通道是纵联保护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50、什么是继电保护的"远后备"?什么是"近后备"? 答:"远后备"是指:当元件故障而其保护装置或开关拒绝动作时,由各电源侧的相邻元件保护装置动作将故障切开。 "近后备"是指:用双重化配置方式加强元件本身的保护,使之在区内故障时,保护拒绝动作的可能性减小,同时装设开关失灵保护,当开关拒绝跳闸时启动它来切除与故障开关同一母线的其它开关,或遥切对侧开关。51、简述方向高频保护有什么基本特点? 答:方向高频保护是比较线路两端各自看到的故障方向,以综合判断是线路内部故障还是外部故障。如果以被保护线路内部故障时看到的故障方向为正方向,则当被保护线路外部故障时,总有一侧看到的是反方向。其特点是: 1)要求正向判别启动元件对于线路末端故障有足够的灵敏度; 2)必须采用双频制收发信机。52、简述相差高频保护有什么基本特点? 答:相差高频保护是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工频电流相位的高频保护。当两侧故障电流相位相同时保护被闭锁,两侧电流相位相反时保护动作跳闸。其特点是:1)能反应全相状态下的各种对称和不对称故障,装置比较简单;2)不反应系统振荡。在非全相运行状态下和单相重合闸过程中保护能继续运行;3)不受电压回路断线的影响;4)对收发信机及通道要求较高,在运行中两侧保护需要联调;5)当通道或收发信机停用时,整个保护要退出运行,因此需要配备单独的后备保护。53、简述高频闭锁距离保护有什么基本特点? 答:高频闭锁距离保护是以线路上装有方向性的距离保护装置作为基本保护,增加相应的发信与收信设备,通过通道构成纵联距离保护。其特点是: 1、能足够灵敏和快速地反应各种对称与不对称故障;2、仍保持后备保护的功能;3、电压二次回路断线时保护将会误动,需采取断线闭锁措施,使保护退出运行。4、不是独立的保护装置,当距离保护停用或出现故障、异常需停用时,该保护要退出运行。54、线路纵联保护在电网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由于线路纵联保护在电网中可实现全线速动,因此它可保证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和提高输送功率、减小故障造成的损坏程度、改善后备保护之间的配合性能。55、线路纵联保护的通道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1、电力线载波纵联保护(简称高频保护)。2、微波纵联保护(简称微波保护)。3、光纤纵联保护(简称光纤保护)。4、导引线纵联保护(简称导引线保护)。56、线路纵联保护的信号主要有哪几种?作用是什么? 答:线路纵联保护的信号分为闭锁信号、允许信号、跳闸信号三种,其作用分别是: 1、闭锁信号:它是阻止保护动作于跳闸的信号,即无闭锁信号是保护作用于跳闸的必要条件。只有同时满足本端保护元件动作和无闭锁信号两个条件时,保护才作用于跳闸。 2、允许信号:它是允许保护动作于跳闸的信号,即有允许信号是保护动作于跳闸的必要条件。只有同时满足本端保护元件动作和有允许信号两个条件时,保护才动作于跳闸。 3、跳闸信号:它是直接引起跳闸的信号,此时与保护元件是否动作无关,只要收到跳闸信号,保护就作用于跳闸,远方跳闸式保护就是利用跳闸信号。57、相差高频保护为什么设置定值不同的两个启动元件? 答:启动元件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启动发信机而实现比相的。为了防止外部故障时由于两侧保护装置的启动元件可能不同时动作,先启动一侧的比相元件,然后动作一侧的发信机还未发信就开放比相将造成保护误动作,因而必须设置定值不同的两个启动元件。高定值启动元件启动比相元件,低定值的启动发信机。由于低定值启动元件先于高定值启动元件动作,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外部短路时,高定值启动元件启动比相元件时,保护一定能收到闭锁信号,不会发生误动作。58、简述方向比较式高频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方向比较式高频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比较线路两侧各自测量到的故障方向,以综合判断其为被保护线路内部还是外部故障。如果以被保护线路内部故障时测量到的故障方向为正方向,则当被保护线路外部故障时,总有一侧测量到的是反方向。因此,方向比较式高频保护中判别元件,是本身具有方向性的元件或是动作值能区别正、反方向故障的电流元件。所谓比较线路的故障方向,就是比较两侧特定判别元件的动作行为。59、线路高频保护停用对重合闸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答:当线路高频保护全部停用时,可能因以下两点原因影响线路重合闸的使用:1、线路无高频保护运行,需由后备保护(延时段)切除线路故障,即不能快速切除故障,造成系统稳定极限下降,如果使用重合闸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对系统稳定运行则更为不利。2、线路重合闸重合时间的整定是与线路高频保护配合的,如果线路高频保护停用,则造成线路后备延时段保护与重合闸重合时间不配,对瞬时故障亦可能重合不成功,对系统增加一次冲击。 60、高频保护运行时,为什么运行人员每天要交换信号以检查高频通道? 答:我国电力系统常采用正常时高频通道无高频电流的工作方式。由于高频通道不仅涉及两个厂站的设备,而且与输电线路运行工况有关,高频通道上各加工设备和收发信机元件的老化和故障都会引起衰耗,高频通道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高频保护的正常运行。系统正常运行时,高频通道无高频电流,高频通道上的设备有问题也不易发现,因此每日由运行人员用启动按钮启动高频发信机向对侧发送高频信号,通过检测相应的电流、电压和收发信机上相应的指示灯来检查高频通道,以确保故障时保护装置的高频部分能可靠工作。