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中国智能制造软件路在何方?

cd486fb423d8a1aade031a82dcd26262.gif

1627

作者:海比研究院

编辑:杨小天

头图来源:搜狐-科工网

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家重器。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制造业大国已将制造业升级为国家战略水平。相关政策文件包括中国制造2025年、美国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和日本社会5.工业4.战略计划等。

智能制造业是制造业升级的重中之重。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定义: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我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

要实现这种新的生产模式,离不开新一代硬件和软件的共同作用,硬件是智能制造的血肉

2022年3月17日,海比研究院与中国软件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智能制造软件市场研究与选择评估报告》,希望通过海比研究院在企业数智化方面的专业能力和资源积累,全景研究中国智能制造软件市场,致力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标的范畴。本报告所研究的智能制造软件是指采用了AI、未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软件,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不属于本研究范畴。

根据海比研究所的数据,2021年智能制造软件市场规模为1438.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7亿元的快速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亿元.2026年将达到32024%.2亿元。

作为工业软件的子集,智能制造软件的高增长率带动其在工业软件中的比21年占59%.预计2026年将达到68%.2%。

海比研究所发现,大多数专家表示,除了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外,疫情对智能制造软件市场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主要有两个原因:①疫情加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软件受益;②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疫情控制良好,导致大量外贸订单涌入,增加了制造商对智能制造软件的采购。

智能制造软件可分为哪些类别?每种软件的市场表现是什么?

智能制造软件种类繁多,国内外没有严格统一的分类方法。目前,主流的分类方法是基于生命周期的聚类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这种分类方法,将智能制造软件产品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和运维服务。

海比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软件市场规模148.2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0%,是四类智能制造软件中增长最快的,2026年将达到近800亿元。

研发设计软件在整体智能制造软件中的市场份额约为10.预计2026年将持续增长3%,达到24%.9%。

海比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制造智能制造软件市场规模729.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亿元.2026年将达到1499%.体积3亿元。

生产制造类软件在总体智能制造软件市场中占比约为一半,未来占比会略有下降。

海比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管理智能制造软件市场规模484.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亿元.2026年将达到683%.体积2亿元ERP以管理智能制造软件市场为代表,规模增长缓慢,厂商间竞争激烈,是四大产品中的红海市场。

管理软件在整体智能制造软件中的市场份额约为33.7%的未来将继续下降,预计到2026年将下降到21%.3%。

根据海比研究据显示,2021年运维服务智能制造软件市场规模76.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3亿元.2026年将达到近222%.体积6亿元。

运维服务软件在整体智能制造软件中的市场份额约为5.3%,未来将继续增长,预计2026年将达到7%.0%。

在了解中国智能制造软件的市场规模和预测数据之后,相信大家对该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从现实层面而言,中国智能制造软件不是一串串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那么它将会有哪些重大发展方向呢?海比研究院就中国智能制造软件的发展方向提出三个预测。

云已成为软件开发的必然趋势。在智能制造软件领域,虽然有顺序,但四种软件都在向云方向发展。(顺序:运营管理已进入应用阶段,研发设计正处于探索阶段,生产制造和运维服务正处于两者之间。

所有类型的智能制造软件都在向云发展,主要有三个驱动因素:轻量化、低成本、易维护。这三点是SaaS企业客户也非常重视核心价值。

除了这三个驱动因素,以前的一些SaaS化学阻力正在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制造软件将不可避免地走向SaaS方向发展。

:在众多厂商市场教育作用下,云计算知识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从“抵触上云”转为“主动上云”。

:时间正在证明云的安全性(稳定性、防泄漏等)不弱于传统部署,安全担忧正在弱化。众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央国企已经上云。

:云边协同的出现与实践,为了弥补传统中心化云服务的短板,可以减少延迟、提高可扩展性、增强对信息的访问量,并使业务开发变得更加敏捷。

海比研究院亦从供给端对智能制造软件厂商进行了一项关于SaaS进程的调研。结果显示,60%的厂商表示已有“SaaS产品”,30%的厂商表示“没有SaaS产品,担忧转型计划”,仅有10%的厂商表示“没有SaaS产品,没有SaaS转型计划”,即90%的厂商已经锚定了SaaS方向并在付诸实践。

新冠疫情反复、黑客攻击频繁、数据泄露密集、自然灾害异常、国际关系动荡……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敏”是指应对市场变化的敏捷性,“韧”是指抵御市场冲击的坚韧性。

产业链协同是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最终解决产业链整体的供需匹配问题。“协同”主要指的是产业链上下游通过技术经济联系形成的分工合作、及时响应、价值创造等的协同。例如,产业链现代化不仅要求链上的相关企业之间实现深度分工,供应关系和结构能够根据市场信号灵活、高效地做出反应,而且要求价值链治理和创造价值能力逐渐增强,产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产业链协同让链上企业更加的敏和韧,增强对变革的大环境的抵御能力和适应能力。

协同场景包括产业链研发协同场景、产业链制造协同场景、产业链采购协同场景、产业链仓储物流协同场景等。海比研究院数据显示,头部智能制造软件厂商中至少30%已经意识到这种市场转变并积极做出应对。2022年,厂商需要把目光从“企业内”转向“企业间”,抓住产业链协同市场。

企业数智服务市场崛起,新技术不断涌现,智能制造软件的产品能力正在因此而发生一些变化。海比研究院调研发现,设计仿真融合、云原生、低代码、AR/VR/MR正在赋予各类智能制造软件新能力。

在研发设计领域最具代表性的CAD和CAE正在发生融合,未来这一情况将越来越常见。CAD和CAE融合意味仿真前置,可以极大提升设计与仿真环节交互所产生的时间成本。为客户提供统一的建模和仿真环境,从而消除二者界限,将会成为未来厂商的发展方向。(Ansys、达索等国外的巨头厂商已推出相关产品。)

低代码无代码技术自2019年兴起,正在重塑各领域软件产业的格局,在生产制造类智能制造软件中尤为明显。MES、QMS等生产制造类软件厂商正在加大低代码无代码技术的引入,试图将非核心功能剥离出去成为一款独立的产品。对于厂商丰富产品线、企业用户降低软件使用成本、吸引科技类融资大有裨益。

经营管理类软件主要由ERP、CRM、HRM、财务软件、OA构成。这些软件的云化程度较深,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应用阶段,上云在该领域普遍存在。海比研究院调研发现,业内诸多头部厂商已将云原生技术作为战略方向,希望借此机会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通过“微服务+容器”来构建数字化底座,并结合行业最佳实践,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如何将数字环境中的人、体验和业务结合起来,持续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企业重点关注对象之一。AR/VR/MR技术具有的沉浸式交互方式可以给制造业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应用场景包括AR设备管理、AR培训、AR巡点检、AR远程诊断和VR培训等。海比研究院调研发现,2022年,将会有更多的智能制造软件厂商尝试将AR/VR/MR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运维服务场景。

标签: 智能变送器控制器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 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锐单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