91、大型发电机匝间保护的构成通常有几种方式? 答:大型发电机匝间保护的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横差保护:当定子绕组出现并联分支且发电机中性点侧有六个引出头时采用。横差保护接线简单、动作可靠、灵敏度高。 2、零序电压原理的匝间保护:采用专门电压互感器测量发电机三个相电压不对称而生成的零序电压,该保护由于采用了三次谐波制动故大大提高了保护的灵敏度与可靠性。 3、负序功率方向匝间保护:利用负序功率方向判断是发电机内部不对称还是系统不对称故障,保护的灵敏度很高,近年来运行表明该保护在区外故障时发生误动必须增加动作延时,故限制了它的使用。92、发电机为什么要装设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 答: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外壳都进行安全接地。发电机定子绕组与铁芯间的绝缘破坏,就形成了定子单相接地故障,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发电机故障。发生定子单相接地后,接地电流经故障点、三相对地电容、三相定子绕组而构成通路。当接地电流较大能在故障点引起电弧时,将使定子绕组的绝缘和定子铁芯烧坏,也容易发展成危害更大的定了绕组相间或匝间短路,因此,应装设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93、利用基波零序电压的发电机定子单相接地保护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是什么? 答:特点是:1、简单、可靠;2、设有三次谐波滤过器以降低不平衡电压;3、由于与发电机有电联系的元件少,接地电流不大,适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组。不足之处是:不能作为100%定子接地保护,有死区,死区范围5%~15%。94、为什么发电机要装设转子接地保护? 答:发电机励磁回路一点接地故障是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励磁回路一点地故障,对发电机并未造成危害,但相继发生第二点接地,即转子两点接地时,由于故障点流过相当大的故障电流而烧伤转子本体,并使磁励绕组电流增加可能因过热而烧伤;由于部分绕组被短接,使气隙磁通失去平衡从而引起振动甚至还可使轴系和汽机磁化,两点接地故障的后果是严重的,故必须装设转子接地保护。95、为什么在水轮发电机上要装设过电压保护? 答:由于水轮发电机的调速系统惯性较大,动作缓慢,因此在突然甩去负荷时,转速将超过额定值,这时机端电压有可能高达额定值的1.8~2倍。为了防止水轮发电机定了绕组绝缘遭受破坏,在水轮发电机上应装设过电压保护。96、大型汽轮发电机为什么要配置逆功率保护? 答:在汽轮发电机组上,当机炉控制装置动作关闭主汽门或由于调整控制回路故障而误关主汽门,在发电机开关跳开前发电机将转为电动机运行。此时逆功率对发电机本身无害,但由于残留在汽轮机尾部的蒸汽与长叶片摩擦,会使叶片过热,所以逆功率运行不能超过3分钟,因而需装设逆功率保护。97、大型汽轮发电机为何要装设频率异常保护? 答:汽轮机的叶片都有一个自然振动频率,如果发电机运行频率低于或高于额定值,在接近或等于叶片自振频率时,将导致共振,使材料疲劳,达到材料不允许的程度时,叶片就有可能断裂,造成严重事故,材料的疲劳是一个不可逆的积累过程,所以汽轮机给出了在规定频率不允许的累计运行时间。低频运行多发生在重负荷下,对汽轮机的威胁将更为严重,另外对极低频工况,还将威胁到厂用电的安全,因此发电机应装设频率异常运行保护。98、对大型汽轮发电机频率异常运行保护有何要求? 答:对发电机频率异常运行保护有如下要求:1、具有高精度的测量频率的回路。2、具有频率分段启动回路、自动累积各频率段异常运行时间,并能显示各段累计时间,启动频率可调。3、分段允许运行时间可整定,在每段累计时间超过该段允许运行时间时,经出口发出信号或跳闸。4、能监视当前频率。99、为什么大型汽轮发电机要装设负序反时限过流保护? 答: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时,发电机定子绕组中就有负序电流,负序电流在转子产生倍频电流,造成转子局部灼伤、大型汽轮机由于它的尺寸较小耐受过热的性能差,允许过热的时间常数A(I2*I2*t)值小,为保护发电机转子,需要采用能与发电机允许的负序电流相适应的反时限负序过流保护。100、为什么现代大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应装设非全相运行保护? 答: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220KV及以上高压侧的断路器多为分相操作的断路器,常由于误操作或机械方面的原因使三相不能同时合闸或跳闸,或在正常运行中突然一相跳闸。这种异常工况,将在发电机--变压器组的发电机中流过负序电流,如果靠反应负序电流的反时限保护动作(对于联络变压器,要靠反应短路故障的后备保护动作),则会由于动作时间较长,而导致相邻线路对侧的保护动作,使故障范围扩大,甚至造成系统瓦解事故。因此,对于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在220KV及以上电压侧为分相操作的断路器时,要求装设非全相运行保护。101、为什么要装设发电机意外加电压保护? 答:发电机在盘车过程中,由于出口断路器误合闸,突然加电压,使发电机异步启动,它能给机组造成损伤。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保护,当发生上述事件时,迅速切除电源。一般设置专用的意外加电压保护,可用延时返回的低频元件和过流元件共同存在为判据。该保护正常运行时停用,机组停用后才投入。 当然在异常启动时,逆功率保护、失磁保护、阻抗保护也可能动作,但时限较长,设置专用的误合闸保护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